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章 商品购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469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商品购销
分类号:
F721
页数:
7
页码:
F712.2
摘要:
本章记述宁河县供销社负责农副产品、废品的收购和农业生产、生活资料的供应。在80年代以后,农副产品收购条件得到改善,收购品种增加,废品成为农副产品收购的五大支柱之一。同时,供销社积极组织货源,满足农民对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的需求,并丰富商品种类,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在物资购销方面,宁河县由外地调入大部分物资,物资部门主要承担工农业生产、基本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物资的供应。
关键词:
宁河县
商业
商品购销
内容
第一节 农副产品、废品收购
宁河县处滨海平原,自然资源以芦苇、鱼、虾、蟹为盛,种植业、编织副业素称发达。80年代
后养殖业亦颇发展,开展农副产品收购有良好的条件。
供销系统农副产品收购分为苇草、苇草制品、肉食禽蛋、畜产、粮食油料、果品、棉、麻、废品、蔬菜共10大类上百个品种。50年代和60年代,芦苇、稻草、青麻、苇席、草袋为大宗。70年代,稻草、青麻日趋衰落,芦苇转入自产自销,棉花、生猪逐渐发展。进入80年代,棉花、鲜蛋、生猪直线上升,与苇草制品并驾齐驱,废品继之而起,成为农副产品收购的五大支柱。
农副产品、废品的主营机构是土产、果品、物资回收公司和乡镇基层社。50、60年代和70年代前期,大多数品种的收购是代国家完成派购任务,1978年以后大部放开经营。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供销社负责经营的生产资料有化学肥料、农药、农药机械、半机械化农具、中小农具、耕畜、农用塑料薄膜、农用柴油。主营机构为生产资料公司和基层社。50年代肥料供应,化肥、饼肥、颗粒肥并重。60年代,以化肥为主,其中氮肥居多,磷肥次之,钾肥、复合肥又次之。70年代以后,化肥销量激增,成为农田主要肥料。县内自1953年即有农药销售,品种为六六六粉,销量仅0.35吨,60年代后品种增多,年销量百吨左右;进入80年代,销量仍维持在百吨上下,但品种已由剧毒变为低毒高效,施用农药已成为农家抗御病虫害的主要手段。
50、60年代农具供应以中小型为主。70年代后,半机械化农具逐渐增多;进入80年代后,农具销量呈下降趋势。
使用塑料薄膜为1984年以后推广农业生产的新技术,开始有售,并于1988年以后呈上升趋势。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对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的需求日增,供销社发挥主渠道作用,积极组织货源,1983年至1989年7年中,累计供应化肥23.41万余吨,农药893吨,农膜1512吨。
第三节 生活资料供应
新中国建立初期(1949年至1951年),主要供应粮食、食品、副食、烟酒、针纺织品、百货、日用杂品、文化用品、燃料等品类1400余种,并对社员实行优待配售。3年自然灾害时期,商品匮乏,棉布、针织品、纸烟、糕点、肉、蛋、煤炭、火柴、肥皂、煤油等40余种商品,凭票证供应,部分商品实行高价,如自行车每辆售价650元。自1963年以后,商品日渐丰富,但供应仍以低、中档为主。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金会以后,随着人民生活逐步好转,交电商品的需求日增,各类消费品渐次向中、高档发展;且各类生活资料,品类齐全,数量充足,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1950年,生活商品销售额462万元,1985年上升到5777万元,30年间增长了11.5倍。1989年经营的生活资料有:食品、副食、烟酒、针纺织品、百货、服装、日用杂品、文化用品、建材、交电、五金、化工、燃料等19个品类,4235种。从1983年至1989年7年间,家用电器供应从无到有,供洗衣机24539台,电视机73759台,电风扇31863台,录音机25288架,电冰箱3055台。其它生活资料如自行车141348辆,酒24765吨,卷烟101875箱,煤炭998456吨等,已基本满足本县市场需求。
第四节 物资购销
新中国建立前,物资购销由商号经营厂据1936年统计,运进县境内物资中,“煤,来源为开滦煤矿,其数量年约4000余吨,自1月至3月、9月至12月各旺月内,每月平均运进500余吨。自4月至8月各淡月内,每月平均运进100余吨”。经营木材业的9家,最高资本额为1万元,全年交易总值为136:200万元。经营五金器材5家,交易总值为4000元。另外,生产天然盐381万担,精盐100万担,纯碱5.8万吨,烧碱5000吨,洁碱300吨,泡花碱4000吨,硫花碱2480吨,干曹达,5000吨,盐酸6000担,但其购销“营业事务,均操之于天津之总所”。
新中国建立初,宁河县除能生产少量建筑材料和机电产品外,大部物资由外地调入。时,国家对钢材、木材、水泥、纯碱等8种物资实行计划调拨,木材实行平衡分配制度。宁河县于1953年建木材销售小组,1956年建县木材公司,1968年建县燃料木材公司。1961年改建为煤建木林公司。
至1978年以前,物资部门主要担负工农业生产、基本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物资的供应。主要物资“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统配物资为钢材、木材、水泥,由县计划委员会实行单一直接计划分配,物资部门为承担按计划执行调拨任务的供销机构。60年代初,由50年代单一供应木材,开始增加钢材、水泥和机电一、二类产品的供应。1964年初,又实行对建筑材料三类物资(砖、瓦、灰、砂、石)的管理和供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食以后,供应农村物资数量急速增加,物资管理实行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采取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两种形式的物资管理。为适应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县物资管理部门逐步由分配调拨型向经营服务型转斐,通过木材、金属、机电设备、建筑材料、生产资料服务、化工轻工材料6个公司,供应销售钢材、木材、水泥、汽车、纯碱、烧碱、橡胶、玻璃、焦碳、生铁等物资。
县内各乡镇物资供应站,主要经营木材、金属、化轻、机电、建材等物资,总占地面积15137平方米,建筑面积1550平方米。其中仓库面积1240平方米。1978年以后,工农业生产资料流通,采取了“归口管理,多渠道供应”的办法。物资局主要管理和经营木材、金属材料、建筑材料、机电设备、轻工化工产品等项;石油公司主要管理和经营燃料油;而煤炭、农用生产资料、农业机械备件、汽车配件等,则分别由县社所属煤建公司、生产资料公司,农机局所属农业机械供应公司,水利局所属排灌物资公司,交通局所属汽车配件公司进行管理和经营。在生产和生活物资供应中,除日,常零售以外,主要采取:(一)保证重点生产建设项目所需物资的供应;(二)以销定购,预购定货,根据用户需求组织购进;(三)对企业和基本建设项目实行承包配套供应、计划性供应;(四)扩大乡镇物资供应点,安排农村乡镇村及其企业的物资供应;(五)在企业之间调解余缺,加速物资周转和利用;(六)对社会留存多余物资、积压物资及企业中滞销、积压商品,代购代销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第五节 石油购销
一、历史概述
宁河县销售和使用煤油从清代末年开始。民国19年(1930年),宁河县煤油业资本总额已达2万元。民国25年(1936年)记载:芦台镇已有5000元资本额的煤油专营商店2家。时,石油市场受美国“德士古”、“亚西亚”和“美孚”三家石油公司控制。民国17年(1928年)每年境内行销煤油为7000箱左右,全年交易总额为5.6万元。至民国20年(1931年)境内行销煤油已达5万箱,即150万公斤,当时煤油购销由商会管理。
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成立宁河县石油推销组,人员编制5人,业务受天津市石油批发部领导,行政方面由县工商科统一管理。油品经由蓟运河从天津运至芦台,用小铁桶和大缸做为油品储存容器,装卸完全依靠人力。当时,全县只有十几台柴油机,社会用油量极少。由于电力工业落后,日常照明以煤油灯为主,所以经营油品以煤油为主,煤油的销量占总销量的50%。
1956年底,宁河县石油公司成立,隶属县工商科领导,业务仍受天津市石油公司管理。1957年,县属油库建成,面积为5000平方米。油品运输随之改为以铁路为主,接卸和仓储条件也逐步得到改善。1958年,石油公司与煤建公司合并,成立“燃料木材经理部”,负责全县及几大农场的燃料、物资供应。1966年,将木材业务划出,成立燃料公司,经营煤炭、石油产品。1979年5月,石油公司单设,业务、财务活动由天津市石油公司管理,人事及党、工、团组织受县商业局领导,公司机构设置有政工组、业务组、财务组,同时建立健全了党支部、工会、团支部等组织,下辖1个油库,并组建汽车队。截止1986年,职工人数达到114名。1985年,县石油商业业务划归天津市石油公司领导,公司的党、工、团组织直接接受地方组织和政府领导。机构设有秘书股、业务股、保卫股、油库、加油站和汽车队。
二、产品购销及管理
(一)购销:石油公司除负责本县工农业用油外,还承担芦台、汉沽、清河3个农场及汉沽盐场与其它派驻单位的供油任务。
1952年,石油总销量为239吨。其中:煤油102吨、柴油70吨、汽油52吨。1955年,总销量提高到1637吨,其中:汽油175吨、煤油346吨、柴油998吨、润滑油118吨,与1952年相比,销售增长584.9%。1959年全县机动车辆明显增加,使汽油销量有了很大增长。1960年,石油产品总销量为5331吨,其中:柴油3538吨、汽油814吨、煤油604吨,比1959年的销量增长了3倍,煤油销售量相对降低。1970年,柴油销售量为1998吨,汽油为938吨,煤油为61吨。1978年,汽油销售量为5629吨,柴油为1386吨,煤油为120吨。1986年,总销量达到19640吨,比1978年增长3.5倍。其中:汽油销售量达到8509吨,柴油为10059吨,煤油仅销119吨。1989年,总销量为19783吨,其中汽油销售量8709吨,柴油销售10951吨,煤油123吨。
全县50年代初除有十几台柴油机外,机动车辆为零。1986年成后各种机动车增加,石油产品供需矛盾相应加大。
(二)管理:
1.指标管理。石油产品为国家统配计划物资,从购进到供应一般按照天津市石油公司下达的购销计划执行。指标分配从70年代开始执行统购统销、以机定量等供应原则。1980年以后,实行切块包干,保证重点,兼顾一般,支持生产,控制消费政策。
2.价格管理。1982年以前,执行国家指令性计划价格。1983年价络双轨制出现,油品价格大体可分平价和高价两部分。平价油的分配主要是切块包干,以车定量,凭证供应;高价油主要是用于补充平价油的不足。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