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植物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055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植物保护
分类号: S482.2
页数: 2
页码: 225-226
摘要: 本节记录了中国农业病虫害在1979年至2014年期间的发生情况,并介绍了防治措施中的人工防雹、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霜工作。
关键词: 虫灾防治 植物检疫 宁河县

内容

一 虫灾防治
  1979—1988年,有资料记载仅2年。1989—2005年,农业病虫害连年发生,采取飞机防治和地面人工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成灾程度小,实际损失少。1991年,夏粮麦蚜发生6333公顷,防治3867公顷,挽回损失1150吨,实际损失20吨;水稻稻飞虱、稻蝗(4级)偏重,二化螟(3级)中度发生,发生4.89万公顷次(2.6代),防治4.73万公顷次,挽回损失3.43万吨,实际损失2.59万吨;棉花棉铃虫、棉蚜(4级)偏重发生(一代),发生7067公顷,防治7067公顷,挽回损失2531吨,实际损失800吨。
  1995年,夏粮麦蚜、白粉病(3级)中度发生,发生7800公顷,防治面积7800公顷,挽回损失8280吨;水稻稻瘟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3~4级)中度偏重发生,发生5.31万公顷次(三代多),防治5.31万公顷次,挽回损失1.92万吨,实际损失430吨;玉米玉米螟(5级)重大发生,发生1.07万公顷次,防治1.07万公顷次,挽回损失8000吨,实际损失1000吨;棉花棉铃虫、棉蚜、棉盲椿象(5级)重大发生,发生2.7万公顷次(平均二代至三代),防治2.17万公顷次,挽回损失1965吨,实际损失1910吨。1996年,夏粮麦蚜、白粉病(4级)中度偏重发生,发生面积7600公顷次(1代多),防治面积7600公顷次,挽回损失9440吨,实际损失30吨;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二化螟、稻蝗虫、稻飞虱交替(4级)中等偏重发生,发生1.29公顷次,防治6.18万公顷次,挽回损失2.57万吨,实际损失2316吨;玉米玉米螟、矮花叶病(5级)重大发生,发生1.73万公顷次,(2代半),防治1.6万公顷次,挽回损失1万吨,实际损失1.1万吨;1998年,夏粮麦蚜、粘虫、白粉病(4级)中度偏重发生,发生1.49万公顷次(2.5代),防治22.4万亩次,挽回损失2490吨,实际损失92.4吨;水稻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稻飞虱、稻蝗虫、粘虫、稻纵卷叶螟(4级)中度偏重发生,发生7.59万公顷次,防治10.16万公顷次,挽回损失1.86万吨,实际损失2083.7吨;玉米种植8133公顷,玉米螟、粘虫、玉米蓟马(4级)中度偏重发生,发生1.25万公顷次,防治1.53万公顷次,挽回损失6280吨,实际损失1000吨。2003年,玉米玉米螟、土蝗虫、粘虫、地下害虫等(2~3级)中等发生,发生1.79万公顷次,防治9067公顷次,挽回损失47.9吨,实际损失9.4吨;棉花枯黄萎病、早衰、棉蚜、棉红蜘蛛、棉铃虫、白粉虱等(3~4级)中度偏重发生,发生11.07万公顷次,防治21.27万公顷次,挽回损失709吨,实际损失295吨;蔬菜瓜类黄瓜霜霉病,黄瓜炭疽病,白菜霜霉病,瓜类炭疽病等(2~3级)中度发生,发生3.15万公顷次,防治3.58万公顷次,挽回损失6.6万吨,实际损失4435吨。
  2005年,玉米玉米螟等(4级)偏重发生,发生4.03万公顷次,防治1.57万公顷次,挽回损失2209.5吨,实际损失1166.8吨;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二化螟、稻飞虱(2-3级)中度发生,发生1.2万公顷次,防治1.33万公顷次,挽回损失1476吨,实际损失55吨;棉花棉花枯黄萎病、棉蚜、棉红蜘蛛、棉盲蝽象(3~4级)中等偏重发生,棉花铃病(5级)大发生、发生14.34万公顷次,防治15.67万公顷次,挽回损失7361.5吨,实际损失1.3万吨;蔬菜瓜类黄瓜霜霉病、黄瓜炭疽病、白菜霜霉病、白菜软腐病、瓜类炭疽病、菜蚜、菜青虫、小菜蛾、白粉虱、茶黄螨等(2~3级)中度发生,番茄病毒病(包括三椒病毒病)(4级)偏重发生,发生1.3万公顷次,防治面积1.3万公顷次,挽回损失1.99万吨,实际损失3061.2吨。2014年,大豆霜霉病、大豆病毒病、大豆蚜、大豆食心虫、棉铃虫等发生3480公顷次,防治2540公顷次,挽回损失234.89吨,实际损失55.4吨;水稻纹枯病、水稻稻曲病、二化螟、稻飞虱、稻摇蚊(3级)等,发生1.59万公顷次,防治2.23万公顷次,挽回损失4808.5万元,实际损失351.6吨;小麦小麦白粉病、蚜虫、金针虫等,发生1113公顷次,防治1222公顷次,挽回损失304.3吨,实际损失42.24吨;玉米小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瘤黑粉、玉米螟(3级)、棉铃虫(3级)、玉米蚜虫、玉米叶螨(3级)、玉米蓟马等,发生5.06万公顷次,防治面积14.3万公顷次,挽回损失1.07万吨,实际损失5993.9吨。
  二 植物检疫
  2001年,审核上报并核发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7个,核发农药管理许可证66个。产地检疫主要应检作物有水稻、玉米、菜豆、辣椒、高粱、大葱、大豆等7种,应检合格种子678.9吨,调运检疫检29批次。应检植物包括辣椒、豆角、棉花、水稻、玉米、菠菜等8种,应检数量48.34吨。对经产地检疫合格的种子发放24个植物检疫证明编号,包括水稻、玉米、菜豆、大葱、高粱、大豆、辣椒等7个品种678.9吨。2010年,检查90余个品种482.6吨301个批次。实施产地检疫3个批次,检测种子为棉花、水稻和玉米,面积1474公顷,数量382.5吨。调运检疫l17批次,其中省间调出检疫23批次,检测种子和植物产品183.2吨;省间调入检疫94批次,检测种子和植物产品506.9吨。2014年,种子产地检疫实施19个批次,发放检疫证明编号19个,应检种子为棉花、水稻,应检面积337公顷,应检种子743吨。调运检疫实施128批次,其中调出检疫35批次,应检种子和植物产品35.23吨;调入检疫93批次,应检种子和植物产品131.23吨。
  三 人工影响天气
  1975年,成立人工防雹办公室,设在气象站,工作人员3人。在岳龙设立高炮发射点1个,装备有2门单管37毫米高射炮,负责县内东北路径的冰雹天气预防。1986年,在丰台镇小李庄、赵本、东棘坨增设3个炮站。每站配临时炮手4人。1989年,组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编制为9人,其中4个炮站各1人。2005年,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增加人工增雨(雪)抗旱并配备5部火箭发射架,增加2名火箭发射手。2010年,临时炮手增至18人,全部在岗人员25人。至2014年无变化。
  (一)人工防雹 1975年4月,岳龙防雹炮站进行防雹作业8次,防区内未发生冰雹灾害。未设炮站地区遭受冰雹侵害。1986年,增设3个炮站后,3个冰雹侵入路径得到全面封堵。1999年,更换8门高炮。2005年,4个炮站每站换装1门双管37毫米高射炮,防雹作业对空火力加强。至2014年无变化。
  (二)人工增雨 2002年,配备2部增雨火箭发射架。7月,利用人工增雨火箭与高炮联合首次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区域普降中到大雨,人工增雨在作业区内30万立方米。2005年,购置2部流动火箭发射架和1部固定火箭发射架,增强人工增雨能力。至2014年无变化。
  (三)人工防 霜2009年,岳龙炮站进行人工消霜喷洒实验。喷过药剂的作物,从小苗、立株到收获,无受坏影响,证明药物对农作物无害、无副作用。后,由于温室大棚及室内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防霜工作很少进行。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断限,上起1979年,下至2014年。为完整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部分事物的记述适当上溯下延。对前志中(1979—1989年)的重大事件与续志相关联的事物做概括性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