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乡镇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454
颗粒名称: 第四章 乡镇工业
分类号: F427.21
页数: 12
页码: 290-301
摘要: 本章记述宁河县乡镇工业自1953年起逐渐发展壮大,至1989年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至65.2%。期间,乡镇工业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拓展经营门路,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至1989年,全县乡镇工业产值达6亿元,比1978年增长12倍,出口产值5000万元,创外汇1000多万元。外向型乡镇工业发展迅速,有51家企业生产出口产品,从业人员1.1万人,出口产品包括服装、皮鞋、水煮猪鬃等100余种。部分企业获得免检荣誉和“重合同、守信誉”单位称号。
关键词: 宁河县 工业 乡镇工业

内容

第一节 发展与分布
  宁河县乡、镇工业的基础为农村手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其性质均为集体所有制,隶属于所在乡、镇,1986年受县乡镇企业局指导性管理。
  1953年,“五一集体农庄”董庄村建起一座集体所有制的米面加工厂。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期,部分高级社积极创办工业企业,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自此全县乡镇工业开始发展,1955年为3家企业,产值7.959万元。1956年乡镇工业发展到12家,产值134.8万元。1958年公社化运动中,按人民公社“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的性质,以合作社工业和部分手工业合作组织为基础,建成15家社办厂,生产项目主要以铸造、农机具改革制作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多为手工操作。1959年至1960年,乡镇工业规模迅速扩大,据统计,当时41家企业,产值达431.2万元。1965年,企业生产已由单一加工修配以及手工纺织的原始状态发展到五金、电镀、建筑、服装、机械制造、冶金等多种行业并存,乡、镇、村、队相结合的多品种、多层次的生产布局。
  1970年,根据北方地区农业会议提出的建立“县、社、队三级农机修造网”和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支援农业的方针,全县各公社陆续建起农机修造厂,乡镇工业进一步发展。1977年,全县已有乡镇工业309家,职工17087人,固定资产值1211.16万元,产值3928.8万元,比1971年增长16.5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宁河县对282家乡镇工业进行调整,其中110个耗能高、品质差、污染严重、长期亏损的企业,采取“关、停、并、转”措施,其余企业开始实行以“联产计酬”为主体的管理方法。县内乡镇工业有较大发展是从1984年开始的。原因是1978年地震使宁河县经济蒙受重大损失,其后震灾恢复建设,特别是居民住宅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使乡镇工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1984年乡镇工业在承接城市工业扩散的同时,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营厂家及城市大型企业开展横向联合,确定协作关系,扩大对外贸易,拓宽经营门路,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到1986年底,乡镇工业已发展到578个,其中百万元以上产值的骨干企业42个,拥有机械、化工、皮鞋、纺织、造纸、建材、服装、外贸产品加工等10多种行业。其中岳龙水泥、廉庄乡皮鞋、芦台线材厂裸铜线、软胶线等5种产品达到国颁、部颁标准,并赢得国内外用户的赞誉。生产设备1732台套,在24215名职工中,熟练工、技术工占30%,聘请教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185人。
  1987年至1989年乡镇工业又有较大的发展。三年中,县、乡累计投资1亿多元。固定资产已达1.3亿元,从业人员3.7万人。3年累计完成产值13.8亿元,年递增率为41.5%,利税总额1.1亿元,上缴税金5000多万元。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1986年的42个增加到103个,其中产值为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企业共12家,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4家,产值超过亿元的1家。1989年统计,全县乡镇工业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6年的51%,提高到1989年的65.2%。全县已有26种产品被评为部优、市优和市局优,并开发生产新产品360种。有105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从1979年开始,外向型乡镇工业有很大发展。1988年全县乡镇工业中,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已有51个,从业人员1.1万人,实现出口产值5000万元,创外汇1000多万元。出口产品有服装、皮鞋、旅游箱包、水煮猪鬃、柳编织品、苇帘、地毯、脚踏气泵、钉耙、纸浆刀、合金线、食油、酱菜等9个大类,计100余种产品。在外向型乡镇工业中,北胡箱包厂、出口农具一厂等5家已成为天津市外贸出口定点和基地企业。潘庄镇服装厂等4家领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品检验局颁发的“出口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中,有箱包、服装等30种产品获免检荣誉。天津芦台永兴企业集团、出口农具一厂、二厂等8家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重合同、守信誉”单位。
  第二节 经济效益
  自1953年起,乡镇工业产值和利润开始逐年有所增长。1986年乡镇工业总产值为21198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比1965年的19.6万元增长1080.5倍;比1978年的4590.37万元增长3.62倍。1989年产值增至6.0058亿元,比1978年增长12倍。1986年利润为1537万元,比1965年的1.5万元增长1023.667倍,比1978年的748.04万元增长1.055倍。1989年利润为4680.4万元,比1986年增长了 2倍,比1978年增长5.26倍。
  1986年,乡镇工业销售利润率10.1些,资金利润率15.4%,全员劳动生产率2659元,100元产值实现利润7.2元o。100元固定资产实现产值310.6元,人均创利635元,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为80天1989年,乡镇工业销售利润率10.6%,资金利润率23.1%,全员劳动生产率15161元,100元产值实现利润7.8元,100元固,定资产实现利润32元,100元固定资产实现产值妇0元,人均创利1300元。
  乡镇工业的发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1978年向国家交纳税金303.5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23%。1986年向国家交纳税金1158.9万元,比1978年增长2.82倍,占县财政收入的39.97%,1980年至1986年7年中,乡镇工业总收入46907.64万元,上交国家税金2372.07万元。总收入年递增率为25.8%,占同期财政收入的15.82%。1989年,向国家交纳税金已增至2314.9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6.6倍,比1986年增长99.7%,已占财政收入的43%。1980年至1989年10年中,乡镇工业累计收入已达16.2亿元,累计上交国家税金已达1.1亿元。
  乡镇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1978年全县农村总收入10582万元,其中3742万元来自乡镇工业,比重占35%。1986年全县农村总收入39277万元,其中乡镇工业总收入17519万元,比重占44.6%。1988年工农业总收入60053万元,其中乡镇工业收入32906.1万元,比重占54.8%。198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9.212亿元,其中乡镇工业产值5.006亿元,比重占65%。农业产值为1.46亿元,农业产值与乡镇工业产值比例为1:4。
  乡镇工业的发展为农业建设积累了资金。从1980年至1986年7年间,乡镇工业共上缴利润6886.94万元,年递增率11%。以董庄乡为例,1983年至1986年,从乡办工业上缴利润中拿出102万元用于发展科学种田及改善农民生活和集体福利事业,其中修建村间公路投资4万元,修建敬老院、托儿所投资5.4万元,用于自来水入户0.2万元,用于农田基本建设32万元,为农村建房提供投资60万元。1989年乡镇工业企业支援农业资金为256.1万元,用于农村集体福利事业为93.9万元,用于支援农村教育事业21.5万元。
  乡镇工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造创了条件。1965年农村总劳力69701人,其中务工302人,比重0.43%。1975年农村总劳力94352人,其中务工7826人,比重占8.29%。1986年农村总劳力115511人,其中务工24194人,比重20.95%。
  乡镇工业的发展使农民收入增加。1980年,全县农村人均毛收入469元,其中147元来自乡镇工业,占31.34%;1981年,全县农村人均毛收入368元,其中158元来自乡镇工业,占42.93%;1983年农村人均毛收入626元,其中192元来自乡镇工业,占30.67%;1984年农村人均毛收入922元,其中322元来自乡镇工业,占34.92%。1981年,在全县范围内遭受自然灾害,粮食及经济作物大面积减产的情况下,由于乡镇工业为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农民收入没有出现大幅度降低。1985年,乡镇工业使农民纯收入增加5.14%;1986年,农村人均纯收入的6.23%来自乡镇工业。1988年农村人均毛收入2257元,其中1134元来自乡镇工业,占50.24%。1989年农村人均纯收入982.06元,其中从乡镇工业直接得到的收入为134.87元。
  第三节 部分乡镇工业厂家
  一、岳龙水泥厂。该厂座落于岳龙乡政府西侧,建于1976年,为乡办集体性质。1986年末,有职工304人,占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50万元,净值180万元,动力设备1100千瓦。主要产品为“宁龙牌425#矿渣盐酸水泥”,年产38587吨。连续三年被农牧渔业部列为良好企业,受到国家建筑总局的表彰;1986年又荣获天津市乡镇企业局级优质产品称号。1985年开始扩建第二、第三水泥厂,当年投入批量生产,并实现产值230万元,获利润58万元,交纳国家税金32万元。1989年该厂“宁龙牌”水泥在全国2400家水泥质量评比中名列第四,指定为国家几项重点工程的专用水泥。
  二、宁河县磷肥厂。该厂位于蓟运河北岸,芦南路7公里处,原属县办集体企业。1964年始建,1980年转由宁河县工业局与董庄乡联营,现属董庄乡。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各种专用和生产设备40台套,固定资产125万元,流动资金242万元,年产复合肥2049吨。1982年在国家化工部天津化工研究所等有关部门协助下,研制出国内首创的有机、无机果树专用肥料。1985年已开始批量生产,1986年获利润30万元。
  三、津宁制鞋厂。该厂系廉庄乡工业公司与天津制鞋厂联合经营企业,位于廉庄乡政府西侧。1985年建厂,1986年底有职工360人,专用生产设备136台套,两条流水线、7个生产车间,日产皮鞋600双,产品品种达28种,其中飞蝶牌、天梭牌皮鞋曾荣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1986年在武汉市召开的全国乡镇企业皮鞋评比会上以男鞋第一名、女鞋第二名夺魁。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受到全国质量管理协会表彰,并荣获天津市工业产品质量标兵、天津市先进乡镇企业称号。该厂总投资34万元,固定资产23.3万元,流动资金11万元,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965平方米。
  四、天津市三丰服装厂。三丰服装厂位于东已坨乡,1985年建厂,系天津市服装研究所、天津市服装工业公司和东已坨乡三方合资经营的乡办集体企业。占地面积18306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产品为高、中档呢料服装。年设计能力为12万件(套),建厂总投资304万元,主要生产设备120台(套)。
  该厂以天津市服装行业及研究部门为技术和销售依托,产品质量好,款式新,上市快,建厂当年就完成总产值101万元,实现利润14万元,上缴税金20万元。1989年该厂拥有固定资产122.5万元,创产值700万元。该厂是市政府命名的“重合同,守信誉”单位和市局级先进单位,“大力神”牌茄克衫被评为八九年度局级优质产品。
  五、新型建筑材料厂。该厂系东已坨乡与宁夏平罗县建材厂实行技术合作的乡办集体企业,建于1985年10月,总占地面积21450平方米,建筑面积2197平方米,投资55万元,拥有各种生产设备20台(套),1986年底有职工80人。由1985年承接葵花杆填充门、窗扇、活动板扇的技术转让项目。这一产品以其工艺简单,造价低,重量轻,强度高,保温性能好,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占有广阔市场并多次受到有关部门嘉奖,同时为农副产品就地转化创造了条件。目前,该厂正引进技术,使其产品向系列化发展。1989年拥有固定资产79.3万元,有职工94人,创产值117万元。产品主要有葵花杆填充板门、窗、家俱、床铺、活动房屋等。
  六、潘庄染整厂。该厂座落于潘庄镇,1981年建成,同年投入生产,系潘庄镇与天津市第五染整厂技术联合企业。总建筑面积2530平方米,拥有染槽12座,烘干机、打码机各2台,烧毛机、大小丝光机、平光机、拉宽机、高温、高压机共20台(套)生产设备。总投资23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0万元,流动资金40万元。1986年底有职工186人。日产量15500米,印染品种89个。1985年完成坯布加工82.8万米,获产值1819万元,利润38万元。1986完成坯布加工558万米,创产值182万元,利润65.6万元。同时,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客户对该厂产品执行免验,称之为信得过企业。 七、潘庄第一服装厂。始建于1981年,系潘庄镇与天津市服装九厂联营镇办集体企业。总投资132.7万元,固定资产112.7万元,流动资金20万元,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主要设备有:缝纫机173台、四针机6台、钉扣机5台、锁眼机3台、双针机1台。1986年底有职工400人,年生产各式服装140万件。1986年在费用增加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盈利57万元。
  八、三联工业技术玻璃厂。该厂座落于宁河镇,系镇办集体企业。建于1986年8月,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3750平方米。主要产品为各种汽车风挡玻璃,年生产能力为20万平方米,总投资270万元。1989年拥有固定资产348.3万元,创产值541万元。
  工业技术玻璃厂与国家建材玻璃研究所实行技术协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目前该厂生产的热弯、平风、夹层等4个品种的高档钢化玻璃,已成为天津大发、北京212吉普等12个车种的配套产品。
  该厂首创“对称冷却方法”,使加热后的玻璃一次成型、淬冷,达到区域钢化。这“一步法”工艺是国际上80年代先进水平。该厂利用垂直吊挂法生产的厚4毫米以下薄型钢化玻璃荣获1988年天津市星火科技二等奖。
  九、天津市芦台线材总厂。芦台线材总厂建于1970年,座落在芦台镇西端。总面积2.4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下设裸铜线、漆包线、复绕线、软胶线等9家分厂,系村办集体性质综合型工业企业。总厂固定资产861.3万元,年生产能力3300吨,1986年底有职工500人。1989年职工人数增加到630人。
  该厂1982年调整。1984年起,连续三年被评为市、县先进企业,漆包线、软胶线和裸铜线先后被评为“市局”级优质产品和市优产品。天达牌〓3.00—〓0.12圆铜线达到部颁标准;“永星”牌漆包线及“天花”牌电线分别达到国颁标准。产品行销天津、北京、石家庄及东北地区,深受用户好评。在1986年,该厂创产值2960万元,实现利润170万元,上缴税金29.2万元。1989年产值1.3亿元,利润1300万元,人均创产值18.57万元,人均创利润1.86万元。
  主要产品有漆包线、软胶线、电缆线、电磁线、合金线、电解铜、铜线锭、硅铁和各种型号的裸铜线。1970年建厂时,仅有4台简陋设备和几间厂房。1984年,该厂开始走以线材为中心,一厂带多厂,向集团化发展。1987年被天津市政府授予“重合同,守信誉”单位。该厂产品除销往国内几百家用户外,还销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地。
  十、天廉制鞋厂。该厂是廉庄乡与天津制鞋厂联合经营的企业,1985年投产,年生产各种鞋11万双。1989年,拥有职工150人,固定资产14万元,产值298万元。该厂生产的“廉字”牌男女四季皮鞋,质量达到部颁标准。1989年,该厂被评为市局级先进企业。
  十一、天津市出口农具一厂。该厂是宁河县潘庄镇办企业,主要生产锄头、甘蔗刀、钉耙、钢叉、可口刀等8个品种、40多个规格的外贸农具产品,年生产能力为350万件。产品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乌干达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9年该厂拥有职工300人,固定资产250万元,创产值400万元。
  十二、天津市芦台精密铸造厂。天津市芦台精密铸造厂,是赵庄乡乡办集体企业。该厂始建于1982年,从原来的乡办修配厂到目前已发展到有职工240名,固定资产21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400万元,为城市大工业配套的精密铸件厂家。1989年实现产值1150万元,创税利460万元,产值利税率达到40%。
  建厂初期,由于企业的设备陈旧,生产条件简陋,产品质量次,1986年上半年累计亏损6万元,下半年依靠科技进步,为天津市电机总厂加工潜油电泵叶轮导壳,外聘工程技术人员,改造厂房,更新设备,积极试制新产品。于年底就生产出了天津机械研究院以及市内几家大工业陆续试制一年多都没搞成功的潜油电泵叶轮导壳。第一批成品2000套,经鉴定合格。当年创产值10万元。1987年该厂通过技术攻关、改进工艺,使产品产量由原来的日产20套增加到200套,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10%提高到50%。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用户需求量的增加,从1988年开始,先后新建厂房1500平方米,更新设备40多台套,兼并了一个亏损的乡办机修厂为模具厂,同时还投资10万元添置了泵壳实验台和理化试验设备,使该厂产品合格率达到85%,年产能力由6万套猛增到25万套,同时研制开发了4种添补国内空白的小排量叶轮导壳新产品。
  十三、津港旅游用品厂。该厂为任凤乡东移民村办工业。占地面积845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500平方米。1989年年末职工180人。主要生产各种旅游软箱包。1989年总产值663.4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为110万元。该厂为外向型企业,1989年直接出口产值为230万元。
  十四、天津市三赢服装厂。该厂为东已坨乡乡办工业,位于东已坨乡卫星河南,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1989年年末职工人数300人。主要产品有内销和出口外销中高档服装,男女风衣、茄克衫、防寒服等。1989年产值为144.6万元,其中直接出口产值142.8万元,净产值68.2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22.5万元。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