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学研究成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09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教学研究成果
分类号: G527.21
页数: 2
页码: 757-758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宁河区教育系统在教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从1979年开始,教研室开展了“三课”活动,并在之后不断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如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高效课堂模式研究等。同时,该区教育系统还不断探索新的教研方式,如网络教研和多媒体课堂等。在这些研究活动中,该区教育系统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果,并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 教学科研 研究成果 宁河县

内容

1979年始,教研室开展“三课”(基础课、观摩课、优秀课)活动。1982年,恢复建立各乡镇、校的教研组,组织骨干教师、校长赴天津、北京、沈阳等地听课学习。1984—1986年,开展青年教师最佳改革课评选活动。1987—1991年,贯彻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中学各科教学大纲》、天津市下发《关于教学常规管理的暂行规定》,下发考试范围,进行教材辅导,开展命题研究。1989—1993年,开展评选中小学青年教师优秀课活动。1991年,进行小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复式教学”和“五步教学法”3个重点课题实验。1992—1995年,开展中学最佳青年教师优秀课、中小学青年教师希望杯创优课、首届中年教师优秀课评选活动。1996年,小学开展“识字教学研究”,中学开展“英语情景教学研究”。
  1996—1999年,开展“目标教学实验”,确定芦台二中、芦台五中、芦台一小、丰台小学为县实验校,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分三个学段、三个层次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进行“三级课”认定。1999年,在芦台五中举行天津市目标教学研讨会。2000—2002年,开展青年教师“双优课”活动,以“三级课”为载体,广泛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2001—2010年,进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分层组织校长、业务干部、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理论培训,学习新课改理论,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确定25所学校为新课改实验基地校,组织、指导、引领各基层校围绕新课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了解各校教师在实施新课改及专业成长过程中存在困惑和问题,采取集中、分散、校本培训方式对参加新课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2004—2008年,召开“更新观念决战课堂”新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工作推动会,组织“三级(县级、乡级、校级)联动”新课改培训,开展“三级联动”教研网络活动,创新校本教研模式,深化新课程改革。2006年,“高中数学四环递进教学法”在芦台一中、潘庄中学实验。高中英语课文整体教学、高中历史五环开放式教学和导学案教学法等各学科教学模式,通过展示研讨、座谈、总结等方式在不断探索中成熟发展并推广。
  2008—2010年,总结新课改实验经验,推广新课改实验成果,组织优秀课、示范课、研究课、双优课等展示活动及多种形式的教学评比活动。开展课堂教学提升工程,培养优秀课教师,帮扶薄弱学科薄弱课教师。2011—2014年,开展设计一节课、展示一节课、反思一节课、评价一节课的“四个一”校本教研活动,采用县内、学区、校内三级教研联动机制。教研成果汇成《教学案例集》《教学反思集》《教学评课集》《教学设计集》《宁河教研·增刊》“四册一刊”出版。分别在芦台一中、芦台一小等8所学校召开现场会,展示交流典型经验成果。全面开展探究、创建高效课堂的实践活动,进行以促进高效课堂为目的的“教学模式”研究活动,每个学校每个学科推出至少一种适合该校的成熟的教学模式,芦台三中被定为“高效课堂模式研究基地校”。2013年“学案导学”阶段性成果推广会在大辛中学举行。在新技术下新的教研方式不断兴起,充分利用宁河教育网、宁河教研网开展网络教研模式的探索;利用新的交流工具QQ群、微信群等进行网络教研。随着多媒体进入课堂,关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研究也随之开展,主要采用课例研究与论文论著相结合的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识字、写字”“语言文字运用”“多读书、多积累”,针对这些要求课堂教学开始新一轮的研究,做出相应调整。各种培训不断加强,约500名教师参加“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农村千名计划培训项目、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并顺利结业。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断限,上起1979年,下至2014年。为完整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部分事物的记述适当上溯下延。对前志中(1979—1989年)的重大事件与续志相关联的事物做概括性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