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造林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40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造林与管理
分类号:
F326.2
页数:
2
页码:
233-234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宁河县的造林活动和森林保护工作。
关键词:
宁河县
造林
森林保护
内容
一、造林
宁河县历史上少有种树的习惯,因而全县林木罕见。新中国建立以后,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及各级领导、人民群众认识的提高,使植树造林活动逐年扩大。
国家立植树节(3月12日),市立植树日(3月29日),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的决议”,极大地提高了宁河县人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从而年年开展义务植树活动。1981年至1986年,全县共参加义务植树83.6万人次,共植义务树268.37万株。植树造林是在统一指挥,统一规划设计下进行的,重点放在实现农田林网化。目前,已有农田林网6500公里,农田林网树木占总数的85.3%。80年代,为使宁河县用材林与经济林、防护林比例趋向合理,速生树种与优质树种搭配得当,以大幅度提高绿化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植树造林已开始向高挡优质、常绿、风景等树种发展。1989年,全县已有桧柏、火炬、五角枫、香椿等40余个优质树种2.5万余株树木。
二、管理
(一)管理机构
民国时期,县设建设局,兼管林业。新中国建立初期,林业生产由县人委农业生产科负责管理。1953年建农林局,林业生产转由县农林局技术科兼管。1958年在农林局设林业科,宁河县开始有专门林业管理机构。1970年县建立植树造林指挥部。1988年11月,复设林业局,下设办公室、营林科、果树科、林政科、绿委办5个科室。
林业生产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目前,专门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已由1958年的2人发展到85人,专业技术干部由1958年时的1人发展到22人。其中有农艺师4人,助理农艺师9人,技术员9人。
(二)技术管理
1958年建立林业科后,逐步在全县范围内施行对林木的技术管理。
1965年学习外地经验,对榆树“冬打头,夏控制”,并逐步推广了合理施肥、适时浇水、白灰涂干以及除虫防病等技术措施。
70年代初,宁河县林业工作者,摸索出在柳树、洋槐树、杨树等树种上“不打头、只控制”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1980年以后,各乡、镇派驻林业员,组成了县、乡、村三级林业技术服务体系。
在果树的技术管理上,原来采用冬季重剪,致使结果期延缓,甚至有的苹果树7—8年还不能结果。总结经验教训,又结合到外地学习,把冬季重剪,改为一年四季轻剪,收到了良好效果,使果树提前了结果期,现在有的苹果树3—4年开始挂果,7—8年就进入了成果期。
(三)森林保护
宁河县森林保护工作从1978年开始。随着林果面积的逐年扩大,林业技术力量不足,林果病虫害逐渐增多。1978年榆树的榆兰金花虫迁飞本县,蔓延成灾。榆兰金花虫,幼虫背褐腹黄,满背短小肉刺,群集成团片样子,成虫样似金龟子,体小如豆,莹莹绿光,扑窗撞门。榆树是其主要危害对象,轻者叶斑驳,重者叶光树枯,所以引起各级领导部门及人民群众重视,采取人工排打,多种药物除治,但效果均不理想。1984年,在市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宁河县森林保护工作者经几年努力,探索出在越冬代成虫出蛰上树期间,采用氧化乐果剥环涂干法,效果显著,两年中虽然尚未根除,但危害已逐年减轻。
为了加强森林保护工作,1985年,农林局林业科建立林木果树森林服务站,配备了植保专用车和各种药械,并在大北乡设立林果森保服务点。他们除抓好金花虫和各种蛀虫、干害虫的除治外,还重点进行4个果园点上的果树病虫害防治,显著提高了产果量和好果率。任凤乡小坨果园好果率由原来的20%增加到86%;产果量由原来的1.74万公斤增加到4.435万公斤,经济效益由原来的0.35万元增加到1.2万元。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