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强区富民为建设和谐河东而努力奋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4951
颗粒名称: 科学发展强区富民为建设和谐河东而努力奋斗
其他题名: 在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2006年12月6日)
分类号: D624.21
摘要: 本文章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第九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内容。文章总结了过去四年河东区在经济发展、城区建设、社会事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文章强调了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三个基地”建设、实现“三步走”目标、强区富民、努力建设和谐河东等主题。同时,文章也指出了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城区建设和管理水平、建设和谐河东和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
关键词: 河东区 代表大会 工作会议

内容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这次党代表大会,是在党中央和市委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新形势下和我区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三个基地”建设,实现“三步走”目标,强区富民,努力建设和谐河东。
  一、过去四年工作的基本总结
  过去的四年,是我们抢抓机遇、应对挑战、较劲爬坡、开拓前进的四年,是河东区发展进程中综合实力提升快、城区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受益多的四年。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区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扎实推进“三个基地”建设和“三步走”目标,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共获得167项国家级荣誉,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为河东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到今年底,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8亿元,年均增长16.2%,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预计实现区级财政收入9.27亿元,年均增长21.3%,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招商引资成果突出,各项改革逐步深入,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类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商务环境进一步改善,“三个基地”建设扎实推进。
  城区面貌发生重大变化。新建改造了18座大型桥梁,拓宽改造了20条道路,实施了天津站交通枢纽、津滨轻轨等重点工程建设。累计拆迁危旧房屋241.5万平方米,新建了一批大型公建设施,新建住宅475.3万平方米。完成了20片排水设施改造工程。全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整修改造旧楼区119片、416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6%。实现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和市级卫生区的目标,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绩显著,累计创造就业岗位6万多个。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落实,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学校基础建设和教育布局调整取得显著成果,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文化事业有了新发展,社区文化艺术节、家庭文化艺术节形成河东特色文化品牌。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的重大胜利,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5%。科技、体育、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和人民武装、双拥共建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了全区人民。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做出了重要贡献。人民政协认真履行职能,在服务大局,加强民主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爱国统一战线继续巩固和发展。对台、侨务、民族和宗教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促进发展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服务得到改善,和谐社区建设成效明显。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实际,“河东区十大为民杰出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影响广泛,“邻里一家亲”等道德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全区保持了社会稳定、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集中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领导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重视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大力实施“强基创先”工程,进一步加强了社区党建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区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全面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重视和加强了老干部工作,发挥了老干部的作用。
  过去四年我们取得的显著成就振奋人心。这是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区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各个方面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得益于我们形成了思进求快、体现特色的发展思路,得益于我们发扬了求真务实、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作风,得益于历年来打下的良好基础。在此,我代表中共河东区委,向所有参与、支持河东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结四年的工作,我们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把中央和市委的精神同区情实际相结合,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谋划河东的发展。我们自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中央和市委的精神同我区的实际相结合,把河东区的发展放在全市大局中来思考,不断地分析区情,认识区情,发挥优势,创新思路,围绕建设“三个基地”适时提出了“三步走”目标和“五大战略举措”,积极探索了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途径,进一步完善了城区功能定位,提出了构建服务业发展的“五三三”格局,从而形成了具有河东特色的发展路子。
  第二,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较劲爬坡的精神谋发展、促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树立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经常对照先进找差距,不断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自加压力,迎难而上,较劲爬坡,真抓实干,在扛着指标打基础、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体现特色上下功夫,为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积聚了能量。
  第三,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群众及时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坚持两手抓,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同步推进、协调发展,保证了让群众及时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第四,必须坚持牢记和实践党的宗旨,努力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想周到、办实在。我们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始终着眼于中低收入的大多数群众。把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作为第一位的责任,千方百计解决好就业、生活保障、教育、医疗、社会治安等关系民生的迫切问题,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为我们的事业提供了力量源泉。
  第五,必须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我们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以及各人民团体的作用,广泛调动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强了各方面的团结,形成了同心协力干事业的强大合力。我们通过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在实践中打造了一支善谋实干、勤政为民、勇于奉献的骨干力量,进一步显示出了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河东区工作的基本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始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这是我们今后必须坚持的根本方向,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在解决经济结构矛盾,稳固和扩大税源,促进协调发展方面的思路和招法还不够多;在城市管理方面,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在解决关系民生的问题上,我们的工作与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还有差距;在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在干部的思想观念、素质和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殷切希望。二、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奋斗目标
  河东区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入了新的上升期。今后五年,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中央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市委作出建设和谐天津的重大部署,为河东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和对天津城市的最新定位,既为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河东区作为中心城区连接滨海新区的前沿要地,与滨海新区联系紧密,互补性强,蕴藏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加快实施海河综合开发、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轻轨及地铁二号线建设等,为我们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都市型工业和楼宇经济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特别是经过多年的拼搏奋斗,我们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基础更加扎实。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培养锻炼了一支敢打硬仗、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全区人民思进求快、奋发向上的热情十分高涨。这些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为我们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应该看到,今后五年我们仍然面临着资源短缺、土地供应趋紧、引进资金和技术难度加大等突出矛盾。一方面,我区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我们自身的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另一方面,我们的思想观念、经济增长方式,都面临着更新与调整,尤其要在较高的基数上实现更快的发展,其难度更大,任务更加艰巨。特别是各地区、各区县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激烈竞争态势,构成了我们谋求发展中的更大压力和考验。总之,我们既要看到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坚定信心,乘势发展;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应对挑战,用较劲爬坡的精神谋发展、促发展,攻克难关,开拓前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辱使命,有所作为,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按照科学发展、强区富民的战略思想,到2011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在全面实现“三步走”和“三个基地”建设目标的同时,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区级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确保两项主要经济指标比2006年翻一番以上;经济结构更趋合理,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转变;改革开放迈出更大步伐,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区、国家园林城区和建设生态城区的目标。社会事业投入不断加大,并随着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逐步提高社会事业支出占区级财政收入的比重;居民就业比较充分,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年均增长10%以上;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让全区人民更多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目标、新的任务,在今后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我们必须始终按照“坚持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的总要求,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用更高的标准来谋事、干事,各项工作多出亮点,多创特色,再上新水平。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满怀信心,矢志不渝,顽强拼搏,扎实苦干,朝着新的目标奋勇前进!
  三、大力推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高标准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快“三个基地”建设,实现“三步走”目标,以加强税源建设、增强综合实力为核心,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促发展为根本途径,大力推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建设和谐河东夯实物质基础。
  在发展理念上,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发展的科学性、协调性、开放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发展战略上,我们要加快实施“三个基地”建设和“三步走”目标,加快实施开放和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在发展模式上,我们要着力促进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入与自然相和谐,努力建立起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在发展道路上,我们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坚持“强三优二”,推进科技创新,努力走出具有河东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子。按照以上基本发展思路,我们要重点实施“六大战略举措”。
  第一,立足发展全局,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按照市委对中心城区的产业发展定位,抓住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紧密衔接、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和全市工业战略东移的契机,结合河东区域内经济结构现状,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坚持在发展中推进调整,在调整中促进发展,努力使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更趋合理。今后五年内,使区域内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5%以上。现代服务业得到显著增强,传统服务业得到优化提升,都市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第二,突出河东区域特色,大力发展服务业。紧紧抓住海河综合开发改造的重要契机,突出河东区域特色,强化海河东岸开发建设。把天津南站地区建设成中央商务区,使之成为以金融商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标志区;把大直沽地区建设成文化旅游观光区,使之成为以直沽历史文化、洋务文化、体育文化为特色的休闲文化旅游观光区;把天钢地区建设成国际商务聚集区,使之成为立足天津、服务京冀和环渤海地区的贸易、会展服务区;把津滨大道地区建设成现代商贸物流聚集区,使之成为与滨海国际物流中心相链接的集现代物流、现代商贸、专业市场为一体的聚集区;把天津站—嘉华地区建设成枢纽型商务商业聚集区,使之成为人流汇集、商家云集、品牌特色突出的新型商务商业繁华区。重点开发六纬路,使之成为高端产业聚集、现代时尚特色明显的商务商业发展带;深度开发十一经路和新开路,使之成为金融企业集中、特色商务楼宇突出的金融商务发展带;着力开发卫国道,使之成为与滨海新区、空港加工区配套服务和相互支撑发展的商务商贸发展带。围绕着开发建设“五区三带”,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和优化提升商贸、社区服务等传统服务业,使三大类服务业共同发展、相互支撑、良性互动,努力形成服务业发展的“五三三”格局。加快实施“五区三带”专项发展规划,坚持理念上向服务业靠拢,政策上向服务业倾斜,资源上向服务业聚集,促进向服务业发展区的转变。
  第三,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发展都市型工业。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顺应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天津发展先进制造业相衔接,以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核心,培育和发展充分体现区位优势的主导产业。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引导作用,加强政策、投入和服务引导,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都市型工业发展和推动传统工业改造升级提供科技支撑。筹划建设河东区科技产业发展基地,扩大科技园区规模,积极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大力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精神,鼓励创新成果,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型工业发展,以金地工业园和现代工业园为载体,链接临港产业区,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以二号桥都市工业园区为载体,与滨海新区产业联动发展,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业、印刷和包装材料制造业、服装服饰等产业。以都市型工业小区为载体,重点发展占地少、无污染、产出高、能耗低、关联性强、具有城区特色的都市型工业。加强政策引导,深化质量兴区工作,鼓励支持区域内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孵化培育自主创新品牌,努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
  第四,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商务环境评价体系,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创新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实施开放和项目带动战略,继续坚持党政齐动手、合力抓招商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使招商引资始终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紧紧围绕加快我区“三个基地”建设,重视择商选资,着力引进大项目、强项目和对长远发展起带动作用的投资项目。紧紧围绕提高重点项目洽谈的成功率,进一步加强项目库建设和资源整合,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和联动;完善相关政策,加强政策引导,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健全领导责任制,落实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加强跟踪服务,使更多的大项目、强项目落户河东,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深入开展服务月活动,推进依法行政,落实各项承诺措施,切实提高办事效率。深化政务公开,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和群众监督,提高企业直评行风活动的实效性,努力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发展环境。
  第五,加大鼓励引导支持力度,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加强产业引导,在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上下功夫,使个体私营经济的增加值、税收和新增注册企业、新增注册资本实现更大的突破。用足用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贷款政策,建立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基金,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使其成为最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财政税收的重要支撑点。继续坚持扶优扶强,深入开展私营企业“十大行业排头兵”评选表彰活动,培育和引导一批综合实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加强对外合作,调整经营结构,整合各种资源,向着集团化、规模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第六,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发展街域经济。制定加快街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街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途径,确定街道发展经济的职责,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街道发展和服务街域经济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街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形成全区上下一盘棋、合力促发展的工作格局。各街道都要拓宽思路,发挥优势,整合利用资源,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社区服务业等重点经济工作。要充分发挥街企联谊会、工商联(商会)街道分会等服务平台作用,切实为各类市场主体搞好服务,努力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积极探索街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形成各街道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总之,经过我们今后五年的艰苦奋斗,要使河东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税源更加稳固,逐步实现“四个转变”。经济结构上,由传统的工业区向服务业发展区转变;产业结构上,由以房地产业为主向以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和都市型工业为主转变;发展空间上,由以土地占用为主向以空间占用、大力发展商务楼宇为主转变;财政收入上,由以房地产业税收为主向以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业、都市型工业等工商业税收为主转变。四、着力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是中心城区的重要任务,也是为群众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主动适应天津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的新要求,坚持建设与管理相结合、重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着力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努力把我区建设成整洁优美、秩序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宜居城区。
  第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城区载体功能。按照全市大交通体系建设规划,积极推进桥梁、地铁、快速路和天津站交通枢纽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一批道路的大中修和拓宽改造任务。完善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供电、供气、供水等保障能力。积极克服困难,进一步提高集中供热普及率。加快低洼积水片地下排水设施改造,消除雨污水排放空白区。继续搞好危旧平房改造和旧楼区整修,加快推进和完善物业管理,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着力提高城市长效管理水平。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实施依法规范管理。充分发挥街道属地化管理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努力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相互衔接、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坚持专群结合,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作用。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区为主线,按照《国家卫生区标准》,进一步明确责任,实施综合管理,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切实提高市容环境整体质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的投入,突破薄弱环节,确保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区的目标。
  第三,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广泛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切实做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搞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巩固环保创模成果、创建国家园林城区和建设生态城区为目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安静等环保工程,巩固和提高城区环境质量。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力度,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加强城区绿化美化,重点建设一批生态示范小区。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五、努力建设和谐河东
  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河东,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重大任务。我们要按照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从实事抓起,从群众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抓起,从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抓起,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推进和谐河东建设。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迫切问题。关注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河东的根本问题,我们必须始终高度重视。着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经济拉动、创业带动、培训促进、公共援助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完善低保与再就业的联动机制。做大做强手工编织业,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广泛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努力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居民都享有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来源的稳定性。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确保工资足额按时发放。加强劳动保护,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认真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适应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全区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和受益人群。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充分发挥扶贫助困网络作用,重视研究解决困难群众医疗救助问题,有效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慈善事业、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满足群众多方面的需求。要把发展社会事业与发展经济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群众需求相适应,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均衡发展。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区卫生服务体系,为全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巩固提高社区文化、家庭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加强公共体育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发展体育产业。
  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坚持把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融为一体,整体推进,进一步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不断满足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增强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动员和组织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发挥协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作用。注重发挥社区各类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发挥社区志愿者和群众性自助互助服务的作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精心做好维护稳定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落实稳定和信访工作责任制及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加强生产、消防、交通和食品的安全管理,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保障全区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建设和谐河东中的独特优势,促进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团结和谐。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进一步加强对台、侨务、民族和宗教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扩大基层民主,深化政务、厂务、居务公开办事制度。积极推进依法治区进程,促进依法行政。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
  第三,建设和谐文化,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先导。我们要按照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突出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全区人民,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坚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邻里一家亲”等文明道德实践活动,融洽人际关系,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新风尚。继续开展“十大为民杰出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弘扬正气,树立典型,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加强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积极建立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人人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企业、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具有河东特色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载体,充分调动全区人民参与建设和谐河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增强国防意识,认真做好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六、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建设和谐河东,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和建设和谐河东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各级党组织必须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引导党员干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更好地指导实践。坚持和完善各种学习制度,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机关。
  第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把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贯穿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干部,以群众公认选干部,凭突出政绩用干部,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选拔进领导班子,使各级领导班子始终保持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干事创业、清正廉洁的良好精神风貌。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干部任期、交流、回避、监督等一系列法规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全面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力度,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
  第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强基创先”工程,继续开展创建党建工作示范小区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切实加强机关、学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作用。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健全和落实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四支队伍一起抓,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服务留住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和谐河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第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提倡勤政善政廉政,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牢记“两个务必”,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厉行勤俭节约,自觉与群众同甘共苦。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完善各项制度,健全靠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机制,强化制度的约束力。把党内监督与各方面监督结合起来,保证权力干净运行。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坚决纠正损害发展环境和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中引领社会和谐,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实现社会和谐。
  第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努力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务实创新的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内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完善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确保区委各项决策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共创大业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加快“三个基地”和开放型、创新型、服务型、和谐型现代化新城区建设,全面实现“三步走”目标,为科学发展,强区富民,建设和谐河东而努力奋斗!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人物

杜彩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