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扎实推进新课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6694
颗粒名称: 稳步扎实推进新课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其他题名: 河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巡礼
分类号: G632.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河东区新课改的经验和成绩,包括健全管理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建立导向机制、研究机制、奖励机制和监控机制等方面。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河东区 基础教育 课程

内容

河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自2003年7月在全区小学正式启动以来,2005年7月初中启动新课改,2006年高中进入新课改。目前,全区近两万名学生,五千余名教师共同走进新课程。
  河东区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将其作为“科教兴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成立了以王毅斋副区长为组长,8个相关委局参加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整体规划,宏观指导,稳步协调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河东区教育局制定了“积极稳妥,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确立了“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基础,课程改革实验与教师专业化建设并举,课程改革实验与教育科研并举”的工作思路,通过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全区广大干部教师更新观念、努力探索,勇于实践,注重反思,以积极热情的态度,科学务实的精神投身到实验中来,保证了河东区新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使各学段的课程改革更加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新课改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行政推动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力量保证。河东区教育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和指导课改实验工作,认真落实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管理机制,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保障
  进入新课程后,区教育局重视制度的重建,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河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关于实施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河东区校本教研指导意见》《河东区学科组校本教研指导意见》《河东区课程改革专题研究管理制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指南》《河东区名师管理办法》《高中学分管理制度》《高中选课制度》等一系列与新课程实施相关的管理文件,对新课程实验提出了具体的指导,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制度上保证了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科学的管理机制是推进新课改的重要保障,通过摸索,区教育局建立了四项有效的管理机制,并逐渐形成了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了导向机制,鼓励学校在新课改中发挥办学优势,创新办学思路;二是建立了研究机制,成立了教材审定组、学科指导组、校本教研推动组、专题研究指导组,对课改前沿问题进行研究;三是建立了奖励机制,定期总结课改工作,对业绩突出的集体给予表彰;四是建立了监控机制,对组织、管理、实施的过程监控、督导,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另外,中、小教科、督导室、教研、科研部门密切配合,使课改从开始就形成了有效的管理网络。
  (二)加强教师培训,是课程改革实施的基础
  扎实培训是新课程实施的基础工程。区教育局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培训不合格,不能上岗”的原则,把学习培训工作贯穿于新课程实验的全过程。自2005年以来,教育局用于教师、干部的专项培训经费为每年300万元,同时重视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做到了五个“实现”。
  一是培训对象实现了教师、教研员、主任、校长多层次。区教育局陆续进行了全员通识培训和教师的学科培训,全区参加区级、校级新课程培训的教师近两万人次。还分三次把中学校长和部分副校长送到东北师大、西南大学进行集中封闭式培训(每期20天),潜下心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和实验管理方法。中小学科组织骨干教师、教务主任、副校长分别到北京、江苏、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学习课改实践经验,并多次组织干部、教师到大港区学习。
  二是培训时间实现了假期、平时、业余多时段。区教育局利用寒暑假进行区级集中培训,利用平时及业余时间进行形式、内容多样的校本培训。2005年寒假聘请了东北师大教授进行全员通识培训;暑假分别面向所有课改年级教师开展了岗前学科培训,并分别举行了学科考核及教育基础理论考核。
  三是培训内容实现了课程标准、课程理论、专业技能多角度。一方面教育局重视专家的引领作用,聘请专家为教师解读新课程标准、讲解课程理论。另一方面也重视提高教师知识的专业化水平,注重对教师学科教学技能的培训。
  四是培训途径实现了境内境外、区域培训、校本培训多方位。一近年来,区教育局选派了200余名各学科骨干教师、干部到教育发达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韩国进行学访交流;多次组织骨干教师、主任、校长到先期课改实验的省市学习交流;组织干部、教师到大学“回炉”共计四批200余人次。同时,各学校紧密结合本校课程改革工作的实际,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健全管理制度,根据学校自身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培训资源,采取合作学习、名师带领、专题研究、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校本培训。
  五是培训管理实现了区域、学科、学校管理多渠道。区教育局陆续出台了《河东区校本教研指导意见》《河东区学科组校本教研指导意见》等文件,从多渠道管理培训工作。
  这样通过“两段”、“三类”,即:“岗前培训”和“后续培训”两段;“通识培训”、“学科专业培训”和“校本培训”三类的培训,使教师的全员培训与全程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使培训的普及与提高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了自己的专家队伍,达到了预期的培训效果。
  (三)加强过程管理,是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
  过程管理是扎实推进课改的关键。加强过程管理,区教育局着重作了七项工作。
  抓典型示范,引领课程改革
  为落实课程改革实验目标,顺利推进课程改革,教育局坚持“典型引路,分层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抓两级课改基地的建设,实现重点突破,带动面上的发展。先后在中小学建立了区级实验基地校18所,高中课改样本校3所。一方面,教研室与学校协商每个基地确定一个重点研讨课题,进行重点突破;另一方面要求课改基地校为全区提供经验。各学科也建立了学科课改实验点50余个,充分挖掘利用实验基地校的科研优势,管理优势,发挥基地校的示范、引导、辐射带动作用,整体推进课程改革。
  抓骨干队伍,提供人才支持
  为有效地发挥名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区教育局制定了《河东区名师管理办法》。《办法》中明确提出了名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四大任务:一是在课程改革中要率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为本学科教学改革做出新贡献;二是要做好培训和指导青年教师的工作,三年内至少要培养两名区级学科带头人;三是承担继续教育的培训任务;四是定期在全区作课改示范课。2005年成立了特级教师工作委员会,初、高中专业指导组,为课程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抓校本教研,促进专业成长
  一是搞好校本教研的方法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教育局注意不断丰富、完善培训内容,形成了呈递进关系的校本教研培训系列,主要培训专题有:《校本教研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方法多元化的趋势》《行动研究的理论与实施》《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等。下一步,区教育局还将进行课堂观察研究方法的培训。
  二是搞好学科组校本教研。教育局把校本教研体系构建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学科组校本教研作用的发挥上来。制定了《河东区学科组校本教研指导意见(试行稿)》,提出了学科组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研究方法、活动方式、组织形式、组织与管理措施。在校本教研的活动方式方面,初步提出了引领式教研、互动式教研、专题研究式教研、问题研究式教研、课例式教研、反思式教研、会诊式教研、对比式教研、案例分析式教研、情境示范式教研等多种操作方式。
  三是进一步发挥校本教研实验校的作用。几年来,经过与实验基地校领导教师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几种模式或经验:一是由真实问题中提炼研究课题,通过校本教研解决困扰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焦点问题的研究经验;二是以课程改革的任务驱动校本教研的经验总结;三是基于行动研究的螺旋循环上升式的课例研究模式,五十四中、华杰中学,在反复实践、反复筛选的基础上分别推出了课例研究模式;四是基于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模式,第一中心小学、原第六中学在学校行政领导的直接参与下,整合教研、教科研部门的力量,形成了全校教师人人参与的教学案例研究系统。
  抓课例研究,搭建交流的平台
  河东区课程改革的特点是:围绕课改研究课堂,立足课堂发展教师,一切聚焦课堂,一切聚焦教学。一方面大力倡导各校积极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一方面不断推出全区性的课例研究活动。自课改以来,已经组织了几十次几百节区级课例研讨课,在此项活动中,区教育局注重把握三点:一是强调参与者都以研究者的姿态参与活动;二是提倡常态的课例,展示真实的教学情景;三是追求某一方面的突破,鼓励大胆创新,宽容改革中的失误,不以成败论英雄,不计较细枝末节,不求全责备,放弃完美,追求突破。近年来,全区小学中有3名教师在全国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
  抓教育科研,深化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全新的变化,对广大实验教师来说,少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去探索和研究。因此抓好教育科研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验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完成课改任务的必由之路。因此,区教育局坚持将课程改革纳入科研轨道,教育中心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指南》,帮助学校结合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确定科研课题。并进行了行动研究、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课堂观察研究,开展了教学案例的征集评选工作。2003至2007年,全区共有一千多项教育教学成果通过市级认定。
  抓课程资源开发,帮助学生发展
  各学校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比如七中,整合校内校外资源,陆续开设了十余门校本课程;一〇二中通过老毕业生,开展生命科学实验,获得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五十四中以足球传统为依托,开发了足球特色的体育选修课;二号桥中学的劳技课在全市小有名气,已经编辑了校本教材。六纬路小学开发了直沽溯源课程。
  抓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进入新课改后,河东区十分重视对多元评价的探索,主要从两个方面落实。一是积极探索,积累资料。进入课改以来,各学校不等不靠,都在采取学生个人积累、家长积累、学校积累相结合的办法,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比如一〇二中、八十二中、原六中,为学生建立了包括“我的美术作品、我的手抄报、我的作业、我的试卷、我的奖牌、我运动场上的倩影、我的刺绣”等个性鲜明的成长记录。二号桥小学设计了集趣味性、教育性、发展性为一体的《学生快乐成长手册》,嵩山道小学的研究专题《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研究》已经结题。香山道小学还建立了富有绿色人文气息的《教师成长档案》。二是学习经验,着手多元评价办法的制定。学习借鉴深圳、广州等地经验,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体差异,使其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开始着手从道德素养、公民素养、文化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维度建立多元评价办法。河东区自2005年以来,对小学六年级升七年级进行改革,逐年加大免试直升学生的比例,到2007年已有80%的学生通过指标定向和推荐免试升入各类初中。
  二、新课改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进一步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落实和发展,区教育局将从宏观和微观的各个层面加以改进和完善,确保课改真正起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借助新闻媒体,介绍课改的背景、课改的动态。学校要通过教学节、课例研讨、校本课程建设等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实地体验课改。各学校还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宣讲新课改,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为课改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二)力戒浮躁,规范管理。区教育局中、小学科将建立课改信息通报制度,定期调研,加强过程管理,重建教学评价体系;教育中心发挥指导和服务的作用,以课题研究带动课改实验;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河东区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实践、探索、反思、总结。
  (三)加强教研,聚焦课堂。课改的主阵地是课堂。因此,加强教研,聚焦课堂,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立足教学实践,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围绕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要用任务和问题驱动,使研究为课改服务。
  (四)关注教师,引领成长。建设一支与课改要求相一致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是当前中小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让师训回归课堂,从课堂研究的角度努力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
  (五)完善评价,促进发展。建立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结合的评价方法,综合运用观察、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六)加强交流,共享经验。加强区域间的沟通与交流,创新协作体交流模式,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均衡发展。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毅斋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