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话说佃户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865
颗粒名称:
话说佃户村
分类号:
K292.1
页数:
3
页码:
229-2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旧社会宁河县佃户村农民生活贫困,土地集中在地主手里,剥削方式多样,包括实物地租、雇工和高利贷等。共产党领导宁河县人民开展了土地革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关键词:
宁河县
佃户村
农民生活
内容
旧社会,宁河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导致人民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土地高度集中在地主手里,是宁河县的一大特征。那时,频繁的天灾人祸造成的负担被地主阶级加倍转嫁到农民身上,地主采取种种卑劣手段,残酷地剥削农民,加速了农民的贫困,以致土地日益集中到地主阶级手中。据统计,全县70%以上的土地为地主、富农占有,现宁河县境内287个村庄中,有110个是佃户村。在佃户村内,全部或大部分土地(包括房基、场院、道路、沟渠、水坑等)为大地主所有。抗日战争后期,宁河镇大地主、大汉奸齐燮元(曾任华北治安总署督办等职),在宁河县范围内就有数十个佃户村。
佃户村土地所有权是极其复杂的。这里的租佃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佃农享有永佃权,即佃农有长期租种的权力,而没有土地所有权。
宁河县佃户村的出现,传说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清康熙年间准许圈占土地,最早来到这里的人们开始圈占土地,有人说叫“跑马占圈”。他们把圈下来的土地据为已有,发放给陆续到这里落脚为生的穷人开垦。荒地变为耕地后,归垦荒者长期租种,即称为永佃权。那些后来的穷人已没有荒地可供开恳,只得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出土地的半价买到土地的永佃权,世代耕作,维持生计。
佃地分旱田、水田、菜地几种,租种旱田的每年向地主交纳一次地租;租种水田、菜地的每年须向地主交纳两次地租。如果佃户想把旱地垦为水田或菜地改变经营方式,要征得地主的同意,并须向地主交纳开垦费。
土地的永佃权允许买卖,那些取得较多土地永佃权的佃农又可雇工经营随之走进了剥削阶级的行列,人们称其为经营地主和佃富农。经营地主、佃富农与普通佃农,佃地的占有量不等,经济收入差异很大。经营地主和佃富农全部或部分靠雇工耕种,他们投资能力强,产量高,实际所得多,生活富裕;那些普通佃农次地多,投资能力小,产量低,实际所得极少,为生存,还要扛长活、打短工,有的还要沿街乞讨,或逃往他乡。
地主阶级盘剥农民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佃户村里,首先是收取实物地租。地主将土地出租给佃农,分成主要形式有:三大份分成(佃农得二,地主得一);四、六分成(佃农得六,地主得四)。佃农除交地主租粮外,还要担负按租种土地亩数所摊派的各种苛捐杂税。另外,地主的代理人——庄头(人称二地主),还要剥削一部分。每到收获季节,庄头到村里收租时的吃住费用无一不摊派给佃农,他们收租苛刻,监督着佃农把收下的粮食晒干扬净,用斗盛满,形成锥形,用木板刮出斗尖的粮食,归自己所有。自30年代中期起,由于日伪横加各种杂税,佃农所得已不足收获的一半,只得过着糠菜半年粮的凄苦生活。
其次是雇工。经营地主和佃富农雇用长工、月工、日工(其中还包括女工、童工)等为他们生产劳动,长工多是农历正月十五上工,十月十五下工。雇工们每天除了在田里劳动外,还得起早贪黑给雇主干杂活,一般的雇工除了维持自己吃用外,很难再养活一口人,遇上歉收年景,经营地主和佃富农便趁机对农民进行更残酷的剥削,不付工资,只管饭吃,便可雇用大批工人,为其劳动。
第三是高利贷。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一遇天灾人祸,不得不向地主借粮、借钱。当时的一般利率是月息3分,高时可达5分,不能如期还债还要利滚利,人称“阎王债”。还有“大加一”高利贷(当年借一无,翌年还两元)有的借粮按本计价,还时本利均付现金。当时在地主、商人操纵下,粮价春贵秋贱,这样,即使利率稍低一点,春借一斗,秋天也需出卖一斗半才能偿还。借债必须有中人作保,或以房屋、地产抵押。因此,贫苦佃农宁可忍饥受冻,吃糠咽菜,也不敢轻易借债,他们知道,一旦背上了高利贷,就是彻底破产的开始。
在佃户村里,经营地主和佃富农出土地的半价,买到了相当数量的永佃权,他们再雇工经营,以后逐步积累资金,再向大地主买到土地的所有权,那些生活富裕的人家也积攒钱财,向大地主买一些土地,这样,佃户村全庄一处的境况就产生了变化,逐步向富份村(土地大部分为本村地主、富农和一般农民所有)过渡,一直演变成富份村为止。
1941年10月,共产党开辟宁河地区,从1944年秋天起,党领导宁河县人民先后开展了减租减息、雇工增资、土地改革、土地复查、土地平分运动,历经数年的时间,完成了史无前例的翻天覆地的土地革命。至此,祖祖辈辈没有土地;世世代代受剥削,受奴役的贫苦农民,真正做了土地的主人,实现了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的宿愿,结束了罪恶的封建土地制度。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本书记载了宁河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有关历史资料,包含了艰难岁月、先烈足迹、革命回忆、史海钩沉、民俗风物、古镇谈古、工商邮政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凤禄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