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062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教育改革
分类号: G521
页数: 5
页码: 709-713
摘要: 本章介绍了1979-2014年天津市宁夏县家园改革发展情况。主要介绍了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的情况。
关键词: 教育改革 教育事业 宁河县

内容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
  一建立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体制
  1981年,全县20个社(镇)设总校长、业教校长,负责领导该社镇的普通教育和工农教育工作。1985年,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逐步建立以“谁办学主要由谁管”为主要特征的“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两级统筹”新体制。全县各乡(镇)设立教育组和成人学校,负责管理所属中小学和成人教育。
  芦台一中、芦台二中、芦台三中、芦台四中、芦台五中、潘庄中学、丰台中学、任凤综合高中、永兴中学、县一幼、县二幼、县三幼和县四幼由教育局直接管理。
  二实行校长负责制
  1985年始,推动教育领域体制改革,探索教育人事制度改革。1993年,实施以校长负责制为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校长选任制。推进实施校长负责制,学校各类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至1995年,全县中小学基本实施校长负责制,至1996年,22个乡镇和国办中学、师范、中专学校全部实行校长负责制。1997年,县教委改革学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在中小学实行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副校长及以下干部中推行选任制度。试行督学制度。
  三实行教师聘任制
  (一)岗位聘任 1980年,执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试行草案)》。1990年,采取满工作量法,对所属中小学进行定编、定岗。1993年,全面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6年,从德勤能绩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改革教师队伍管理,开始实施教师资格制度。1998年,在董庄乡、桥北镇试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完成试点后,全县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2005年,新录用人员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新招聘教师实施农村服务期制度。2009年,教师节实行宁河县中小学教师宣誓制度。
  (二)自主招聘 2005—2014年,教师主要来源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根据教师余缺制定招聘计划,报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通过网络公布招聘计划,采取考试和考核相结合形式,坚持德才兼备用人标准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择优录用。纪检和人事部门对招聘进行全程指导、监督和管理。
  四免减学杂费
  2006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统一实施“两免一补”(农村义务阶段,免教科书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8年,中专学校学生开始享受助学金政策,至2010年受益资金437.26万元。2009年免困难学生学费29万元,2012年323.5万元,2013年274万元,2014年320万元。
  第二节 办学体制改革
  一幼儿园
  80年代初期,学前教育渐入正轨。宁河县幼儿园为国办园,其他乡镇幼儿园或学前班依托当地各小学,以小学附设形式存在。1985年,教育局接管县经委幼儿园。1988年,22个乡镇全部建立幼儿园(所)或幼儿班。1990年,有园所133所,在园幼儿4267人。1996年,因布局调整,分校合并,园所总数降至69所,在园幼儿7972人。1998年,有园所67所,在园幼儿9004人;造甲城乡大王台幼儿园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任凤乡、潘庄镇2所乡镇中心园通过市级达标验收。2000年,桥北镇、造甲城乡2所乡镇中心园通过市级达标验收。2008年,第三幼儿园落成启用。是年,有园所63所,在园幼儿8526人;潘庄镇潘庄中心园、北淮淀乡南北淮淀中心园、芦台镇北田中心园、俵口乡兴坨中心园4所中心园通过市级达标验收。2009年,县幼儿园、县第三幼儿园被评为天津市一级园;七里海镇大坨中心园、七里海镇薄台中心园、板桥镇张子铺中心园、岳龙镇岳龙中心园、东棘坨镇东棘坨中心园(民办)、廉庄子乡廉庄子中心园、俵口乡俵口中心园、大北涧沽镇中心园、丰台镇丰台中心园、苗庄镇星光中心园10所中心园通过市级达标验收。
  2010年,教育局接管桥北新区运河家园配套幼儿园,成立县第四幼儿园,北田中心园并入。是年,有国办园4所,乡镇中心园13所(含1所民办园),小学附设幼儿园47所,注册民办园2所,在园幼儿6200人。
  2012年,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2013年,启动学前教育提升计划(2013—2015年)。是年,北淮淀幼儿园(国办园)投入使用。2014年,有国办园5所,小区配套幼儿园2所,乡镇中心园14所,小学附属幼儿园39所,民办幼儿园12所,在园幼儿1.22万人。形成国办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园为主体,以小学附属幼儿园和民办园为补充学前教育格局。
  二中小学教育
  (一)义务教育
  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简称“普九”) 1987年,对全县小学、初中学生统一卡片编号,进行学籍验印,控制流失,此经验刊登在11月《天津日报》上。1988年,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颁发《宁河县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意见》和《乡镇管理教育的意见》。芦台镇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他21个乡镇分批分期于1993年全部完成“普九”。
  办学规范化乡镇建设 1994年始,推进办学规范化乡镇建设。1994—1997年,芦台镇、董庄乡、岳龙乡、板桥乡、大贾乡;1998年,桥北镇、南涧沽乡、北淮淀乡、苗庄乡、丰台镇、大辛乡、潘庄镇;1999年,大北涧沽乡、任凤乡、造甲城乡、小李乡、后棘坨乡、俵口乡;2001年,廉庄子乡、赵本乡、宁河镇、东棘坨乡相继成为办学规范化乡镇。至此,全县22个乡镇全部达到市级办学规范化乡镇标准。
  高水平、高质量的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简称“双高普九”) 2003年,芦台镇、苗庄镇、俵口乡、板桥乡、岳龙镇、七里海镇、潘庄镇、北淮淀乡通过验收。2004年,宁河镇、东棘坨镇、廉庄子乡通过验收。2005年,造甲城镇、丰台镇、大北涧沽镇通过验收,3镇被命人为市级“双高普九”乡镇。
  现代化标准建设 2009年,制定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是年,6所学校达到标准。2010年,31所学校通过验收。2012年,全部义务教育学校通过验收。2013年,实施第二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和普通高中现代化标准建设。24所义务教育学校完成第二轮现代化标准建设。2014年,义务教育45所学校和芦台一中、丰台中学2所高中学校完成现代化标准建设工作。是年,首次对23所中小学进行现代化标准量化验收。
  (二)高中教育 1979年,整顿“文化大革命”遗留下的混乱的教学秩序,解决办学体制杂乱、办学水平低下问题,至1983年,逐步取消社办高中。1988年,全县有芦台一中、芦台二中、丰台中学、潘庄中学4所高中校。1995年,成立依托于芦台一中民办公助学校永兴中学。1999年,县第二职业学校转为任凤综合高中。2001年,芦台二中晋升区县级重点高中。2003年,利用原师范学校资源组建芦台四中。2004年,丰台中学、任凤综合高中晋升区县级重点高中,2005年,潘庄中学晋升区县级重点高中。2012年,以撤并停招的方式对永兴中学进行清理规范。2014年暑假,正式清理完毕,永兴中学撤销。2014年,有高中校7所:芦台一中、芦台二中、芦台四中、丰台中学、潘庄中学、任凤综合高中、永兴中学;其中芦台一中、芦台二中为完中校,永兴中学为公办民助学校。
  三职业教育
  1980年,8所农业中学开始招生。1981年,招生规模476人。1983年,由宁河中学改建宁河县第一职业学校(简称宁河一职)。1988年,新建宁河县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简称宁河中专)。1992年,由任凤高中改建为宁河县第二职业学校(简称宁河二职,1999年停办),先后开设餐饮服务、机电、计算机应用、汽车修理、数控技术应用、金属焊接等专业。1995年,实施“绿色证书工程”。12月,制定《宁河县教育事业发展“九五”规划》,提出“三加一”(初中毕业后未考入高中的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农业技术)职业班。2009年,宁河中专成立天津市青年创业中心宁河分中心。2014年,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宁河分中心成立,涵盖育婴师、数控车工、加工中级操作工、维修电工、无线电调试工、焊工以及汽车修理等7个工种。职业及成人教育培训累计4692人次。
  第三节 素质教育
  一提质减负
  1981年始,编写各学科教材分析和教学参考资料,制定单元、篇章、课时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汇集成册印发各校作为教师备课的指导。1982年,各乡镇、学校恢复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1989年,出台《关于教学常规管理的暂行规定》,对备课、讲课、作业、课外辅导、听课、考试、考查进行细化要求。90年代初,县教研室配备高中各学科专职教研员,并指导各校相继成立教研中心,建立市、县、校三级教研网络,为教师建教研平台。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和《教学基本要求》。1996—2003年,陆续出台学科教学常规、教学工作管理常规、十条好课标准等一系列规范。1996年,对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进行“三级课”认定。1997年,在潘庄中学召开宁河县农村高中校教学现场会。1998年,修订《“三A”评估方案(教学部分)》等管理制度。2004年12月,教育局成立高三教学指导组,由19人优秀高中教师组成。是年,出台《宁河县更新观念,决战课堂实验工作实施方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运用双主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2005年,教育局成立高中教学工作室,聘请县内知人退休教师专门指导高中教学。
  2000年,采取“堵、导结合,标本兼治”方法,做好“四篇文章”(限制书面家庭作业,从活动性、实践性的作业上做文章;限制考试次数,从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上做文章;限制考试科目,从考查科目上做文章;限制授课时间,从提高课堂效率上做文章)。2005年,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的规定》,在作业总量、考试次数、在校时间、补课、规范教辅、落实文体活动等六个方面进行规定,明确规定学校负责人作为减负第一责任人。2013年,出台《宁河县关于认真做好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的通知》,叫停义务教育阶段双休日补课和早晚自习。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减负万里行”活动。2014年,在芦台一小、板桥小学、板桥中学召开“减负增效”经验交流现场会。
  二升学、考试
  (一)“小升初”考试 80代初至90年代中期,“小升初”考试兼有水平测试和选拔两个功能,成绩较差的学生,可重读六年级。1996年,“小升初”只进行水平测试,取消升学卷。取消小学1~4年级留级制度。1997年,取消芦台一中初中招生。继续完善水平测试、免试就近入学制度。1998年,“小升初”实现全县免试就近入学。初中不再举行选拔性考试,所有小学毕业生按地域相对就近入学原则,合理分配到各初中校。2003年,芦台一中初中恢复招生。2004年,继续实施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依据天津市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评价要求,建立综合多元的评价体系。继续在六年级毕业升学中实行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水平报告书制度,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等级评价。2013年,芦台一中初中部停止招生。至此,“小升初”考试的选拔性功能完全消失,完全是一次小学阶段水平测试。
  (二)高中毕业统考、毕业会考和学业水平考试 1979—1993年,高中教育阶段实行毕业统考制度,由市教委组织统一命题,各区县组织考试并阅卷,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并将高中毕业统考成绩作为向高等学校推荐保送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1991—2005年,实行普通高中会考制度,高中毕业会考科目为9科,会考成绩与学生是否毕业有关,同时作为向高等学校推荐保送新生的主要依据,作为高等院校录取学生的参考。在会考中实施英语听力考试,改变“哑巴英语”学习状况。2006—2010年,实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学生是否毕业无关,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综合评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笔试科目10科,考查科目5科,分别在高中教育阶段3年内完成。各科成绩按A、B、C、D等级划分。其中,外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物理实验考查、化学实验考查、生物实验考查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学业水平考试的各科成绩均计入考生的电子档案,作为升学参考依据。根据天津市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规定,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组成部分,提供给高校作为录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在高考成绩处于同等的条件下,择优录取高中学业考试成绩优秀者,同时作为天津市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主要条件。2011—2014年,全县参加化学、地理、历史、物理、思想政治、生物、语文、数学8科笔试。
  第四节 学校布局调整
  80年代初,小学布局不够合理,全县283个村有小学282所,设备简陋。至1986年,全县有小学230所,初中32所(其中乡办初中26所),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1992年,对全县初中校进行规划调整,强调一个乡镇只保留一所中学,至1995年全部调整完毕,由原来的32所调整至23所(国办2所,乡办21所),除芦台镇外,每乡镇1所。1998年,开始对小学进行布局调整,至2010年,全县233所小学调整为中心校55所,分校17所。2014年,全县有93所中小学校,其中中心小学54所,小学分校10所,初中校23所,高中校4所,完中校2所;在校生46428人,其中高中6603人,初中1.13万人,小学2.67万人。有国办幼儿园7所(其中小区配套幼儿园2所),乡镇中心园14所。中专、特殊教育学校、青少年宫各1所。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断限,上起1979年,下至2014年。为完整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部分事物的记述适当上溯下延。对前志中(1979—1989年)的重大事件与续志相关联的事物做概括性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