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小学建校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889
颗粒名称: 板桥小学建校始末
分类号: G629.2
页数: 6
页码: 80-85
摘要: 该石碑记录了原板桥小学兴学的历程。解殿臣先生在宁河县东板桥村创办了该学校,并通过筹集资金、捐助等方式扩建学校。学校在当地逐渐发展壮大,设有男女子学堂,教学设备齐全,师资优良。解殿臣先生在促进兴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 板桥小学 兴学经过 解殿臣

内容

在板桥中学院内,现在还保存着一座石碑,记述原板桥小学兴学经过,其原文如下:
  兴学纪念(碑额)
  中华民国五年八月,建筑板桥两等小学校碑记。
  板桥学校自清光绪二十九年成立,初就古庙,粗具规模,迄今十有三年,历经筹划不待备述,惟所最困难者,常年经费支出异常,致使教育事业无力发展,殊为憾事。比年以来,风气渐开,求学者众,原有教室既不适用,且莫能容。同人鉴此,咸引为忧,适宁河县知事夏公仁沂,江苏江宁人也。莅校视学,深慨屋宇窄狭,残破不堪。遂拟重新改建,以图扩充,而维久远。即将改建事宜商之殿臣,殿臣以工大资绌,未敢轻举,夏公谆谆劝勉,属殿臣极力担任,建筑费项夏公自任量力为助。首先捐助巨款,以资提倡。因之各界士绅及本村殷实人家,相继助款,贫者亦踊跃助工,于是取材鸠工,月余告竣,异日板桥学校教育进步,得造人材,莫不仰服贤邑宰倡议于前,诸绅民襄赞于后之至意也。是为记。
  校长 解殿臣 撰文
  警佐 李云赓 书
  解殿臣,字连圃(约1863—1933)宁河县东板桥村人。早年东渡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归国,主张提倡新学,立志兴学救国。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辟村中三义庙配殿做教室,开办板桥小学堂。当时群众尚不理解,称之为洋学,不愿送其子弟入学。先生会商于村塾教师李风滨,聘其到学堂任教,李乃携带全体学生到学堂上课,改授四书五经为国文算术课程,解殿臣任堂长,施行新学体制,至此学堂略具雏形。
  当时正处五四运动前夕,新潮流风靡全国,民众逐渐开化,多愿送其子女入学。学校乃由初等又增加高等,影响所及,邻近各村前来就学者颇多。解先生乃提出扩展学堂的倡议,得县知事夏仁沂所支持,并请本村乡绅李子林,周洁忱协理。四处奔走呼吁,广投布施,募集义捐。号召本村民众,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征得富户捐助巨款,有本村解竹元,捐款两千元,盆罐庄李子明捐款五百元,其他乡民多少不等,亦皆踊跃乐施,并有京津两地,东北三省,各界及商号代写布施,筹集款项。当时捐款人姓名有匾额铭刻。
  筹款就绪于1916年在三义庙原址鸠工兴建。当时民众迷信思想尚浓,损毁庙宇,拆除神像,恐致不祥,因而动工伊始,民伕踌躇不前,不敢动手,几乎停顿。解先生率先抡起镐头,将泥胎砸碎,始得顺利兴工。据说破土之际,又发现有蛇群蛰伏地下,因之谣言纷起,解先生亲自指挥清除殆尽,风波始告平息。
  校舍于当年竣工,落成之日,勒碑留念,校舍十分壮观,校门上端书直隶省宁河县板桥区立两等小学校,门内东西两侧,各有教室,为女子学堂。当时尚不能男女合校,因而设有女校,邻近各村均有女生入学,可谓开一代之先风。
  前行登石级为重门,正中悬挂匾额“春风衍化”四字,为直隶省教育厅所赠。下有整容镜一面,学生入学,可以窥见自己的仪表是否整洁。校院正中有甬路一条,可通正面和两侧各室。路旁种植花卉,诸如丁香、蔷薇、茶靡、海棠之类,檐前砌下,尽是锦葵茉莉,争芳竞秀,香弥四隅。更有古柏参天,槐荫铺地,蝉呜鸟语,恬静清幽,令人心旷神怡,如临仙境。路中有亭式圆形小阁,为图书室,备有儿童读物,供学生借阅。正面为大礼堂,中悬解殿臣、解竹元,李子明等人像片及匾额。一为《急公好义》是直隶省教育厅为解殿臣所题。一为《道义堪师》乃东北海龙各界赠给周洁忱的。两侧又有宁河县知事夏仁沂书赠楹联一副,上联:“教育为强国之基,萃燕赵英才,革故鼎新成绩著;下联:“名胜是半生所好,趁春秋佳日,桃开桂馥远朋来”。大礼堂为庆祝、纪念或典礼等全校师生集合的场所,日常没有活动,其中设有乒乓球台,供学生练习球艺。两旁各为初年级教室,初年级为复式班,东西配房有饮水间,伙食房及高年级教室。高年级为单式班,西面配房为教师宿舍,仪器室、成绩室,学校办公室等。
  仪器室藏有教学用标本、挂图及试验仪器,凡属声、光、化、电、机械方面,教学用的仪器模型均系由日本购进。成绩室收藏历界学生所做美术、工艺书法、作文等优秀作品,长期展览供学生观摩。北面走廊两头各开角门,可通往操场,场地宽阔,周围植小榆树,修剪成为栅栏。操场中有兰球、足球、排球、网球等场地。另有单杠、双杠、沙坑等田径场地,并设浪木、转塔供学生游戏。其它如铅球、铁饼、标枪等类,一应俱全,并有一支鼓乐队。
  师资多由外地聘请,大部分是车轴山中学或滦县师范毕业的,教学严谨,成绩优良。
  学费征收也有不同,富户子弟学费高达十数元,穷困人家则一、二元,甚至免费,并非一律看待。
  解殿臣先生后来升任宁河县劝学所所长,在职期间,由官中学款,逐年按五厘拨给板桥学校,又办冰窖捐,归板桥学校征收,做为学校开支之用。
  先生历任板桥小学校长,宁河县劝学所所长,直隶省参议员及涞源、易水等县县长。晚年因病辞职,卒于故里。
  先生为人清正廉明,半生劳瘁,为兴学而奔走,不遗余力,堪为后世楷模。由于先生极力倡导、操办、扶持。宁河镇、倒流村、田庄坨各小学校相继成立,因之这一带文风蔚然,桃李芬芳。斯时各校均悬挂先生的玉照,以供瞻仰。
  先生兴学事迹尚多,此不过记其大略而矣。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一辑

《宁河文史资料·第一辑》

本文介绍了宁河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概况,包括宁河旧八景、宁河新八景、田庄坨古遗址、芦台稻史话、水运、渔业生产合作社、开滦矿和芦台闸口缘起、火车站史话、烟囱的故事、古建筑和庙宇、芦台一中、板桥小学建校始末、天尊阁与丰台小学、丰台木板年画考察记、丰台花会、芦汉会、宁河故教育家杜书田先生传略、津门知名画家李昆璞、王照的二三事、聂士成和苗如兰的一桩私案、白宝山的兰、四事、阎海的发家术、齐燮元的生平事略以及税收工作和武装斗争与税收的配合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志芹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板桥小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