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宁河县水泵生产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858
颗粒名称:
宁河县水泵生产简介
分类号:
F127.21
页数:
6
页码:
209-2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63年宁河县革新铁木社开始生产离心水泵,经过技术攻关和科学鉴定,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并扩大了销售范围。但1966年,水泵生产厂并入电机厂,改为生产电动机,水泵生产中断。
关键词:
宁河县
水泵
生产情况
内容
我县地势平坦,河道纵横,地表水比较丰富,过去农田灌溉主要靠水斗子从河沟里打水,人的劳动强度大,而且浇的地也少。较先进些的是人摇或畜拉的龙骨水车,再先进一步的就是柴油机带动的较大些的宽板水车。但由于水车耗费大量木材,加之体积庞大,上水慢,易损坏,水位下降超过自身长度就不能提水,使农业生产受到影响,解决更为先进的提水工具,是当时农业生产中的一项迫切任务。
1963年,地处芦台西皇姑庄村中的宁河县革新铁木社,承担着芦台周围的农机具的修造任务。该厂虽小,但具有一定的加工能力,工种较齐全,有铸造、机加工、电气焊、锻造、木工等较一般的机械设备。厂里有位钳工师付,在日伪时代当过劳工,在黑龙江省恒山煤矿看管过水泵,对水泵的构造原理有相当的了解,他肯于钻研技术,善于用脑筋,画出草图经过几次试制,终于在1963年底生产出几台6吋离心水泵。经过芦台周围几个村庄的使用,反映良好,提水扬程达7米左右,配用7千瓦电动机或12马力柴油机。
1964年4月,该厂从外地调入专业人员,加强了技术力量,对水泵生产进行了攻关。首先把原来的草图进行整理,按国家的“机械制图标准”绘制成套,晒成蓝图,各道工序都按新图纸的技术要求安排工艺过程,每月生产水泵几十台。除供应本县使用外,外省外地也有到厂购买的,但生产和销售数量不大。为了大批量生产和扩大销售,必须通过国家农机公司河北省分公司和天津地区农机公司收购推销才行,但前提是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科学鉴定。为此该厂与天津大学联系,派技术人员到天大化工系学习,学习水泵的性能试验方法。在掌握了水泵试验技术后,利用本厂紧靠蓟运河的方便条件,确定了试验场地,购置了水泵试验用的设备和仪表,装成试验台。经过试验,测得了水泵性能的全部数据,如6吋离心水泵的流量是160至200吨/时,扬程在6至11米,轴功率在5至6千瓦多,水泵效率在76—80%左右,允许吸上高度在7米左右。从此对水泵的各项性能有了科学的认识,提高了生产水泵的技术水平。
为了扩大品种,接着又设计了3吋和2吋离心水泵,配套电动机分别是4.5千瓦和2.8千瓦。而且还添置了必要的机加工、打压、涂漆等设备和工艺,使水泵的内在和外观质量都有了提高。由于水泵生产取得了较大成绩,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曾经多次参加了中央、省、地区的农机具或排灌机械的展览会和经验交流会。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1965年春夏之交,准备对水泵进行技术鉴定。天津地区工业局和宁河县手工业管理局联合向有关部门发出了邀请信函。组成了鉴定委员会,地区工业局主要领导人任鉴定委员会主任,付主任是北京来的一名工程师和县手工业管理局主要负责人,委员有中央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河北省轻工业厅、天津水泵一厂、水泵二厂等的工程技术人员。鉴定委员会下分三个鉴定小组,一个是检查图纸和技术文件小组;一个是水泵零部件检查小组;一个是水泵性能测试小组。鉴定前厂里准备出检查用的技术资料,如水泵使用说明书,技术标准,水泵性能试验报告书等,还要准备出检查用的几台套的水泵另部件。当时距鉴定日期只有一个星期,时间太短了,大家只好吃住在厂,日夜奋战,由于夜间不睡觉,有的人都累倒了,但为了迎接这次关系该厂水泵生产前途的鉴定,大家不叫苦,不喊累,共同努力,做好了鉴定前的一切准备,终于顺利地通过了鉴定。其主要结论为:该泵结构简单,制造容易,3吋离心水泵的性能试验结果是:流量13.8升/秒至18.7升/秒,扬程11.8米至19.5米,轴功率3.0至3.9千瓦,效率70至74%,另部件检验合格率为82.5%,图纸、技术资料基本齐全,较为可靠,建议投入小批量生产。
水泵产品通过鉴定后,大大鼓舞了厂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干劲,加之参加了两次全国性的水泵技术交流会,生产数量提高较快,名声远扬,先后到厂参观购买水泵的人很多,也有很多地区来人来函购买生产图纸,有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陕西省的府谷县、长安县,内蒙的伊克哈盟,山东省的章丘县、乐陵县、河北省的沙河县及本地周围各县。在中央和河北省的农机、排灌部门挂上了号,河北省农田排灌公司的业务负责人是我县倒流村的,对家乡生产的质高价廉的水泵十分感兴趣,全部进行了包销,而且要的数量很大,由于厂小仅能满足其要求的十分之一左右,为此厂领导提出了扩大厂房,增加生产设备和人员的计划,正在努力增产市场急需的水泵的时候,县工业局当时临时负责人决定,把拥有铸造生产能力的水泵生产厂纳入电机厂与其合并,去铸造电机零件,而把水泵产品交农机厂。1966年8月初水泵生产厂正式并入宁河县电机厂,此时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从而失去了一个在全国、全省有些名气而且生产繁荣的水泵生产单位。并入电机厂后,由于外边水泵订货很多,又连续生产了一年多的水泵,之后就只生产电动机了。此时县农机厂利用鉴定后的水泵图纸,大量生产3吋离心水泵。
1968年,宁河县红星木业社(后改为宁河县铁木厂),由于购不进木材,木业生产难以为继,在芦台北街的前进车辆社也于66年并入该厂,使该厂增加了一些机械设备和人员。1968年初,有人提出生产水泵,厂领导接受了工人的建议,把生产木器逐步改为生产水泵。在调入了原水泵生产技术人员后,首先试制出农机厂引进的5吋混流泵(就是人们常说的小立人泵或老头泵),接着又试制出2吋和6吋离心水泵等,这些水泵很快打开了销路,省农机公司包销,物资部门订货,使水泵生产又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连续几年水泵生产的订货达万台左右,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厂名也由铁木厂正式改为宁河县水泵厂,职工由90多人扩大到400人左右,厂房和设备也相应增加。
1970年,天津地区要求生产半个流量的大型水泵,即流量为0.5m3/秒,扬程7至10米的铁龙2035型水泵。这种水泵形似大蜗牛,泵体是最难制造的部件,首先要过铸造这一关。68年10月分配到厂一名铸造专业的大学生,他与厂内铸工共同攻关,终于铸出一吨多重的形如蜗牛的泵体和其他铸件。有了铸件下一步就是机加工,当初调入的那名水泵生产老技术人员根据加工的需要,先后设计了土大头车床,专用镗床和简易立式车床,从而解决了机加工中所有的难题,并且达到了图纸中的技术要求。每年这种泵的产量达100多台,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从此该厂成为河北省水泵生产的重点厂之一,每年参加全省的水泵行业质量联查。该厂后又设计了4口吋离心水泵,这种泵的效率高达80%以上,因此河北省的永清农机厂,新城农机厂,满城水泵厂等购去了大量的水泵图纸。又根据天津专区工业局的要求,设计并生产了一批3吋直联泵。
由于大量打井,过量开采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离心水泵已不能提取地下水,因此又设计了射流泵,解决了小流量的人畜饮水问题。在北京中央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的支援下,该厂开始生产8NQ型潜水电泵,以提取地下水。该泵适用于井径8吋以上的机井使用,流量是50m3/时,扬程36米以上,每年生产几百台,潜水电机也由该厂自己生产,形成水泵和电机生产的两条线。
工农业的发展,水源短缺日益显露出来,节约用水,科学用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天津水利科研所大力推广喷洒灌溉,简称喷灌。就是把有压力的水用专用喷头射出,形成人工降雨。这种灌溉方法比起地面径流要省水一半左右,农作物还易于吸收。但因投资较大,大面积推广尚存在经济上的困难,但这是发展方向。上级安排了喷灌泵的试制任务,生产出来后,进行了吸上高度试验,在不提前灌引水的情况下,6米高度几分钟就可以吸上来。此种水泵与天津第十七塑料厂生产的塑料喷头和管路配套,在1981年4月参加了在江苏省镇江农机学院举办的全国喷灌机械性能测试大会,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近一百家生产厂送去了样机,测试一个月左右。首先要经过连续一个星期的昼夜不停的运转试验,之后每台都在水泵试验台上作性能试验,结果该厂的水泵性能各项指标排在全国第三位,由于零件加工精度不算高,受到一些影响。
1980年,县里决定大上棉纺行业,与天津第三棉纺织厂联营,在原水泵厂、磷肥厂和电力修试所三个单位的地域上,建起了3万纱锭的芦台棉纺织厂。经过县里研究,把200多名青年人留在棉纺厂作为骨干力量,另一百多名职工和技术人员并入县农机厂继续生产各种水泵,即现在的水泵厂。
在并入农机厂(缝纫机厂)后,NQ型潜水电泵已被较先进的QJ型潜水电泵代替,直到现在仍继继生产各种类型的农用水泵,算是该厂一部分主要产品。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本书记载了宁河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有关历史资料,包含了艰难岁月、先烈足迹、革命回忆、史海钩沉、民俗风物、古镇谈古、工商邮政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廷璞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天津大学
相关机构
国家农机公司河北省分...
相关机构
宁河县手工业管理局
相关机构
宁河县革新铁木社
相关机构
宁河县红星木业社
相关机构
永清农机厂
相关机构
新城农机厂
相关机构
满城水泵厂
相关机构
天津水利科研所
相关机构
江苏省镇江农机学院
相关机构
天津第三棉纺织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