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乡镇村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328
颗粒名称: 第五卷 乡镇村庄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1
页码: 93-113
摘要: 本卷介绍了天津市宁河县的三个乡镇:廉庄子乡、俵口乡和赵本乡。廉庄子乡位于县城西北,总面积46平方公里,以水稻种植和渔业养殖为主。俵口乡位于县西南,总面积45平方公里,以水稻、芦苇种植和灯具、弹簧等工业产品制造为主。赵本乡位于县境西北部,总面积61平方公里,以水稻种植和畜牧业、渔业养殖为主。
关键词: 宁河县 乡镇 村庄

内容

第一章 乡镇
  1989年全县辖有4个镇18个乡。
  廉庄子乡 清代属在城里。民国20年(1931年)属第1区。民国31年(1942年)属第1区,设廉庄乡公所。现辖区于建国前分属廉家乡、孟家乡、西双乡。新中国建立后属第2区。1957年改属杨拨庄乡。1958年建卫星人民公社,设廉庄管理区。1961年建廉庄公社。1984年夏建廉庄乡。该乡位于县城芦台镇西北9公里处,蓟运河西岸。东与苗庄乡隔河相望,南邻赵庄乡,西南及西部与芦台农场毗邻,西北和北部与赵本乡、宁河镇接壤。总面积46平方公里。辖廉庄、孟庄、任千户、李花毛、朝阳、木头窝、大于、前米厂、后米厂、高坨、于怀、西朱、岳道口、杨拨、菜园、西岳,共16个自然村。全乡4257户,15968人,其中:壮、满、藏等少数民族25人。乡机关驻地廉庄村东侧。乡东西有卫星河穿流而过,宝芦公路纵贯南北。水利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土地肥沃。耕地面积为26204亩,固定排灌站13处,临时排灌泵11台,机井131眼,有效灌溉面积25524亩。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粮食总产1360万公斤。其中,年产优质小站稻987万公斤,乃本乡特产。经济作物面积430亩,产棉1.29万公斤。全乡养鱼水面350亩,林场1处。乡、村企业13个。1989年乡、村工业产值2200万元。廉庄乡是著名“鞋乡”,闻名于京、津、唐地区。津宁鞋厂生产的“飞碟”牌男、女皮鞋,于1986年分别获部级一、二等奖;天廉鞋厂年设计能力为9万双,日产350双。猪毛加工厂产品达到出口标准。村办厂家中,廉庄村4处塑料加工厂所产塑料产品,和高坨村医药用胶丸厂所产药用胶丸远销外省市。乡内各村都建有小学。乡办中学3所。另有文化站、卫生院、信用社、兽医站、粮站、供销社等单位。
  俵口乡 清代分属儒林里、忠信里。民国时期属第3区。1942年设俵口乡公所。1947年属第4区。1948年分属第4区、第5区。1957年属邢坨乡。1958年12月设红星人民公社俵口管理区。1961年建俵口公社。1984年建俵口乡。该乡位于县西南。乡驻地东距芦台30公里,南濒七里海,东临河北省芦台农场岭头村,境南与任凤乡接壤,西隔潮白河与潘庄相望,北至津塘公路。该乡地处潮白河下游。潮白河在境内,自北而南穿过,地势北部略高。全乡总面积45平方公里。辖俵口、邢家坨、洛里坨、后辛村4个自然村。共8个行政村,8个村民委员会。全乡有3632户,16007口人,其中,壮、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18人。乡政府机关驻于洛里坨、俵口之间。全乡耕地面积20989亩。主要农作物有高粱、玉米、小麦、水稻。经济作物有棉花、葵花籽等。粮食总产902.8万公斤。本乡特产是水稻、芦苇。1989年水稻种植面积5900亩,总产233.2万公斤。有6278亩苇田,年产芦苇406万公斤。1989年,乡、村工业企业21家,乡、村企业总产值659.7万元。主要厂家有:弹簧厂、砖厂、灯具厂、文具厂、汽车水箱厂等。产品有弹簧、水箱、各种灯具及文化用品等。1989年,全乡有中学1所,小学8所,幼儿班8个,卫生院1所,卫生站8个。另有烈土陵园、敬老院、信用社、供销社各1处,固定排灌站15个。于方舟烈士故居就在俵口村。
  赵本乡 清代属文行里。民国时期属第1区。1942年分属第1区艾林乡、西双乡和宝坻县貉子沽乡。新中国建立初期到1956年该乡分属第3区,其中毛毛匠、小从和高景三村属第2区。1957年建赵本乡,1958年12月设卫星公社赵本管理区。1961年7月建赵本公社。1984年设赵本乡。该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东靠宁河镇,西与东棘坨乡胡晋村以沟为界,南邻河北省芦台农场,北至西关引河与大辛乡相望,西北与宝坻县接壤。乡总面积61平方公里。辖15个自然村,即艾林、西苗、张彪、李成、赵本、西刘、高家庄、杨富、大从、小从、高景、毛毛匠、大邓、小邓、新村.有15个村民委员会。全乡共2617户,9736口人,其中,壮、满、回等少数民族39人。全乡耕地面积32627亩,有效灌溉面积31827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高粱;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葵花籽。1989年统计,粮食总产1003万公斤。本乡土地资源丰富,畜牧、水产资源亦颇有优势。现有人工草场0.5万亩,年产干草250万公斤。1989年统计,有大牲畜1175头(匹),奶羊和绵羊2127只;鸡、鸭、鹅、兔,共23981只;生猪饲养量5219头。全乡共有水面0.65万亩,养鱼0.06万亩,水面利用率为9.23%。本乡乡、村企业共7家,企业总产值534.5万元。其中,平板玻璃质量已达到国家标准;造纸厂所产包装纸,年产量为1.5万吨,.已达到国家要求的每平方米180克的标准。乡内设有商店、卫生院、信用社、收购站、粮站、兽医站各1处,排灌站12个。村村有小学,乡有中学。村办文化站(室)10个。
  南涧沽乡 清代属文行里。民国20年(1931年)前后属第2区。1931年设南涧沽乡公所。1949年属第5区。1956年撤区并乡时属南涧沽乡。1958年12月属红星公社,设南涧沽管理区。1961年7月建南涧沽公社。1984年复设南涧沽乡。该乡位于芦台镇西南。东隔蓟运河与董庄乡相望,西邻任凤乡,南与汉沽区桥沽乡毗邻,北与大北涧沽乡以曾口河为界,总面积14平方公里。辖张尔沽、李台、兰台、薄台、郝台、冯台、张善、于台8个自然村,居民2130户,7458口人。其中,回族1人,满族6人,壮族8人。乡政府机关驻张尔沽村南,蓟运河畔。乡有耕地面积12068亩,有效灌溉面积12068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高粱。1989年粮食总产量为493.2万公斤。其中:年产优质小站稻459.4万公斤。小站稻是本乡特产。全乡有乡、村工业企业15家,1989年乡村工业企业总产值529万元。主要企业有:宁河油漆厂、南涧地毯厂、马尾加工厂、薄台钢窗厂、于台铸造厂等厂家。主要产品及产量:油漆年产66吨、马尾4914吨,钢窗9167平方米,铁铸件93吨。全乡村村有小学,并设有中心校2所,中学1所。信用社、供销社、粮店、卫生院、兽医站各1处,排灌站2个。有乡村医生6人,教师69人。津芦公路、芦俵公路穿乡而过,蓟运河傍乡而流,水陆交通极为方便。
  赵庄乡 清代属兴义里。民国20年(1931年)属第2区,并建赵庄乡公所。1948年,南11村属第1区,北4村属第2区。新中国建立后1953年属第7区,分设赵庄乡和大王御史乡。1957年撤区并乡,合称大北涧沽乡。1958年设“五一”农庄党庄管理区。1961年6月建赵庄公社。1984年建赵庄乡。该乡位于芦台镇北面,蓟运河三面环流,东与汉沽农场以蓟运河为界,南同董庄乡及芦台镇以蓟运河相分,西邻芦台农场和大北涧沽乡,北与廉庄子乡接壤。全乡土地总面积17平方公里,共3274户,12435口人。辖大杨、小杨、小崔、小赵、白台、庙东、前田、北田、南小辛、大赵、党庄、大艇、大王御史前村、大王御史北村、小王御史,计15个自然村。乡中有回族3人,壮族4人,满族3人。乡政府机关驻白台村东。全乡耕地面积11640亩,固定排灌站6处,临时排灌泵3台,有效灌溉面积率达100%。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小麦。1989年粮食总产为478.3万公斤,其中,年产优质小站稻464.6万公斤,为本乡特产。本乡乡村企业发展很快。1989年统计,已有乡办毛毡厂、芦台煤气用具厂、芦台精密铸造厂、津宁机械厂、宁河县联营汽车修配厂、赵庄乡制鞋厂;村办王前修配厂、小崔庄织带厂、党庄塑料厂、大艇拔丝五金制品厂、小场庄化工厂等25个厂家,总产值2771.9万元。主要产品年产量为:煤汽炉架1697吨,折门2000平方米,皮鞋9万双,塑料纱管24吨,工业毛毡45吨,鞋带35吨,拔丝510吨。其中,毛毡、煤气炉架、鞋带已达部颁标准。乡有卫生院、信用社以及中学各1处,小学8所。本乡有津榆公路穿过,南北有宝芦公路贯穿,北临蓟运河,水陆交通便利。
  大辛庄乡 清代属安平里。小辛庄称杜家辛庄,大辛庄称于家辛庄。民国20年(1931年)属第1区,称江口乡。1939年至1946年分属江洼口乡、赵本乡和宝坻县八门城乡。1947年分属第3区。所属大月河、小月河、鲁庄、端庄为大月河乡;所属江洼口、洛波汀、大辛庄为江洼口乡。1958年建卫星公社大辛管理区。1959年为宁河公社大辛管理区。1961年6月建大辛公社。1984年建大辛乡。该乡位于本县西北部边缘地带,东靠小李乡和河北省玉田县以蓟运河为界,南与宁河镇后帮村、赵庄乡杨富村接壤,西与赵本毗邻,北同宝坻县八门城相连。宝芦公路穿乡而过。乡境面积40平方公里。辖江洼口、小月河、大月河、洛波汀、大辛、小辛、端庄、鲁庄8个自然村,2290户,共8019口人,其中壮族21人,满族5人,瑶族2人,余为汉族。全乡有耕地面积29087亩,有效灌溉面积24901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为主。1989年粮食总产量为807.1万公斤,棉花5.07万公斤。水稻为本乡特产,年产优质小站稻591.6万公斤。本乡地处北部大洼地带,沟塘、荒地较多,草资源丰富,益于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到1989年本乡有大牲畜833头(匹),羊1040只,生猪饲养量2722头,鸡、鸭、鹅、兔共13179只。1989年统计,全乡共有乡、村工业企业10家,主要有制砖厂、制管厂、制鞋厂、制钉厂及村办小辛庄尾毛厂等,总产值644万元。年产量:红砖1000万块,水泥管20公里/2万吨,铁钉(2—3寸)875吨,皮鞋4万双,尾毛5.3万公斤,铁钉质量已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全乡有中学1所,村村有小学,教师72人。乡建有卫生院1所,乡村医生13人;供销社、信用社、粮站、文化站各1处;排灌站9座。
  板桥乡 清代分属在城里和安平里。民国20年(1931年)属第1区,分设板桥乡、盆罐庄乡公所。1948年属第7区。1949年属第2区。1953年属第2区板桥乡、老庄乡。1956年归属宁河乡。1957年撤板桥乡改设塔慈乡,原田庄坨、齐家沽、北朱仍属宁河乡。1958年12月设红旗公社板桥管理区。1958年12月划归玉田县。1961年建板桥公社仍划归宁河县。1984年设板桥乡。该乡位于县城东北部,东靠河北省丰南县界,西隔蓟运河与宁河镇相望,南与苗庄乡接壤,北与小李乡毗邻,总面积44平方公里。辖西板桥、东板桥、北板桥、北朱、于三、王良、赵学、田庄坨、齐家沽、大麦沽、王石、盆罐、崔成、老家庄、东双、杨花、学郝铺、张子铺、王赞铺19个自然村,19个村民委员会,45个村民小组。全乡共2761户,10278口人,其中,壮、满、瑶少数民族67人。乡政府机关驻东板桥村东侧。全乡耕地面积26616亩,固定排灌站11处,临时排灌泵8台,有效灌溉面积率100%。本乡水资源丰富,土质好,以水稻、小麦、高粱为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有:棉花、芝麻等。粮食总产量796.1万公斤,年产优质小站稻392万公斤,棉花32.41万公斤。另有芦苇1300亩,年产76.9万公斤,为本乡特产之一。1989年统计,全乡共有23个乡、村工业企业,总产值1102.2万元。主要厂家有:乡办缝纫机厂、轧钢厂、皮鞋厂;村办大麦沽保温材料厂,北朱纸箱厂,田庄坨工艺厂,王石工艺厂,盆罐庄服装厂,钻石模具厂,磨光厂等。年产量:缝纫机架10万套;钢材1000吨;皮鞋1万双;服装6200件。全乡有中学2所,小学13所,教师83人。村村有文化室,藏书约5200余册。乡设电影放映发行管理站1处,14个村有电影放映队。乡建卫生院1所,乡村医生29人;信用社、供销社、兽医站各1处。蓟运河依乡而流,芦玉公路穿乡而过,交通较为方便。
  董庄乡 清代属兴义里。民国20年(1931年)分属第2区皇姑乡和芦家乡。1948年分属第1区和第5区。1953年属第7区,设大薄,大尹、皇姑庄3个乡。1958年属五一农庄,分属董庄、芦台两个管理区。1961年6月建董庄公社。1984年建董庄乡。该乡位于芦台镇西面,与之相邻,南与汉沽区接壤,西至蓟运河与南涧沽、大北涧沽两乡一水相分,北与赵庄乡隔河相望。总面积32平方公里,辖董庄、皇姑、稻地、小薄、西窑、靳家堼、震新、薄后、薄前、北胡、张前、张北、张二、张西、大尹、小尹、南胡、东升、靳家庄、南崔、大陈、赵家园22个自然村,22个村民委员会,69个村民小组。居住6003户,21922口人,其中,壮族、回族、满族计46人。乡机关驻董庄村。本乡因位于蓟运河南岸,水利资源丰富,有耕地22176亩,排灌站9处,有效灌溉面积率达100%。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其它农作物以蔬菜为主。粮食年总产量855万公斤,其中,优质小站稻为815.9万公斤。蔬菜年产量283万公斤,主要供县城居民需求。本乡乡、村企业发展快。1989年统计:乡办有磷肥、制砖、塑料、陶瓷、油毡等18个厂家;村办主要有北胡村箱包厂、皇姑庄铣厂、车圈厂、大尹箱包厂、大陈村草垫厂等30个厂家。全年乡、村工业企业总产值4933万元。其主要产品年产量:磷肥1.920吨(已达部颁标准),红砖88773万块(一级标准),铣24.5万张,草垫子2.554万片及箱包产品都已达出口标准。全乡有中学2所,小学19所;中心医院1所,医生20名;各村有卫生所,村医共38人;文化站1处。京山铁路及芦汉公路由乡东侧而过,蓟运河由乡北而流,水陆交通极为便利。
  北淮淀乡 清代属儒林里。民国20年(1931年)属第3区淮淀乡。1948年属第3区南涧沽乡。1953年属第5区。1957年建北淮淀乡。1958年12月设红星公社北淮淀管理区。1961年7月建北淮淀公社。1984年建北淮淀乡。该乡位于县境西南部。东部接任凤乡,西与造甲城乡接壤,南与北京市清河农场毗邻,北靠七里海,总面积65平方公里。辖北淮淀、南淮淀、乐善庄3个自然村,3个村民委员会,5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4033户,16230口人,其中壮族10人,余为汉人。乡机关驻地在北淮淀村以东潮白河西岸。本乡有耕地29814亩,排灌站9处,有效灌溉面积率100%。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高粱。1989年粮食总产1084万公斤,其中优质小站稻831.3万公斤,为本乡特产之一。本乡靠七里海,坑塘、荒地较多,水源较为充足。共有10063亩芦苇,年产量282万公斤。新建对虾养殖场,年产对虾17.6万公斤。鱼虾为本乡传统特产。为充分利用资源,本乡大力扶持养殖专业户。1989年鸡、鸭、鹅、兔存栏71227只,貂341只,羊1084只,大牲畜915头(匹)。乡、村工业企业共21家;乡办企业有模板厂、塑料制品厂和五金厂;村办企业有制砖厂等。全乡乡、村企业1989年总产值789.3万元。乡有中学1所,小学3所,卫生院1所,保健站3处;信用社、供销社、兽医站、粮站各1处;影院、除氟站各1处;乡村住房、街道统一规划,十分整齐。本乡水陆交通较为便利,芦淮公路、潮白河均穿乡境而过。
  潘庄镇 清代属儒林里。民国20年(1931年)属第3区,设潘庄镇公所。1949年9月属第4区,设潘庄镇区公所。1953年改为第4区潘庄镇乡公所。1957年建潘庄乡。1958年设东风公社潘庄管理区。1961年建潘庄公社。1978年将津榆公路北5村另划大贾公社。1984年复建潘庄镇。该镇位于芦台镇西35公里处,东邻芦台农场大海北村,西靠大贾乡,南邻淮淀乡,北至宝坻县界,是本县西部较大城镇和贸易集市。所辖总面积56.35平方公里。辖潘庄、小南庄、东塘坨、西塘坨、老安淀、西杨庄、西孙庄、纪庄子8个自然村,8个村民委员会,77个村民小组,居住着4549户,计17005口人,其中,壮族39人,满族10人,瑶族9人,回、藏族各1人,余为汉族。镇机关驻镇北,傍靠津榆公路。本镇耕地面积33255亩,排灌站16处,有效灌溉率为100%。主要农作物有水稻、高粱、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葵花籽等。1989年粮食总产807.4万公斤,其中,玉米和高粱为625万公斤;优质小站稻37万公斤,为本地特产之一。另有养鸡场1处,养鸡专业户5户,1989年存栏鸡数15.66万只;兔990只,鸭、鹅3342只。年出栏鸡5.34万只,鸭、鹅1300只。本镇工、商、文教、卫生等事业发展很快,集市贸易繁华,商品流通量较大。镇内除有染整、锻轧、服装、针织、橡胶、出口农具等21个镇、村办企业外,还有66户商业、饮食业专业户。1989年镇、村办工业企业总产值4342.9万元。镇内有中学3所(镇内1所设高中班),小学7所。另有潘庄医院、医务室各1处,村有卫生所;镇文化站1处;村青年之家2处。镇内还设有电业所、税务、工商、银行、邮电、兽医站、法庭等单位;新建潘庄影剧院1座。本镇地处津榆公路和津宝公路的三岔口处,交通十分便利。
  宁河镇 清代为在城里。民国20年(1931年)为第1区。1942年为第1区宁河镇公所。1950年为第2区宁河镇公所。1956年撤区并乡,为宁河乡。1958年设卫星公社宁河管理区。1959年改称宁河公社,时辖51个自然村。1961年划出,分属37个自然村,3个公社。1984年设宁河镇。该镇位于县城北部,县境中部。所辖区域东邻苗庄、板桥两乡,南与廉庄子乡毗邻,西与赵本乡相连,西北与大辛乡接壤,东北隔蓟运河与小李乡相望,总面积43平方公里。辖宁河二村、三村、四村、五村、六村、西关、张辛、北岳、清泥、南沽、东孙、谷庄、林庄、杨四、任汉、牛口、胡庄、前邦道沽、后邦道沽19个自然村(镇内5个村),19个村民委员会,1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633户,人口13361人,其中,回族3人,满族4人,壮族35人,余为汉族。乡机关驻镇中,蓟运河三面环绕。镇有耕地28124亩,排灌站10处,有效灌溉面积21717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1989年粮食总产1129万公斤,其中优质小站稻产量856.5万公斤。农副产品有芦苇1672亩,年产42.6万公斤,蒲草12万公斤。本镇乡、村企业发展较快。1989年有乡、村工业企业19家,总产值1303万元。镇办企业有玛钢厂、建材厂、服装厂、五金厂、玻璃厂5个厂家;年产“791”号胶231吨,服装8.5万件,闸合6.67万台,玻璃4589平方米。宁河镇三联工业技术玻璃厂,主要生产汽车专用风挡安全玻璃,是列入市星火计划项目。村办企业有鞭炮厂、猪鬃厂、塑料厂、沙发厂、缝纫厂、手套厂、皮鞋厂、五金厂等12个厂家;年产猪鬃813箱,沙发4581件,手套3.6万打,皮鞋4.91万双,罗钉160万件,鞭炮85万头,苇箔11.9万片。另有专业户59户,以养鸡、商业饮食、运输为主。1989年统计,年末鸡存栏35640只,鸭、鹅2605只,兔366只。1989年镇内有供销社、粮站、物资站、兽医站、工商所、税务所、银行、信用社、电业所、影剧院各1处;宁河县医院宁河镇分院1所,医务人员45人,床位30个;镇办中学1所,县农业职业中学1处,小学15所(含5所中心小学)。村有卫生站,有乡村医生17人。芦宝公路和蓟运河在镇政府驻地交汇,交通便利。镇政府驻地在原旧县城镇区内。
  东棘坨乡 清分属文行里、忠信里(原称西东棘坨)。民国20年(1931年)分属第1区、第3区和宝坻县。民国31年(1942年)属第1区东棘坨乡。1947年属第3区。1953年属第4区。1957年设于京乡。1956年建卫星公社,属于京管理区。1960年7月划归芦台农场。1961年6月划归宁河县,建东棘坨乡公社。1984年建东棘坨乡。本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东与赵本乡接壤,西与宝坻县大唐庄乡隔潮白河相望,南邻河北省芦台农场小海北乡,北至宝坻县界。全乡总面积为103平方公里,辖27个自然村,27个村民委员会,即东棘坨、西棘坨、前大安、后大安、王洪、李家甸、胡晋、小顷甸、大顷甸、八里庄、小芦庄、马辛庄、马连庄、柳树洼、赵庄子、张老仁庄、东白庄、史家庄、姜家庄、常家店、韩太、躲军淀、杨宇、李秀、大港、于京、步庄。设77个村民小组,共3397户,14460口人,其中,壮族67人,回族13人,蒙古族2人,侗族2人,余为汉族。乡机关驻西棘坨北侧。全乡耕地面积60877亩,有效灌溉面积3965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为主。1989年粮食总产量为1153万公斤,其中优质小站稻557.4万公斤,是本乡特产;棉花年产量14.05万公斤,花生1.64万公斤。因本乡草场荒地多,饲草资源丰富,近年来特别重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1989年全乡有大牲畜牛、马、骡、驴共1640头(匹),羊5864只,其中,奶羊每年产奶14万公斤,奶牛产奶量为126万公斤。生猪年饲养量为4379头,鸡、鸭、鹅、兔年末存栏共41250只。1989年全乡乡、村工业企业共7个厂家,总产值459.5万元。乡有三丰、三嬴服装厂、新型建筑材料厂、砖厂。村办企业有后大安砖厂、步庄造纸厂,另有地毯加工厂、猪毛加工厂、磨光厂、合成加工厂等。主要产品有中高档服装,年产20万件,已达内控标准。建材厂的填充板,年产10万平方米。步庄造纸厂生产的纸箱纸,年产340吨。后两种产品均达市局标准。乡、村两处砖厂全年共产红砖1500万块,质量已达到内控标准。全乡有27所小学,1所中学,4所中心小学,教师152名。乡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13人。全乡22个村级卫生站,共有乡医23人。供销社、信用社、粮站、兽医站、电管站、农经管理站和乡村公路管理站各1处,排灌站21处。卫星河公路贯穿全乡西南,交通较为方便。
  岳龙乡 清及民国时期属丰南县,1943年属第3区。1950年属第3区设岳会乡。1956年撤区并乡始设岳龙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设岳龙管理区,年底划归玉田县。1961年建岳龙公社,归划宁河县。1984年建岳龙乡。该乡位于芦台镇东北部35公里处,东与河北省丰南县毗邻;西与后棘坨乡隔小新河相望,南邻板桥乡;北与河北省丰润县的小张各庄、欢喜庄两乡接壤,总面积65.5平方公里。辖岳龙、于潮、岳会、曹道口、褚庄、李麻、屈庄、小闫、大良、小良、曾庄、东蛇麻港、西蛇麻港、西魏甸、东魏甸、大田、小田、胡甸、姜甸、国仕营、麻坨21个自然村,21个村民委员会,56个村民小组。居住3697户,计12940口人,其中,壮族27人,回族10人,瑶族1人,侗族1人,苗族1人,仫佬族1人,余为汉族。乡政府机关驻岳龙庄。全乡有耕地47272亩,排灌站8处,有效灌溉面积32962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经济作物有棉花、蓖麻等。1989年粮食总产量为979.1万公斤,其中,玉米年产量为466.8万公斤。经济作物以棉花、蓖麻为主。1989年棉花产量为105.1万公斤,成为宁河县棉花生产基地之一。蓖麻产量为1.08万公斤,居全县第一位。1989年有乡、村工业企业20家,总产值1847万元。主要厂家及产品:岳龙乡水泥厂生产“宁龙”牌425号硅酸盐水泥,在1985年获天津市局优质产品证书,1987年获部优产品,年产量为21422吨。津宁锻造厂生产的“金鸡”牌锛头和“钻石”牌斧头,为出口创汇产品,已成为天津市外贸局免验产品,受到外商好评。乡龙海饮料厂产品“新凌”牌汽水,在天津市畅销。岳龙庄水泥制品厂生产的水磨石板,花色多,规格全,年产量为1.5万平方米,产品畅销东北各省及唐山、天津等地。1989年统计,全乡有16所小学,3所中学,教师120名;乡文化站、广播站、电影管理站各1处;卫生院2所,床位20张,医护人员16人;乡农科站、农机管理站、信用社、供销社、粮站、饭店、贸易货栈各1处。乡村有文化室11个,村级保健站21个,乡村医生22人。本乡交通方便,丰唐公路穿乡而过,因处于玉田、丰南、宁河交界处,贸易繁盛。
  任凤庄乡 清代分属文行里和忠信里。民国20年(1931年)分属第2区和第3区。民国31年(1942年)分属第3区淮淀乡和第2区南涧乡。1948年属第5区。1953年属红星公社大八亩坨管理区。1961年建任凤公社。1984年建任凤乡。该乡位于芦台镇西20公里处,七里海东南部,东与南涧沽乡接壤,西邻淮淀乡,南与芦台农场毗邻,北隔曾口河与大北涧沽、俵口两乡相望,总面积46平方公里。辖任凤、兴隆淀、东移民、北移民、齐家埠、大八亩坨、小八亩坨7个自然村,7个村民委员会,共3711户,14022口人。其中,回族85人,壮族14人,满族23人,侗族1人,余为汉族。乡机关驻任凤庄南侧。全乡有耕地26633亩,有排灌站18处,有效灌溉面积22344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高粱。1989年粮食总产量942.9万公斤;其中优质小站稻711.0万公斤,为本乡特产之一。本乡西靠七里海,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畜牧、渔业养殖业发展较快。1989年,全乡有大牲畜牛、马、骡、驴共537头(匹);羊423只;生猪存栏1683头;鸡37898只;鸭、鹅、兔计3428只。河蟹也是本乡特产,并建有河蟹养殖场。另有芦苇3160亩,年产345万公斤芦苇。全乡乡、村工业企业共17个厂家,1989年总产值1692.4万元。主要有:修配厂、织物厂、木器加工厂、工艺绣品厂、箱包厂等。主要产品有各种出口箱包、工艺绣花被罩(年产1.5万套),线手套等。本乡还盛产苇箔,远销外省市。乡有中学2所,小学7所,学前班9个,教师80人,文化站1处,村文化室7个,共藏书3千余册;乡卫生院1所,床位60余张,医生60名;各村有诊所,村医17人;供销社、信用社、农科站、粮站、兽医站各1处。本乡水陆交通方便,县城至任凤公路有直达班车。
  后棘坨乡 清代属平安里。民国20年(1931年)属第1区。民国31年(1942年)仍属第1区棘坨乡。1948年属第6区。1953年属第3区,分为西棘坨乡、于潮乡、李茂庄乡3处。1958年属红旗公社。1958年12月划归玉田县,1960年划回。1961年属丰台公社。1984年建后棘坨乡。该乡位于县境北部,东邻岳龙乡;西靠丰台镇;南与小李乡接壤;北与河北省丰南县搭界,总面积27.4平方公里。辖西淮沽、东淮沽、前棘坨、后棘坨、兰庄子、岳秀6个自然村,6个村民委员会,35个村民小组,共2022户,7228口人,其中,壮族42人,回族1人,满族4人,毛南族2人,回、蒙族各1人,余为汉族。乡机关驻后棘坨村东。本乡水陆交通便利,还乡河傍乡西流过,小新河依乡北西流,丰唐公路横贯全乡东西。全乡有耕地24851亩,固定排灌站5处,另有临时排灌泵2台,有效灌溉率100%。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高粱、水稻、大豆。经济作物有棉花、天鹰椒、花生等。1989年粮食总产453.1万公斤,棉花50.77万公斤,花生7.65万公斤。水稻、天鹰椒为本乡特产。乡、村工业企业有10个厂家,其产品产量有:乡饲料加工厂生产“天农牌”对虾饵料,年产量25万公斤,为市优质产品;乡福利五金厂和前棘坨铸造厂生产的标准窗钩,年产100吨;各种农机铸件,年产500至600吨。这些产品销往天津、北京、山东等省、市。兰家庄金属加工厂生产的平垫为出口创汇产品,年产量为100吨。另外还有制砖厂、皮毛加工厂、汽水瓶盖等厂家。1989年统计:全乡有中学1所,小学6所,卫生院1所,供销社、信用社、文化站各1处。各村均有医疗保健站,乡村医生15人。
  大北涧沽乡 清代属文行里。民国20年(1931年)属第2区。民国31年(1942年)属第2区北涧乡,至1948年。1949年9月属第2区。1953年属第7区,分设大北涧沽乡和船沽乡。1957年撤销船沽乡并入大北涧沽乡。1958年属红星公社,设大北涧沽管理区。1961年6月建大北涧沽公社。1984年设大北涧沽乡。该乡位于县城西部,东隔蓟运河与董庄乡相望;南以曾口河与任凤、南涧沽两乡一水相分;西部和北部与河北省芦台农场接壤。乡总面积25平方公里,辖11个自然村,11个村民委员会,47个村民小组,居住3168户,11734口人,其中,壮族29人,满族4人,回族14人,藏族1人,余为汉族。乡机关驻大北涧沽村西南侧。本乡地处蓟运河湾西岸,南依靠曾口河,因此,水资源丰富,土质肥沃。乡有耕地19903亩,有固定排灌站8处,临时排灌泵5台,有效灌溉面积率为100%。主要农作物有水稻、高粱、玉米。1989年粮食总产834.8万公斤,其中,年产优质小站稻谷675.8万公斤,为本乡特产。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1989年有大牲畜290头(匹),羊751只,生猪饲养量3802头,鸡53800只,鸭1841只,鹅795只,兔440只。1989年全乡有乡、村工业企业30个厂家,总产值2197.5万元。主要有乡、村鞋厂各1处,年产皮鞋13.90万双,布鞋11.81万双;盛宏服装厂,年产服装2.42万件;两处塑料厂年产塑料颗粒442.3吨,塑料制品142.2吨。全乡有10所小学,2所中心小学,1所中学,教师54名;1所卫生院,各村均建卫生站,有村医生18人;乡建文化站1处,各村建有文化室;乡建信用社、供销社、兽医站、粮站、电影院各1处。津榆公路傍乡北而过,交通方便。
  丰台镇 清代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始属宁河县,只含丰台镇(原称东丰台)南门外木桥以南境界。至民国7年(1918年)全镇始归宁河县。民国20年(1931年)丰台镇、李老庄、倚岸划归丰润县。1948年划归宁河县,属第8区。1951年改属第3区设丰台乡。1953年分属第3区丰台镇和李老乡。1958年建红旗公社驻丰台镇。1958年12月划归玉田县,1960年划回。1961年建丰台公社。1984年建丰台镇。原丰台公社分置,小李乡、后棘坨乡划出单设。该镇位于芦台镇北30公里处,东邻小李、东棘坨乡;西与河北省玉田县接壤;南邻小李乡;北与后棘坨乡毗邻。总面积18.1平方公里。镇辖丰台镇东、西、南、北四村及孙庄、东赵庄、西赵庄共7个村民委员会,35个村民小组。共3060户,9037口人,其中,回族166人,壮族11人,满族4人,仫佬族1人,余为汉族。镇政府机关驻丰台镇内。全镇有耕地15561亩,5个排灌站,有效灌溉面积14028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大豆。经济作物以棉花、麻类为主。1989年粮食总产量414.8万公斤,其中,玉米产量为252.7万公斤,大豆12.0万公斤。年产棉花11.85万公斤,麻类总产11.3万公斤。乡镇企业发展很快,商业、饮食网点遍及全镇,镇内有国营、镇、村办工业企业。其中,镇、村工业企业8个,1989年总产值744万元。县办八一修造厂生产程差弯头(18.219公分)、对焊弯头(325、800公分),年产10万个,法兰2万片,异径管1万个,玉米脱粒机100台。以上产品已达到国家标准。镇、村办企业产品有:麻纺厂年产麻袋10万条,胶毛线条550吨。织带厂年产织带2.35万副,鞋厂年产各式皮鞋18万双。另有北村木雕工艺厂生产的木雕佛像、兵马俑、石刻狮子、骆驼等为外贸出口产品。辖区内有古建筑物天尊阁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镇内有2所中学,3所小学;文化站1处;丰台医院1所,有床位50张,医护人员70人。村村有医疗所,共有乡医11人。另外有供销社、信用社、银行、电力所、邮局、粮站、市场管理所、税务所、汽车站、物资站各1处。本镇东西有丰唐公路,南北有芦玉公路,交通便利。
  大贾庄乡 清及民国时期属宝坻县。1948年归属宁河县第4区。1953年第4区设大贾庄乡和齐心庄乡。1956年撤区并乡属潘庄乡。1961年分属潘庄公社和造甲城公社。1978年3月建大贾庄公社。1984年建大贾乡。该乡位于县城芦台镇西45公里处,东与潘庄镇和造甲城两乡接壤,西邻天津市东郊区,东南部与造甲城毗邻,西南隔永定新河与天津市东郊区相望,北与武清、宝坻两县相连,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大贾、王庄子、白庙、杨建、朱头淀中台、东台、西台、齐心庄、大龙湾9个自然村,9个村民委员会,45个村民小组,共有2065户,8255口人,其中,回、壮、满等少数民族45人,余为汉族。乡机关驻大贾村。有耕地18543亩,有固定排灌站20处,临时排灌泵8台,有效灌溉面积18543亩。主要农作物有:高粱、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蓖麻等。1989年粮食总产379万公斤。其中,玉米年产125.6万公斤,高粱164.3万公斤,棉花0.25万公斤。本乡地势低洼,水面广,荒地多,利于牧副渔业的发展。目前,乡有大型养鱼场1处,年产鱼2万公斤。大牲畜牛、马、骡、驴共704头(匹),羊1348只,生猪饲养量4227头。1989年末,鸡存栏32694只,鸭、鹅、兔共1196只。苇田11630亩,年产212万公斤芦苇,为本乡特产。全乡有乡、村工业企业11个。乡村工业企业总产值998.67万元。主要厂家及产品有:乡办服装厂,承担外贸出口加工,年产18万件。田辛镍园网厂,生产的镍园网已达到国家先进水平。还有制砖厂、镀锌厂、镀铬厂、日化厂、饲料厂等厂家。全乡有中学1所,各村均有小学,有教师75人;乡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14人。各村有卫生站,共有乡医35人。并设有供销社、兽医站、粮站、信用社各1处。津榆公路横贯全乡东西,交通方便。
  苗庄子乡 清代属在城里。民国20年(1931年)属第1区。民国31年(1942年)分属第1区东苗乡和第2区阎家乡。1948年属第7区。1950年属第2区。1953年仍属第2区,分设孟旧窝乡、捷道沽乡、倒流乡和大沙窝乡。而苗枣、刘庄则属第7区阎庄乡。1957年撤区并乡属塔慈乡。1958年12月属红旗公社苗庄管理区,划归玉田县。1961年建苗庄公社划归宁河县。1984年建苗庄乡。该乡位于芦台镇北部,东隔还乡河与河北省丰南县相望;西靠蓟运河与宁河、廉庄两乡一水相分;南邻汉沽农场;北与板桥乡接壤。全乡总面积61.7平方公里,辖刘庄、大沙窝、小沙窝、麦穗沽、苗枣、柳庄、小茄、张凤、苗庄、南朱、前捷道沽、后捷道沽、中捷道沽、小捷道沽、东瓦房港、西瓦房港、赵路、马滑、前于飞、中于飞、后刘瘸、塔慈、倒流、东窝、南窝、梨园、前江石沽、后江石沽、东杨庄,孟旧窝共30个自然村,30个村民委员会,79个村民小组,共4796户,17705口人,其中,壮族76人,满族11人,瑶族2人,回族1人,侗族1人,余为汉族。乡机关驻南珠庄西南侧。本乡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现有耕地39812亩,固定排灌站12处,临时排灌泵4台,有效灌溉面积32229亩,以小麦、水稻、玉米为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为主。1989年粮食总产1393.7万公斤。其中优质小站稻年产量为1081.5万公斤,被天津市定为小站稻生产基地之一。优质小站稻是本乡特产。棉花年产20.18万公斤。本乡地理位置颇占优势,地产资源丰富,有苇田2992亩,年产芦苇159.4万公斤;蒲草田73亩,年产蒲草8.5万公斤,此二项均为乡特产。1989年全乡有大牲畜牛、马、骡、驴共771头(匹),羊1116只,生猪饲养量3691头。年末鸡存栏为18523只,鸭3856只,鹅763只,兔950只。乡、村工业企业发展较快,1989年乡、村工业企业28个厂家,总产值1319.1万元。主要厂家及产品有:乡办化纤厂生产的涤丙变型沙,年产250吨,质量达到QB5200-6400D标准;服装厂年产衬衣15万件,产品质量达QB标准;橡塑厂年产塑料颗粒100吨,橡胶鞋底15万双;塑编厂生产聚丙编织袋60万米;针织厂年产弹力袜15万双;修配厂年产跃进炉1.6万个。村办手套厂3个,年产手套5.5万打,产品质量达JB62193标准;服装厂3个,产品有童装,年产17.9万套;衬衣,年产22万件;以及其它厂家生产的胶盖闸、皮鞋、聚安脂胶圈等产品。另外,还有苇席加工业,每年加工苇席、“穴子”12万片,苇箔12万片,均为本乡特产。全乡有2所中学、24所小学。乡有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37人;村有卫生保健站,有乡医35人。设有供销社、粮站、信用社、营业所、兽医站、电管站、农机站、广播站、电影队、文化站各1处。芦丰公路贯穿全乡南北,北通河北省境内,南可达天津等地,交通方便。
  造甲城乡 清代属儒林里。民国20年(1931年)属第3区。民国31年(1942年)属第3区设造甲城乡公所。1948年属第4区。至1953年仍属第4区,分设造甲城乡和大王台子乡。1957年撤区并乡,分别属北淮淀乡和东堤头乡。1958年10月属东风公社,设造甲城管理区。1961年建造甲城公社。1978年,津榆公路以外4个村划出,建大贾公社。1984年建造甲城乡。该乡位于县境西南部,乡政府驻地东距芦台45公里,北邻大贾乡和潘庄镇;西部和南部与天津市东郊区相连;东与淮淀乡毗邻,总面积101平方公里。辖造甲城、大王台、冯家台、傅家台、东小王台、西小王台、赵温、田辛8个自然村,8个村民委员会,86个村民小组。全乡5097户,20412口人,满族5人,余为汉族。乡政府机关驻造甲城村西。本乡土地广阔,自然资源丰富,适应发展畜牧业、养殖业。目前乡有养鸡场1处;傅台虾场1处,年产30吨,是本乡特产。淡、海水鱼年产62吨。1989年统计:全乡有牛、马、骡、驴共1856头(匹),羊4358只,生猪年末存栏6381头,鸡21.19万只,鹅、鸭、兔共7173只。乡有芦苇1.81万亩,年产芦苇393万公斤,是本乡特产之一。乡有耕地36144亩,排灌站27处,有效灌溉面积31924亩。主要农作物:高粱、玉米、水稻、大豆。1989年粮食总产量593万公斤,其中,优质小站稻31.3万公斤,是本乡特产;红粮产量为303.4万公斤。经济作物有蓖麻、葵花籽等,蓖麻为400公斤,葵花籽20.000万公斤。乡、村企业发展较快,到1989年底,全乡共有乡、村工业企业36家,总产值5590万元。其中,乡办制砖厂,年产砖2500万块。村办企业主要产品有:田辛化工厂生产5201胶,年产0.4吨,此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制带厂生产尼龙带2.865万条。西小化工厂生产甘油,年产1.25万吨。田辛抛光厂生产餐具5万件。其它厂家主要产品有油漆、油灰、防腐涂料、塑料制品、空心砖、拔丝、电容器、针等。全乡有中学2所,小学7所,中心小学4所,教师152名;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33人;村乡卫生站34个,共有乡医34人;供销社、信用社、兽医站、粮站各1处,大王台和小王台村各建有电影院1座。乡村街道整齐,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
  小李庄乡 清代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始属宁河县。民国20年(1931年)划归丰润县。1948年划归宁河县属第6区。1951年属第3区丰台乡。1953年属第3区,设李老庄子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1958年底划归玉田县。1961年属宁河县丰台公社。1984年由丰台镇划出,单设小李庄乡。该乡位于芦台镇北27公里处,东隔还乡河与岳龙乡相望;西靠蓟运河与大辛乡一水相分;南依蓟运河与宁河镇相对;北与河北省玉田县及丰台镇、后棘坨乡三处为邻。乡总面积38.7平方公里,辖李更、高稳、陆庄子、大韩、小韩、双树、韩其、李老、李茂、南埋珠、北埋珠、窑头、大李、小李、倚岸15个自然村,15个村民委员会,23个村民小组,共2695户,10926口人,其中,壮族37人,回族2人,满族7人,瑶族2人,余为汉族。乡机关驻地小李庄村以南。本乡地势平坦,四面环水,自然资源较为丰富。辖区内有苇田1587亩,年产31万公斤芦苇,为本乡特产之一。据1989年统计:全乡现有大牲畜牛、马、骡、驴共1321头(匹),羊1375只,生猪饲养量2628头,鸡18850只,鸭2320只,鹅930只,兔3000只。乡有耕地面积29394亩,排灌站5处,有效灌溉率为100%。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经济作物有棉花、蓖麻、红麻、天鹰椒等。1989年粮食总产887.5万公斤;其中,优质小站稻年产182.3万公斤,为本乡特产;玉米341.7万公斤;棉花25.76万公斤;麻类总产10.38万公斤。全乡有乡、村工业企业14家,1989年乡村工业企业总产值661.9万元。主要厂家,乡有制砖、制鞋、塑料、修配厂;村办有北埋珠鞋厂、糖厂、小韩庄弹簧厂,高稳庄锉厂,李茂庄瓦厂、窑头村皮毛厂等。主要产品有各式皮鞋、童鞋、塑料管、液化采暖器、巧克力糖、工具锉、红瓦、加工皮毛、沙发及各类弹簧等。全乡有中学1所,各村均有小学;乡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10人;村有卫生站,共有乡医20名;信用社、文化站各1处。芦玉公路穿乡而过,交通较为方便。
  芦台镇 (见卷四县城)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