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宁河县酒厂的今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857
颗粒名称:
宁河县酒厂的今昔
分类号:
F127.21
页数:
3
页码:
206-2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酒厂从清代的“德和”老酒店发展而来,解放后生产白酒。70年代试制成功酱香型白酒“芦台春”,并扩建新厂,地震后重建。80年代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90年代上马啤酒生产线。酒厂发展迅速,成为集约化、多功能的现代化企业。
关键词:
宁河县
商业
酒厂
内容
宁河县的酿酒起源于清代的“德和”老酒店,酒店的前脸是铺面,后面是烧锅作坊。该酒店酿造工艺独特,酒香怡人,货真价实,所以“德和”老字号流传至今。
解放前宁河县的酿酒业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加之连年战争,苛、捐、杂、税繁多,因此,发展缓慢,解放前十几年里,年交易值仅几万元。解放后,芦台镇私营“德和”酒店被国家接收,定名为河北省天津专员分署工业局芦台酒厂。芦台酒厂成立时,仅有25人,生产设备主要是缸、甑桶等,工人们靠笨重的体力劳动操作。1954年因生产的白酒销路不畅而停产,1957年重整旗鼓又恢复了生产,通过几年的发展,产量由当年的3吨增到1960年的93吨,人员发展到80多人,生产的白酒经上级批准列为定型产品,由天津地区食品公司专卖,厂名改为宁河县酿造厂。以后不断扩大生产能力,新建一900平米的制酒车间,白酒生产由原来的一个甑桶三班生产,增加到二个甑桶六班生产,为了配套生产,增加了玻璃制瓶车间,产量逐年增加,到1970年提高到404吨,产值达48.2万元,产品除了满足本县需要,还大量销往文安、静海、武清等县。
1972年,酒厂请全国著名白酒专家周恒刚工程师进行技术指导,试制成功酱香型白酒“芦台春”,一炮打响,1973年3月投放市场后,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它以独特风味赢得了广大消费者们的欢迎,很快销往国内许多地区,供不应求。当时人们常以“芦台春”招待客人或送礼,买“芦台春”走门子才能买到。“芦台春”以优质高梁为原料,采用特殊工艺精工酿制而成,其酱香浓郁、幽雅,回香悠长、风格独特,备受人们的青睐。天津市领导对该产品非常重视,当时市里拨指标粮24万公斤,使当年白酒产量猛增至552吨,年产值达114.7万元。
1975年8月,上级主管部门决定,将酿造厂分为宁河县酒厂和宁河县食品厂两个单位,新建了600平米半机械化白酒车间,投产后仍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市领导为了在春节供应全市每户一瓶“芦台春”又投资60万元扩建“芦台春”车间,由于厂地所限,新的“芦台春”车间易址建在芦汉路西侧,即现在的酒厂。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使新老厂区的厂房全部震毁,造成经济损失近70万元。全厂职工干部,克服重重困难,建厂房,修设备,年底就恢复了生产。第二年又试制成功了高档浓香型白酒“芦台液”使该厂在优质酒多香型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1979年“芦台春”、“芦台液”分别被评为天津市名酒和优质酒,1982年,“芦台液”在北方九省市浓香型酒协作会上被评为第一名。
1984年是城市改革的第一年,激烈的市场竞争把县酒厂从产、供、销平平稳稳的计划经济轨道上推向了市场经济惊涛骇浪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厂领导带领全厂职工大搞新产品开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于当年5月试制成功“特制芦台春”,这个产品酱香浓郁、口味细腻,余香绵长,被消费者称颂。9月份在中秋节前又试制成功高档酱香型酒“中秋月”也受到人们欢迎。
为了扩大产品销售领域,1984年在保证供应天津市场的情况下,在唐山市、石家庄市等地建立了销售网点,并通过各种渠道把产品销往东北、河南、山西等地区,由于扩大了市场,全年销售各种酒达2233吨,完成产值478.1万元,实现利税480万元,销售收入比1983年增加42万元。
1985年,与天津轻工业学院合作开发了低度浓香型优质“天尊酒”和“神功酒”、“芦台老窖”、“芦台佳酿”及旅游用各种小瓶酒。“天尊酒”投入市场以后,以其窖香浓郁、低而不淡、入口绵甜、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和古朴典雅的包装,很快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厚爱,被第二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定为宴会用酒和礼品酒,被评为天津市优质产品,获得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取得天津市白酒类唯一著名商标称号。生产天尊酒以后,全年生产白酒2420吨,产值421万元,实现利税575万元,达建厂以来最高水平。
宁河县酒厂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酿制啤酒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啤酒需求量越来越大,经过市场调研后,1985年3月经市、县有关部门批准,果断上马啤酒生产线,第一期啤酒工程投资234万元,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益。以后又陆续投资总计980万元,逐渐形成了年产啤酒3.5万吨的能力,“天尊”啤酒以其特有的魅力在市场上占稳了脚跟。到1990年仅啤酒一项年上缴利税140万元,几年里很快收回了全部投资。
纵观宁河县酒厂的发展,今非昔比,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酒厂旧貌换新颜,往日低矮的操作间变成了高大的厂房,现代化的酿酒工艺取代了昔日笨重的体力劳动,集约化、多功能的现代化企业代替了过去的手工业作坊,宁河县酒厂正朝着全新的方向发展。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本书记载了宁河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有关历史资料,包含了艰难岁月、先烈足迹、革命回忆、史海钩沉、民俗风物、古镇谈古、工商邮政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苏长淳
责任者
周恒刚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宁河县酿造厂
相关机构
天津轻工业学院
相关机构
宁河县酒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