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一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3370
颗粒名称: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一生
分类号: D2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的父亲刘维新,一个共产党员的一生。他出生于贫困的家庭,但始终坚守党的宗旨,为公益事业捐款,关心困难群众。他被评为劳动模范,退休后仍坚持学习和工作,并担任居委会治保主任,维护社区治安。他的节俭和奉献精神教育了青年人,得到了组织的认可。
关键词: 河东区 党员 先进事迹

内容

我的父亲刘维新生前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抽屉,他总是锁得紧紧的,一把钥匙随身携带,抽屉里的东西从来没有给别人看过,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谁也不知道。2004年11月29日,79岁的父亲因患脑栓塞过世,料理完父亲的后事,一家人围坐在写字台前,怀着好奇的心情,打开了父亲紧锁多年的抽屉,看着抽屉里的东西,家里所有的人都惊呆了,抽屉里不是我们所想象的父亲平时紧衣缩食为我们留下的大笔存款,也没有什么金银珠宝,而是装满了捐赠证书、捐款收据、“希望工程”结对救助卡和受助学生寄来的感谢信。抽屉里竟然没有一分钱的存款。
  看到眼前的这一切,全家人不禁失声痛哭。我们一时难以估算,自己心中“财迷”的老父亲,到底为公益事业和那些素不相识的人捐了多少钱。我们终于明白了父亲生前“财迷”甚至是吝啬的原因。
  我父亲1926年7月出生于天津市静海县赵家洼村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11岁起就跟着我爷爷当码头工人“扛大个”,一天到晚辛辛苦苦为挣碗饭吃。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天津市搬运公司工作,组织上让他去学开汽车,这是他连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他知道这一切都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共产党带来的。1953年12月,父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我懂事时起,就知道父亲是个以工作为重的人。在我们姐弟6个小的时候,家里极少见到父亲的身影,里里外外全靠母亲一人操持。父亲在多个单位工作过,运输四厂、五厂、二厂、跃进汽车修配厂、宝坻水源工程指挥部、石化运输公司都曾留下他的工作足迹。而且,他每次调入时都是这些企业的建厂初期,那时候,父亲就住在单位,没有上下班这一说。无论在哪个单位,他带的车队总是标杆。他就是这样,最艰苦的工作他去做,最危险的地方他抢着上。小时候,我们姐弟几个都很想他,而他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身穿简朴的工作服,来去匆匆。早在1954年,他就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1957年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了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父亲在单位还是个人人都夸的好师傅、好干部。有一次,我嫂子带着孩子顺便搭他的车回农场,他回到单位后,主动向车队交了18元钱,说这是绕路的油费。
  1985年7月,父亲光荣退休。母亲知道后别提多高兴了,满以为为工作忙碌了一辈子的父亲这下子可以好好在家歇歇了。没想到退休后的父亲学习和工作不但没有放松,反而加强了。他自费订购了多种报纸和杂志,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心国家大事。我们在他抽屉的遗物中发现了大量的学习笔记和党员奉献记录本。在给组织的思想汇报中,他写道:“现在我年岁大了退休了,但是思想不能退,我还要把余热献给党,献给人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1994年居委会改选,父亲被群众推选为大王庄街道八纬路居委会治保主任。他在居委会一干就是三年,他当居委会治保主任,那真是以社区为家,不分白天黑夜。组织成立社区巡逻队,维护居民区的治安秩序;组织带领社区志愿者清除乱贴乱画,清整小区环境,我们社区的楼道里没有1张小广告,就是父亲带头用小铲刮下来的。父亲在社区每天都工作8、9个小时。赶上节假日,别人都过节休息了,而他却更忙了。特别是每年的大年三十,家家团圆过除夕,可我父亲为了能让大家过一个祥和的春节,却在社区里巡逻,仔细检查每一个角落,防止火情的发生。母亲为此经常抱怨:“上班时工作忙整天不回家,退休了天天巡逻不回家,过年还是不在家。”社区里要是谁家有困难,他都主动上门,问寒问暖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邻里之间有矛盾或是谁家里闹纠纷,他一准儿去调解,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经他之手,没有调解不了的矛盾、解决不了的纠纷,大家都说“我们要是不和好都对不住刘大爷。”在我父亲当治保主任的三年里,居民区没有发生过一起被偷被盗的事儿,也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事故。后来年岁大了不当治保主任了,他也是社区最积极的志愿者,巡逻、清整、宣传、捐赠,他样样都不落。有一年,居委会的两间旧房子的屋顶坏了,居委会没有钱修。父亲知道后,二话没说,自己爬上屋顶修理,全身上下全是土。原三省里社区居委会主任邢东华回忆说:“老刘当时岁数不小了,可他为了公家的事不顾个人的安危,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打心眼里敬佩人家。”父亲的党性觉悟特别的强,那时候交党费,老党员每月交5角钱就行了,可父亲每次至少交2元。父亲还很关心青年人的成长。他经常利用各种场合给年轻人现身说法讲共产党的好,教育青年人热爱党,热爱祖国。父亲的工作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1994至1999年,父亲年年被街道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7年在十年党员奉献活动中,因其成绩突出,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表彰。
  父亲的节俭是出了名的。认识他的人,见他一年四季总是穿一身退休时的旧工作服。我们看他穿得太寒碜,给他买来了棉衣棉裤、新衣服。他却一件也不穿。老俩口儿平时的饭菜就是白菜豆腐,很少买鱼买肉吃。父亲刚退休时,工资只有100多元,最近一两年才涨到1000元多点儿。我父母家有一个饭盒大小的塑料盒,每月父亲只往盒子里放200元,多一分也不放,他让母亲每月也放200元,这就是他俩一个月的生活费,不许超出。如果超出,超支的部分他一概不管。十多年来,老俩口儿的日子就是这么过的。看他们太节俭了,我们有时就给买些吃的,老俩口儿才借此改善一下。儿女回去看他们,他们从不留我们吃饭。儿女们虽然心疼,但拿这位“抠门”的老爸实在没有办法。可一赶上扶贫救灾,他就把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大包小包地送到居委会,捐给灾区人民。今年78岁的老党员、父亲的老同事陈立明清晰地记得,“老刘每次扶贫救灾捐款捐物,都是最积极的一个。钱,他总是捐得最多;衣物,他不仅捐得最多还净是新的。”父亲为公益事业做的事还很多:楼栋口挂的国旗破了、旧了,父亲悄悄买来新的换上。从1996年9月至1998年9月,共与贫困地区的六名学生结成了救助对子。对别人如此大方的父亲,对自己近乎苛刻。一条裤子能穿20多年,打了多个补丁。天热了,他不让母亲开空调,怕费电。房间的吊灯只亮当中的一盏,灯炮瓦数是最小的。老俩口儿一个月有时用水还不到1吨。母亲受不了,曾多次与他吵闹,认为老了老了,还要为几百元过日子钱和父亲着急生气,父亲却总是说“现在的生活比旧社会不知好了多少倍,咱们的国家还很穷,还需要我们过简朴的生活。”父亲最后这次病重,11天住了四次院,每次刚住进去他都吵着要出来。他不愿意进医院,舍不得花药费。他平时就有糖尿病,也不看医买药,看点病,药费从不找单位报销,说是不给单位增加负担。在孙辈们的眼中,他也不是个好爷爷、好姥爷,孩子们过年没得到过一分“压岁钱”。可他在那些受助学生的心里,却是“大恩人”。上小学二年级的受助学生韦忠白在信中用稚嫩的字体这样写道:“您寄来的钱我已收到,感谢您的一片爱心,您省吃俭用来资助我上学,我不知说什么好,只能暗暗想一定好好学习,将来一定做一个有用的人。”陶文秀在信中写道:“我真是感谢您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您伸出了那双温暖的手,使我重新回到了校园。”蒋业超在信中说:“您是我的恩人,我永远记得您。”
  11月29日,父亲带着他对党对人民深藏的爱走了。9月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颁发给父亲的“保护母亲河行动捐助纪念卡”上记载:“捐植亩数:10亩,植护地点:山西省偏关县万家寨镇破石槽村。”按照捐赠规定,“植树项目是以200元植一亩林为单位结对”,那么父亲这次的捐款数额则是2000元。这是他漫漫人生路上的最后一次爱心的播洒。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人物

刘艾华
责任者
刘维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