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乡防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852
颗粒名称: 丰台乡防团
分类号: D422.821
页数: 3
页码: 183-1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丰台商会成立乡防团,以保护地方治安。乡防团设有团长和团兵,负责维护地方安全。1934年,陈义云自杀身亡,乡防团解体。
关键词: 宁河县 丰台 乡防团

内容

公元1916年,旧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腐朽败落的清王朝已然覆灭,中华民国诞生不久,全国上下政局混乱,各地军阀四起,盗匪猖獗,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的丰台虽然在政治上遭受了很大的冲击,但仍不失它的繁华热闹,水旱码头车船穿梭,城内四条大街挤满了买卖当铺,街道两侧瓜果摊、蔬菜摊,各种风味小吃十分红火。经济的繁荣使丰台出现了一大批商绅富户他们为保住自己的财富,以陈、武二氏大财主为首成立丰台商会,凭借陈义云<其弟为冯国璋之婿>的势力并以他的名义,由商会出钱成立维护丰台地方治安组织——乡防团。
  乡防团设有团长一名,就是陈义云(陈只为名义的团长,只做决策,不参加战斗)。团兵共计六十名,都是选拔身强力壮的小伙,以二十人为一队,编成三队,每人发“单打一”撅把子杆枪一支(每次只能装一粒子弹,放后再装),每个团兵每月领九块现洋。三个队各有队长一名,每人每月领十二块现洋。乡防团还从外地请来教练两名,每人每月领十五块现洋。乡防团团旗团徽均为国民党旗图案,上面有“丰台乡防团”字样。
  乡防团主要职责是在东、南、西三座城门站岗(北门不通外边,未设岗),检查出入城人员,每队负责一座城门,日夜守卫,并负责维护本地区治安。1924年直奉军阀二次战争结束后,败退的直系逃兵从各地抢来财物驾车路经丰台。陈义云下令乡防团堵截追击,追赶中逃兵不断扔下包袱买路,乡防团这才放弃追赶,把包袱放在城里通知各村认领。乡防团里还有一名神枪手叫王浩。一次,一股马匪在丰台附近做案未遂逃窜而去,乡防团追赶到距丰台八华里的丰润县前蒲泊村,与马匪遭遇。神枪手王浩喝令马匪退去,匪首自恃双枪在手逼近上来,王浩隐身于一堵短墙后抬手一枪,击中匪首右腕,枪应声落地,匪首方自一惊,王浩随即又一粒子弹击中其左腕,双枪落地,马匪吓得仓惶逃走。从此乡防团声威大振,土匪再也不敢到丰台骚扰了。
  乡防团与当时国民党设的警察局共存,互不相犯,未与大股军阀、日寇、革命军队发生冲突。1934年,一股土匪骚扰邻村孙家庄,乡防团倾团出去,在丰台镇西二华里处与土匪遭遇。战斗开始几分钟,神枪手王浩一枪击毙了匪首,其它土匪也倒下不少,其余的见势不好便落荒而逃。乡防团兵追出十余里才得胜而归。在打扫战场时,团兵们才注意到匪首用的竟是一支德国造的“满烧蓝”大肚匣子手枪。回城后交与团长陈义云,陈义云也十分珍视,将这支枪存放在天尊阁太乙观的殿堂里,从未有人使用它。事隔不久,一支国民党部队路过丰台镇,并在丰台驻扎了几天,陈义云热情招待了该军首领,并结识了其中一个头目,交上了朋友。这支部队临走时,陈义云把得来的这支枪送给了这个头目。当时陈家势力已渐衰(靠山冯国璋只昙花一现,不再风云),许多团兵对他这种做法不满,纷纷指责。陈义云由此而心志不畅,忧郁成疾,当年年底在家悬梁自杀而亡。陈义云死后团长由孙玉金,字幼臣代理,此时,乡防团已无力维持地方安全。许多商绅富户或隐或逃,商会解散,团兵开支亦无力解决,许多团兵纷纷回家弃甲耕田,就这样一支地方武装组织——乡防团于该年秋季最终解体。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本书记载了宁河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有关历史资料,包含了艰难岁月、先烈足迹、革命回忆、史海钩沉、民俗风物、古镇谈古、工商邮政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桂义
责任者
陈义云
相关人物
冯国璋
相关人物
王浩
相关人物
孙玉金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丰台乡防团
相关机构
丰台商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