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狠抓落实深化“强基创先”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5962
颗粒名称: 完善制度狠抓落实深化“强基创先”工程
分类号: G527.21
摘要: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区教育局党委在实施“强基创先”工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健全机制促规范、强化管理提高素质、建立党建工作督导组、完善基层党建考核工作以及坚持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保持党的先进性。
关键词: 河东区 强基创先” 教育

内容

区教育局党委在实施“强基创先”工程中,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以发展促提高,在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一、健全机制促规范
  区教育局党委以强化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管理、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大规模开展教育培训为着力点,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强基创先”工程。
  (一)完善制度,明确要求
  2004年以来,区教育局党委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加强河东区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校园级后备干部的教育管理考核办法》《关于2004-2007年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学校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意见》《关于校园级领导干部交流工作的意见》《关于校园级领导干部及机关正副科长正常退出现岗职位的暂行办法》《关于实行中小学校长聘期制的暂行办法》等15个文件。各基层党组织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落实措施,使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二)强化管理,提高素质
  1、深化改革优化结构。2004年以来,区教育系统中层以上职位领导干部实行竞争上岗,校(园)级领导干部聘期制、定期流动和提前退出领导岗位等一系列制度的稳步推行,确实把政治可靠,能力突出、作风过硬和群众信任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干部队伍结构明显得到优化。截至2006年底,较2003年相比,机关科级领导干部的平均年龄下降5.9岁,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80%,提高了13.3个百分点;教育系统校(园)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下降2.9岁,本科以上学历达到67.8%,提高了35个百分点。2004年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后,一次性精简率达到29.9%,平均年龄下降8.6岁,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76.4%,较竞岗前提升了32.4个百分点。
  2、加快培养,储备人才。区教育系统通过加大对青年干部的培养力度,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不断夯实领导人才的基础。2004年以来,通过各基层党组织推荐,水平测试等环节,筛选出175名优秀青年干部作为校(园)级后备人才,并坚持年度考核制度,使领导干部人才库的建设不断完善。举办青年干部理论培训班,90余名青年干部参加培训;坚持实践岗锻炼制度,14名青年干部先后到甘肃岷县、教育发达地区学校或局机关实践岗锻炼;坚持见习督学制度,90余名中青年干部参加见习督学活动。
  3、加强培训,提升能力。2005年来,按照“普遍提高、重点培养、打造尖子”的总体思路,大规模培训干部。两年中,用于干部教育培训的专项经费投入200余万。除按规定开展的第三周期校长任职培训、高级研修等规定的院校继续教育外,2005年选送70余名校级正职分两批到东北师大进行教育管理通识性培训,2006年选派30名校级正职到西南大学进行提高培训;2006年到2007年,分四期组织全系统372名校(园)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进行为期三周的脱产政治理论轮训;坚持组织政治理论和管理知识“每月一讲”活动,两年来共举办月讲座17次,受众达1400余人;选派8名校长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教育发达国家学习研修;组织校级正职领导干部开展主题为“我的办学理念和实践”的校长论坛活动,全系统62位书记、校长人人撰稿,分组讲演,16名校长在总论坛上进行了高质量的演讲,受到市教委等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关注和肯定。这些教育培训活动对强化提升干部素质和履职能力起到促进作用。二、健全组织抓落实1、配齐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自2004年开始,组织指导全系统基层党支部开展换届选举工作。14所学校建立党总支委员会,57个党支部委员会完成换届选举。一批年富力强、精通业务的党员干部充实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结构得到优化,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增强。
  2、建立党建工作督导组。借鉴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区教育局党委于2006年5月成立由提前退出领导岗位、具有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的老同志组成的党建工作督导组。全系统63个党支部(总支)按学区划片,督导组对同一学区各学校支部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促进基层党建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3、完善基层党建考核工作。为使各支部工作进一步规范的同时促进自主创新,自2005年开始教育系统将党支部工作考核纳入学校发展性评价体系,重新制定了支部发展性评价指标和细则,除基础评价外,给支部留出特色发展的空间,并将学校工作成果、群众评价结果作为考核支部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听各单位汇报、看材料、集体座谈和个别座谈等形式,检查人员总体感到各单位对待党总支(支部)工作扎实和细致,注重平时资料的积累,体现出党总支(支部)工作在学校发展中政治核心作用。
  4、坚持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区教育局党委坚持在每年末组织各基层单位对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党员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并派出机关干部全程参加测评工作。2006年底,在教育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中,80%以上的领导班子达到“好”等次,85%以上的领导干部达“优秀”等次;在群众对党员满意度测评时,满意率达88.5%,较2005年增长11个百分点。
  三、丰富教育抓典型
  “七一”前夕,第五十四中学党总支等5个党总支(党支部)被评为河东区先进党组织,福东中学刘壮等11人被评为河东区优秀共产党员,第七中学张骏等4人被评为河东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区教育系统在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注重丰富党员教育活动载体,组织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1、抓教育,提升整体素质。坚持暑期党员集中培训40学时,把学习党章、保持党的先进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理论作为党员教育的基本内容,结合“师德年”组织党员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大讨论活动,广大党员在活动中找差距、议对策,对推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起到积极作用。领导干部坚持深入联系点讲党课,增强了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2006年,区教育局5名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校讲党课做形势报告16次,受众6000余人次,为学校发展,为党员队伍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在教育活动中,注重党支部电化教育规范化,在全系统达标的基础上有19个单位达到了优秀,第七中学还代表系统就党员电化教育取得实效在全市作了经验汇报。
  2、抓实践,强化先锋作用。2006年,以“三连心”、“三联系”活动为载体,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组织开展了“争做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为主题的党性实践活动,广大干部和党员主动献爱心、送温暖,帮助群众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组织开展“特色党日”优秀方案竞赛评选活动,先后在第二十八中学等15个单位召开了现场会,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全系统的在职党员与1810名“双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为他们购买学习或生活用具2012件,开展了谈心、补课等活动,有30多个单位建立了救助基金;党员干部走访、慰问困难教职工309户,送慰问款(物)合计5万余元。2007年,区教育局党委紧密联系教育系统和各单位工作实际,围绕“质量年”,开展“立足本岗做示范,扎实工作提质量”主题系列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强调“四个结合”、“三个明确”、“两个有”和“一个实”,即结合“强基创先”工程的要求和今年对党员教育的重点内容,结合学校三年责任目标的完成落实情况,结合全年工作重点分布,结合党员的岗位特点。明确活动的宗旨是强化服务意识,明确活动的目的是体现先进性,明确活动的目标是提高质量。有实践活动的整体计划和方案,有实践活动各阶段的重点内容、形式和检验效果的办法。实践活动要有特色,更要突出一个“实”,主题、内容,形式要实,效果要实。
  3、举办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为弘扬正气,宣传模范人物,2005年以来,区教育系统先后举办4次“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20余名党员先进人物在会上介绍自己在岗位实践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事迹,出版了事迹专辑,制作了宣传光盘,在全系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通过“典型引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表示,要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振奋精神,勇于拼搏,为实现创建教育强区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