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出土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701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出土文物
分类号: K873
页数: 2
页码: 599-6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境内发现了多件战国时期的陶器、砖、瓦当等文物,包括大陶罐、小陶罐、陶网坠、陶纺轮等,以及少见的带字器物戳记口沿。此外还出土了木船和鼎等文物,其中木船被鉴定为战国时期。这些发现对于研究宁河县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宁河县 文物古迹 出土文物

内容

一、陶瓮。质地:泥质灰陶。时代:战国。器形较大,通高46厘米,口径25厘米,腹径48厘米,圆唇外折短颌,鼓腹较深环底,器身呈长圆形,上有绳纹组成的带状平行纹饰两周。1973年出土,地点:田庄坨遗址。
  二、大陶罐。质地:泥质灰陶。时代:战国。通高41厘米口径18厘米平底。底部有小方格纹。1973年出土,田庄坨遗址。
  三、陶罐。质地灰陶,小口,圆唇短颌,折腹,印有云纹、环底底部有条纹。1968年出土,田庄坨遗址。
  四、陶网坠。共两种类型,一为长6.5厘米,宽3.5厘米,厚30厘米,呈长方形状。一为长6厘米,宽4厘米,厚3厘米,呈长圆形状,四周印有两道系槽,为渔具用品,色呈红色。1968年出土于田庄坨遗址。
  五、陶纺轮。泥质灰陶类,直径为6厘米,厚0.1厘米,中间有穿孔,印有布纹。为纺线用具,1968年出土于田庄坨遗址。
  六、戳记口沿。为夹砂灰陶部分口沿,有“大富牢罂”模印记4字,“大富”为“吉祥”语,“牢”为坚固,“罂”(即甖)为“罐子”。长10厘米,宽6厘米,1967年出土于田庄坨遗址,为这一代少见带字器物。
  七、沟纹砖。长31.5厘米,宽15厘米,厚5.2厘米,一面有数条深沟,俗称沟纹,质地坚固。为汉代砖,1980年出土于双坨遗址。
  八、绳纹砖。长17厘米,宽10厘米,4.7厘米厚,一面印有绳纹,为宋代砖。1979年出土于双坨遗址七郎墓地。
  九、瓦当。瓦径为17.8厘米,印有千秋万岁(部分已残),1956年出土于大海北村的“西城顶子”遗址,属汉代。
  十、四采瓶。时代:宋。高31.5厘米,腹径6.5厘米,瓶颈带有四采,釉为青色。1977年12月出土于淮淀扬水站工地。
  十一、木船。宁河县董庄乡大尹村北津塘运河古河坡处,距地表深约为5.2米处。霸县信安公社海河民工营挖河时,发现木船一条。大小和现代般体一佯,挖土时,已与泥土不分。同时发掘出战国时期铜戈和小刀,推为战国时期木船。
  十二、鼎。发现于宁河县丰台镇。该鼎为铜质,两耳三足,鉴定年代为西周时期。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