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口构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0374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人口构成
分类号: C924.25
页数: 5
页码: 129-133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79年至2014年天津市宁河县人口构成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性别和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姓氏构成、职业构成等。
关键词: 宁河县 人口发展 人口构成

内容

第一节 性别和年龄构成
  一性别构成
  1982年,全县性别比(女=100)为101.62,县辖各公社人口性别比以芦台镇最高,为117.45。1990年,全县性别比为102.84,县辖各乡镇人口性别比以芦台镇最高,为108.64。详细情况如下表。
  2000年,全县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84905人,占50.8%;女性人口为179322人,占49.2%。总人口性别比为103.11。
  2010年,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222153人,占53.38%;女性人口为193990人,占46.62%。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14.52,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提高11.41,与全市性别比持平。由于乡镇经济的发展,外地务工人员大量进入,特别是男性劳动力的涌入,造成各乡镇性别比例呈现不均衡状态。城镇化程度高,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性别比例高,如,芦台镇性别比例为123.27、七里海镇为117.97、造甲城镇为125.50。
  2014年,全县男性人口200050人,占总人口的50.63%;女性人口为95062人,占总人口的49.37%。全县人口性别比为102.56。
  二年龄构成
  1982年,全县总人口平均年龄为26.9岁,比1964年的24.5岁,增加2.4岁。总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为23.6岁。1964年的年龄中位数16.9岁,1982年比1964年的年龄中位数向上移动6.7岁,县人口的平均年龄在逐年提高。
  第二节 民族构成
  1982年有9个民族,分别为汉族、回族、壮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侗族、瑶族和仫佬族,比1964年增加朝鲜族、侗族、瑶族、仫佬族4个民族。总人口中,汉族人口286608人,占99.4%,比1964年增加65770人,增长29.8%;少数民族人口1690人,占0.6%,比1964年增加616人,增长57.4%。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1256人,占74.3%;壮族人口388人,占22.9%;满族人口35人,占2.1%;蒙古族人口3人,占0.2%;此次普查增加的4个少数民族人口总数8人,占0.5%。此外,外国人加入中国籍的1人。
  1990年有15个民族,分别为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壮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土家族、畲族、仫佬族、毛南族和鄂伦春族。其中,汉族近33万人,占总人口99.32%,少数民族2253人,占总人口的0.68%。在少数民族中,回族1401人,占62.18%;壮族626人,占27.79%;满族148人,占6.57%;瑶族27人,占1.2%;蒙古族20人,朝鲜族7人,占0.31%;侗族7人,占0.31%;占0.89%;藏族4人,占0.18%;仫佬族4人,占0.18%;毛南族3人,占0.13%;鄂伦春族2人,占0.09%;苗族1人,占0.04%;土家族1人,占0.04%;畲族1人,占0.04%。此外,外国人加入中国籍的1人。
  2000年,全县有25个民族,分别是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佤族、高山族、水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毛南族、锡伯族、鄂温克族、独龙族。其中,汉族36万余人,占总人口99.03%,少数民族3536人,占总人口的0.97%。在少数民族中,回族1311人,占31.99%;壮族906人,占25.62%;满族417人,占11.79%;蒙古族274人,占7.75%;土家族234人,占6.62%;朝鲜族111人3.14%;其他18个少数民族人口总数283人,占8%。
  2014年,全县有23个民族,分别是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土家族、黎族、傈僳族、水族、纳西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毛南族、锡伯族。其中,汉族138315户389567人,占总人口的98.60%,少数民族5545人,占总人口的1.40%。在少数民族中,蒙古族459人,占8.28%;回族1681人,占30.32%;苗族53人,占0.96%;壮族1638人,占29.54%;彝族25人,占0.45%;布依族9人,占0.16%;朝鲜族46人,占0.83%;满族1268人,占22.87%;侗族52人,占0.94%;瑶族134人,占2.42%;土家族111人,占2.0%;黎族7人,占0.13%;傈僳族4人,占0.07%;达斡尔族8人,占0.14%;仫佬族22人,占0.40%;毛南族17人,占0.31%;锡伯族4人,占0.07%。
  第三节 姓氏构成
  2014年,全县有姓氏506个,其中以李、王、张、刘、于、杨、冯、赵、马姓人数居多。李姓52856人,王姓41699人,张姓35190人,刘姓33074人,于姓14503人,杨姓13129人,冯姓12949人,赵姓10867人,马姓10724人,董姓8780人,陈姓8047人,孙姓7647人,韩姓6155人,郑姓6097人,付姓4572人,胡姓4438,崔姓3880人,朱姓3789人,高姓3422人,吴姓3039人,田姓2847人,孟姓2634人,魏姓2629人,郭姓2590人,杜姓2576人,徐姓2575人,任姓2551人,薄姓2544人。仅1人的姓氏有莊、衷、芷、湛、展、昝、远、於、永、雍、英、怡、宜、要、仰、燕、崖、牙、玄、宣、胥、新、羡、冼、咸、梧、乌、瓮、尉迟、拓、托、藤、邰、粟、升、佘、容、卿、千、殴、侬、聶、年、墨、乜、密、茆、茅、麦、隆、良、练、连、郦、里、来、考、俊、君、居、经、接、缴、菅、汲、及、厚、汉、贯、雇、勾、公、弓、格、郜、刚、富、豆、得、达、寸、慈、春、揣、褚、侴、呈、茶、查、岑、部、宾、暴、斑94个。
  第四节 职业构成
  一行业分布
  宁河系农业县,绝大多数人从事农业生产,尤以从事种植业者居多。80年代后,随着农村机械化普及,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剩余大量劳动力逐渐向工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及仓储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1990年,全县在业人口185194人,占总人口56%。按其从事的行业分,第一产业人口占总人口38.49%,占在业人口68.73%;第二产业人口占总人口8.91%,占在业人口15.91%;第三产业人口占总人口8.6%,占在业人口15.36%。2010年16岁及以上在业人口总量为208620人(推算),比2000年增长14.7%,平均每年增长幅度为1.31%;2000年全县在业比例为57.1%,2010年升至66.1%。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县在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发生变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至2010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已经向发展型迈进。
  在业人口行业构成中,农、林、牧、渔业人口比例最高,占在业人口62.3%,制造业,占在业人口的12.6%,其他行业人口占10%以下。与2000年相比,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的人口有所增加,其他行业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业人口增加行业中,增幅最大依次是交通运输、建筑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在业人口降低行业中,降幅最大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制造业。
  二职业分布
  1982年,在业人口中职业为农、林、牧、渔的劳动者81868人,占全部在业人口63.6%(其中,农业劳动者78167人,占农、林、牧、渔劳动者的95.5%);职业为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27587人,占全部在业人口21.4%;其他各种职业在业人口人数很少。
  1990年,在业人口中职业为农、林、牧、渔的劳动者125242人,占全部在业人口67.63%,占全县人口37.87%;职业为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33395人,占全部在业人口18.03%;占全县人口10.1%;其他各种职业在业人口26557人,占全部在业人口14.34%,占全县人口8.04%。
  2010年,在业人口中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最多,占在业人员的62.38%;其次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占14.8%;第三是商业服务业人员,占11.9%;其他职业占在业人口不足10%。与2000年相比,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下降,其他人员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商业、服务业人员增幅最大。
  三不在业人口
  1982年,全县不在业人口为70123人,占总人口24.3%。其中,属于家务劳动人口有50837人,占72.5%。
  2000年,在10%长表抽样调查中,未工作人口8418人,其中在校学生1410人,占未工作人口的16.75%;料理家务3688人,占43.81%;离退休710人,占8.43%;丧失工作能力1633人,占19.40%;从未工作正在找工作382人,占4.54%;失去工作正在找工作141人,占1.67%;其他454人,占5.39%。
  2010年,在10%长表抽样调查中,全县16岁及以上人口中,未工作人口占33.70%;没有工作的10628人,分别为:非经济活动人口10022人,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口606人,全县失业率2.82%。非经济活动人口中,在校学习1851人,占18.47%;丧失工作能力1643人,占16.39%;毕业后未工作246人,占2.45%;因单位原因失去工作32人,占0.32%;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73人,占0.73%;承包土地被征用14人,占0.14%;离退休1368人,占13.65%;料理家务3877人,占38.68%;其他原因918人,占9.16%。其文化构成:未上过学1163人,小学3137人,初中3122人,高中1775人,大学专科539人,大学本科282人,研究生4人。经济活动人口失业人口606人中,其文化构成:未上过学3人,小学58人,初中284人,高中161人,大学专科66人,大学本科32人,研究生2人。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断限,上起1979年,下至2014年。为完整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部分事物的记述适当上溯下延。对前志中(1979—1989年)的重大事件与续志相关联的事物做概括性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