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35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水灾
分类号: P426.616
页数: 4
页码: 152-1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地势洼下,是“九河下梢”,夏季雨水集中,是造成水灾的主要原因。据记载,自公元1470年以来,宁河县水灾频繁发生,近500年来共出现170次左右,占33.6%。在507年间,3年以上连涝达14次,最长连涝达17年。年暴雨量不仅在季节上过分集中,而且暴雨强度也很大。水灾给宁河县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如1975年的连续暴雨量达200~300毫米,造成作物被淹、房屋倒塌等。但新中国建立后,政府重视和关怀,历次水灾都被迅速战胜,灾后很快恢复生产和正常生活。
关键词: 宁河县 灾异 水灾

内容

水灾是宁河县的又一重要自然灾害。宁河县地势洼下,为“九河下梢”,夏季雨水集中,是造成水灾的主要原因。据记载,近500年来,涝灾共出现170次左右,占33.6%。在507年间,3年以上连涝达14次,最长连涝达17年。年暴雨量不仅在季节上过分集中,而且暴雨强度也很大。1975年7月29日~30日,连续暴雨量达200~300毫米,任凤、大北、南涧、廉庄4乡暴雨量达350~360毫米,全部作物被淹。积水3尺以上的2.4万亩,2尺以上的5.5万亩,受灾面积37.7万亩。
  水灾灾情,据档案史料记载,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水深数尺,禾稼浸没,城垣民舍倾覆甚多”。清嘉庆六年(1801年)“秋间大水,民居树巢”。清同治七年(1868年)“大雨如注,民房倒坏极多,压死人六、七名”。清光绪五年(1879年)“巨浸汪洋,禾稼淹没”,“水大盛前,陆地行舟”,“村农失业,转徙流离”。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上下于数百里巨浸汪洋,几无干土”,“房屋倒塌,禾稼漂没,小民无地可种,无屋可栖”。民国6年(1917年)“水灾重,被灾187村”。民国14年(1925年)“自7月22日,阴雨连绵十余日之久”,“洼地积水五、六尺,高地亦均积水二、三尺不等,秋收已属绝望”。民国18年(1929年)“淫雨连绵,河流溃决,全境均成泽国,平地一片汪洋”。民国27年(1938年)“头伏前开始阴雨四十天,……牛栏山上来水,河水浸溢,平地水深七尺”。1949年“特大洪水,可撑船去天津、胥各庄”。新中国建立后,发生水灾10余次,由于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历次水灾都被迅速战胜,灾后很快恢复生产和正常生活。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