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5469
颗粒名称: 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分类号: F127.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河东区在过去四年中取得了快速经济发展和城区面貌的显著变化,获得了167项国家级荣誉。该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优化产业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关键词: 河东区 城区面貌 经济发展

内容

编者按:2007年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市委八届十次、十一次全会及区第九次党代会、区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积极推进和谐河东建设的重要一年,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为此,区委宣传部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河东和贯彻落实河东区“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精心组织开展了“坚持科学发展、共创和谐河东”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配合此次活动,特开辟“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河东”专栏,集中宣传报道近四年来河东区经济和社会等各项事业取得的突出成就,集中宣传介绍河东区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以此,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心聚力,鼓舞士气,引导全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立足本岗,拼搏进取,为科学发展、强区富民、建设和谐河东而努力奋斗。
  过去的四年,是河东区发展进程中综合实力提升快、城区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受益多的四年。“三个基地”建设和“三步走”目标扎实推进,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共获得167项国家级荣誉,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为河东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年来,河东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凭借独特区位优势、良好经济发展政策和环境,着力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截至2006年底,河东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8.8亿元,年均增长16.4%,超过全市平均增长速度。2006年三级财政收入达到19.2亿元,年均增长19%。其中:区级财政收入达到9.27亿元,年均增长21.3%,实现了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四年累计161.8亿元,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发展的能力。
  全面实施“五区三带”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0.4亿元,占区域经济总量的54%。房地产、商贸物流、金融商务、居民服务等第三产业增长较快。建成了嘉华国际商业中心、平河装饰城及沃尔玛、人人乐、家世界等一批大型超市和专业市场。海河新天地、阳光星期八、顺驰又一城、海河图书大厦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整合楼宇资源58座,培育特色楼宇17座,入驻各类企业、中介机构1470家。建成3个都市工业小区,引进企业60余家。二号桥都市工业园区完成修建性详细规划。南站地区拆迁基本完成,嘉里商务中心等项目开始启动。“洋务溯源”——直沽文化观光区纳入全市旅游业发展12大板块之一。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全区私营企业累计达到4556家,比2002年底的2303家,纯增了2553家。个体工商户12000余户,培育私营企业集团9家,个体私营企业总注册资本57.9亿元,与2002年底的19.16亿元相比,四年累计增加注册资本38.54亿元。2003年以来全区新注册各类企业3888家,注册资本42.6亿元,其中私营企业3273家,注册资本35.1亿元,分别占84.1%和82.3%,成为最活跃的经济成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骨干企业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发挥着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目前全区注册资本在500-1000万元的私营企业103家,比2002年底的49家增长110.2%;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122家,比2002年底的40家增长205%。2003年以来,全区有11家私营企业被市政府评为全市私企百强企业,13家(次)私营企业被市政府评为全市私营企业先进单位,28家(次)私营企业先后被评为“私营企业十大行业排头兵”。
  积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区39家区属国有集体企业完成转制,19家街道工商实业公司实现政企分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建成了区级行政许可服务中心。注册制度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登记方式的改革,保证了并联审批登记注册模式的顺畅运行和“一审一核制”的落实,为经营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深化“质量兴区”工作,河东区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区”。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