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药品供应和销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75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药品供应和销售
分类号: R285.5
页数: 1
页码: 653-658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宁河县中草药和西药在清代、民国及新中国建立后的药品供应情况。在清及民国年间,中草药一直占主导地位,经营形式以零售为主。到了新中国建立后,药品经营销售经历了私营、公私并存和国营的变化。药品的品种和数量也不断增加,特别是西药的发展更为迅速。药品供应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向外地辐射。
关键词: 中草药 药品供应 宁河县

内容

清及民国年间,中草药在全县的药品供应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主要品种是饮片(中草药)丸、散、膏、丹(中成药)。经营形式以零售为主。丰台镇的福春堂、庆生恒和中合药局三个药铺是批发兼零售,其它药铺均为零售。经营药品品种,民国初年为600种左右。到民国8年(1919年)以后,药业兴旺,药品数量急剧增加,最高达1200种。丰台镇的福春堂、中合药局,所经营的品种均在1200种以上,其中饮片900余种,中成药300余种,最高年贸易额为5万元至6万元。其供应辐射范围较广,北至承德、东至唐山,南至芦台、汉沽,西至宝坻、蓟县等地。
  西药传入宁河县较晚,始见于民国21年(1932年),多由原中药铺兼营。到民国35年(1946年),开始出现专营西药的药店。如芦台镇的致中合药店和民生药店,其经营形式为门诊兼零售。经营的品种多数是片、针、汀、膏和散剂,数量较少,最多也仅有50种左右。
  新中国建立后,药品经营的形式、品种、数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药品经营方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新中国建立初期,以私营为主;二是1954年至1956年期间,公营私营并存;三是1956年后,药品经营销售,全部为国营。经营药品的品种数量,也不断增加。新中国建立初期,中药虽仍占主导地位,但西药发展更为迅速。除一些中药铺继续兼营西药外,全县又相继出现了7个专营西药的药店。经营的品种均在500种以上,比新中国建立前增加了10倍。
  药品经营销售体系变为国营后,变化较大,1955年县供销社成立了药材采购供应站,有商品流动资金5万元,经营品种约900种。1956年,县药材公司建立后,经营的品种有6大类,1200多个品种。其中中草药500种,中成药200种,西药500种,兽药40余种,商品资金达到20万元,年销售额为60万元。70年代,县药材公司根据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又增营了化学试剂300种。时,县药材公司经营的药品已有7大类,1500多种。
  1983年,药品经营的品种数量已有7大类,3192种。其中:中草药599种,中成药371种,西药984种,化学试剂282种,兽药43种。比1956年增加了2.66倍。为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还增营了高档营养滋补药品200余种。时,商品库存为60万元,商品流动资金30万元。年销售额为340万元,年利润额为125900元。
  在药品供应的方法上,1980年以前,主要是根据行政区域的划分按计划定向供应。县药材公司负责供应11个乡、镇、村和芦台、汉沽两个农场。潘庄批发站负责供应县西部5个乡、镇、村的医疗用药。丰台批发站供应县东部4个乡、镇、村。1980年以后,药品供应打破原来的供应范围,开始向外地辐射。1983年,县药材公司除供应本县417个医疗单位和56个养鸡场、户的医疗用药外,供应范围扩大到河北省的玉田、丰润、丰南以及唐山市和唐山以东地区。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