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清及民国时期科技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71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清及民国时期科技事业
分类号:
G322.721
页数:
1
页码:
615-618
摘要:
宁河县的科技活动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的《劝农书》。该书详细记载了沿海地区(今宁河县境)农民潮汛灌溉、改土浇碱种稻的情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宁河县的科技事业逐渐发展壮大,涉及农业、手工业、交通、水利等多个领域。
关键词:
宁河县
科技活动
农业
内容
最早记述宁河县科技活动的,是明末清初流行的《劝农书》(宝坻县令袁了凡著)。书中设天时、地利、田制、播种、耕治、灌溉、粪壤、占验等项目。如记述沿海地区(今宁河县境)农民潮汛灌溉、改土浇碱种稻情形:“挑沟筑岸,树立桩橛,抵潮汛也。”“其田形中央高,两旁下约可十余丈即为小沟,有数丈即为中沟,依次如展以注水潦,谓之甜水沟。日甜水,取能刷碱火。初种水稻,斥卤尽,乃种稻。”
清雍正四年(1926年),怡贤亲王写《京东水利疏》,对县境内水利工程技术及营田技术等均有记述。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首修《宁河县志》中,对县内天文、地利、中医医药、水利、酿酒,以及水稻栽培技术、养蚕技术等均有文字记载。如:围田法、涂田法、沙田法、水栅法、水闸法、水塘蓄水法、翻车(水车制作技术)法、养蚕法、种桑法等。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县设工艺局,研讨近代工艺技术,发展实业。随之在芦台镇、宁河镇各建一所“官立工艺学堂”。
民国时期,宁河县农业、手工业技术知识和生产工艺、工具的研究又有所发展,如引进粮食、棉花、蔬菜的新品种,柴油机、煤油机和电力的应用,用拖轮、汽车作交通工具等项。民国初年,宁河县建农务总会,负责条陈应修水利、土特物产、畜牧、水产渔业、蚕桑等事项,以及创制农具、改良农产、兴办农事试验场等工作。民国10年(1921年),县设劝业所,有所长、劝业员等人,负责农务、农艺,工艺等事项。当年直隶省植棉试验场在宁河县孟家庄设第四植棉试验场,并引进美国棉花品种与国产棉作对比试验。同年,在芦台镇东园子种桑2万余株,成活万余株,送丝样呈省公署,获直隶省长公署嘉奖。民国18年(1929年)11月,在宁河镇东关建县农事试验场,占地25亩。第二年又在西关建农事试验场,占地56亩。当年4月,县建治蝗会,专门研究治理蝗虫。民国21年(1932年),宁河县获直隶省农业厅农产品奖的产品有玉米、稻米、乌豆、红高梁、大青豆、南瓜共6种。民国23年(1934年),宁河县建种子繁殖场,试种从美国引进的棉花、谷子、小麦、玉米。民国25年(1936年)宁河县境内开始出现电力灌溉和农业机械,称:“蓟运河电化水利组合。”民国26年(1937年)宁河县首次使用飞机航测土地,当时航测县境总面积为2298平方公里。民国时期因兵连祸结,灾荒频频,科技事业没有真正地利用和发展。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