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图书馆
河东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河东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事实见证历史资料献给国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4580
颗粒名称:
事实见证历史资料献给国家
分类号:
D912.182
摘要:
本文记述了75岁的天津民间摄影家张嘉臣在天津图书馆举行了“纪念‘九·一八’75周年”摄影作品特别展暨资料捐赠仪式,展示了200余幅日军碉堡照片,并捐赠了相关图文资料。他退休前是铁路部门职工,了解到日军占领天津时期的情况后,开始拍摄记录日军在天津铁路沿线设立碉堡的历程。
关键词:
摄影作品
日军碉堡
天津图书馆
内容
本报讯 日前,家住河东区东新街道的75岁的民间摄影家张嘉臣,在天津图书馆举行了“纪念‘九·一八’75周年”摄影作品特别展暨资料捐赠仪式。活动中,张嘉臣老人展示了200余幅精心拍摄的日军各类碉堡照片,并向天津图书馆捐赠了自己撰写的四卷《日军侵华见证》图文资料和他历年来拍摄东北、华北铁路沿线的日军碉堡图片资料千余张。
张嘉臣退休前是铁路部门职工,由于常年接触档案工作,了解了日军占领天津时期的情况,便下决心要以独特的视角反映日军侵略中国、占领天津的实况。于是他拿起相机开始了拍摄记录日军在天津铁路沿线设立碉堡的历程。自2000年3月,他就开始往返于原北宁铁路(今京沈线)、津浦铁路北段(今天津西站至德州站间)沿线和天津周边地区(原天津城防工事)。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总行程约7000余公里,徒步行走1700公里,张嘉臣走坏了八双运动鞋,对日军侵华期间构筑遗存的410座各类碉堡进行抢救性拍摄,并测量记录了各类碉堡的位置、高度、厚度、质地等翔实数据,累计拍摄照片1700余幅。在拍摄的过程中,他还走访了百余位近百岁高龄的老人,探寻每座碉堡的历史渊源,详尽地记录了日军在我国华北地区的侵略罪行。
据张嘉臣介绍,侵华日军在天津遗留至今的碉堡还有28座,多数集中在天津以东的铁路线附近。在旧城区以及河东区新仓库共有12座,东丽区有3座,塘沽区有1座,汉沽区有8座,其余分散在本市其它地区。这些都是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有力证据。这些碉堡可分为小型可转动碉堡、中型碉堡、大型碉堡和可驻扎碉堡(大炮楼)四种。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泽瑞
责任者
张嘉臣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天津图书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