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社会福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63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社会福利
分类号:
C913.7
页数:
2
页码:
542-54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民国初期和新中国建立后在芦台镇和其他地方兴办的多种形式的社会福利事业,包括社会福利厂、社会救济院、精神病疗养所、儿童福利院、社会福利公司、乡村敬老院和农村五保等。这些福利机构为无业人员、残疾人、孤寡老人和孤儿等提供了生活和工作的保障,并得到社会各界的照顾和支持。
关键词:
宁河县
贫困问题
社会保障
内容
民国初期,县建立养孤所(后改为安老盲幼所)和妇婴教养所。1946年在芦台镇兴办所谓难民收容所,用于救济解放战争时期逃亡到芦台镇的地主、士绅和资本家。据统计,1946年救济17人,发放救济粮831公斤。该所至芦台镇解放解散。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发展,兴办多种形式的为人民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
一、社会福利厂。1958年初,为解决无业人员和残疾人生活上的困难,在芦台镇建立社会福利厂,进行稻草编织加工和造纸生产。当时有草袋机9台,吸收90人参加生产,解决241人的生活问题。
二、社会救济院。1967年3月,在县芦台镇商业路北部建立社会救济院,以收养芦台镇的孤寡老人为主。每年收养25人左右,每人每月生活费为27元,该院每年事业费为3至5万元。占地面积为2706平方米,有房屋58间,并设有医务室。三、精神病疗养所。1977年12月,在蓟运河东岸,津榆公路北侧建立精神病疗养所。1984年改名为光荣院。收养孤鳏、病残荣复转退军人。到1985年底共收养317人,到1989年共收养330人。有工作人员21人,该院占地面积9.36万平方米,有平房76间,设有医务室,治疗室,药房,具有较完备的医疗设施,还有彩色电视机1台,双排座汽车1辆。该院以治疗和休养相结合,使患者及老人得到良好的照顾和治疗。
四、儿童福利院。1976年地震后建立,收养失去父母的孤儿共153名,其中最小的不满1周岁,大的不过十几岁,他们每人每月生活费为18元,在院期间,他们受到社会各界的照顾和本院工作人员的护理。后来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福利院脏、乱、差,这些孤儿遂由集中抚养改为分散抚养。
五、社会福利公司。1984年建立,招聘工作人员4名,下设3个厂、部:(一)电器修理门市部,于1985年1月开业,有工作人员3名,其中1名残疾青年,有平房两间,每人月薪60元至70元。(二)福利印刷厂,建于1985年3月,有职工26人,其中残疾人14名,平房18间,占地600平方米,有印刷机4台,剪刀机1台,开缝机1台,人均月薪50元。解决了残疾人生活与工作问题。(三)精神病门诊所,建立于1984年4月,有工作人员6名,其中残疾人3名,平房6间,占地210平方米,人均月薪86元。
六、乡村敬老院。自1959年建立东棘坨乡敬老院后,到1986年10月,全县有20个乡村相继建成敬老院,共收养孤鳏老人191人。在乡村敬老院中,乡办的有:任凤乡、赵本乡、大辛乡、大贾乡、岳龙乡、董庄乡、俵口乡、南涧乡、东棘坨乡、廉庄乡、宁河镇共11所。村办的有:大坨、任凤、造甲、付台、冯台、潘庄、西塘坨、大王台、东淮沽共9所。1989年全县有25个乡村敬老院,共收养孤鳏老人145人。在乡村敬老院中,乡办的有:潘庄镇,大贾乡、东棘坨乡、俵口乡、淮淀乡、南涧乡、董庄乡、大辛乡、岳龙乡、廉庄乡、丰台镇、宁河镇、小李乡、赵庄乡、赵本乡;村办的有:西塘坨、东塘坨、大王台、造甲、冯台、付台、大坨、任凤、船沽、东淮沽。
东棘坨乡敬老院,是本县最早的乡办敬老院。该院建于1959年9月,现有平房21间,占地2100平方米,收养孤鳏老人15名,大部分已丧失劳动能力,月吃粮标准为18公斤,每人每月零用钱4至6元,由乡、村两级负责落实。1984年,购置了洗衣机、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等生活娱乐设施。
淮淀乡敬老院。该院是通过群众集资办法建起来的,其中企业集资42509元,村集资28310元,个人捐资6513元,加上国家扶助。该院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建有15间砖瓦房,其中老人住房12间,伙房、办公室、餐厅各1间。房前有走廊,院内有假山、鱼池,环境幽雅,室内舒适,冬有暖气,夏有电扇,并备有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生活电器设施。月吃粮标准17公斤,每月零用钱8元,生活费30元。该院有果树20亩,鱼池、苇地20亩,年产值可达万元。该院已被定为天津市窗口敬老院。
七、农村五保。“五保”,即对生活方面无依无靠的老人保吃、穿、医、住、葬等。1985年底,全县享受“五保”老人共274人,由村、乡负责安排生活,定期给予粮柴等生活上的照顾。每人每年吃粮标准为200公斤,月生活费60元,由乡、村两级负责,县民政部门监督其落实。1989年全县享受“五保”190户,211人。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