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民国时期航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55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民国时期航运
分类号:
U694
页数:
2
页码:
449-4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水路交通以蓟运河为主,有小火轮行驶。各航线均以芦台镇为起点,可抵达宁河、埋珠庄、窝洛沽等地。民营船舶运输非常发达,主要承担贸易运输、杂货运输、土特产品运输、粮食运输等业务。
关键词:
宁河县
运输
水路交通
内容
民国时期,本县水路交通,以蓟运河为主。自芦台镇至宁河及埋珠庄等处,均有小火轮行驶。水盛时,小火轮可转金钟河直达天津。汽船除运客外,兼运货,运费最低为5分,最高为1元。时,各航线均以芦台镇为起点,“溯蓟运河而上,可至宁河镇及东丰台镇。再上溯转入还乡河,可达窝洛沽、鸦洪桥二镇。复由蓟运河转入清龙湾河;可抵潘庄镇”。“东沿芦台镇煤运河可至胥各庄”。“下行可由北塘转金钟河直达天津”。时,多为民营船舶运输。船舶较多的是俵口、宁车沽、西堤头等村,仅俵口村船舶就约有300对左右,村中90%左右庄户置船或雇于船家。民国20年至25年(1931年至1936年)间,天丰轮船公司(天津)和宜兴振兴内河公司(塘沽)等,利用汽船,分别在芦台至南埋珠庄之间,塘沽至天津之间开辟水运航线,承揽客货业务。民间木船承揽的运输各类更为广泛。包括1.贸易运输;即运输参加集市贸易的客货物;2.杂货运输,即运输各种生活和生产资料用品;3.土特产运输,即运输芦苇、原盐等土特产品;4.粮食运输,即受雇于芦台“八大海号”,运输粮食。 民国时期,水路运出主要货物为:(1)鱼。分河鱼和海鱼两种。鱼产外运主要航道是蓟运河及开滦煤运河。由蓟运河运往天津,年约30万公斤,由开滦煤运河去胥各庄,或转往唐山,年约20万公斤。“由河道运津之鱼,每50公斤船费不过9分。运胥者不过5分”。“经营此货交易之主要商行为魁记、万昌、大昌三家”。其收取酬金额数,计每50公斤3元。“鱼商所付杂费除车船,人力各项脚费及行佣外,尚有篓钱,计每个合洋4分半(此种篓可装25公斤),绳钱每篓合洋半分”。(2)虾。分河港虾和海虾两种。“由蓟运河去津者,及由开滦煤矿去胥各庄,约10余万公斤”。此项杂费、人力脚费与鱼同。(3)蟹。此货品主要产于蓟运河。“由蓟运河至天津、塘沽者,年约15万公斤,运费每100公斤8分至9分。由煤河运往胥各庄者年约10万公斤,运费每100公斤约5分”。(4)菜。此系小量货物。产于赵家园、齐家园及药王庙园。包装用筐、袋。井滦煤运河,每年运胥各庄、唐山数量约10万公斤,运费合每100公斤5分。(5)红粮。包装用麻袋。每年由开滦煤运河运往胥各庄、唐山等地,至少在1000万公斤以上。船脚每25公斤约5分上下。经营此货交易商行,为芦台镇庆丰恒、庆泰祥、公兴大、会丰栈及永增德数家。自民国23年(1934年)起“因关外粮不能内运,滦东各县红粮欠收,以及各地烧锅需粮甚急关系,渐趋旺盛。(6)芦席。主要产地为芦台四乡,大小薄庄,大小尹庄、大小扬庄,米厂等处。由蓟运河去塘沽转入海道去关外,每年数量约五、六百万公斤。由开滦煤运河至胥各庄,年约四、五十万公斤。两河帆船运费,每片约在1分上下。经营此货交易之商行,为庆丰恒、庆春祥及公兴大数家。民国21年(1932年)以后,因铁路对此类货物采取打尺办法,芦席随多舍铁路而就海道及河道。(7)土布。此系小量货物。每年,由蓟运河去津;及由开滦煤运河去胥各庄的土布,有10万多公斤。
民国时期水路运进主要货物有:(1)煤。来源为开滦煤矿。年运进量为400万公斤。1一3月和9-12月各旺月为平均50方公斤。余各淡月,每月平均运进10余万公斤。此项货物由开滦煤运河运至芦台。(2)小麦。来源为沧具、落堡,每年运进60万公斤,由蓟运河运至芦台。(3)大米。来源于天津,每年约运进60万公斤,由蓟运河至芦台。(4)玉米。来源于丰台镇、北京及廊坊,每年运进约10余万公斤,由蓟运河运至芦台。(5)水果。来源于昌黎及天津,经蓟运河运进13万公斤。每年经开滦煤运河由昌黎运进约17万多公斤(6)面粉。来源于天津及塘沽。每年共运进50多万公斤,由蓟迪河至芦台镇。(7)纸烟。来源于天津及唐山,每年运至芦台镇约4万多公斤,分别由蓟运河和开滦煤运河运进。
民国时期主要航道有:(1)蓟运河。该河来自宝坻县。至本县北江洼口流入,曲折南行,经宁河镇、芦台镇、汉沽茶淀等镇至北塘口入海。计在本县境内长165公里,河身宽度普遍83.3米,深10米。北塘附近最宽处约400米,最深处约50米。通航时期,每年3,月至10月,计八九 个月之久“蓟运河水势舒缓,航行甚便。自河口至芦台镇水势与沽河(海河)略同。往年航海大驳船及载重较少之轮船,均可直抵芦台。”“芦台以上,直至嘴头,载重八、九十号之驳船运行无阻。往年自芦台起,开行小火轮至各处。近来(民国21年以后)只余芦台至东丰台一路尚能继续通行。”“该河颇便航行,舟揖往来,络绎不绝。”“北埋珠至海口不过40公里,而水程竟达100公里之多,水流过缓,宣泄维艰”,“曲折甚多,船行至此,颇费时日。”(2)开滦煤运河原系开滦矿物局为便利煤运而开掘。东起胥各庄(河头),西至芦台镇,接于蓟运河,长约40公里。该河西端终点蓟运河连接处设闸,节制水量。船只出入,均需候潮,颇费时日,普通行程约需一日。时,船出入此河者,均需在芦台镇闸口登记•予以登记证,交纳闸口捐,其捐数以1万公斤计,重船1元2角,空船2角。(2)青龙湾引河。该河在县境西北,由宝坛县来,经潘庄流入。入七里海,东南抵宁车沽汇西引河,流入蓟运河,流经本县境内22.5公里。(4)筐儿港河。由天津县塌河淀流入本县,经赵温庄、造甲城、王家台、七里海,东过曾口,至南涧沽,入蓟运河,计长25公里。(5)金钟河。自于家堡附近流入县境,经胡家庄、傅家堡等村至北塘注入蓟运河,流经本县计长40公里(以上均以民国时期县境区划计)(6)还乡河。原出唐山地区迁西县辛集镇附近。还乡河古名巨梁、涅水,也称环香河,经九丈窝、丰台镇至江洼口入蓟运河。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