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革命英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78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革命英烈
分类号:
K827
页数:
4
页码:
695-69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革命英烈卢绍亭、于方舟、康景星、陈荻、寒松等人物传略。
关键词:
宁河县
人物
革命烈士
内容
(以卒年先后为序)
卢绍亭(1901年—1927年) 原宁河县岳实庄人。1918年考入天津高等工业学校。1919年,领导高工学生参加“五四”运动,成为天津革命青年领袖之一。早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天津地委成立后,代理地委组织部长,负责指导工人运动。在宝成、裕大等纱厂以举办平民学校的方式教育工人,组织工会,发展党员。1926年8月受党组织委派,到方振武部队任政治主任。1927年5月调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许国忠部政治委员,指导“华渭暴动”。当年9月,与国民党陕西省主席宋哲元一同在渭南南苑阵地作战时,壮烈牺牲。
于方舟(1900年—1927年) 原名于兰渚,宁河县俵口村人。中国共产党天津市党组织创建人之一,著名革命家,杰出的爱国主义战士。
于方舟家世务农,父名际刚,兄弟5人,他排行在末。6岁时入村塾,后就读于本村小学堂,13岁入县立高级小学学习。1916年,考入天津直隶省立第一中学。
1919年5月6日,天津15所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联合举行示威游行,反对段祺瑞政府奉行媚外政策。于方舟为省一中学生代表,担任总指挥。继之,天津第一个学生会组织“直隶省立第一中学学生救国团”成立,于方舟为团长,并开始筹备天津学生联合会。12月23日省长曹锐发出布告,禁止调查和抵制日货,命令学生回家。于方舟针锋相对,毅然发起成立“救国跪哭团”,和学友一起头戴麻冠,身披孝服,脚穿白鞋,手持哭丧棒,专在贩卖日货的商店门前跪哭,投机商人手足无措,影响遍及津城。街头巷尾曾传颂“谁人不识于兰渚,奸商最怕跪哭团”的歌谣。
1920年1月23日晚,学联和群众代表在魁发成货铺查处没有登记的日本灯罩77篓,该店老板扩大事态,勾结日本浪人殴打检查人员,抢走检查证。曹锐即派警察逮捕请愿代表和学生。杨以德查封了学联和天津各界联合会。于方舟发表文章,喊出“爱国不怕进狱门”的口号,鼓舞学生斗志。1月27日,于方舟与周恩来、邓颖超、郭隆真一起主持召开了有5000人参加的第二次国民大会。29日,1000多名学生冲破军警阻拦,集合于东马路青年会,开始请愿斗争。周恩来、于方舟等4位代表,在省署前请愿被捕。反动军警大打出手,酿成闻名的天津“一、二九惨案”。在社会舆论压力下,当局于7月6日至8日开庭审理此案。8日上午,代表们从容就席。当
审判长宣布所谓“骚扰罪”时,于方舟连连发问,列举事实,痛加驳斥。于方舟等人被当庭释放后,天津人民组织慰问团,召开欢迎会,把大红绸花和缀有“为国牺牲”四个金字的纪念章佩戴在于方舟胸前,但教育当局无理开除他的学籍,只得回乡自修。
在此期间,国民党宁河县议会议长刘瑞武等人,假借“地方自治”,提出盐、碱、洼地,每亩增收二钱六厘银子的附加税。于方舟以“宁河县旅津学生同乡会”会长名义,召集暑假回乡同学,代表农民到县政府请愿,他质问刘瑞武:“你身为议长,既不体贴民苦,又说不出附加税的正当用途,盐、碱、薄、洼之地,又多数不在地主豪绅之手,如此附加税,岂不是为害于民吗?”县府无奈,只得当场宣布免征附加税。
1921年暑假,于方舟化名于绍舜考入南开大学。“五四”运动期间,于方舟创办“新生社”,出版《新生》杂志,介绍新思想,力主改革,带有社会主义色彩。1921年至1922年之间,于方舟与李大钊同志取得联系,开始研究马克思学说,把“新生社”改组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出版会刊。不久,又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改为“社会主义团小组”,于方舟为主要负责人。1922年,于方舟经李大钊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着手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地区执行委员会,于方舟任委员长。
1924年1月15日,于方舟遵照党的决议,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经李大钊介绍出席会议,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2月回津后,组织建立国民党直隶省党部,任执行委员。不久,中共天津地委成立,任地委书记,同时将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5年,中共北方区委改组天津地委,于方舟辞去书记职务,致力发展党的统一战线,组织各界联合会,成立天津总工会。1926年,天津地委机关遭到敌人破坏,于方舟多次到自己亲戚家借钱分给同志们维持生活,他个人生活尤为艰苦,一天仅能买一枚铜元的开水和两枚铜元的大饼充饥。在他主持下,由于掩护措施得力,直隶省和天津地区党组织没有遭到其他损失。
1927年,玉田县发动反对“旗地变民”运动。中共顺直省委派于方舟以党代表身份前往组建冀东人民革命军指挥部,改组特委,亲自担任特委书记职务,在平安城子镇首战告捷。后遭遇地主武装,因寡不敌众,于方舟与其他几位领导同志同时被捕。于方舟在狱中备受酷刑,坚贞不屈,1927年12月30日牺牲于玉田县南门外刑场。时年27岁。
康景星(1891年—1932年) 芦台镇人。著名铁路工运领袖,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工人党员之一,生前曾任全国铁路总工会正执行委员。
康景星出生于贫民家庭,父亲是铁路装卸工,生活极度贫困。他17岁入唐山铁路工厂学徒,3年后调长辛店火车房当铆工。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康景星参加长辛店工人联合会,游行示威,发表演说,在工友中颇有声望。1921年初,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长辛店开办工人劳动补习学校,他入学接受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教育,率先加入邓中夏组织的“救国十人团”。同年5月,长辛店工人开始组织工会,他首先联络14名义气相投的火车房工友组成“铁路工人小组”,不久,发展到24人,并集体加入工会。
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康景星成为我党第一代工人党员,并且接受组织派遣,前往正定开展工运。他在机务段深入宣传群众,播撒革命火种,拉开了正定工运序幕。不久,正定工人俱乐部成立,康景星任委员长。1922年8月10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
召开第二次筹委会,他被选为筹备委员,任正定铁路工会委员长。8月24日,长辛店爆发了京汉铁路第一次罢工斗争。消息传到正定,康景星立即召开俱乐部委员会和全体委员大会,宣布开始同盟罢工。他组织并领导敢死队,把车厢推出南闸口,挡住南来列车,控制了正定站所有闸口。罢工一直坚持到铁路局接受长辛店工人的全部条件才复工。在这次罢工风潮影响下,12月15日,正太铁路工人也举行大罢工,康景星为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们提出9项要求,限路方3天内答复。随后又增加5项补充条件。法国资本家采取强硬手段,拖延时间。罢工坚持了10天,仍不答复复工条件。为使斗争早日取得胜利,这一天,他用板车拉着满满四箱“银元”,站在大石桥头喊话:“长辛店的工友为我们送资金来了,京汉铁路总工会还将继续援助我们,坚持到底。”资本家闻听慌了神,不得已才全部答应工人的要求,正太罢工取得了全面胜利。事后才弄清:那四箱“银元”,仅是表面摆了一层,底下装的全是石子。
1923年2月1日,康景星参加了在郑州召开的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当天上午,代表们列队前往普乐园会场时,遭到军警阻拦,康景星奋力砸开大门,使大会按时召开。会上作出了全路2月4日举行同盟罢工的决定。会后,康景星连夜赶回正定,组织工人,准备罢工。2月4日,他用专车把南至内邱北至寨西店各站工友接到正定,开始联盟罢工。2月8日,吴佩孚电令第十二混成旅旅长葛树屏武装镇压。总工会决定由康景星、李斌、丁桂山、卞庆臣4人为代表参加谈判。谈判僵持到深夜,葛树屏竟命令军警捆绑、殴打工人代表,强迫他们下令复工。康景星坚贞不屈,历数资本家的种种罪行。军警举枪对准他的胸口说:“不服从就枪毙你们!”围在一旁的军警,一起举枪瞄准,这时康景星开口道:“为争取自由,我们没把死当回事,等我们把话讲完,你们就开枪。”接着说:“当兵的和工人同是无产阶级,受人欺侮,当牛作马。你们别忘了自家的生活。每月6块,买了你们的人格,甘替军阀作走狗,这是对的吗?有枪不去打敌人,却来对付穷工人,你们觉得光彩吗?”康景星讲了近一小时,说得军警们面红耳赤,围观的群众声泪俱下。最后说:“我的话讲完了,你们开枪吧!”这时,一个军警挤上前来,伸着拇指对康景星说:“好样的!要是人人都象你,中国早就好了!”
二七罢工失败后,康景星不幸被捕,关押于保定监狱。在狱中,与史文彬等人秘密建立党小组,领导狱中斗争,并介绍张士汉等入党。1924年11月,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在高邑恢复工作。1925年2月7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重新成立,康景星再次当选委员。1926年,北伐军建立京汉铁路铁道大队,康景星任大队副官,11月全国铁路总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他为执行委员。1927年,党组织委派康景星打入京汉铁路黄色工会,并担任监察委员。1932年秋季的一天深夜,康景星被人暗杀于河南郑州。终年41岁。
陈荻(1909年—1940年) 原名陈世雄,字临武,化名陈白荻、陈荻。河北省玉田县鸦鸿桥镇河东人。丰润县商职学校毕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6月,在京东特委召开的京东党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中共遵化县委书记,同年参加“黄林暴动”。暴动失败后抵哈尔滨市,曾主编《哈尔滨新报》。“九·一八”事变后转至安徽省芜湖邮政局任工会委员。
1934年夏末,中共京东特委调陈荻北上,在芦台建立地方党组织,任宁河县委委员兼芦台党支部书记,设立秘密联络站。与同乡进步医生张家声、张家庆兄弟,以及司药田泽林一同开设新生医院门诊部,以行医为掩护开始地下斗争。“门诊部”地址在原芦台中街天齐庙东侧,由陈
荻任负责人。不久,即在丰台镇设立第一个联络点。在此期间,陈荻深入宁河中学(今芦台一中)、商会、绸缎庄、书店等宣传动员各界人士结成爱国统一战线,投身抗日斗争。仅宁河中学一次就有16名师生在陈荻启发下奔赴延安,参加抗战。陈荻不仅保证了党的交通联络畅通无阻,使李楚离、胡锡奎等党的领导人能较长时间住在新生医院指挥对敌斗争,而且多次购置军需物资和医疗药械送往前线。一次,上级指示迅速运送一批药品,而敌人封锁甚严,他动员妻子高田化妆成走亲戚的样子,抱着孩子携带药品通过封锁线,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1938年6月,冀东抗日大暴动爆发,陈荻奉命率领芦台部分地下党员投身这一壮举。暴动后,曾任冀东军分区宣传科长、部长等职。1940年6月17日傍晚,部队转移行至丰润县郭庄村时被敌人包围,突围须渡过泉水河。当时正值山洪下泄,水深流急。陈荻游到对岸后发现供给部长阎锡九等还离岸很远,毅然下水回游进行抢救。不幸被卷入漩涡遇难。时年31岁。
寒松(1909年—1943年) 名张喆,化名寒松。河北省玉田县杨家套乡丁官屯村人。
寒松出身贫寒,1939年前投身革命,系丁官屯村第一任抗日救国会主任。1939年起,在丰(润)玉(田)遵(化)联合县任股长、区长等职。1943年7月7日,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决定建立中共武(清)、宝(坻)、宁(河)工作委员会和武、宝、宁联合办事处,任命寒松为联合办事处主任。
寒松任职后,着力于游击区的开辟和地方政权的筹建工作,迅速纠正了财政上的混乱现象,逐步建立了各级政权组织。在县内首先试行办事员(即村干部)制度,由办事员统一管理本村各项工作,并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着手创建党的组织和地方武装。他是宁河、武清、宝坻地区党组织和民主政权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43年12月15日,他与王书文一起,在乐善庄村主持召开武、宝、宁工委和联合办事处工作扩大会议,主持制定了各级政权组织、财经等制度。为游击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2月21日凌晨,驻芦台的日本守备队、警备队及新民会人员近300人包围了乐善庄。会后因工作未能及时撤出的寒松和警卫员云朋、交通员志英3人被围。他们从堡垒户李复庭家转移到村西,渡过引河(今潮白河新堤),穿过芦苇地,朝七里海方向突围。由于敌人把守严密,不久即被发现,当突围到荒西围(地名)时,3位同志先后中弹牺牲。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卢绍亭
相关人物
于方舟
相关人物
康景星
相关人物
陈荻
相关人物
寒松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