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师范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73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师范教育
分类号: G65
页数: 3
页码: 632-6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工艺学堂到现代的职业学校和职业中专。
关键词: 宁河县 师范 教育

内容

宁河县最早的师范学校于民国24年(1935年)创办。校址在宁河城东门外文昌宫(宁河小学校址),学制4年。当年招收1个班50人,但没有毕业,共办学9年,1944年日本投降前夕,
  学校停办。民国26年(1937年)芦台镇建简易师范学校,并设简师附小。
  1947年上半年在解放区创办宁河县丰台简易师范学校一所,共办1届,1个班50余名学员。1947年底,国民党军队不断破坏,环境残酷,不能继续坚持,于1948年1月停办。学员来源部分是从社会招来的,另一部分是由丰台中学预备班直接转入简师的。简师毕业的学员大都在丰台附近的解放区当教师,部分毕业生南下。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秋,天津专署决定成立宁河县初级师范学校,学制3年,当年开始招收1个班,学员50人。1954后根据政务院“逐步收缩初师”的指示,宁河初级师范学校逐步过渡为宁河中学(即后来的芦台二中)。是年,招收230名初中生。至1956年宁河初级师范学校共招收10个班(其中包括2个短训班),毕业学生508人。1956年,宁河初级师范第四届毕业生离校,彻底完成改办初中的过程,宁河初等师范结束。
  1950年,按河北省教育厅指示精神,静海师范学校迁到本县宁河镇(原荣军学校旧址),改名为宁河师范学校(中师),学员为天津专区的小学行政干部、扫盲干部和小学教师。学习期限为1年,至1957年停办。共毕业10个班,毕业学员400多名。
  1958年秋,为补充宁河县教师不足,经天津专署批准,在芦台一中初中二年级办两个培训班。学员150名,从初二学生中挑选,学习1年,1959年分配到本县小学任教。1958年12月,宁河、汉沽合并。翌年下半年汉沽区教育局从芦台一中、二中、潘庄中学、宁河中学等学校的初中三年级学生中抽调200人,到汉沽师范速师班学习,学员共4个班。1960年毕业生分配任教。
  1973年,天津师范学院在芦台一中开设一个教师进修班,由芦台一中代培。共招学员39名,大部分来源于民办教师,学制为一年。1974年分配在中学任教,课程设置均为大专教材。1974年县教育局在芦台一中开设中师班,由芦台一中代管。学制2年,共培养两届、两个班,70名学员,毕业生按中师对待,全部分配到中小学任教,1977年停办。这个中师班就是宁河师范学校的前身。
  1977年为解决全县初中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从高中毕业生和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社会青年中招收147名学生,分设语文、数学、物理3个专业,学制2年,培养目标为初中教师,校舍设在进修学校。是年,筹建宁河县中等师范学校,在进修学校原址,进一步扩大校址面积,与进修合并办公。1978年师范、进修两校分开办公各自独立办学。是年3月至5月,师范学校先后两次招收学员197人,分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4个专业班。时,宁河县师范学校已初具规模,从1979年开始招收普通班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小学任教,并逐步由招收高中毕业生向全部招收初中毕业生过渡。1981年招收第一届初中毕业生班,共41名学生,学制为3年,同时也开始招收符合条件的部分民办教师入学。至此经过几年发展变化,宁河师范学校成为一所包括三种学生来源(高中、初中、民办教师),四类不同班级(初中普通班、高中普通班、专业班、民师班),两种学制(二年制、三年制),有一定教学能力和设备的综合性的中等师范学校。1977年办学至1989年共培养毕业生2010人。为解决边远和偏僻地区的师资短缺问题,从1984年起,开始实行定向招生,至1986年共招收141人,为边远地区培养师资。
  1988年、1989年师范学校的基本情况详见下表: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