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中药加工与制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75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中药加工与制剂
分类号:
R285.5
页数:
1
页码:
653-658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宁河县中药加工制药业的发展历程。从清代的药铺加工作坊到民国期间的扩大和增加,再到新中国建立后的国家统一安排生产,文章展示了中药加工制药业的发展变化。特别提到了70年代的尝试和80年代开始转向地产中药材初加工的情况。
关键词:
药材生产
人工种植
宁河县
内容
中药加工制药业,在宁河县源远流长。清代已有部分药铺以“前店后厂”的形式,建立了加工制药作坊。这些作坊备有简易的加工制药工具,加工方式比较原始,以手工操作为主。
民国期间,各药铺制药加工作坊,除继续保持比较原始的加工方式外,加工制药的规模和品种都有了扩大和增加。一些大药铺设立了专职药工。各药铺自制的中成药虽有同名,但方剂成分不尽相同。丰台镇的福春堂、中和药局、庆生恒等当时较大的中药铺,都设有加工制药作坊,均设有药工5至6人。福春堂自制的中成药有100余种,以牛黄清心丸、苏合丸、再造丸、局方至宝丹最为有名。中合药局的紫血散、万应定、安宫牛黄丸、至宝丹在当时享有盛誉。芦台镇维兴堂的硃珀神犀散流传至今。
新中国建立后,饮片加工中成药制剂,均由国家统一安排生产。宁河县的制药加工业曾于70年代又有尝试。在1970年,县药材公司建立了“五七”小药厂,有工人8名,资金3000元,年产值为21200元。品种以中成药为主,兼有部分西药。主要有:遗尿丸、胃气散(片)、驱虫片、牛黄解毒丸、人参健脾丸、人参归脾丸、上清丸、公丁注射液、柴胡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西药有:地霉素片、四环素片、硫酸钠、注射用水等。药厂延续到1972年关闭。但当时生产的遗尿丸、胃气散是宁河县的特产,属民间传流已久的偏方,至今仍有许多患者延用此配方,自己加工服用。
80年代,中药加工开始转向地产中药材的初加工。1980年,县药材公司在岳龙乡的小闫庄和后棘坨乡的后棘坨村建立了两个生地加工点。根据生产、收购、加工一条龙的原则,采取当地生产,当地收购,当地加工的办法。加工点主要由当地农民经营,县公司收购成品药材。这两个加工点,在1980年至1983年每年加工成品药材30万斤,除部分县公司销售外,大部分销往天津。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