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丰台古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851
颗粒名称:
丰台古桥
分类号:
K292.1
页数:
3
页码:
180-18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丰台城四面环水,由还乡河、黑龙河、蓟运河等水系构成,护城河上建有东、西、南、北四座大桥和多座小石桥,这些古桥历经沧桑,现已面目全非,但它们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关键词:
宁河县
古桥
历史建筑
内容
古丰台城四面环水。西城门外流淌的是还乡河。它犹如一条长龙由北弯延而来伸向南方,自西城外横穿而过,形成西护城河。南城门外是黑龙河,它的南端与还乡河连通,另一头向东北绕去流经东门外,北门外,形成一道护城河,北端又与还乡河接通。还乡河汇入蓟运河蓟运河流入渤海。为不使海水涨潮淹没村庄,在黑龙河与还乡河接口处设有南北两个防洪闸。在四城门外护城河上分别架有东、西、南、北四座大桥。均修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延用至解放前后。
东大桥座落在东门外八十米处,正名兴隆桥。桥身长二十米,宽七米,整个桥由巨石砌成,每块石头都有刻口,凹凸处相咬和,坚固异常。桥由三道石墙托住桥身,桥下有四个桥孔,最大的两孔宽度为六米,两个小孔宽四米,可容船只过往。桥栏高约一米二,有精美的古代神话人物浮雕。每个栏柱蹲坐一只石狮。在桥下西端建设有船泊码头,一条三米宽的石阶从桥下直达岸上,便于运送货物。经过二百多年风雨的侵蚀,遭受百年风云的枪林弹雨,东大桥早已千疮百孔,面目全非,解放初期拆换成钢筋水泥桥。
西大桥座落在西城门外十几米处,正名丰乐桥。桥身长三十米,宽八米。西大桥也由巨石砌成,建筑结构与东大桥相近。大桥下砌五道墙支撑桥身,桥下形成六个桥孔,最宽的两个桥孔宽八米,能容较大船只通过。西大桥的桥栏更为细致。栏面也刻有古代神话人物浮雕,栏杆上刻满了大大小小的狮子。它们或顶或抱,或坐或卧,姿态各异,形象逼真。每到夏季夜晚便有许多人到桥上纳凉,小孩居多,他们摸着桥上的石狮说“摸摸石狮狗,活到九十九”。西大桥下的东岸也建有船泊码头。西大桥解放后还一直在延用,以后有些地方桥面坍塌,七六年地震后又有破损,不久被拆,换成钢筋水泥桥。
南大桥座落在南城门外三十米处,正名文明桥。桥身长二十米,宽七米。南大桥是木质结构,这是根据五行相生原理,南方位尊丙丁属火,而木能生火,在南方修木桥表示兴旺发达的意思。木桥无栏杆,桥下有六根直径二尺的木柱支撑,均用油浸过,不易腐烂,木柱下垫一块方石。桥头基础是由数百根木桩钉入地下,稳固异常。桥面铺的是一尺半厚的柏木板,能承受四、五吨的重量。解放不久被拆,换成钢筋水泥桥。
北大桥座落在距北城门二百米处,正名卧龙桥。桥身长十米,宽六米,由巨石砌成,无栏杆。桥下只有一孔,能容较大船只通过。传说修这座桥当时是国库拔银数万两,要求修铜邦铁底九孔卧龙桥。在桥距西淮沽村五华里内,要栽一千棵柳树,修建三道迎水坝,借以阻挡洪水,巩固堤坝。但是由于贪官污吏层层苛扣,偷工减料,才修了个简单的小石桥。而千棵柳和三道迎水坝根本没实现,现在北大桥虽然历经二百多年的风雨,却依然矗立在那里。
除了这四座桥,东、南两条护城河之间还架有腰带桥,东、北两条护城河上架有一座起凤桥,西村刘巡府刘兆麟家庙还有一座落凤桥。这几座桥的规模和构造与卧龙桥一样,都能容较大船只从桥下通过。还有十几座不知名的小石桥座落于许多河流的分支处,至今仍尚存几座。
随着时光的流逝,丰台的古桥饱经沧桑,已失去昔日的风采,这是令人遗憾的。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本书记载了宁河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有关历史资料,包含了艰难岁月、先烈足迹、革命回忆、史海钩沉、民俗风物、古镇谈古、工商邮政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桂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兴隆桥
相关作品
丰乐桥
相关作品
文明桥
相关作品
卧龙桥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