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914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75.1
页数: 3
页码: 24-26
摘要: 本文讲述了投苇子是将芦苇按照高矮分拣的过程,分为席苇、二苇和纸苇三类。投好的芦苇称为净杆,用于制作席、苇帘和盐栅子等。投苇子的工作一般在春节后开始,一直到春播前结束。过去的投苇子需要一冬一春的时间,而现在则可以在短短一周内完成。如今,芦苇收割和打捆也采用现代化设备,七里海已经成为一片现代化的海滨景区。只有那些寿命较长的居民才会回忆起过去的投苇子的生活。
关键词: 宁河区 芦苇 投苇子

内容

投,其实就是按照高矮去除杂质后把芦苇分拣开,俗称为“投”苇子。苇荒子要经过投了以后才可以使用。投,可以把苇分为三类,最高的叫席苇或者大苇,二类的叫二苇,最矮的叫纸苇。投好以后的苇子叫净杆,投苇子这活计,一般都是过完春节正月初五以后开始,一直到春播以前结束。
  投苇子时,要先把已经垛好的荒子一层一层的扒下来。投苇子之前,先把一个荒子横着放在指定位置,人站在一侧,拧开扒下来的荒子的苇腰子,俩人一组相互配合,一个人抱起一小抱苇子,把根部在地上撮齐,然后用脚反复踢芦苇的根部,把一些苇叶子和矮小的杂草剔除。踢除干净杂质以后,一个人攥住一撮最高的苇梢子毛儿,用猛力把矮的部分通过横躺着的荒子一挡,相对矮一点的苇子就留在另一边了。另外一个人配合,把抖下来的相对矮苇子抱好撮齐,攥住苇毛的人把长苇子撮齐放好。这时候,再攥住另外的一个人已搓齐根部的一抱芦苇梢子,再抖一次。这样经过反复三次“矬子里拔将军”,就分成了大苇、二苇和纸苇,最后下脚料就是柴火了,分拣完以后再分别捆好码垛。
  大苇一般用来织席,用不了的卖到外地。二苇用来编成苇帘,卖到外地用作盖房用。纸苇一般用编成“盐栅子”,卖到海边盐场用于栅盖盐垛,再用不了的纸苇,就卖到附近造纸厂造纸。最后的下脚料就分给社员用于烧火做饭用了。
  等到把分投好的苇子捆好码垛结束,每年一度的“打海”也就结束了。这些活计干完,基本上已经是“青草没马蹄”了,人们又开始准备春播了。
  “打海”,现在已经是停留在人们记忆里的东西。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早已不再重复着祖辈留下来的的生产生活方式了。人们收割芦苇早已经用上了联合收割机,芦苇打捆也用上了尼龙绳。过去打海需要一冬一春,现在,只需要一个星期,整个七里海就只剩下连绵不断的苇茬子了,芦苇早已用汽车拉走卖掉了。
  海边修成的七里海大道车流滚滚,海边修建的各种现代化的设施,把整个七里海装点得更像一座一望无际的郊野公园。只有那些居住在海边村庄上了些年纪的人,偶尔站在海边,回忆起那些早已淡出人们记忆的生活。
  本地来到海边遛早以及外地观光游玩的人们,更多的是翘首远望,期待着来年七里海一望无际的、生机勃勃的绿色。

知识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淡出视觉的记忆》

出版者:宁河区档案局

本书以《淡出视觉的记忆》为题,作者分别从曾经的生产生活的角度,真实地记录了曾经的经历和生活的故事,带我们追寻历史发展的足迹,钩沉先人们生存的风雨沧桑。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