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民间故事和古诗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0354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民间故事和古诗赋
分类号: I277.3;I227
页数: 9
页码: 112-120
摘要: 本章记述了天津市宁河县七里海自然保护区的民间故事和古诗赋,其中包括了物产类传说、遗迹类传说、地名掌故类传说等。
关键词: 七里海 民间故事 古诗赋 宁河县

内容

第一节 民间故事
  一物产类传说
  牡蛎的传说
  牡蛎,俗称“千层蛤”,是七里海常见的自然遗迹。相传,牡蛎原是一对青年男女,男的叫牡,女的叫蛎,二人青梅竹马,从小要好,只是因家庭阻挠,未能婚配。牡怒而赴燕山从军,一去几年不见音信。蛎日思夜想,千辛万苦找到边关。不料,牡已经战死沙场,蛎闻此噩耗,肝胆俱裂,泪流成河,从燕山一直流到七里海。乡亲们盼望两个青年早日回家团聚,常在七里海畔眺望。一天清晨,只见七里海上由远而近飘来一条小船,牡和蛎坐在船头上亲昵的说笑。村民们见了,高兴的跑到村头迎接。可是,等小船靠近了,牡和蛎却又不见了。人们跑去寻找,只见浅滩上一只硕大的又厚又硬的贝壳,疑是牡和蛎所变。从此,人们将这只大贝壳称为牡蛎,并将那个地方称为落蛎坨。
  马蹄蟹的传说
  七里海的河蟹背壳上都有个明显的马蹄印,因此,人们又称之为“马蹄蟹”。传说这马蹄印是那年河蟹救驾时,被唐太宗的龙驹给踏踩的。唐太宗李世民亲率大军征高丽,途径七里海时(乾隆本《宁河县志》有唐太宗东征高丽时,路过宁河的记载,并留下“马跑泉”等传说),连人带马陷入泥潭,越是奋力挣扎,陷得越深,继而潮水呼啸着奔涌而来,眼看太宗就要被海浪卷走,正在危难时,成千上万只铁壳螃蟹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垒成一道又宽又厚的堤坝,一直伸向远方。李世民扬鞭策马,“嗖”地挣脱泥潭,跃上“铁甲将军”垒成的堤坝,才化险为夷。从此,每只河蟹壳上都留下深深的马蹄印。
  红鲤鱼的传说
  七里海有一种红鲤鱼,传说是红衣少女变的。相传七里海边住着以打渔为生的父女俩,父亲是捕鱼能手,女儿长得俊俏,爱穿红艳衣裳,人称小红。小红与父出海捕鱼,结识了一个白衣青年,两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从此经常结伴出海捕鱼。一天,一个恶少坐船海上兜风,见少女美若天仙,心生歹意,便将其抢走。男友上船理论,被恶少打下大海淹死。小红悲痛欲绝,被逼拜堂之际逃出,纵身跳入大海,变成红鲤鱼,白衣年青少年变成了白鲤鱼,在大海里终成眷属,获得自由。
  指印之谜
  七里海芦苇每个叶片上都有个深深的手指印,相传是王母娘娘给掐的。王母缘何光临七里海呢?原来,七里海内有个天池,清澈幽深,碧水如镜,周围环境幽雅,嫩苇滴翠,百花吐芳,宛若仙境。一天,王母娘娘来此洗浴,舒展双臂,轻拨碧波,仰望蓝天、白云,环顾青草、碧水,倍感快意。忽然清风乍起,一只摇曳的苇条斜向水面,正好勾住了王母衣裙。王母顺手一掐,无意中给那叶片掐了个指印。别的苇叶见王母“赏赐”,瞬间也呼啦啦出现了指印。王母也觉有趣,又畅游一会儿,方尽兴而去。
  “抻脖老等”的传说
  “抻脖老等”是七里海的一种水鸟,腿长长的,脖子细细的,浑身瘦得皮包骨头。传说“抻脖老等”从前的体态也是很丰满的,因为一段曲折经历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那是很早以前,有个农夫下地打柴,回家路上意外发现一只大鸟,翅膀受了伤,在雪地上冻得直哆嗦。农夫心疼地抱回家,精心护养起来康复后,大鸟感激不尽,变成一女子给农夫为妻。后由于生活所迫,妻子背着丈夫变成大鸟,用自己身上羽毛织布。谁知农夫起了贪心,逼着妻子终日织布。妻子越来越瘦,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又变成大鸟飞了。可是飞了不远,又返转回来,舍不得离开有救命之恩的丈夫,企盼终有一天丈夫能痛改前非,便终日站在水边,等啊等啊,只等得脖子细了,腿长了,身子也瘦了。人们便称之为“抻脖老等”。
  二遗迹类传说
  萧恩打渔杀家的传说
  京剧《打渔杀家》讲述的是萧恩除暴安良的故事。一说故事发生地就在七里海。据传,西塘坨西河扬水站有萧恩父女居住的遗址。故事大意是:宋江被招安后,阮小七满怀悲愤与无奈,洒泪告别了宋江。带着女儿桂英跋山涉水,来到如诗如画的七里海,在普济河畔埋锅搭铺,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渔而食,沽酒而饮”的生活。但不久,潘庄恶霸丁万财便屡屡上船抢鱼,入室逼税,稍不如意,父女二人就遭到毒打。萧恩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让女儿怀揣定情之物“庆顶珠”,投奔花荣,与其子成婚,自己深夜将丁万财一家斩尽杀绝,放火烧了丁家,连夜逃离潘庄。
  杨家将(七郎墓)传说
  (见第二十八编第四章第二节)
  三地名掌故类传说
  乐善庄村名的由来
  相传,从前乐善庄有个李老汉,为人善良,勤于劳作,每天不知疲倦地打柴、捕鱼,辛辛苦苦挣下的钱全都周济给穷苦乡亲。一天傍晚,李老汉打了满满一车柴回家,上坡时,因用力过猛,纤绳断了,连人带车翻入河底,幸亏河水不深,没有丧命。老汉好不容易爬上岸来,想自己耄耋之年,无儿无女,若有个天灾病业如何是好?想到这里,不禁怅然动容,泪如雨下。这时,身后来了一位白发道人,叫道:“老者切莫伤心,好人必有好报。”说着从囊中摸出一粒树籽,交与老人:“请你把它种下,一年可出苗,二年可开花,三年可结果。”说罢飘然而去。老汉按道人说的做了。果然,当年就长成一棵小树,到第三年小树竞成了“摇钱树”,结了满树元宝,一晃“叭叭”地掉一地。老汉很高兴,一颗颗拣起来分发给众乡亲。后来,一个财主知道了这件事,想挖走这棵摇钱树,带着狗腿子来挖,树上掉的竟是砖头,砸得财主鬼哭狼嚎。财主恼羞成怒,要找李老汉算账,相亲们惟恐老汉被害,就把他藏起来,各户轮流赡养,直到送终。老人死后,人们怀念这位乐善好施的好人,就把村定名为乐善庄。
  任凤庄村名的由来
  传说,从前曾口河畔有个土台子,上面经常落着一只金凤凰,扬着金光闪闪的脖颈,拍打着五彩缤纷的翅膀,在那里翩翩起舞。凤凰一来,那些鸽子、海鸥、鹦鹉等鸟类,也都成群结队地飞来,与凤凰一起欢快的跳起舞蹈。
  一天,朝廷的一个王爷带来一帮皇亲国戚来七里海射猎,听说有只金凤凰终日起舞,引来百鸟,就想将这只吉祥鸟逮回家,供他观赏玩耍。待他来捉时,百鸟从四面八方聚在一起,“嘎嘎”鸣叫着,有的猛啄猛抓,有的撕扯皮肉,不少鸟被射死、打死了,其他鸟又冲上去,叫声更惨烈,搏击更凶顽。人鸟大战正酣,王爷心生一计,脱下棉袍将脑袋一裹,催马向凤凰冲去,一帮亲兵也蒙上脑袋冲了上去,将凤凰紧紧围住。王爷伸手去抓,只见一道金光直上云天,凤凰不见了,王爷只好悻悻而去。这些人走后,凤凰又像往日一样来到那个土台跳舞,有人还在雨天看见有龙远远地观舞。后来,土台有了人家居住,人们把此地叫做龙凤庄,再后来叫成了任凤庄。
  四趣闻传说
  月牙马
  清朝时,一个贩马人路过俵口村,送给村里一个青年一匹红鬃马。一天,这马闯入堂屋,喝了米粥,青年人一气之下,抄起饭勺照着马屁股打去,不料一下子舀下血淋淋一块肉。后来,伤口处竟长出一层月牙形的白毛,看上去如红云托月,格外显眼。一年,这个青年人去北山探亲,见山下正举办民间赛马会,出于好奇也报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最后与另一匹红鬃烈马并列第一。赛后遛马时,发现那位赛马人原来是个妙龄女子。更奇的是,那匹马的屁股上也有一个白色月牙,和自己的马正好一个在左,一个在右,俨然天生的一对。众人见了,无不称奇。后来,两人终于结下千里奇缘。乡亲们说:“这真是天作之合呀!”
  翠亭奇观
  从前,七里海内有一湖心岛,岛上有一翠亭,亭内悬着一洪钟,渔民每天清晨出海,都要撞响洪钟,以祈吉祥。年长日久,成了七里海人的一种习俗。有趣的是,无数洁白的海鸥听见钟声,便迅即从远处聚拢而来,捕捉海上的小鱼,在翠亭上方盘旋流连,引颈欢歌。如今,翠亭早已坍塌了,可每天拂晓无数的海鸥仍照例飞临七里海。
  第二节 古诗赋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墨客歌咏七里海的美丽风光,留下大量诗文歌赋。兹择清代部分优秀作品以飨:
  七里烟波
  县令 关廷牧 南海人
  苍茫千顷总澄泓,吐纳川流海作名。
  烟雾蒙蒙时雨过,澄澜渺渺舞风轻。
  光摇碧涨龙蛇动,影倒青天日月行。
  遥看夕阳云水际,打鱼船过浪头生。
  七里烟波
  李念祖 邑庠
  汪洋巨漫海之滨,似海名传海已真。
  百道河沽秋水至,烟波七里浩无垠。
  七里烟波
  翟文台 邑人
  非海偏名海,波涛纵大观。
  渔村环水聚,蟹舍绕流寒。
  斜照随帆转,长天倒影看。
  笑他蓑笠客,身世一渔竿。
  七里烟波
  举人 余炳 褚暨人
  巨浸浑无际,争传七里名。
  波光涵上下,烟霭渺纵横。
  阡陌滋培广,河沽翕受宏。
  为传秋水至,不觉望洋惊。
  七里海赋(节选)
  举人 冯城 南海人
  伊水德之灵长,运自然之妙有。流而为江河,蓄而为泽薮。洸洋自恣,或水击三千;芥蒂不存,或胸吞八九。兼包造物之权,喷薄才人之口。湎雄风於朔漠,浪拍渠梁;穷远目於荒原,气蒸畿右。非湖非渚,略仍七里之称;为浍为川,实总众渠之首。故以海而为名,宜其广而能受也。
  乃瞻形势,爰溯穷荒。洪涛漠漠,巨浸堂堂。渺弥地轴,浡潏天纲。据坎源之正位,览兑泽之回翔。喷喝通乎四野,泱漭溢乎中央。於廓何年?远擘九州之派;委输不尽,长居百谷之王。
  当大雨之时行,遥添浩渺;合细流之屈注,倍极汪洋。虽约循具畔岸,终难得而测量。於是灌海通波,引流赴渎。辟彼沮洳,荫兹原陆。曲里后海缘其隈,淮淀宁沽滨其足。旋折则浦溆潺湲,渟浤则泃淋交属。堪火耨而水耕,兼沟荡而潴蓄。紫澜秋涨,归其壑者不忧泛滥之灾;碧港潮平,播为河者更作提封之沃。岂特决之使道,冲风与骇浪同安;抑且生也无涯,百产偕四时并育。
  故其为物也,则有:元鸐、白鹭、鸿雁、凫鹥、鴽鹅、鵁鹳、鸧鸹、鸬鹚。朝发河海,夕宿江湄。随波澹淡,唼藻游嬉。鳣鲔依蒲而瀺灂;蛟虬跋浪以夔跜。纵鲸鲵于沆漾;跃鲮鲤於涟漪。鼓匼窟而掉尾,乘迅澓以扬鬐。鼋鼍鱼鳖之乡,延缘澶漫;芦苇蒹葭之渚,蓊蔚参差。鳞翮飞潜,包洛空濛之域;菹丛绵邈,纷敷云汉之涯。登白蘋兮骋望,乃宛在乎中坻。
  乱曰:积水滔滔,草莽莽兮。巨野横溢,气激荡兮。旱乾潦溃,随消长兮。下为污泽,庶得养兮。左右游波,平如掌兮。原泉灌注,任深广兮。群沽湮淤,资涤荡兮。报垦增赋,策终枉兮。秋水时至,遭沉泱兮。因势利导,演膏壤兮。
  以上诗赋皆选自清光绪版《宁河县志》。
  附4-1:当代七里海的散文和歌曲
  七里海记
  唐绍忠
  初夏,雨霁风和,凉爽有余,小荷才露尖尖角,新苇初放俊俊容。我来到天津宁河七里海湿地,这个让我身移心动的地方。喧嚣躁乱为之一扫,远心古意为之归来。吾始知,不启车舆,不知天下之大;不迁步履,不知家乡之美。自然就在足下,造化皆润目前。望水波而兴叹,听鸥鸣而情牵。于是心吟海赋,笔走河谣。
  自天津城区,东北行30公里,有一汪洋水淀,乃七里海也。《水经注》称之“雍奴薮”,清《畿辅》谓之“七里海”。其幅员近百公里,堪称泽国,北方之云梦也。据考五千年前,是为海岸。有出土12米之巨大鲸骨证焉,有出土近半米之长牡蛎壳证焉,此实证也。又有窈窕之说:一言此域出水怪,其怒可兴风雨,其害可吞家园,今之所谓鲸鱼也。又言此域出瑞兽,独角金甲,四蹄腾跃,祥瑞人间,震慑妖邪,今之所谓麒麟也。麒麟以降水怪,致使莽泽清和,百姓不复惊扰。民歌瑞兽,此地遂称“麒麟海”也。“麒麟”——“七里”,俗言俗传,久语久变,日久天长,音转而为“七里海”也。此乃“七里海”之因变由来,虽为传说,堪备一据,可待来日考证,其说不可不存也。
  当下风气,倡游。即大游之时也,狂游之时也,海游之时也,热游之时也。华夏名胜,九州山川,游者俯瞰,急登遑顾,其意匆忙纷扰,不可一尽。于是有谓:黄山以云胜,庐山以瀑佳,峨眉取其葱茏,华岳标在峻险。但,有几人曲径通幽、花明柳暗,知我天津宝地、宁河古岸,有一七里海也!此所谓“汉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不游七里海,谓之不知何以为游;不观七里海,谓之不知何以为景;不到七里海,谓之不知何以为仙境也。七里海一至,他景皆小,始知自古至今,何所谓“观止”也。
  七里海之游,一在水,一在鸟,终归于芦。
  八百米亲水走廊,称之为观海廊、观芦廊,看水看鸟看芦荡。凭栏亲水,风水盈胸,水波溅溅,风流习习,人似在帆下舟中,仿佛与日俱进,与鸟共翔也。收一天晴空,揽万顷碧水,远眺青芦落落,光影粼粼,芦在水中,水托芦起。初夏,苇芦尚嫩,恍若巫山女媚,浴身瑶池;洛水神娇,曼步琼波。凌起则裙飘袂举,微侧则衣软裳糅;依水似仙卧海榻,横天若佛睡云床。水也芦也,芦矣水矣;不知芦靠水生,抑或水靠芦养,苍茫一片,清脆浩渺,波起波伏,光映光掩,又恍若蜃宇海市,幻变无穷,此乃七里海之大观也。
  芦锥破冰于早春,苇条凌风于初夏;叶经雨而宽厚,枝随风而劲长(读音:肠)。逢时雄起,参差错落,粗服乱头;苍莽于水泽,威武于天下。此时,乘一叶扁舟,入茫茫水淀,河汊沟渠,纵横错交;芦丛苇滩,星罗棋布。橹之所行,楫之所触,总有“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的奇遇。春有白天鹅、丹顶鹤,洒然而至;夏有海鸬鹚、大苇莺,出入芦丛。群鸥时起时落,鸳鸯形影相随。千只精灵起苇中,若杂花生树;万点翎羽掠水面,似锦鳞腾空。鸭雁久伏,鹰隼偶至,浓彩重墨,淡写轻描;七里海群禽竞自由,七里海众鸟大画图。水为素卷,鸟作精灵,苇是灵魂也。无苇则水孤鸟单,魂魄顿失;有苇则相得益彰,美中增美;七里海之美无尽藏也。吾观芦以神往,吾观芦以心驰,吾观芦以品众生,吾观芦以思己命;不由长啸短歌,慷慨赋谣:
  虽不参天,决然入地;不是大树,堪称劲草。无浮萍之阴柔,随风飘转;有沉竹之阳刚,盘定守节。生于泥水之中,挺立风浪之上。春夏无花,不与世争宠望;秋冬秀穗,甘与天待岁寒。芦管作笛,引征人以望乡;苇叶为粽,忧家国以思原。天兮地兮,古兮今兮;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说明:作者为中国诗歌协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天津诗社顾问。
  选自《绿色明珠七里海》
  好大的一片七里海
  (女独)
  朱胜民词
  石瑞生曲
  说明:词作者为天津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天津文联创作室主任;曲作者为天津市群众艺术馆退休干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天津音协理事。
  芦花情
  包以璐词
  邓保信曲
  说明:词作者为滨海新区汉沽人,天津市音乐文学协会秘书长;曲作者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天津音协理事。
  欢迎你到七里海
  (女独)
  孙志 利词
  张增荣 刘广玲曲
  说明:词曲作者均为宁河县文化局干部。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断限,上起1979年,下至2014年。为完整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部分事物的记述适当上溯下延。对前志中(1979—1989年)的重大事件与续志相关联的事物做概括性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