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残疾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4860
颗粒名称: 为残疾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分类号: D669.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上杭路街道泰昌西里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帮助残疾儿童进行身体和心理康复。工作人员努力说服残疾人家庭,让他们愿意让孩子们走出家门。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制定了不同的训练计划。孩子们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王园通过康复训练已经学会了骑三轮车,可以独立来到康复中心,并在家里帮助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关键词: 河东区 残疾人 康复中心

内容

当记者走进上杭路街道泰昌西里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时,远远地就能听到里面传来的阵阵笑声,走进屋子时看到了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有的在下跳棋,有的在做器械练习,有的在看书,在这里你丝毫感觉不到半点压抑的气氛,有的只是欢声笑语。
  其中,有位小姑娘特别引人注意,她正在进行器械练习,尽管已经满头大汗,显得有些吃力,然而她仍然在认真地练习着,而且是那么的全神贯注。
  记者同她交谈了解到,她叫王园,出生时因为早产导致脑瘫,身体的运动神经受损,导致全身肌肉僵硬,无法伸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肌肉严重萎缩,已经无法正常走路,而且由于先天脑发育不全,智力水平相当低。她5岁时才开始学走路,而且走路一直都需要有大人在一旁保护或者有扶持的东西。没有生活自理的能力。每天呆在家里,从来不敢自己出门。
  自从社区有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后,像王园这样的孩子便成为这里的常客,在康复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孩子们体验到了许久未曾有过的快乐。在这里,他们可以尽情的释放,尽情的玩耍,尽情的交流,这里没有歧视的眼光,有的只是彼此之间互相尊重。据社区分管残疾人工作的主任说,康复中心建立之初,可谓门可罗雀,居住在社区内的残疾人都不愿意走出家门,他们拒绝与外界接触,始终封锁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不了解,无法跨越自己心里的那道鸿沟。
  为了说服残疾人走出家门,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不知走了多少路,费了多少口舌,挨家挨户的走访,给残疾人的家属讲解康复中心的概况,介绍康复中心的作用,说服家长希望他们同意残疾人走出家门,接触外面的世界,对残疾人心理的恢复更是大有裨益。总之,工作人员可谓是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残疾人开始走出家门,走进了康复中心。
  等孩子们来到康复中心后,工作人员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为他们制订了不同的训练计划,在训练过程中,有的孩子意志不坚定,工作人员就会一直陪着他,一直到他训练完制订的计划为止。训练之余,工作人员还给他们讲述张海迪、桑兰的故事,鼓励他们要意志坚定,身残志不残。平时,大家在一起除了进行康复训练,业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时间长了,孩子们非常喜欢同工作人员交流,有些心理话他们甚至都没有同父母讲,却愿意向阿姨们吐露。
  在康复中心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的残疾人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王园就是其中的一位。现在的王园不仅身体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最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变化。如今的她已经可以不需要家长的陪伴独自来到康复中心,而且还学会了骑三轮车。在家里主动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人物

彭娜
责任者
骆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