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耕耘岁月缅怀逝去亲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4458
颗粒名称: 追忆耕耘岁月缅怀逝去亲人
分类号: I267.1
摘要: 本文讲述了一位普通教师和他的爱人用烛光精神从事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爱生、勤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故事。文章强调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天津教育事业的腾飞,表达了作者的骄傲和感慨。
关键词: 缅怀 逝去 亲人

内容

我和我的爱人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是普普通通的教师,我俩携手并肩度过了20个春秋,不幸的是1993年他因患肝癌匆匆离我而去。他走后,我区教育局党委发出号召,号召全区教育系统学习他的事迹,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一晃,13年过去了,谁能料到这13年我区教育事业发展之快,真是让人难以想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已蔚然成风。今天,年逾花甲的我聊叙几笔,一是追述,二是告慰。
  爱生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深爱着他的学生,这是中国自古至今为人师的美德。
  三十年前那场罕见的唐山大地震,我家居住的和平区多伦道一带,震情较严重。地震的当天上午,我爱人安顿好一家老小,在午饭后他就匆忙地走了。当傍晚再次余震时,还不见他的踪影,直至晚上他才疲惫的回到了家,原来整个下午他走访了他的40多位学生,看到学生安然无恙他才回来。当时,他母亲责怪他,他只是笑了笑。但我心里明白:他视学生如生命。六、七十年代,教师的生活是清贫的,他总是从我家本不宽裕的生活中挤出钱来为学生买书,买学习用品。当他得知,一名学生考上外地学校,因无钱就读时,就和我商量拿出100元钱,资助学生学习。更有趣的是,他一个资本家的狗崽子和红五类当权派的儿子结为忘年交。他的学生“小榔头”的父亲是革命军人,转业后在某单位当领导,文革中被活活整死。小榔头的母亲悲痛精神恍惚,无法照顾榔头,在榔头失去父亲的日子里,我的爱人悄然把他接到自己的单身宿舍,朝夕相处,他们结成了忘年交。如今的榔头已为人父了,清明时节,他总是要到老师的坟前倾诉心声。
  勤耕
  十年浩劫,给学生们带来的是严重的知识短缺,面对手举毛主席语录成长起来的中学生,小学知识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这无疑给授课造成极大的困难,当时老师们手中只有一本删减得不成系统的教科书,根本没有教参。再加上文革极左思潮,老师们每讲一课书都如履薄冰。他经常讲,知识可来不得半点虚假,小学的基础打不牢,中学就更无从下手了。于是,他从“字”、“词”、“句”上下功夫,从基础抓起,为学生大量地补充知识,备课总至深夜。面对热衷于轰轰烈烈的学生,如何让他们静下来读书,这在当时也是一大难题。我的爱人购买了许多“小人书”(连环画),用以引导学生念书、学习。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就意识到,不能“死教书”、“教死书”,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他首先从自学能力上下手,他利用寒、暑假,竟然把教科书上的每一节课都分解出学生自读内容,包括字、词、句、篇章结构分析导读等等。这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
  中学的作文课在当时来讲是最令人头痛的一门课程,其原因有三:一是学生基础差,二是词汇积累少,三是学生缺乏观察。那个年代不像现在有作文参考书,那时指导学生写作全凭老师领作。他从简单的写景到抒情;从简单的写事到抒怀;从简单的刻画人物到描述心理活动抓起。特别是在引导学生“观察”上下功夫。他认为学生会观察,才会有想象,每逢遇到刮风、下雨、下雪等天气变化时,他都抓住机会,要求学生写景,进而写情。在学生“野营拉练”“学农”的日子里,他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景物,组织学生利用田间地头休息的时间,说景赞物。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学生的写作能力,可真是润物细无声啊。
  烛光
  我的爱人作为初三语文把关教师一干就是八年。八年中,他与老师们共同研究教学,与学生们共同商讨学习,每逢芙蓉树花开,花香时节,他们都要送走一届学生,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然而,他得病住院仅仅两周的时间,就匆匆去了。临终前,他没有留下一句亲情的话语,留下的只是“我累了,让我歇一会儿,我再备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爱我的爱人,我更爱他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伴随着我继续紧耕不辍。现如今,这烛光精神已成为我们教育界的师德,无数敬岗爱生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脱颖而出,无数教育新秀如雨后春笋,节节高,正是他们用烛光在为学生导航。
  骄傲
  这些年,天津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目前,天津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起点。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中,我们看到了滨海新区的更大发展,看到了天津大都市的魅力所在,更看到了天津教育事业的腾飞。
  一只粉笔独占讲台的时代过去了,低矮潮湿的校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校园花园化;教学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理念超前化;教学管理人文化;教育新秀年轻化。这一切,怎能不让我们为之感叹!为之骄傲呢?!
  最后用一句话作结:老骥伏枥,不用扬鞭自奋蹄。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人物

兰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滨海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