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编 中国共产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0820
颗粒名称: 第十九编 中国共产党
分类号: D267
页数: 50
页码: 493-542
摘要: 本编记述了天津市宁河县1979年—2014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情况,其中包含党员及党代会代表、重要会议、组织机构等。
关键词: 天津市 宁河县 中国 共产党

内容

1979—2014年,中共宁河县委先后召开代表大会7次,选举产生七届委员会。历届县委坚持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开放开发”“一城两区三基地”(建设宁河新城,建设经济开发区、七里海旅游区,建设一、二、三产业基地)发展目标,实施科教兴县、工业强县战略,带领人民群众奋发进取,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上都取得巨大成就。
  期间,实行纪律监察制度,强化反腐倡廉制度化建设,严查严办违纪案件。不断加强党员管理和党组织建设,建立目标管理制度,按规定调配选用干部,对干部实行管理监督,加强党组织建设,优化党员结构,壮大党员队伍。发挥老干部作用。开展理论学习和形势政策宣传,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创建各种精神文明活动,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准。落实统战政策,加强对台工作和海外联谊,为祖国统一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开展城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宁河。农村工作确定扶贫脱贫目标,建立党员、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对村务实行公开监督,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党校举办各种类型干部培训,开设多种函授和学历班,对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素质和学历教育。
  第一章 党员及党代会代表
  第一节 党员
  1979年,全县党员13236人,其中正式党员12976人,预备党员260人,女性党员1693人,大学以上学历161人,35周岁以下党员5883人。2000年,全县党员19103人,其中女性党员2413人,大学以上学历2485人,35周岁以下党员2454人。2010年,全县党员2.21万人,其中女性党员3709人,大学以上学历的党员5414人,35周岁以下党员3099人。2014年,全县党员2.36万人,其中女性党员4537人,大学以上学历党员6735人,35周岁以下党员3645人。
  第二节 党代会代表
  一县级党代表
  (一)代表选举程序 1979—2014年,中共宁河党代表大会代表选举程序为:选举单位按照县委分配的代表名额和有关要求提出代表候选人推荐名单,与县委组织部进行沟通;根据县委提出的代表构成比例要求,按照多于应选代表20%的差额,提出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认真做好组织考察工作,填报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登记表;选举单位召开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进行充分讨论,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报县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代县委进行审查;选举单位召开党代表会议或党员大会,对候选人预备人选进行充分酝酿,根据多数选举人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进行选举;选出的代表,报县委组织部,由县委组织部代县委审批。
  (二)代表构成比例 根据县委提出代表构成比例要求,按照多于应选代表20%差额,提出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领导干部不高于总数的66%,专业技术人员、各条战线先进模范人物代表不低于总数34%。
  二市级党代表
  1983—2014年,中共宁河党代表大会选举出席天津市党代表大会代表64人。
  第二章 重要会议
  第一节 党代表大会
  1979—2014年,全县召开党员代表大会7次。
  每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前,按照党员总数比例确定党员代表总数,再将名额分配到机关团体、企事业、军队等单位,由乡镇和县直各战线或各单位召开党员大会,直接选举出席全县党员代表大会代表。
  一第五次代表大会
  1985年12月23—26日召开,出席代表287人。刘洪海代表中共宁河县第四届委员会作《团结奋斗,振兴宁河》工作报告,总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工作,分析全县的政治、经济形势,研究确定今后三年的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听取并审议县纪委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中共宁河县第五届委员会委员25人,候补委员4人和县纪委委员15人。
  二第六次代表大会
  1989年12月19—22日召开,出席代表292人。大会听取并审议白乐志代表中共宁河县第五届委员会所作《坚定信心,团结奋进,努力把宁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共宁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中共宁河县第六届委员会委员22人,候补委员3人和县纪委委员11人。
  三第七次代表大会
  1992年12月24—27日召开,出席代表291人。大会审议并通过陈洪林代表中共宁河县第六届委员会所作《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为建设现代化的新宁河而奋斗》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共宁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中共宁河县第七届委员会委员26人,候补委员4人和县纪委委员11人。
  四第八次代表大会
  1997年12月24—27日召开,出席代表307人。大会审议并通过张有会代表中共宁河县第七届委员会所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化新宁河》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共宁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中共宁河县第八届委员会委员32人,候补委员6人和县纪委委员19人。
  五第九次代表大会
  2002年11月6—9日召开,出席代表308人。大会审议并通过段春华代表中共宁河县第八届委员会所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建设现代化的新宁河》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共宁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中共宁河县第九届委员会委员32人,候补委员6人和县纪委委员19人。
  六第十次代表大会
  2006年12月3—6日召开,出席代表313人。大会审议并通过荣建勋代表中共宁河县第九届委员会所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繁荣和谐的现代化新宁河》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共宁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中共宁河县第十届委员会委员37人,候补委员7人和县纪委委员21人。
  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2011年12月6—9日召开,出席代表313人。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宁河县第十届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国共产党宁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和《中国共产党宁河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共宁河县第十届委员会报告的决议》,选举产生中共宁河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37人,候补委员2人和县纪委委员21人。
  第二节 党员代表会议
  1983年11月10—11日、1988年3月15日、1993年4月6日、1998年3月10日、2002年1月24日、2007年2月5日、2012年4月11日,县委先后召开党员代表会议7次,会议议程均为选举产生出席天津市党代会代表。分别选出出席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9人,候补代表1人;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8人;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8人;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8人;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10人;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10人;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10人。
  第三节 全委会议
  一第五届委员会会议
  1985年12月至1989年12月,县委第五届委员会共召开全体(扩大)会议10次。1986年10月10—12日,召开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的决定》。
  县委委员(25人):王光军、王兴邦、王建明、王鼎余、卞瑞明、吕福玲(女)、刘洪海、刘焕义、李东海、李庆富、李克刚、杨贵生、吴景汉、宋有礼、张云祥、张占礼、张长龄、张有会、张润臣、张殿辉、陈作忠、陈洪林、傅连波、窦俊华、魏丕明。
  候补委员(4人):王志刚、石俊文(女)、韩景增、张洪成。
  二第六届委员会会议
  1989年12月至1992年12月,县委第六届委员会共召开全体(扩大)会议9次。1992年7月27—28日,召开六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
  县委委员(22人):王兴邦、王志刚、王福臻、卞瑞明、白乐志、吕福玲(女)、李迎、李东海、李加真、杨金华、杨贵生、吴景汉、余振兴、张占礼、张有会、张如川、陈洪林、范其玉、黄一鹏、窦俊华、穆秀媛(女)、魏丕明。
  候补委员(3人):王鼎余、张长龄、王志合。
  三第七届委员会会议
  1992年12月至1997年12月,县委第七届委员会共召开全体(扩大)会议11次。1996年12月30—31日,召开七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宁河县委1997年工作要点》《宁河县1997—2000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县委委员(26人):于增会、王兴邦、王志刚、王顶义、吕福玲(女)、刘建国、刘焕义、孙会元、杨在会、杨金华、杨贵生、李迎、李东海、李加真、吴景汉、张占礼、张有会、张如川、张春善、张洪儒、陈洪林、陈洪烈、范其玉、董志刚、窦俊华、穆秀媛(女)。
  候补委员(4人):张国权、张长龄、李连增、张芝田。
  四第八届委员会会议
  1997年12月至2002年12月,县委第八届委员会共召开全体(扩大)会议13次。1998年12月28—29日,召开八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宁河县力争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实施意见》。2000年12月22日,召开八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宁河县委2001年工作要点》《中共宁河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县委委员(29人):于守旺、于增会、王琢、王凤岐、王志刚、王志合、邓长久、石良、吕福玲(女)、刘克洪、刘宝忠、刘建国、孙会元、杨在会、杨金华、杨贵生、李军峰、李志军、李连增、李泽民、李艳华(女)、张文江、张芝田、张有会、张国权、张春善、张炳江、张洪儒、窦俊华。
  候补委员(6人):王顶义、邢长顺、张学海、王瑞山、赵仲春、靳宁生。
  五第九届委员会会议
  2002年12月至2006年12月,县委第九届委员会共召开全体(扩大)会议7次。2005年12月26日,召开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宁河县委2006年工作要点》和《中共宁河县委关于制定宁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6年11月24日,召开九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宁河县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县委委员(32人):王琢、王东升、王志刚、王志合、包宏纶、刘克忠、刘宝迎、刘宝忠、刘建国、孙会元、孙宝安、李东海、李军峰、李志军、李泽民、李宝林、李艳华(女)、李振宽、李润得、杨金华、张国权、张金明、张学海、张春善、张炳江、赵仲春、段春华、姜福元、高瑞新、韩绍昌、靳宁生、窦俊华。
  候补委员(6人):范金太、王永贵、于守旺、李敬霞、董文仲、孙学力。
  六第十届委员会会议
  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县委第十届委员会共召开全体(扩大)会议12次。2007年11月2日,召开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2008年11月8日,召开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宁河县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2009年10月20日,召开十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宁河县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县委委员(37人):于守斌、王东升、王东军、王志刚、付连臣、包宏纶、朱庆昌、刘克忠、刘宝忠、刘宝迎、刘建国、孙会元、孙宝安、杨百成、@、李志军、李泽民、李宝林、李润得、张云成、张付川、张尔功、张金明、张金起、张春善、张炳江、林远、岳宝军、荣建勋、赵年伏、赵仲春、姜福元、高瑞新、崔红梅(女)、康振河、靳宁生、廉桂峰。
  候补委员(7人):董文仲、杨秋祥、王瑞山、孙学力、刘立明、刘金波、运志阳。
  七第十一届委员会会议
  2011年12月至2015年10月,县委第十一届委员会共召开全体(扩大)会议6次。2012年12月31日,召开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宁河县委2013年工作要点(草案)》《中国共产党宁河县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决议(草案)》。2013年12月31日,召开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宁河县委2014年工作要点(草案)》《中国共产党宁河县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决议(草案)》。2014年12月33日,召开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宁河县委2015年工作要点(草案)》《中共宁河县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宁河县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决议(草案)》。
  县委委员(41人):于守斌、王东升、王东军、王志刚、王伯生、王忠华、王德义、包宏纶、朱庆昌、庄振江、刘国建、刘宝迎、刘建国、孙宝安、李志、@、李文军、李军峰、李明海、李泽民、李春海、李树起、李润得、杨百成、肖荣会、吴凤友、张文、张云成、张付川、张尔功、张金明、张金起、张相国、张炳江、岳宝军、孟宪梅(女)、崔奕、崔红梅(女)、韩学群、焦健(女)、满玉恒。
  候补委员(4人):王进、刘士刚、张福军、陈仪。
  第四节 常委会议
  1979—2014年,召开常委会会议600余次。县委常委会议在全委会闭会期间,行使全委会职权。常委会议主要研究决定:传达贯彻中央、市委的会议精神和重要文件、决策和指示;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贯彻意见和工作部署;听取县委常委工作汇报;全县政治、经济、社会、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问题;听取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县政府党组、县政协党组等提出的重大事项,并作出相关决定;定期研究群团组织、武装工作,就有关问题作出决定;讨论决定召开县党代会、县党代表会议、县委全委会的有关事项;讨论决定以县委名义发出的重要文件和县委主要领导同志代表县委所作的重要工作报告、讲话等。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讨论决定干部的推荐、提名、任免、奖惩和教育管理等问题;讨论审定乡镇局级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调整;对重大突发事件及时进行研究,作出相应决定;讨论需要由县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其他重要事项。县委常委会议一般每个月召开1~2次,遇有重要情况随时召开。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一节 领导机构
  1980年,党政分开。原县委、县革委办公室分设为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1983年,对中共宁河县委领导班子及工作部门进行调整。后宁河县区划无变动,县委领导机构稳定。
  第二节 工作机构
  1979年,县委机构进行调整,除保留原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纪律检查委员会、党校外,增设了县委农村工作部、人民来信来访接待室。1981年,设农村工作部和县委统战部。1983年,组织部老干部组分出,建立老干部局。1984年,设纪律检查委员会。农村工作部改农村政策研究室,设政法委员会。1985年,老干部局单独设置。1986年,复设农村工作部。1986年,建立县委、县政府人民来信来访办公室。政法委员会改为实体机构。至1987年,县委工作机构为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农村工作部、政法委员会、老干部局、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办公室。
  1991年,建立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县直机关委员会,县委办公室机要科改为机要局。同年,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与政法委合署办公),台湾工作办公室(与统战部合署办公)。1993年,纪律检查委员会与县监察局合署办公。1996年,实行机构改革。组建县委研究室(加挂农村工作部牌子),老干部局由组织部管理,保密委员会(保密局)由县委办公室管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由宣传部管理,档案局、档案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改为党史研究室,人民来信来访办公室划入县政府序列。1999年,成立县委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政府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2014年,中共宁河县委员会机构设置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统一战线工作部(台湾工作办公室)、政法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室(农村工作部)、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保密局)、老干部局、县直机关党委、信访办、档案局、县委党校、党史研究室、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县委机关有干部职工285人,其中在职202人,退休83人。公务员编制及参照公务员编制161人,事业编制22人,工勤编制19人。
  第四章 重要决策
  第一节 综合战略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1986年,制订“七五计划”和工作重点,提出城乡发展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实行城乡一体,城乡之间商品、物资、技术、信息、人才双向交流,发挥县城经济、政治中心和枢纽作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稳妥发展乡镇企业。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出口生产。合理调整城乡经济布局和农业产业结构,注意城乡改革的配套,处理好城乡矛盾,要求城市为周围农村服务。增加对农业技术投入,抓好资源开发,适时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搞好城乡改革的衔接,扩大农副产品供销一体化的范围,发展农工贸联营企业、城乡“一条龙”企业集团和企业群体。从“服务城市,富裕农民”提出,到发展城郊型农业方针,引导宁河走上一条农副产品增产、农民增收、城市居民“菜篮子”丰富道路。
  二开放开发战略
  1992年,县委提出建立健全具有沿海地区特色,以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基础,以技术先进的综合性工业为依托,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在国际国内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经济体系,逐步把宁河建成面向滨海开发带,背靠津京唐的城郊型现代化天津卫星城。坚持县乡村整体开放发展的方针,以建设经济开发区、贸易开发区、新技术农业园区、旅游开发区为重点,以县城开发开放为龙头,辐射和带动农村集镇及各乡村开放开发,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各个行业协调发展,形成全方位的开发开放新格局。县城“三环经济区”中的内环金融商业区、中环工业区、外环开发区与贸易、经济、旅游三个开发区统筹规划,形成开发经济圈,增强县城载体功能和辐射能力。开发芦汉路(芦台—汉沽)沿线地带,发展宁河、汉沽共管自由贸易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与河北省临县接壤地区,把相邻的广阔农村作为辐射区和商品扩散腹地,建成更为开放的市场。
  三“一城两区三基地”发展战略
  “十五”期间,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遵循宁河县经济发展“一调二改三结合”(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工业嫁接改造,推进区镇平房改造;农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化相结合,工业嫁接改造与工业化规模化发展相结合,区镇平房改造与区镇城市化建设相结合)基本思路以及“开拓创新,重点突破,全面上水平”工作基调,提出“十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建设“一城两区三基地”,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能力,以提高人民生活为根本目的,加强党的领导,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四配套带动战略
  2006年,中共宁河县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宁河发展定位、发展战略、战略构想和奋斗目标。要积极实施“配套带动战略”。切实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新农村建设“两大机遇”,积极搞好面向天津城区、滨海新区、曹妃甸首钢基地“三个面向”,培育发展金属制品、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新型材料、清洁能源“五大产业”,规划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新园区、经济开发新园区、七里海旅游新园区、县城芦台新城区“四大新区”。
  五六大战略
  2011年,中共宁河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重点实施“六大战略”,即实施产业提升战略,转变发展方式;实施生态宜居战略,优化发展载体;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增强发展动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积蓄发展后劲;实施文化繁荣战略,凝聚发展合力;实施富民惠民战略,共享发展成果。
  第二节 经济战略
  一农业调整战略
  1979年,提出农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农林牧副渔同时并举”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在大力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重点发展经济作物生产,大搞多种经济,利用地产资源,建立各类商品基地,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副产品和工业原料,提供更多的土特产品,发展出口商品,增加外汇。
  二农业产业化战略
  1994年,提出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1995年,提出要增粮棉、稳蔬菜、扩大畜牧水产养殖,按县有区域、乡有特色、村有专业、户有专长合理布局,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的雏形。按照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需要,从办企业入手抓农业,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围绕粮、棉、菜、水产、畜禽发展,建设一批龙头企业,改变原料生产状态,形成企业定向加工、基地定向规模种养、农户定向专业生产的龙型体系。搞好特色农业基地,对初具规模的优质小站稻、精细蔬菜、高产地膜棉、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等五个基地,加大科技投入,用新技术育精品,促高产,创出具有宁河特色农业拳头产品,办成农业技术园区。
  三“外向带动”战略
  1995年,制定《宁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强调利用五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发展一批能够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大企业;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巩固、改造、嫁接、提高现有优势企业,使县乡工业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加快工业市场化进程。
  四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
  1998年,提出农业基本实现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普遍采用新技术、先进设备设施和科学管理,农业生物工程、信息化工程运用有重大突破,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率达到60%,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生态与休闲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五工业强县战略
  提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工业投入的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按照区域化发展要求,搞好项目载体建设。县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以支柱产业为龙头,积极发展现代加工制造业,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冶金、化工、食品、机械加工制造等优势行业进行重点扶持。
  六旅游业发展战略
  提出以七里海为核心,加快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放。尽全力与全市建设八大旅游景区的整体思路相对接,突出水的特色,整合七里海生态旅游区与雁鸣洼度假村、蓟运河城区段河滨公园和大杨森林公园、贵达卧牛湖生态旅游度假村、天尊阁等旅游资源,构建宁河特色旅游带,打造以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和产业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产业新亮点,不断提高旅游业占现代服务业的比重。
  七 设施生态农业发展战略
  2008年,按照“南水、北牧、东菜、西粮”四大板块格局,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设施化建设、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启动实施“十个一”万亩循环生态农业园和各乡镇“三个一”千亩种植设施园区规划建设。
  八加快林业发展战略
  2008年,制定《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宁河的意见》,提出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一片、两区、三网、四带”(“一片”:每个乡镇每年发展一定规模的片林;“两区”:农业园区实施片林和林网建设,工业园区实施较高标准的景观绿化;“三网”:农田林网、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四带”环县域林带、环县城林带、环乡镇林带、环村庄林带)林业建设规划,以“增加林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提高造林成效”为目标,从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出发,以城镇、村庄、园区为点,沟、河、路、渠为线,农田林网建设为面,片林工程建设为载体,全方位开展平原造林绿化工作。
  第三节 社会事业发展战略
  一文化发展战略
  1981年,提出,按照“加强领导,积极发展,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稳步前进”的方针,制定文化工作规划,兴建文化设施,扩展群众文化阵地,因地制宜开展文化活动。
  二“科教兴县”战略
  2000年,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首要位置”战略方针,继续发挥科技和教育对宁河经济整体上水平重要作用,提出建设“创新型宁河”发展目标。
  三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21世纪,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提出要实施素质教育,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推进教育创新。
  第五章 纪律检查
  第一节 机构
  一沿革
  1979年,成立中共宁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筹备组,内设秘书组、纪律检查组和案件审理组。1983年,建立中共宁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简称县纪委),内设办公室、检查组、审理组。是年,将中共宁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筹备组改建为中共宁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由7人组成。1984年,县纪委单独设置,不列入县委序列。1985年,经中共宁河县第五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宁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内设办公室、检查组、审理组。县直各局分别设立纪委、纪检组或配备纪检干部。各乡镇配备纪检干部。1988年,成立监察局,内设监察科、审理科、举报室和办公室。1993年,宁河县纪委和宁河县监察局合署办公,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机关名称、统一办公体制,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政府行政监察两项职能。内设办公室、信访室、教育调研室、案件审理室、执法监察室、纪检监察室、党风廉政室。中共宁河县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挂靠县纪委、监察局。2014年,内设机构调整,由原来7个室调整为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党风政风监督室、信访室、第一纪检监察室、第二纪检监察室、第三纪检监察室、案件审理室9个室。
  二人员
  1979年,工作人员10人。2014年,工作人员45人。
  第二节 党风廉政建设
  一反腐倡廉教育工作
  (一)宣传教育 1979—1980年,纪检筹备组先后召开会议9次,传达贯彻中央、市纪委的纪检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各公社、局主管党务书记、组织干部、纪检干部学习会议精神。1982年,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制定贯彻落实新党章的纪律规定,开展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要形式的对照检查,纠正部分党员干部在党的方针、政策上各行其是的分散主义、无政府主义歪风。1987年,全县54个乡镇局建立党风责任制。创办《党风党纪模范篇》刊物。1988年,县纪委会同组织部、人事科、监察局在县直20个局级单位,180余个基层执法、行政管理、公用事业单位开展“清廉从政的教育”活动。2009年,以乡镇为单位,举办由村“两委”班子成员、理财小组成员、村民代表和乡镇财务合同管理办公室人员参加的“5132”工程相关规定专题培训班。2010年,开展学习贯彻《廉政准则》专题教育活动,举办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组织各级干部学习《廉政准则》和交流测试答卷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收看市纪委拍摄的《不可逾越》专题片,用廉政准则约束党员干部行为。2011年,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课堂、进企业“六进”活动。2012年,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开展身边示范教育,倡导勤政廉政。2013年,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组织开展了编发廉政警句格言录、廉政文化优秀作品征集等活动。2014年,组织党员领导干部重点学习党纪条规、法规制度,分批次对农村基层干部、乡镇机关干部、县直部门重点岗位干部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在县直部门、乡镇机关、农村、学校、企业、社区六个层面创建廉政文化示范点40个。建立纪检通讯员、网络评论员、舆情信息员三支队伍。
  (二)警示教育 1983年,对以权谋私违纪违法案件进行公开处理,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纠正在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1985年,召开端正党风报告会,6个先进单位、2名先进个人介绍事迹,1600人次接受教育。1986年,对县内1个单位挪用专项款购置议价小轿车一案,召开案例分析会,800名党员干部接受教育。组织召开县直委局的党员干部和各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大会,对全县党政机关、干部经商办企业,用公款请客送礼、大吃大喝和党政机关谋取不正当收入等问题做清理和处理。1989年,监察局利用反面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对大北涧沽乡粮站主任于某挪用公款搞盈利活动一案查清处理,向全县基层单位下发通报300份。1991年,编写辅导材料,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关于共产党员在经济方面违法违纪党纪处分的若干规定》等党纪规定。对乡镇局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和专职纪检干部进行廉政教育测试,下发《行政监察条例》6200余册,组织全县监察干部和各乡镇局主管监察工作的领导及特邀监察员学习。1995年,组织全县党员领导干部观看《反腐兴廉纪实片》等电影。开展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先后召开案例剖析会6次,通报县内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典型案例17起,下发文字通报20次。
  1996—1997年,开展“学习孔繁森、演讲身边人”活动。1996年,联合摄制《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在这里闪光》电视片。1997年,举办报告会、演讲会,宣传8个先进人物和集体的模范事迹;通过市级报刊、杂志,宣传6名勤廉俭优的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对96名受到党政纪律处分的党员干部进行回访教育160次,其中思想转化显著的12人,重新入党的2人,被提拔和重新启用16人。1998—2002年,举办领导干部学《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培训班5次。利用广播、电视播出警示教育稿件31篇,播放专题片5部,组织1.9万人观看电影《生死抉择》和专题教育片《胡长清案件警示录》《特殊一课》和《纪律条例》等电教片120场次。领导干部完成学习心得体会文章1000余篇,组织召开心得体会交流会120个,召开座谈会350个,发征求意见函1100余件,发征求意见表1.2万张,共撰写剖析材料600余篇。2003年,制定党风廉政教育五年规划,开展“两个务必”(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八荣八耻”等教育活动。开展廉政文化“五进”(进文化,进基层,进项目,进单位,进家庭)活动、举办廉政文化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暨大型文艺晚会等3场以反腐倡廉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演出。2006年,在芦台大剧院前举办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农村启动仪式,1000余人观看演出。制作电教片《走近唐云洪》,组织全县党员干部观看。树立先进典型。2007年,开展以作风建设为主题“算账”警示教育活动。
  2008年,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活动。组织各级干部收看反腐电教片《忏悔录》。2009年,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并开通纪检监察网站,网页涉及政策导航、党纪条规、信访举报、农村“5132”工程、案例警示等11个板块,对外发布举报投诉电话,通过网络查收群众信访举报。2010年,组织镇村干部收看《插翅难逃》《欲之祸》等反腐教育片。在各乡镇开展“百名领导干部讲廉”活动。以“弘扬廉政教育,构建和谐宁河”主题,组织创作廉政文化产品,征集作品30篇。自创廉洁从政警句格言1000余条。2011年,3次组织全县党员干部统一观看反腐电教片。结合县乡换届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提醒谈话,使“五个严禁、十七个不准和五个一律”等纪律规定得到落实。2012年,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科级以上干部发送廉政短信9批次4.5万条。2013年,召开科级以上干部警示教育大会,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依托手机短信平台,向科级以上干部发送廉政短信5万余条,实现常态化提醒教育。2014年,通过以会代训、警示教育、集中培训等形式,组织党员领导干部重点学习党纪条规、法规制度,使党员干部明法纪、知敬畏、守规矩。
  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1979—1989年,全县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建立反腐倡廉制度。1985年,建立党的纪律讲评制度,从县委到基层支部每半年召开1次讲评大会,表扬遵纪守法模范人物,通报违法乱纪的典型事例。1986年,建立县级领导班子抓党风责任制,在全县22个乡镇、32个局建立领导干部抓党风责任制,建立党风讲评制度,推动领导干部抓党风责任制的落实。1987年,会同县委组织部制定《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卡片》。1988年,代县委起草《关于各级干部在吃喝问题上严格“管住自己”的规定》,以正式文件下发。1989年,制定《关于党政机关廉洁奉公的十项具体规定》。1990—2000年,制定《中共宁河县委关于乡镇局以上领导干部的廉洁规定》等制度和规定。2001—2010年,制定《关于住宅公务电话费实行限额包干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2011年,制定《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案件查办工作暂行规定》等制度规定。2012年,制定《关于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实施“四个一”工程的意见》等制度规定。2013年,制定《关于认真查摆解决问题开展正风肃纪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制度规定。2014年,制定《关于加强春节期间公务用车管理的通知》等制度规定。
  三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1979—1983年,检查出在建房和分房中存在不正之风案件25件,对19名涉案领导干部进行处理,涉案人员退出多占住房。1984—1985年,解决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违反政治纪律、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等问题。1986年,组织召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会议,下发有关党政机关干部不准经商办企业,不准用公款请客送礼、大吃大喝,不准公费旅游等内容的“八不准”规定。1988年,组织各乡镇对全县党风进行调查研究,对全县党风做出科学的分析,找出主要存在的问题,制定《关于各级领导干部在吃喝问题上严格“管住自己”的规定》等文件,全县183个基层执法、行政管理、公用事业单位以及20个主管局开展廉洁从政教育和考评工作。1990—1992年,对乡镇局以上领导干部建私房进行清理,42名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上缴退款2.56万元。开展清理用公款安装住宅电话工作。制定《关于防止行政事业单位滥发奖金、补贴、实物和禁止年终突击花钱的通知》。1993—1997年,1342名科级以上干部对照廉洁自律规定进行自查自纠。3名违反规定干部受到党政纪处理。1998—2002年,开展清车、清房、清理通讯工具工作。建立公务接待制度,取消农村招待费。领导干部操办婚丧事实行申报制度。对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进行检查和“回头看”。
  2003年,开展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10名正处级领导干部和218个基层单位的222名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纠正违规金额280万元。2005年,建立纪检监察机关与公安部门定期通报制度和联合检查机制,县乡两级建立党员干部赌博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67个乡镇局级单位384名主要领导进行述职述廉,组织基层干部群众2498人,对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2006年,对14个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监督检查,在监督上坚持严把“五关”,即资格审查关、民主测评关、集体讨论关、任前公示关、廉政谈话关。2007年,对处级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谈话61人次。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凡是拟提拔的领导干部全部通过宁河电视台公示1周,接受社会监督。对公开选拔4个职位领导干部和2名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全程进行监督。2008年,县纪委听取316名处级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2121名机关干部、基层负责人、特邀监督员参加评廉活动。2009年,对47个县直部门和102名科长进行评议。2010年,分别对三个层面574名处级领导干部、1000余名中层干部和446名重点岗位人员进行集中封闭式的干部问责制度培训。编发专刊简报15期。对233项许可审批事项、68项服务事项进行清理,压缩审批办结时限较上一年分别达40%和43%。对2010年度9个单位19名干部主要涉及农村财务、合同、公章“三项监管”不力、稳控不力、对下属监管不力、执法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实施问责,下发问责通报。召开软环境建设年现场推动会,对软环境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召开2010年度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大会,600余名社会各界代表对县直47个重点部门及服务窗口的102名科长进行集中评议。对公开选拔8个职位10名处级领导干部全程进行监督;有49名党员干部就个人买卖住房、子女就业、婚丧嫁娶等重大事项进行申报。
  2011年,开展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干部等各层面人员对乡镇委局领导干部进行评廉,组织村队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村监会成员对村“两委”班子进行评廉。2012年,建立党风廉政建设特邀监督员队伍。开展乡镇委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活动,对乡镇委局领导干部进行评廉。组织乡镇委局主要领导在宁河电视台向社会公开承诺38人次。2013年,利用宁河电视台、宣传栏、电子屏等平台,将“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做出决定)、政策规定、办事流程等及时公开。组织开展集体监督检查活动2次。组织15个部门行政“一把手”和7个基层站所负责人走进宁河电视台直播间进行廉政承诺,接受社会监督。2014年,开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教育学习月”活动,组织党员干部专题学习,对560余名处级干部进行集中测试。
  第三节 行业纠风
  1978—1985年,多次整治乱涨生产资料价格和向基层单位乱摊派等不正之风。1986—1989年,通过召开动员大会、深入基层、查找问题、限期整改等措施,纠正有些掌管人、财、物的单位利用手中权力“吃”“拿”“卡”“要”刁难群众等不正之风。在农村,集中力量解决农村财务收支、计划生育二胎审批、房基地分配、各项工程、土地承包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1990—1997年,取消向农民收费项目78项,取消涉及中小学不合理收费项目60项,纠正中小学乱收费行为9起,查出违纪金额10万元,对5名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取消站卡2个,纠正不符合规定的乱收费行为2起。取消向企业不合理收费项目11项。对10家重点企业实行了挂牌保护服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00万元。全县62个单位有预算外收入,纳入财政专户储存,有5个单位和部门的收费纳入预算管理。
  1998—2002年,清理取消收费项目147项,对21个国有集体私营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清理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单位收费项目,药品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坚持基层民主评议行风工作。2003年,查找出重点问题50余个。组织各界代表1000人对县直46个执纪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综合管理部门的廉洁从政、工作作风、办事效率、服务质量、依法行政、制度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对排名后3名单位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取消3个单位评优评先资格。2004年,组织各学校开展自查自纠,对各学校收费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2005年,对15所中小学落实九年教育“一费制”、高中招生执行“三限”政策和实行“收支两条线”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个别学校违规收费问题进行清退,涉及金额3万余元。2006年,研究制定《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20个重点部门的责任。全县6997名干部职工受到教育,教育面达到100%。2008年,成立采购工作领导小组、监督委员会和药品采购、评审办公室。编制集中采购《药品目录》,制定集中采购合同等。对10个病种实行了手术费限价包干,降价药品200余种,降低幅度平均在6%。2009年,成立县“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建立举报登记和查处督办制度。全年完成自查自纠一级预算管理单位87个。取消出国(境)团组4批次,减少无实质内容外出考察、参观、培训活动12人次。2010年,组织社会各界代表600余人对60个部门行业及111名重点岗位负责人进行评议。2011年,对行政执法类、综合管理类、公共服务类三类60个县直重点部门和行政执法类、综合管理类两类部门所属的111名重点岗位科级干部进行民主评议。
  2012年,开展“服务发展提升年”活动。在宁河电视台开办了《服务发展系列谈》栏目,组织职能部门一把手和服务窗口负责人走进电视直播间向社会公开承诺。2013年,以清房、清卡、清车为重点,刹风整纪,正风肃纪。开展党政机关自行清退违规借用、调用、换用、占用公务用车活动,清理不符合要求的公务用车43辆。2014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进会风文风,严格控制“一票否决”,只保留有上级硬性要求的3项;精简“问责”事项,由原来14项消减为5项。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排查整改“小金库”16个,清理违规资金517.4万元;取消3个单位5项违规收费项目;严格治理“会所中的歪风”,各级党员干部逐级签订“零违规”承诺;长期租用宾馆饭店办公问题实现“零存在”目标;清退领导干部违规兼职11个。考评77个部门、行业和135名科所站队负责人工作作风,2个基层窗口单位公共服务标准化创建通过市级认定。
  第四节 监督检查
  1980—1992年,对吸收录用干部、住房制度改革、招生、招工、工程招投标等社会关注的热点进行监督检查。1989年,对全县7个企业从1984年以来总投资54.56万美元进口142台机电设备进行普查。对70家各类公司进行清理整顿,撤并19家违反经营范围公司。1990年,对给农民平价化肥、柴油分配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1991年,对各单位执行《关于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的若干具体规定》情况进行全面检查。1992年,开展对农用提留资金、以工建农资金和乡镇计划生育罚款收缴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执法监察。1993—1996年,对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减轻农民负担、农副产品收购等工作进行执法监察。对20个工程建设项目贯彻落实《宁河县建设工程招投标实施办法》开展执法监察。对减轻农民负担情况开展执法监察,将农民负担控制在国务院规定的标准以下。1997—2002年,对全县20万元以上的建设工程招投标实行全程监督。清理各种行政审批事项266项,取消审批项目45项,审核项目26项,精简比例占34.6%。监察政府采购金额1897万元,节约资金61万元。2003年,查找出机关作风、工作效率、依法行政、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86个问题。受理群众投诉75件。2004年,对县城平房改造拆迁工作进行全面跟踪检查,涉及居民1080户,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2005年,开展“食品安全”等大规模专项治理,捣毁制假窝点5个,取缔“黑网吧”18个,查获假酒2211箱、假化肥37.50吨,依法规范违规经销种子行为9起。建立土地、监察、审计三部门联席会制度,对3块土地进行挂牌出让。2006年,组织协调工商、农业、公安等部门对农资商品和食品检查,对农民种粮直接补贴等四项资金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受理解决群众投诉68件。2007年,对县内300家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消除事故隐患19处,对相关企业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2008年,开展创建“六型”(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法制型、廉洁型、和谐型)机关活动。组织600人集中评议44个县直部门行风作风效能建设情况。2009年,对2008年以来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2010年,对153个投资项目进行排查摸底,排查问题229个。2011年,对强农惠农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对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和资金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2012年,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排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2013年,对15个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重点工程项目进行集中检查,查找问题31个,及时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2014年,检查重点工程、重点项目25个,提出整改建议63条。专项检查学校收费行为,对发现的8个方面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第五节 查办案件
  1980—1981年,复查党员申诉案件380件。对历史遗留案件,按照政策,全部完成复查、复议。1980—1985年,重点查处“农转非”、私招滥雇、弄虚作假和利用职权多占房、侵占公物建私房等案件。受理党内党外来信来访1768件次。查处案件514起,给予各种党纪处分348人,其中开除党籍的47人,追究刑事责任的21人。1986—1989年,重点查处党内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道德败坏、参与赌博、多胎生育等类案件。查处党员违纪案件253件,给予各种党纪处分的225人,其中开除党籍22人,留党察看63人,党内撤职14人,严重警告56人,警告70人。1990—1992年,重点查处以权谋私,贪污盗窃,侵占国家、集体财务案件;查处赌博等腐化堕落、道德败坏案件;查处严重官僚主义、违反财经纪律和违反计划生育等方面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党内各类违纪案件134起,涉及违纪党员135人,处分违纪党员131人,免于处分4人。其中,开除党籍28人,留党察看48人,撤销党内职务4人,严重警告25人,警告26人。涉及乡镇局党员干部4人,县属科级党员干部11人,一般党员干部8人,一般党员108人。制定并下发《关于防止执行党的纪律不严问题的若干规定》,纠正基层党组织执纪不严的问题2起。向基层党组织下发7期违纪案件通报。受理来信来访103件,办结103件,办结率100%。指导基层解决群众信访120件。
  1993—1997年,重点查处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失职渎职、腐化堕落等方面的案件。立案查处103起,处理违纪党员107人,其中开除党籍25人,留党察看16人,党内严重警告15人,党内警告14人,行政开除公职7人,开除留用察看5人,撤职2人,降级2人,记大过4人,记过11人,警告3人,免于处分17人(双重处分14人)。在受处分的党员干部中,乡镇局级领导干部12人,科级干部31人,一般党员38人,农村党员干部26人。通过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20万元。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061件,全部办结。会同有关部门协助基层党组织妥善处理集体上访案件15起。1998—2002年,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106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党员干部128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600万元。受理群众来信来访572件,办结率100%。2002—2006年,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纪案件67件,给予党纪和行政处分81人(双重处分1人),其中开除党籍30人,留党察看12人,撤职3人,严重警告11人,警告16人,行政开除公职4人,行政开除留用察看1人,行政降级1人,行政记过1人,免职1人,免予处分2人。挽回经济损失3000万元。2007—2010年,建立县纪检监察网站,开通信访举报绿色通道。查处违纪违法案件60件,涉及67人,其中开除党籍处分39人,留党察看处分6人,严重警告处分13人,党内警告处分7人,行政撤职处分2人,行政开除处分6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48人。查办案件工作4次在市纪委会议上做了经验交流。2011—2014年,初核案件184件,立案104件,结案106件,处理党员17人。给予121人党政纪处分。
  第六节 “5132”工程
  “5132”工程是以构建民主和谐新农村为目标,用“5”年的时间摸索出“1”套符合宁河县现阶段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实际的惩防机制,突出抓好村级财务、合同、公章“3”项监管,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和民主政治“2”个建设。2008年,制定《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规定》《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定》《村集体经济承包合同管理规定》。在七里海、俵口、板桥、廉庄子、东棘坨等乡镇先行开展村级公章委托乡镇代管试点工作,5个乡镇分别成立村级公章委托乡镇代管监督管理办公室,对村党组织、村委会公章实行代管。全县14个乡镇283个村全部实施资金、合同、公章三项监管。“5132”工程实施后,全县村级非生产性开支下降72.5%,信访件比上年下降了41%。2010年,全县283个村“三资”情况实现网络公开。建立农村“三资”网络监管中心,农村“三资”网络监管系统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在大北涧沽、廉庄子建立乡镇招投标视频监控系统,对乡镇招投标项目全过程在线监控。2011年,利用“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对农村“三资”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的在线监管和动态监控,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反馈、早处理。2012年,实施涉农资金监管“四个一”工程。投资60余万元建立了涉农资金监控中心和网络监管平台,初步形成“制度+科技”“人控+机控”的监管模式。2013年,县涉农资金监控中心利用网络平台对涉农资金动态监管。依托公开栏、电子屏、涉农资金公示外网,对强农惠农直补资金进行公示。2014年,围绕管好用好村级“三资”和强农惠农资金,开展对“三项监管”、涉农资金监管“四个一”等制度规定落实的监督检查。组成专项检查组,深入各乡镇严格审核资金账目、资源台账、票据单证、合同文本等内容,针对村级资金支出不规范、合同民主程序不健全、公章监管不严格等问题,梳理出整改意见128条,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14件,召开专题会议,推动落实整改。加强对涉农资金的全程监管和实时监控,网上公开群众关注的10类直补资金问题。
  第六章 组织工作
  第一节 党员教育
  一真理标准大讨论
  1979年,在全县组织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县委召开讨论会3次,各公社、局加强领导,通过解剖典型、总结经验与教训、结合农村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解决新问题等各种形式大讨论。复查“文化大革命”案件,对18起错捕、错扣案件予以平反。
  二整党
  1983年,成立整党工作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向各单位派驻整党联络员。根据整党的任务、步骤和方法,1984年,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和县政协4个机关中开展整党。在1个局和1个乡进行试点。后分期分批在乡镇局机关进行整党,至1986年结束。解决党性问题、党的宗旨问题、党风问题、党纪问题、业务工作指导思想问题。
  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1991年初,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活动分两个层面进行:第一层面在全县农村开展,分为两期,一期为1991年,在22个乡镇中107个村进行,二期为1992年初至6月底,在22个乡镇中180个村进行;第二层面在县直单位中开展,时间为1991年10月底至12月中旬。
  四邓小平理论学习
  1998年,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活动。确定学习专题12个,研读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等专题内容。学习对象以乡(镇)、局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县委成立中心组,聘请专家授课。创办《干部理论学习参考》,月刊每月1期,摘编新知识、新观点和理论动态。举办乡镇局以上领导干部读书班。
  五“三讲”教育
  1998年,提出“用整风精神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教育活动分为“思想发动、学习提高;自我剖析、听取意见;交流思想、开展批评;认真整改、巩固成果”四个阶段。分三个层面进行。第一层是县级五套班子和县级领导干部,时间为1999年7月中旬至9月下旬。第二层是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两批进行:第一批为县级机关内设部、室、办和37个县直委局,时间为1999年9月下旬至12月底;第二批是22个乡镇和其他事业单位,时间为2000年2月下旬至4月下旬。在县处两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回头看”,时间为5月19日至6月18日。第三层是芦台一中等5个独立处级事业单位,时间为2000年8月至9月下旬。
  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
  2001年,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学习教育活动分为学习培训、对照检查、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全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分两批进行:第一批为县直部门、乡(镇)、县直部门驻乡镇单位和乡镇所属“站、所”领导班子及全体成员,时间为2001年1—6月;第二批为村级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时间为2001年8—11月。
  七“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2005年,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分为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全县先进性教育活动分为三批进行:第一批是县、乡(镇)党政机关,包括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机关、乡镇机关、法院、检察院和人民团体机关、县级国家机关及派驻乡镇的基层单位共81个单位,3579名党员,时间为2005年1—6月;第二批是未参加第一批教育活动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中小学校、街道社区41个单位,涉及319个支部,5310名党员,时间为2005年7—10月;第三批主要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开展,有292个村街党组织,1.11万名党员,时间为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
  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2009年,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分为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两批进行:首批主要在县级机关、各部委办局和直属企事业单位开展,共有289个基层党组织、5418名党员参加,时间为2009年3—9月;第二批在乡镇、村、街道社区、中小学校、乡镇医院(卫生院)、新经济组织中开展,共有561个基层党组织、15363名党员参加,时间为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
  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014年,组织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86个活动单位、540名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1019个基层党组织、2.2万名党员参加。各级领导干部讲党课240次,开展巡回宣讲115次,举办专题培训讲座252次,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27场、集体参观59次,专题报告会57次。特别是根据农村党员干部实际,组织乡镇与村队共同开展“夜学夜读”,确保学习质量和效果。查摆问题征求意见,开展“六问六查”大讨论活动,建立倒逼机制查摆问题,全县累计召开各类座谈会620场次,入户走访7500户,2.14万人次,发放各类调查问卷8000份,深入企业770家,征求意见建议共2862条。
  第二节 党员管理
  一“三会一课”和党员活动日
  80年代,各级党组织坚持“三会一课”(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组织生活制度。1988年,建立党员活动日制度,寓“三会一课”于活动日之中。农村党员每月至少活动1次,机关、企事业单位每月活动不少于2次。乡镇党委每季度检查1次,县委组织部每半年抽查1次,每年参加村党支部的党日活动1次。
  二民主评议
  1987年始,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评议工作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以支部为单位,分学习动员、征求意见、分析评议、整改提高4个步骤;在个人自我总结的基础上,经支部考察,评出合格、基本合格、基本不合格、不合格党员。民主评议党员根据县委组织部的安排,一般一年2次。
  三目标管理 1988年始,建立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年初,每个党员根据支部全年工作安排及个人分工,制订包括思想、道德、业务建设、工作任务、时间要求及主要措施等内容的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经全体党员讨论和支部审核通过双方签名后执行。党支部每季度检查评比1次,年终先由党员作出书面总结,然后召开支部大会评议。经个人汇报、民主讨论,评出优、良、差三个等级。1990年,在各级乡镇实行支部(总支)、党小组(支部)和党员个人三个层次的目标管理制。年终,乡镇党委考核村党支部,村党支部考核党小组,党小组考评党员,层层评选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给予奖励。1993年,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在县级机关和各企事业单位中推广施行。2006年,全县农村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工作,设立带领群众致富岗、政策法规宣传岗、科技知识辅导岗、社会治安维护岗、民情民意收集岗、矛盾纠纷调解岗、环境卫生监督岗、村务财务监督岗等岗位。
  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2008年,成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投入远程教育工作经费362.67万元,建成县级中心管理平台1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285个,其中为扩展型站点30个。至2010年,培训党员干部、群众累计28万余人次。2012年,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实施远程教育“4321工程”,利用远教平台及各级各类培训机构,举办各类党员培训班1136期,培训党员2.89万人次。2014年,完成全县323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设备的换代升级和管理员培训工作,新建县直机关站点6个、社区站点3个;开通天津市远程教育网《宁河之窗》栏目,设置《今日宁河》《基层风采》等5个栏目,上传党员教育片9部。
  第三节 基层组织
  一县直、直属企事业与乡镇党组织建设
  1979年,有基层党支部589个,其中工业62个、交通11个、农业343个、财贸53个、文卫51个、机关53个、基本建设8个、其他8个。1987年,基层党支部增加到786个,其中工业144个、交通22个、农业325个、财贸72个、文卫79个、机关111个、基本建设3个、其他30个。
  1985年,建立粮油议购议销公司支部委员会和粮油食品公司支部委员会,撤销干校党委建制,成立党支部。建立环境保护局机关支部委员会。建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站支部委员会。1986年,建立县政府统计科机关支部委员会。对邮电局党总支进行改建,由原来3个支部改为2个支部。建立县政府档案科机关支部委员会、建立林工商支部委员会。1989年,建立统计局机关支部委员会。1990年,原法院机关支部委员会改建为法院机关总支部委员会、原检察院机关支部委员会改建为检察院机关总支委员会、建立良种场党支部和第二良种场党支部。建立血站党支部。1991年,建立财政局机关支部委员会。1992年,建立动物检疫站支部委员会和县畜禽服务站支部委员会、建立药检所支部委员会。建立烟草专卖局机关支部委员会。1995年,建立国税局党组。1996年,建立集中供热工程公司党支部。1996年,建立民政局机关总支部。1998年,建立残联机关支部委员会。2002年,建立地税局宁河分局机关总支部委员会。建立人防办公室机关支部委员会、药品检验所党支部。2003年,建立技术监督局机关支部委员会。建立直属库综合科党支部委员会和仓储科党支部委员会。2006年,建立政府招商引资办公室支部委员会。建立社保宁河分中心机关党支部。2009年,建立七里海保护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机关党支部。2010年,芦台镇党委建立换新水产良种场党支部等4个独立非公党支部,潘庄镇建立2个联合非公党支部,大北涧沽镇建立安通散热器厂党支部等8个独立非公党支部,计生委建立机关总支委员会,国税局成立纳税评估科党支部,造甲城镇建立2个非公党支部,公安宁河分局建立局刑事侦查支队七大队党支部,经济开发区建立昌昊实业有限公司非公党支部,县人大建立机关党总支,县国土局建立机关党支部。国税局撤销3个联合支部(行政联合支部、税管联合支部、稽查联合支部),新建15个独立支部。2011年,县医院保留3个支部,撤销4个支部。新建7个支部,调整后支部总数为10个。造甲城镇建立东安生资驾校非公独立党支部,宁河镇建立鑫瑞畜牧养殖场非公独立党支部,岳龙镇建立岳川食品加工厂和龙宝塑料厂非公独立党支部。建立交通局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大北涧沽镇镇建立2个联合党支部,板桥镇建立宇宸保温管有限公司非公独立党支部,东棘坨镇建立等4个非公党支部,其中有1个为联合党支部。商务委、体育局、教育局等单位建立县酒类流通管理协会党支部等社会组织党组织30个。是年,各乡镇陆续建立非公党支部。2012年,建立青少年宫党支部、教学服务中心党支部、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党支部、教育科学研究室党支部、教学设备站党支部等5个基层支部。撤销中医院党支部,建立中医院党总支部,新建中医医院行政后勤门诊党支部、中医医院病区党支部。建立交警支队事故科支部委员会、禁毒支队联合支部委员会、机要通信科支部委员会,将公安宁河分局交通警察支队于家岭大队党支部更名为交通警察支队七里海大队支部委员会,将治安科党支部更名为治安管理支队支部委员会。2013年,七里海镇建立蟹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党支部,刑侦支队七大队党支部,苗庄镇、潘庄镇、岳龙镇、东棘坨镇、廉庄子乡、板桥镇建立离退休人员党支部。现代产业区建立华康物流有限公司和新华产业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非公独立党支部。2014年,县政府开发性银证合作办公室建立党支部,建立宁河县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宁河调查队联合党支部,撤销统计局机关党支部。应换届基层党组织723个,年前全部完成换届选举。
  二村级党组织建设
  (一)村级组织换届 1999年,对全县村级党组织实施全面换届。有238个确定换届的村进行换届选举。通过换届,全县有156名党员被选进支部班子,其中担任支书31名,支委以上干部平均年龄下降3.3岁,支书的平均年龄下降2.6岁;高中以上文化支委增加37人,小学文化支委减少24人;致富能人进班子有35人。2003年,对全县271个确定换届村全部进行换届选举,其中229个村采取“两推一选”办法。换届后,有293名党员被选进村级党组织班子,其中担任书记有82人。在已换届的村,农村支委以上干部平均年龄下降1.27岁;高中以上文化支委增加181人,小学文化支委减少54人;致富能人进班子有74人。其中,支书兼村主任54人,副书记兼村主任5人,支委兼村主任61人。2006年,14个乡镇283个村参与开展换届选举。换届后,村级党组织干部年龄结构上平均比上届年轻4岁左右;高中以上学历比上届提高20%左右,达到88.1%;致富能手进入党组织班子比例占50%以上;红旗党组织和一类党组织班子连选连任比例占80%;中青年村干部占75%。2009年,14个乡镇283个村开展换届选举。换届后,村级党组织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平均年龄达到了45.8岁;大专以上学历比上届提高了7.3%,达到27.3%;“双高双强”(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致富带富能力强、群众工作能力强)型成员当选“两委”干部680人,占总数比例51.7%;“两委”成员交叉任327人,书记主任“一肩挑”村98个。2012年,全县283个村、10个转非街进行换届工作,其中芦台镇有12个村因为迁村并点,不具备换届条件,暂缓进行。实际应换届村街为280个。换届后,村委会中全部有女性成员,配有女性的党组织班子比例52%,其中女书记8人、女主任2人;在岗大学生“村官”全部被选进“两委”班子,其中7名当选副书记,2名当选副主任;“双高双强”型村级干部比例提升;大专以上文化村级干部占总数74.5%,比上届提高11.2%;选出“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2.1岁,比上届下降3.7岁;“两委”交叉任职村数比例达到68%,比上届提高11%;村级干部人数同比减少370人。
  (二)村级干部培养 至1989年,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054人次,426名村级后备干部中123人上岗。2004年始,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采取公开选拔、重点培养、强化管理、及时任用等一些列措施,保证村级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至2007年,在全县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数量充足、素质精良农村后备干部队伍,逐步解决一些村级班子年龄老化、后继乏人、带头作用不突出等问题。
  三创建活动
  (一)创先争优 1982年,在党支部和党员中开展的竞赛表彰活动规范为“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名额按照县级先进乡镇局党委(总支、支部)5~6个,1987年,县委以“七一”表彰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活动为契机,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各个时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纪念“七一”开展“创先争优”评选活动每年开展1次,5月中旬进行基层评选、推荐上报。7月,召开表彰大会,对表现优异,作用发挥明显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优秀乡镇局领导干部10名,基层先进党支部(总支)60个左右,优秀共产党员100名左右标准,每年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1994年,评选先进党组织65个,其中红旗党组织20个,评选优秀共产党员107人。1995年,评选先进党组织75个,其中红旗党组织30个,评选优秀共产党员107人。2010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基层组织的作用不断显现,为全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012年,制定实施《关于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43项。总结提炼各级党组织好的经验、做法230篇。
  (二)创建“五个好”党支部 1997年始,在农村开展建设“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党支部创建活动。2004年,在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创建“五个好”活动,打造领导“五个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至2004年,“五个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达到60%。至2005年,达90%。
  (三)农村党建“三级联创” 2004年,开展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为主要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为了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推动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水平,在全县乡镇和村级党组织中深入开展“联创争先建小康”活动,即每年创建50个左右的县级农村红旗党组织、5个左右县级先进乡镇党委,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基本实现“五个好”的目标要求。2004年,涉农部门向乡镇派出包乡镇工作组14个,选派包村干部298人,共为乡镇解决打井、抗旱、修路、农田基本建设等资金350余万元。2005年,制发《宁河县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考核验收办法》,实行百分考核,推动全县创建活动开展。
  (四)“十百千万”活动 2013年,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以“创建十个服务型示范窗口,选树百个服务型先进党组织,选派千名党员干部联系服务基层,组织万名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十、百、千、万”活动,全县283个村,村村均有乡镇局党组织联系帮扶,1076名包村干部每人均确定帮扶对象,有1.23万名党员与农村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第四节干部任用与管理
  一领导班子调配
  1983年,调整中共宁河县第四届委员会领导成员,新选常委10人,其中45岁以下5人,占50%,平均年龄44岁,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人,女干部1人。9月,县委召开县直调整二级班子会议。县直以上50个单位,原有领导班子成员127人,平均年龄50.87岁,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的27人,调整后为125人,平均年龄43.33岁,比调整前低7.54岁,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的62人,占49.6%。1996年,提拔进乡镇局级班子的优秀年轻干部31人,其中35岁以下、大学本科的17人,年轻处级干部比例由原来的1.3%上升至10%。1998年,试行处级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2006年,公开选拔35岁以下、大学文化、现职科级干部任科技副乡镇长5人。2008年,工业经委副主任等5个副处级职位,面向全市企事业、机关单位进行公开选拔。2010年,调整乡(镇)局干部146人,其中提拔52人(妇女干部14人),平职调整64人。2014年,对乡镇委局领导班子进行适应性微调,涉及人事调整5次,调整干部17人,其中平职交流5人,免职6人,兼职任职6人。
  二干部管理监督
  1999年,落实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2003年,开展“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作风”教育活动。推进干部交流和轮岗,建立健全干部考核制度,对乡镇局领导干部加强监督。落实《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记录专用簿使用规定》,防止用人不正之风。2004年,落实《干部任用条例》,执行试用期制度和新任职干部公示制度。聘用53人担任干部工作监督员。2008年,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关于进一步健全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规定》,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和日常管理教育中的职能作用。
  三科级干部选用
  1987年,制定《关于对局属部分科级干部安排使用的意见》,1990年,制定《关于对我县局属科级干部任免管理的暂行规定(试行)》,完善科级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工作。2009年,选派县、乡干部在“三重”工作一线加强锻炼,选送处级干部4名到滨海新区锻炼,选送县内干部3名到新疆地区挂职锻炼。2010年,10个职位参与全市公开选拔统一联考。选派32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三重”工作一线进行锻炼。2012年,调整干部215人,公开选拔科级以上干部11人。2014年,开展《干部任用条例》和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培训,提升全县基层组织人事干部业务水平。完成市级各培训班调训任务。
  四后备干部培养
  1979年,建立健全后备干部制度,调整安排科级以上中层干部540人,提拔中青年干部17人,专业干部7人。1981年,调整局、社级干部10人,提拔年富力强的干部29人。1984年,下发《关于建立健全后备干部名单和加强后备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总数暂定100人,其中准备担任党、政正职40人,副职60人。一般每个局、乡、镇后备干部2~3人,建党委局3~5人。2008年后,实施“1233”(培养选拔100名左右乡镇局正职后备干部、220名左右乡镇局副职后备干部和300名左右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一并进入县级人才库)工程。建立“3个一批”(每年考录一批公务员,每年考录一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年考录一批大学生村官)后备干部队伍源头储备机制人才培养工程。2004—2010年,选调招录优秀大学毕业生13名到基层培养锻炼。2013年期满的22名大学生村官中,有8名考取选调生、公务员,9名考取事业编单位,4名考取邮储银行等国有大中型企业,1名村官选择续聘,继续服务基层。
  第五节 老干部工作
  一机构
  1982年,成立县委老干部局。1984年,开始筹建老干部活动室。1985年,老干部活动室建成并投入使用。1991年,在原址筹建老干部活动中心大楼。1993年投入使用。2014年,内设办公室、生活科。下属事业单位老干部活动室。工作人员12人。
  二离退休干部待遇
  (一)政治待遇 1986年,落实老干部阅读文件、听报告、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向老干部通报情况、组织老干部就近就地参观学习等制度。1996年4月,制定《各级领导干部及老干部工作部门联系老干部的制度》《老干部工作达标考核制度》。为每位离休干部订阅一报一刊,每周四为县级老干部阅文日,每月5日和25日为处级老干部阅文日,每月第一个周五为老干部马列主义理论学习小组活动日。对高龄多病、行动不便老干部采取打电话、送文件办法。每逢国庆、春节期间,均要召开由县主要领导参加主持的全县范围老干部大会和茶话会。2009年,组织老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2010年,组织老干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先进典型,争作“四好”(学习活动好、教育后代好、发挥作用好、保持本色好)干部。2014年,组织离退休干部及老干部工作人员开展专题学习讨论、专家辅导、收看远程教育电视实况录像、形势报告会等,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1985年始,将政治学习与组织外出参观考察活动结合起来,每年组织1次全县范围的离休干部外地参观疗养。至2010年,外出参观疗养活动2500人次。
  (二)生活待遇 1985年,调整离休干部生活补贴,行政事业17元/月,企业12元/月。1988年,有163名老干部领取生活补助款。新建县医院设立老干部病房20间,病床18张。1991年,为83名享受县处级待遇并符合相关规定离休干部配偶办理农转非;为离休干部发放护理费,红军时期70元/月,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51元/月;发放离休干部补助费,红军时期45元/月,抗日战争时期35元/月,解放战争时期25元/月。1992年,发放离休干部住房补贴,红军时期20元/月,抗日战争时期15元/月,解放战争时期10元/月。1993年,离休干部死亡一次性抚恤金为本人生前10个月的基本工资;调整离休干部交通费定额包干标准,县级50元/月,处级30元/月,处级以下20元/月。1994年,离休干部遗孀定期生活困难补助费,有子女130元/月,无子女170元/月;为每位离休干部每月增发30元补贴费用。1996年,调整离休干部遗孀定期生活困难补助费,有子女170元/月,无子女260元/月。是年,离休干部医药费实行定额管理,每人每年4000元,余额归己,溢出部分年统一实报实销。1998年,调整离休干部遗孀定期生活困难补助费,有子女210元/月,无子女310元/月。2000年,离休干部无固定收入遗孀每个采暖季减免供热费,有子女的减收320元,无子女的免收。2001年10月,调整离休干部遗孀定期生活困难补助费,有子女270元/月,无子女430元/月。2003年,离休干部医药费实行定额管理,每人每年4500元,余额归己,溢出部分年统一实报实销。2005年1月,调整离休干部遗孀定期生活困难补助费,有子女310元/月,无子女500元/月;离休干部无固定收入遗孀每个采暖季减免供热费,有子女的减收420元,无子女的免收。2006年,离休干部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调整为本人生前20个月的基本工资。2008年,为离休干部无固定收入配偶或遗孀每年免费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09年,调整离休干部遗孀定期生活困难补助费,有子女540元/月,无子女860元/月。2010年,对于全年医药费在5000元以下的离休干部,奖励金额=7500元-全年医药费发生额;对于全年医药费在5000元以上万元以下的离休干部,奖励金额=(1万元-全年医药费发生额)/2。2014年,在宁河县医院为离休干部健康查体。为26名特困离休干部及遗孀每人发放特困资金补助1000~2000元不等、为16名离休干部无固定收入遗孀减免供热费、为2名家住农村冬季取暖困难的老干部送去慰问金1000元/人。协调有关部门为162名离休干部无固定收入配偶或遗孀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三离退休干部活动
  1985年,举办第一届离休干部春季运动会。自此每年均举办离休干部春季运动会、夏季运动会和秋季运动会。每年9月举办老干部书画展。1987年,建立70名离休干部组成志趣协会,制定章程,有书法、台球、武术健身、棋类、钓鱼5个专业。1996年,老干部活动中心被评为市级先进老干部活动中心。2008年,在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迎奥运、促健康、建和谐”老干部与奥运同行百日文化健身活动,参加启动仪式老干部120名。2009年,开展《往事的阶梯——宁河60年》有奖征文活动,收到征文14篇。召开第二十五届春季运动会暨“颂家乡60年巨变、赞幸福晚年生活”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参加此次启动仪式老干部100余名。除进行象棋、麻将、斯诺克、十六球、乒乓球、游艺等比赛外,进行迎国庆知识竞赛。举办“宁河县老干部健康大讲堂”活动,近百名离休老干部及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保健讲座。2010年,召开离休干部春季运动会和有奖征文活动,百余名老同志报名参加,收到征文15篇。建立老干部党校。2014年,开展“同心共筑中国梦、共建美丽宁河”专题有奖征文活动。开展离休干部第二十九届春季运动会,进行象棋、麻将、斯诺克、十六球、乒乓球、游艺比赛和有奖知识竞赛。开展庆七一书画展活动,展出作品近百幅。
  四发挥作用
  1984年,离休干部发挥作用人数比例已达到65%,发挥作用形式主要有5种:协助街道工作;发挥个人专长为社会做有益工作;担任校外辅导员;协助开办商业网点,隶属自办企业;参加农业生产建设,协助家庭搞承包责任田。召开离休干部发挥作用表彰大会,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350余人参加。1994年,成立咨询委。由23名离退休副县级以上老干部组成,下设5个工作组:县直工业组,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组,农业组,政法、教卫、计划生育组,城镇建设组。1995年,县咨询委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了先进离退休干部集体称号。2008年,在县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离休干部向四川地震灾区献爱心捐助活动,捐款1.51万元。2010年,咨询委老干部带头向青海省玉树灾区捐款1.5万元。至2010年,咨询委老干部写出调研报告100余篇。1994年,关工委成立,下设22个乡镇关工委。2008年,成立抗日战争宣讲团,在全县开展主题宣讲教育。2009年,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主体“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参加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活动。2014年,关工委启动关心下一代成长基金5.6万元,资助33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第七章 宣传工作
  第一节 理论学习
  1979年,开展解放思想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补课,在全县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活动。
  1982—1986年,组织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等重要文件及会议精神。学习《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陈云同志文稿选编》《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等著作和邓小平、陈云讲话。县、乡(镇)、局党委(党组)建立学习中心组。建立县、乡镇局中心组学习日制度。举办各类党训班、培训班和专题报告会。
  1987—1991年,干部理论教育主要以学习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文件、邓小平接见军以上干部讲话、江泽民讲话、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文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社会主义若干问题学习纲要》、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党史理论和十三届八中全会精神为主要内容。通过编写学习宣传材料、召开交流会、创办《学习简报》、学哲学书面考试、举办乡镇委局领导培训班和县乡村三级党训班等形式开展干部理论学习。宣传部《深入进行两个基本点教育,推动农村第二步改革》经验材料被《天津农村》刊发。芦台镇党委《坚持系统化、制度化、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把党员教育提高到新水平》、俵口乡党委《党课教育内容的安排必须以提高党员的素质为前提》等经验被宣传部总结推广。
  1992—1996年,以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党十四大文件、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决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基本知识、中共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党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摘编》、中宣部编辑出版的《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俗读本、《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等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全县乡镇局以上领导干部开展“求知奖”自学活动,在宁河电视台连续举办电视辅导讲座和开办《理论之窗》栏目。通过举办骨干培训班、领导干部读书班、集中轮训、交流会、专题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学习效果。全县各级党委中心组开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才是硬道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等9个专题研讨。开展“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专题学习研讨。宣传部撰写的《围绕“两高一优”农业发展,搞好党员教育》经验文章在市委《党员教育》刊发。
  1997—2001年,学习邓小平理论、十五大报告和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讲”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开展“学理论学党章,赞身边楷模,做合格党员活动”“双争双促”(争创先进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促党建工作深化,促经济工作发展);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四个一”(读一本理论专著,写一篇调查报告,讲一次党课,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活动。以“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如何做一名党支部书记”为主题,撰写10讲党课,利用县有线广播,设立《党的生活》专题节目进行播放。宁河电视台开办《理论之窗》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辅导》专题节目。揭发“邪教”,帮教受害者。
  2002—2006年,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重要讲话、党十六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内容。开展“万名书记讲党课活动”。举办党员专题培训班。县广播电台、电视台举办理论学习专题辅导活动,把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报告在县电台《理论之窗》节目播出。2005年,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收看牛玉儒、李素丽等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录像带和有关党课和形势政策等方面内容的音像资料。建立“中心组学习园地”,把中心组成员理论学习“三个一”任务上墙。
  2007—2010年,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党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为主要内容,采取集中学习、研讨交流、专题辅导等形式深化理论学习。开展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三个一”活动。举办县级领导读书班和乡镇委局领导干部学习班。搭建“宁河大讲堂”教育平台,为全县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办专题讲座。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制发“一创二争”(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争做学习型领导干部、争做学习型党员)创建目标和“四个一”(周学一文、月读一书、季撰一稿、年习一技)学习制度。各基层单位通过上党课、专题辅导、党员学习日、党性实践活动等形式,组织党员学习和实践活动。承办天津市第五、六、七、八届社会科学普及周讲座活动。各级领导干部撰写理论文章在市级以上理论刊物上发表124篇。2010年,宁河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经验在市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简报上刊发。
  2011—2014年,围绕学习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胡锦涛到天津考察重要讲话,举办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大型专题讲座7次,参加1500人次。学习贯彻落实党十八大精神,县委中心组举办大型专题讲座4场。以“宁河大讲堂”为载体,举办法律知识、科学技术、医疗常识、交通法规等宣传教育讲座12场。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县委中心组举办专题学习7次。
  第二节 形势政策宣传
  1979—1989年,利用政治宣传网,开展时事政策宣传。结合各时期中央文件的贯彻、纪念建党60周年、抗震10周年等时机,开展解放思想真理标准大讨论补课及真理标准大讨论活动。组织国际国内形势大型报告会。举办“光辉六十年”图片展览。开展致富大讨论、新时期党员形象大讨论。编写《学习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文件宣讲材料》《形势政策教育宣讲提纲》《满怀信心正党风——我县各级党组织端正党风十例》《纪念抗震十周年宣传提纲》《新时期优秀党员》等多种学习材料,下发基层,组成报告团深入基层宣讲。
  1990—1994年,以“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育为主要内容,进行党员光辉形象和时事政治教育。在全县分期分批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在农村开展“想小康、盼小康、奔小康”大讨论活动。在县直开展“经济大发展,我们怎么办?”专题大讨论活动。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50天“思想大解放,经济上台阶”大讨论活动。创建宁河县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开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宁河电视台拍摄《为党旗增辉》专题节目,开办《经济发展系列谈》《加快发展振兴宁河》《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系列谈》等专题栏目。
  1995—1999年,开展“立足本岗、优质服务”活动。以庆祝建党76周年和香港回归为契机,在全县党员中开展“迎七一、庆回归,爱党爱国”专题党课教育。利用新闻媒介,及时传达中央和市委声音,揭批李洪志及其“邪教”,声讨以美国为首北约袭击中国驻南使馆暴行和李登辉分裂祖国阴谋。编写《宁河县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材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活动2次。建立宁河县思想政治工作联系会议制度。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参加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进行书面交流。召开全县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年会。每逢“七一”,电视台均开办《为党旗增辉》专题栏目,加强对先进党员典型形象的宣传。
  2000—2006年,开展“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增收”入村入户宣讲活动。编印《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小册子,发至乡镇村和宣讲团。发放《天津日报》报道赵学村结构调整经验专版500份。编写下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宣讲材料。开展以“开拓创新、重点突破、全面上水平”为主题的县直大讨论。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和“综合服务要先行”大讨论活动。围绕“入世”、台湾等热点问题,举办“入世”形势报告会2次。以纪念建党80周年为契机,围绕总书记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举办报告会14场。编印《学习<讲话>精神,推动跨越式发展》宣讲材料1000余份,下发至各乡镇党委中心组和基层支部。针对江泽民“七一”讲话提出的新观点及“四个如何认识”等重点问题,进行电视辅导讲座3次,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收看。开展“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2次。结合农村两委换届,在全县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讲团结,树立大局观念”的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阵地,多种形式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成立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宣讲团,在全县做巡回报告24场。开展三项教育活动,制定宁河县《关于加强正确舆论导向,严肃新闻纪律的规定》。编写《宁河县形势政策教育宣讲提纲》,组成宁河县形势政策宣讲团,深入乡镇局及企事业单位进行大型宣讲报告活动,有近5000人参加报告活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意矫正激励偏差》获市优秀论文二等奖,入选《思想政治工作文集》。
  2007—2010年,组成学习贯彻县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宣讲团,宣传党代会精神,突出宣传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和务实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单位宣讲8场,受众3000余人。在宁河电视台开设《学习贯彻县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专栏,宣传县十次党代会精神。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县级领导组成宣讲团,分成14组,深入到乡镇、县直机关,宣讲党的十七大精神,举办报告会21场,受众近3万人。宁河电视台开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宁河又好又快发展》专题栏目,宣传党十七大精神,宣传县委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思路举措,反映各级党组织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招法进展。围绕“在建设和谐宁河中当先锋、做表率”主题,在全县党员中深入开展党员奉献日、党员模范岗等党性实践活动。开展“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跨越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组成6个督导组,对各单位开展大讨论活动进行督促指导。设立大讨论活动简报和开办电视专栏,对突出典型进行宣传推广,刊发专报44期。开展以“保增长促发展上水平努力开创宁河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主题宣讲活动,组织开展“宁河大讲堂——抓机遇、树信心、增干劲、上水平”主题宣讲活动。电视台开设《劳模风采》专栏,宣传全县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调研成果评比活动。获奖调研成果集结出版《2010年度宁河县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集》。
  2011—2014年,开展“树信心、鼓干劲、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宣讲活动,深入基层宣讲123场,受众1.46万人。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巡回学习辅导”30场。举办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辅导报告23场。开展“中国梦·我的梦”基层宣讲活动18场,受众4300人。开展“树信心、鼓干劲、同心共筑中国梦”宣传教育有奖答卷活动,回收答卷8210份,发放宣传资料6500份。组织开展“树信心鼓干劲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建设美丽宁河”宣讲报告会84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8万人。
  第三节 宣传报道
  一新闻报道
  1979—1983年,配合党在各时期中心工作,《天津日报》《天津日报》(农村版)、《天津青年报》《支部生活》等报纸、刊物上刊发宁河县稿件1400余篇;天津电视台播出94篇,天津电台播发350篇;新华分社、中央电台各播发4篇;《中国农民报》刊发5篇;《人民日报》刊发5篇;《经济日报》刊发1篇。
  1984—1988年,《天津日报》(农村版)、《今晚报》等报刊上刊发1380篇;电台、电视台播发1440篇;中央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及中央一级报刊采用稿件71篇。通讯《古镇新姿》《岳龙腾飞》在天津电台津沽大地征文活动中获三等奖;制作完成《开拓前进中的宁河》《津门江南鱼米乡》《崛起的城乡工业》《跻身于世界之林》《文明古城日新月异》5集电视片。
  1989—1993年,市级以上报刊、电台刊(播)稿件近1400篇。其中,《天津日报》(农村版)刊发头版头条11篇,二版头条40篇;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黄金播出时间播出稿件24篇;《人民日报》、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刊(播)稿件33篇;其他全国性报纸刊发27篇。
  1994—1999年,重点对全县经济建设新举措和成就、高效农业、投资环境、招商引资重点活动、优势产业、优势名品进行宣传。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1000余篇。其中,《宁河经济快速启动》《宁河家庭农场遍地开花》《宁河不再宁静》等文章在《天津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宁河电视台制作播放《宁河招商引资专题片——发展中的新宁河》和《清华大学科技园区宁河基地揭幕》等报道。中央电视台《金土地》栏目对宁河县七里海河蟹生产与加工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建设进行专题报道。《农村工作通讯》(1999第11期)刊发宣传宁河的专稿6篇。天津卫视播出《风光秀丽七里海》电视专题片;开辟宣传阵地,在网上建立“宁河信息港”。
  2000—2006年,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刊发宣传宁河县稿件1400余篇,其中头版头条50篇。天津电视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稿件359篇。天津电视台和环渤海16省市陆续播出《七里海》电视专题片。2000年,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以“女作家故乡情”为题拍摄台湾著名女作家罗兰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四套播出;《著名女作家罗兰重返宁河故里》在《天津日报》刊发,由新华社发通稿,《美国世界报》《菲律宾商报》及香港、澳门等多家媒体转载。印发反映全县纪念建党80周年活动的“七一礼赞”宁河专刊。
  2007—2010年,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刊发反映宁河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的新闻稿件(含照片)2400余篇,其中头版头条31篇,专版11篇。2007年,与天津电视台联合完成《我们的家园——精彩宁河》大型专题宣传片录制工作。2008年,天津电视台《天津新闻》《四季风》栏目和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宁河构建绿色宁河、设施农业、工业发展等新闻40篇。2009年,中央电视台走进宁河,对七里海旅游、垂钓、生态观光等进行实地采访,中央电视台七套《乡土》栏目录制播出《“野”味七里海》专题片。《乡村大世界》栏目组走进宁河,录制播出反映宁河七里海风光、农业特产、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专题节目。北方网、新华网等主流网站刊发七里海风光图片和稿件,受到网友转贴。天津电视台《四季风》栏目对七里海垂钓旅游进行专题报道。2010年,在天津电视台、《天津新闻》《四季风》栏目播出新闻稿件25篇;中央电视台七套《乡土》栏目以“和谐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录制播出《中秋采风——宁河人的老糖饼》专题节目。
  2011—2014年,在市级以上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刊发反映宁河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新闻稿件(含照片)2025篇。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报道1623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晚间新闻》《消费主张》栏目播出《看<旅游法>带来的变与不变》《文明再观察》等报道。
  二典型宣传
  1979—1983年,重点宣传党的十二大、二中全会精神、农村经济改革、农村经济政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
  1984—1988年,突出报道反映全县专业户、联合体,乡镇企业发展、农牧渔开发、农村整党、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城乡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县重大活动和各条战线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
  1989—1993年,重点报道宁河县经济建设方面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措施和成果;拍摄8个专题片对各行业典型模范集中进行宣传报道。
  1994—2006年,中央电视台播出芦台镇换新水产良种场发展经验;《天津宣传》《现代农业》《天津农村经济》《农工商时报》分别宣传船沽村、板桥乡、大北涧沽乡、岳龙乡深化改革典型经验。1997年,《天津日报》开辟宁河县精神文明建设专版,采写稿件8篇,对宁河县的精神文明建设进行多角度报道。2000年,中央电视台七套录制北淮淀乡盲人郑永运养鱼的典型事迹;《天津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宁河县农业结构调整经验。2001年,《人民日报》刊发宁河县实施干部夜访制度经验;《农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宁河县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经验。2005年、2006年,“七一”期间,宁河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开办《为党旗增辉》专题节目,选树10个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0人,录制专题片进行宣传。
  2007—2010年,《宁河新闻》开办《重大产业快报》《惠民工程》《三重工作进行时》《基层报道》等专栏,加大对“三重工作”“现代产业园区”“惠民工程”宣传力度。以《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栏目为切入点,深入报道市、县领导帮抚困难企业发展情况、各职能部门为基层办实事举措;开设《大干300天共建美好家园》《设施农业在宁河》《植树造林,绿化宁河》《两会快讯》《软环境系列谈》《文明宁河,全民共建》等特色栏目,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宁河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为党旗增辉》《统战风采》《作风建设年》等系列宣传专栏,宣传全县各条战线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进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
  2011—2014年,在宁河电视台、广播电台开办《展望十二五》专栏,邀请6名县级领导和14个乡镇党委书记走进直播间,解读县、乡“十二五”规划。新华网天津频道开辟《聚焦宁河》《魅力七里海》专栏,播发《河之畔海之滨》《高速发展的宁河现代产业区》等反映宁河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新闻稿件。
  第八章 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节 精神文明创建
  1992—1996年,开展“两户”(新风户、双文明户)创建活动、评选“双百”(百名好婆婆、百名好媳妇)活动、争创文明单位、文明村创建、“四个十”(十佳文明窗口、十佳服务标兵、十佳文明新村、十大文明新事)评选和以“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单位、建文明城镇”为主体工程的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992年,全县评出“新风户”3.55万户、“双文明户”10.26万户,分别占全县农村总户数40.6%和11.7%。1994年,创市级文明单位31个,县级文明单位140个。1995年,全县评出“新风户”5.35万户、“双文明户”1.5万户,分别占全县农村总户数72.6%和20.3%。1996年,创市级文明单位22个、文明村11个,创县级文明单位91个,文明村53个。1997—2002年,开展创建文明城区、文明机关、文明行业、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十大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建制镇中开展“创建文明城镇‘五个一’(一个培训中心、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个中心花园、一条文明示范路、一处规范化农贸市场)竞赛”活动。结合精神文明创建,加大对丧事大操大办和封建迷信活动专项治理。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建文明城、做文明人”活动,组织“建文明城、做文明人”事迹报告活动,选择10个不同层面文明典型扩大宣传。
  在1999—2000年度天津市十大系列文明创建活动中,文明市民董喜宽、文明工商户于明阳、文明单位宁河原种猪场、文明村赵学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标兵;“五个一”活动中,全县143个单位和个人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和个人,154个单位和个人被评为县级先进集体和个人。2001—2002年度天津市十大系列文明创建活动中,118个单位及个人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2003—2006年,开展“百万市民环境大清整”活动。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创建文明机关、文明服务窗口、文明科室、文明单位等活动。开展“讲文明、讲科学、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开展“争做人民好公仆、人民满意公务员”“文明窗口”“文明市场”等活动。开展“共铸诚信”教育活动,开展创建文明市场、文明经商示范街、文明信用户等诚信实践活动。开展打造行业服务品牌活动。开展“开门纳谏”和“市民评行风”活动。开展“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扶贫济困献爱心”等系列宣传教育和“告别陋习、文明祭奠”大型宣传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迎奥运、创文明”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开展争做文明乘客、文明游客、文明观众、文明市民,用文明礼貌的新形象为宁河添光彩活动。选树“节约在家庭”“节约在工厂”“节约在工作环境”先进典型,宣传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引导人们勤俭节约,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贡献。2003—2004年度天津市十大系列文明创建工作中,248个单位及个人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芦台镇、潘庄镇、建设与房地产管理局、卫生局分别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文明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5—2006年度天津市十大系列文明创建活动中,全县评出文明市民110人、文明家庭40个、文明楼院8个、文明小区4个、文明工商户20户、文明学校8所、文明单位37个、文明行业1个、文明机关14个、文明村25个、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先进集体4个、先进个人5人。2007—2010年,开展以“共创和谐宁河”为主题的“十佳和谐创优”(十佳和谐企业、十佳和谐机关、十佳和谐村街、十佳和谐家庭、十佳和谐学校)活动,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活动和“五十佳”(十佳文明和谐机关、十佳文明和谐窗口、十佳文明和谐村街、十佳文明和谐学校、十佳道德模范)创建评优活动。开展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十、百、千”(十个文明和谐村街、百个文明和谐家庭、千个道德模范典型)示范工程。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新中国60华诞为契机,以“维护市容环境文明出行”“扮靓宁河迎奥运”为主题,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在县城各中小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红领巾一条街”“团支部一条街”“我为奥运添光彩”等系列实践活动。组织“绿色环保志愿服务队”“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活动。与团县委联合开展“新奥运、新宁河”知识竞赛活动。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实践活动。以“大干300天”市容环境整治活动和建设“绿色宁河”为契机,对县城进行环境治理,对建筑物整体、灯光牌匾等进行改造。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义务整治环境和植树美化家园活动。开展“创文明交通城市、做文明交通人”、春季科技下乡、第十二届科技周、“都市文明、集体共祭”等活动。2010年,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爱心捐助活动,募集捐助资金283万。
  2011—2014年,开展宁河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十大系列”(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学校、文明企业、文明商户、文明户、文明市民)创建评选活动。全县创建市级文明单位56个、市级文明社区13个、市级文明村镇19个、文明窗口29个、文明村34个、文明企业49个、文明学校20个、文明商户34户、文明户81户、文明市民196个。
  第二节 思想道德建设
  一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1994—1999年,贯彻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加强对群众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市民行为规范宣传教育,制定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做人民好公仆”大讨论活动和“敬业爱岗,热情服务”道德实践活动。开展“1131”(每个居民户每年订阅1份报纸、1份刊物、读3本好书,建1个书橱、书档或书角)进家庭活动,发动和引导城乡人民群众大力开展读书读报活动。开展“三讲一树一比”(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树形象,比服务)教育活动。加强以培育“四有”公民为根本任务,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新时期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成功实践。2000—2005年,贯彻党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开展“做人民好公仆、人民满意公务员”“人人为困难群众做贡献”“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道德建设实践活动。2002年,编发《宁河县公民道德建设规范汇编》,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宣传教育活动。
  2006—2010年,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三个教育”(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加强普通群众教育和加强青少年教育),实施“四项工程”(民心工程、诚信工程、典型示范工程和文明创建工程)。2006年,王恩浦、付士勇、唐云洪、韩绍忠先进事迹参加由市文明办、天津日报社、今晚报社、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天津电视台、北方网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知荣辱、树新风,感动津城十佳市民评选活动”。以纪念建党85周年和长征胜利70周年为契机,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和革命传统宣传教育活动。全县实施电影“五进”(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工地)工程,放映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影片240场,观众达20余万人。举办革命教育形势报告会4期。组织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第七个“公民道德宣传日”等活动。以迎庆建国60周年为契机,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与天津电视台《四季风》栏目组联合举办“四季大舞台金秋红歌会”爱国歌曲大家唱专场演出活动。宁河电视台开办《文明礼仪知识辅导》《公民道德大家谈》专栏。王恩浦、王俊、薄连洪经群众网上投票入选“中国好人榜”。2011—2014年,开展道德模范宣讲教育。组织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评出道德模范10名。推荐道德模范参与“天津好人”评议活动,22名道德模范被评为月度“天津好人”,刘俊仕、李树静被评为年度天津好人。赵娜当选第十二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绿色养殖业的领跑人刘连国被评为天津市“2014年最美乡村人”。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000—2003年,开展“扫黄”“打非”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行动,取缔无证、非法经营场所,规范经营行为。2004—2006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制发《宁河县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目标任务分工》和《宁河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各部门任务目标,推进宁河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阵地学校通过班会、队会、团会以及征集道德格言、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创建“新三好”等方式,强化青少年思想品德意识,规范日常行为。2004年,开展“争做新世纪合格母亲”“爱心助学”“手拉手,献爱心”和“请让我来帮助你”等主题实践活动,把教育母亲与教子成才结合起来,唤起青少年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开展“文化市场百日清整”“音像制品治理”“网吧夏季专项治理”“反盗版百日行动”等活动。开展以“看百部优秀影片、读百本优秀图书、唱百首优秀歌曲”为内容的“三百”教育活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推广建立家长学校、教师进社区、设立法制副校长、小手拉大手等有效作法,优化未成年人社会成长环境。以“9·20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契机,组织“县城青少年‘十要’‘十不’道德自律承诺签状现场观摩仪式”活动。聘请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馆长、清华大学教授、战斗英雄等作专题报告。
  2007—2010年,发挥青少年宫校外教育主阵地作用,鼓励未成年人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奉献自我、回报社会的良好品行。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组织开展“迎奥运,促和谐,关爱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在行动”活动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为祖国骄傲”“爱宁河当好小主人”等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建成首批市级未成年人“快乐营地”5个。成立由县文明办、县政法委、县关工委等34个部门组成的协调小组,制发《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安排意见》,开展优化网络环境、净化荧屏声频、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宁河电视台开办《净化社会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专栏,播发《给未成年人家长的一封信》。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宫、图书馆、芦台大剧院、体育馆等文化体育设施的载体功能,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优良的文化环境。2011—2014年,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孝敬父母”“争做文明学生,共建和谐校园”“奉献爱心”“红色歌曲大家唱、红色箴言大家读”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参加天津市首届“快乐营地”暑期活动大赛。争取中央、市级乡村学校少年宫扶持专项资金110万元。组织推荐优秀作品参加2014“大田杯”天津市好书伴我成长读书系列活动,征文25篇、剪纸10幅、诵读作品6组获市级奖项。
  第九章 统一战线
  第一节 落实统战政策
  改革开放初期,宁河县落实统战政策,妥善解决3户台属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遣送、查抄问题。对侨眷干部职工住房有困难的,通过与有关部门协商,给予适当照顾。1984年,全县有侨眷6人,侨属24人,台胞、台属29户。是年,解决台胞徐建华及其2个子女农转非问题。按照党的有关民族、宗教政策,对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遣送回家的宗教职业者张庆林给予平反,恢复名誉。1987年,首次以县委名义接待台胞黄埔军校十二期学员、国民党空降兵某部原上校大队长韩承璋夫妇回乡省亲祭祖。
  第二节 对台工作及海外联谊
  1987年,确定1名县委副书记任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1名副县长和1名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县委办、统战部、宣传部、公安局等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加大对台方针政策的落实。是年,登记去台人员52人,台属100余户。原居宁河的华侨有40余户。1988年,成立中共宁河县委台湾工作办公室,与县委统战部合署办公。至1989年,接待台胞27人次、港澳同胞7人次、侨胞5人次。1991年,成立台属联谊会,主要是宣传党的对台政策,加强与台胞的联系,为台胞到宁河投资发展牵线搭桥。1995年,召开台属联谊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产生新的理事会及正副会长。2007年始,每年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以座谈会、茶话会、联谊会、走访慰问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台胞台属台商的联络,增进友谊,融洽关系,宣传宁河,引导支持台胞台属台商投身两岸经贸和民间文化交流。2009年,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为契机,开展涉台宣传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扩大对台政策的宣传面,使社会各界对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和两岸关系发展历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组织宁河县首个赴台湾地区学习考察团,学习经验,推介宁河,吸引更多台商到宁河投资。2010年,接待台湾客人15批120人次,并就10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与相关部门联合,邀请两岸三地60名书画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2014年,接待台湾经贸、农业、社区团组8个96人次、接待2014“走亲戚”海协会台湾花莲县天津参访团与芦台镇家园社区大型交流活动。
  第三节 民族宗教工作
  1995年,全县有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5种宗教。2007年,建立宗教工作长效机制,每季度举办1次由县委统战部牵头,民宗办、公安国保支队参加的联席会议,定期沟通情况、分析问题、增强工作主动性。打击非法宗教组织,妥善处理清真食品商标纠纷不和谐因素,清理非法宗教活动场所。妥善处理因宝塔寺建设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确保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
  2009年,应对“乌鲁木齐7·5”事件的不利影响,及时宣传事件真相,建立应急措施,维护全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局面。2010年,做好宝塔寺异地恢复重建的前期运作和招商工作。2014年,协助政府完成天津基督教宁河堂迁址新建工作。
  第四节 学习与宣传
  1987年,为各乡镇局代购《统战工作手册》。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出台。召开全县统战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2007年,成立社会主义学校,举办培训班,对统一战线成员进行培训。开展统战知识竞赛活动。在芦台镇光明小区举办涉台知识教育现场推动会,组织开展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涉台知识竞赛活动。是年,发放统战知识学习材料1000册、涉台教育资料500份、涉台宣传挂图、光盘、图册1000份。2008年,建立宁河县统一战线网,并与中央统一战线网站链接,成为全国首个县级统战网站,天津市第二家统战网。2009年,在宁河电视台开辟《统战人士风采》专栏,对党外知识分子、非公经济代表、台胞台属、民族宗教等统战代表人士的先进事迹进行系列报道,扩大统战人士的影响力。2007—2009年,《发挥统战优势,服务科学发展》《加快宁河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等13篇统战调研文章在市委统战部组织的统战理论调研成果评选表彰活动中受奖,并在《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等相关杂志发表。《人民政协报》《天津日报》、人民网等报刊媒体对宁河县成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等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题报道。《中国统一战线》《天津统一战线》等杂志多次刊登宁河县统战工作的经验与做法。2010年,利用宁河统一战线网站以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党的统战政策,宣传13位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先进事迹。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加强统战信息员队伍建设。2014年,配合县教育局对品学兼优中小学生申报“天津旅港同乡教育基金会”的奖励工作。举办各类培训班10次,与南开大学等单位签定培训合作单位。
  第十章 农村工作
  第一节 党员村民代表议事会
  1997年,在全县农村普遍推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村民代表议事会、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制度。村民代表议事会组成根据各村人口多少,一般由9~15人组成,50名以上的村由10~15人组成。群众代表议事会组成,村民在500人以下的村由5~9人组成,500~3000人的村由10~15人组成,3000人以上的村,也可按比例分片组成群众代表会。议事会由村民大会选举产生,成员由那些政治思想好、作风正派、主持公道、在党员群众中有威信、有参政议政能力、关心集体事业、热心为群众办事的党员和村民担任。村民代表议事会,属于义务性的群众监督组织,对重大的村务活动,参与民主议政、议事,提出合理化建议,监督村党支部、村委会,履行职责,但不参与决策。对村干部不履行民主程序、办事不公开、以及不按要求公开账目的,议事会有权向党支部,村委会提出建议。对村干部不接受监督意见的,议事会成员有权向乡(镇)党委反映情况,党委应立即派人核实情况,确属违反规定的要立即纠正,并将结果向议事会反馈。
  第二节 公开与监督
  1992年,制订《关于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的若干具体规定(试行)》,确定宁河农村共性的、普遍需要公开的6项制度和具体办法。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以增强党支部、村务工作的透明度,确保农村政治局面、社会秩序和群众情绪的稳定。群众参加民主议事,用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促进全村各项事业发展。1997年始,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村集体财务要实行统一管理、民主理财,正常的财务活动要按季度向群众公布。农村村务活动必须坚持集体研究、民主议事、支部决定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村民代表议事会、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制度,在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民主议事、群众监督的作用。凡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村务工作,如全年生产规划、土地开发、村政规划、经济承包、各类建设工程、全年财务预决算及全年的各项收费和用工、大型固定资产购置和处理,计划外重大的财务支出,计划生育二胎指标分配等内容,均要提交村民代表议事会讨论。重大的村务活动,如各类经济承包、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各类建设工程、财务预决算等内容,以及群众比较敏感、易引发干群矛盾的问题,还要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征求群众意见。村务活动通过议事会或党员、村民大会向群众宣传解释村务活动,每个村设立固定公开公布点,利用橱窗、专栏等形式,定期向群众公布村务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第三节 合同管理仲裁
  1981年,实行合同制,生产队要同承包者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书一式四份。1982年,全县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社队执行合同制。1983年,签订土地承包合同要明确承包年限和地块坐落地点,一式四份,签字盖章,使农民放心大胆地去改造土地,研究如何科学种田;编制收支计划,签订好上缴和提留合同,此合同当时实行一年一订,待取得成熟经验后,再发展一定几年不变。1985年,下发《关于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领导的几点意见》:要签订好新兴合作经济组织与地区性经济组织(村、社集体经济)之间的合同,凡是占用集体的土地、厂房、设备、使用水电以及交纳管理数额均一一签订合同,注明年限、缴纳时间和奖惩办法等;签订好新兴合作组织内部的经济合同(或章程),使他们在自愿的原则下,订立有法律效力的文字协议,明确各自的股份、分配方法、合作的期限以及中途退股应承担的责任等,并经有关部门公证,避免不必要的纠纷。1987年,授权县、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为全县农业(农、林、牧、副、渔)承包合同的主管部门。是年,要求县乡(镇)两级分别建立农业合作经济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负责合同的一、二级仲裁。县司法部门做好法律咨询工作和合同的公证工作。县法院提供法律咨询,做好经济承包合同的仲裁工作和农业承包合同的完善工作。属于家庭承包的种植业承包合同(不含开发户),承包期一般15年不变;种植业开发大户,在签订承包合同时,可视不同情况,一般以长期合同为宜;林果承包合同,承包期一般不少于15年;水面承包可以一订多年甚至10年以上。承包合同如违反法律、政策、计划或侵犯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反民主议定原则的,违反合作经济组织章程或社员大会决议的,发包方无权发包的,少数人仗权垄断、私相授受的,承包人私自转让、转包合同以及转包渔利的,不经合同主管部门签证的,可视作无效合同。1989年,开展完善农业承包合同月活动,凡属于村级(含乡级)发包的农、林、牧、副、渔各业的承包合同,均在清理之列,要求做到边清理、边完善、边建卡;完善的内容分为承包合同的格式、明确发包方的名称、合同指标、充实合同内涵、清理违约合同、保护承包者正当权益。做好合同审计、鉴证和公正。
  1990年始,把村级农田建设用工逐步纳入承包合同。1990年,重点完善家庭承包合同和专业(大户)承包合同,家庭承包合同一律由乡镇经管站实行整体鉴证;专业承包合同在普遍由乡镇“经管站”鉴证的基础上,承包规模在百亩以上的一律先鉴证后公正。农业承包合同主管部门负责搞好档案管理。1992年,对大户承包合同的完善、家庭承包合同的调整完善和必须终止的承包合同要进一步分析;针对新签订合同做出明确要求,必须更严密、更具体、更有约束力,更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可行性;针对变更或解除合同的问题,要求必须以政策、法律为依据,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针对一些合同纠纷,提出具体可行性措施。1994年,新签订的承包合同需要符合程序化、规范化要求,特别是合同条款要明确、全面。1996年要求,无论是承包到期续签的合同,还是开始发包的新签合同,都必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坚决杜绝因合同内容不完善、条款不明确或承包指标不合理而引发矛盾和纠纷。
  1997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大户承包合同管理的几点意见》,意见指出:集体发包承包土地,要严格按照文件规定运作;对在履行中的农业大户承包合同,要保持相对稳定,一般不得在未到期前终止和延续承包;允许农业大户对所承包的耕地及水面进行转包、转让;县乡经管包期;在承发包双方认可自愿的前提下,允许农业大户提前交纳承包费,做好对农业大户承包合同建档立卡。至8月,全县农业承包大户534个(含各类农场、联合体),占地7933.33公顷,占总耕地面积20%,分布在全县21个乡镇,185个村。承包大户按经营规模分组:50~100亩313个,100~200亩88个,200亩以上133个。按承包年限分组:5年期限144个,6~10年期限220个,10年以上170个。
  1998—1999年,全县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在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二轮延包)。农户与集体签订由县统一印制合同书一式三份,分别由乡镇农业承包合同主管部门、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留存。同时,由县政府向农户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2003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全县严格依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2008年,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承包合同管理的实施意见》,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细化,提出加强承包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遵循公开、优先、公平原则。2014年,配合县纪委等有关部门对于村级财务、合同、公章监管工作和涉农资金进行监管监察,健全网络监管服务平台,实现对农村“三资”有效监管。
  第四节 固定观察点
  2004年,东棘坨镇小顷甸村被农业部指定为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4—2010年,每年对东棘坨镇小顷甸村进行跟踪调查,完成村民现金收入及消费意向、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的调查,完成30个农户和村集体的生产经营情况的综合调查。通过对农户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比对,撰写出每年度的《小顷甸村农户调查情况分析报告》。通过对小顷甸村的经营收入状况撰写出每年度《小顷甸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专题调查包括农产品价格、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农民家庭现金收入、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情况以及电视收视情况等调查。
  2010年,依据宁河县农村的产业特点,选取有代表性大北涧沽镇大北涧沽村、板桥镇北板桥村和东棘坨镇东棘坨村,3个村150户为样本,对集体资源和农民资产资本化、市场化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形成调查报告。是年,调研报告《加快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获天津市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县委研究室被评为天津市固定观察点系统先进集体,东棘坨镇小顷甸村被评为天津市固定观察点系统先进村。2014年,完成全国固定观察点——东棘坨镇小顷甸村30农户全年收入、支出等情况的调查,围绕宁河县农村改革的重点问题开展调研。
  第十一章 其他党务
  第一节 党校工作
  一机构
  1972年恢复党校工作。1983年,根据党校正规化建设,调整机构建制。2014年,内设办公室、学历教育科、教研室、组教科、信息网络科、图书资料室、总务科。工作人员27人。
  二干部培训
  1982—1991年,党校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轮训班。参加人员有党员干部、县级领导、政工干部、宣传干部、纪检干部、军转干部、妇联工会干部、组织干部、农村支部书记等。培训4566人次。1992—2000年,开办领导干部读书班。领导干部学习十四大文件精神学习班、宣传干部特色理论培训班、农村支部书记培训班、宣传干部邓选读书班、科级干部市场经济理论培训班、乡镇党委副书记组干业务学习班、团干部培训班、局级涉外经济基础知识培训班、副处级干部岗前培训班、公务员培训班、经济干部研讨班等50多期、培训2746人次。2001—2014年,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研讨班、读书班、进修班、周末大讲堂。参加人员包括青年干部、领导干部、宣传干部、红旗党支部书记、妇女干部、优秀处级干部、宁河县企业厂长、优秀专业技术干部、科级干部、乡镇领导干部、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优秀青年干部、农村经纪人、政工师等。培训内容有经济理论、十四大文件、特色理论、计算机、英语、《行政许可证》、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电子政务、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等。培训160多期,1.83万人次。
  三函授教育
  1985年,举办函授教育,函授教育专科,本科班分别开设行政、经济、法律、公共管理等专业;至2010年,培养专科毕业生2088人,培养本科毕业生4313人。2007年始,举办研究生班,开设党建和哲学专业。至2014年,研究生毕业196人,在读研究生103人。
  四教学科研
  1998—2003年,县委党校有92篇论文发表或获奖。2004—2014年,党校有232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吕绍生撰写的《修复湿地生物链构建生态产业链》获国家级论文一等奖并在人民大会堂接受颁奖。2007年,党校获得天津市党校系统第五届科研成果组织奖。
  第二节 保密工作
  一机构
  2001年,中共宁河县委保密局(简称保密局)组建,前身是县委办公室保密办公室(科级,编制2人)。2002年,县委保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中共宁河县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宁河县委保密局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2012年,更名为县国家保密局。2014年,工作人员3人。
  二制度制定
  至2014年,保密工作制定制度主要有,《做好确定密级工作的通知》《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的规定》《调整乡镇局保密组织机构》《加强全县保密废纸回收销毁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宁河县委保密委员会工作规则》《开展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确定工作》《关于加强党政机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和保密管理的若干规定》《天津市关于在公共信息网络上发布信息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天津市关于非涉密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天津市关于涉密计算机维修、更换、报废的暂行规定》《宁河县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制度》《宁河县关于做好国家统一考试保密管理工作的规定》《宁河县机关单位重要岗位保密规定》《宁河县涉密计算机及内网安全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宁河县关于新上岗保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的规定》《宁河县关于从事保密工作人员的管理规定》。
  三保密监督检查
  2003年,对全县试卷保密室进行审核,对符合规定2家单位颁发合格证书。每次考前,对保管室进行检查,符合规定要求方能存放。2006—2010年,联合开展取缔涉密文件资料非法交易专项检查,检查重点是废旧物品回收经营站。2008年,开展保密治乱工作,签订涉密人员保密承诺书,统计登记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状况,检查保密工作。2010年,完善保密工作流程,建设纸质和电子文档,形成完整档案。2014年,开展涉密中央文件保密管理专项检查、非涉密网络保密管理专项检查、机关网络核查、高考保密管理等多项检查活动。
  四保密宣传教育
  2002—2010年,通过电视媒体、知识竞赛、保密法讲座等形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保密法》。配合市保密部门播放保密教育片,2次为县级领导播放保密警示教育片。印制《保密宣传手册》发放全县各单位。2014年,组织各单位订购保密宣传教育材料,并要求各单位将《保密法实施条例》张贴在机关单位大厅等醒目的地方,增强保密意识。
  五保密培训工作
  2009年,与其他区县联合举办第一期保密工作封闭式培训班,50人参加培训。培训内容是保密业务知识、计算机防范和操作技能。2010年,第二期保密工作封闭式培训班,50人参加培训。2014年,举办保密专题党课,200人参加会议。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断限,上起1979年,下至2014年。为完整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部分事物的记述适当上溯下延。对前志中(1979—1989年)的重大事件与续志相关联的事物做概括性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