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图书馆
河东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河东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中共天津市河东区委关于制定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3173
颗粒名称:
中共天津市河东区委关于制定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其他题名:
(2005年12月29日中共天津市河东区第八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分类号:
D61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河东区委建议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需加强创新和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
河东区
科学发展观
经济社会
内容
中共天津市河东区第八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全会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结合河东实际,对编制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一、河东进入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关键时期
1、“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过去的五年,是河东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围绕实现“三步走”和“三个基地”建设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战胜了包括“非典”在内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2.1亿元预计增加到60.8亿元,增长了1.75倍;区级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2.14亿元预计增加到7.65亿元,增长了2.57倍,创历史最好水平。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都市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成效显著,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不断加大,载体功能明显提升,城区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十一五”是实现我区“三步走”和“三个基地”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同在的发展环境。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处于不可多得的黄金发展期。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速推进,为我们更快更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特别是中央把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为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带来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加快实施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大交通体系的逐步完善,区域内可整合利用的可贵资源,蕴藏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我们具备更快更好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在看到诸多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发展中的压力和挑战、矛盾和问题。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地区竞相发展的态势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考验。我区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口、资源、环境等对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日益突出;改革开放的步伐仍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很大,调整利益关系、化解各类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十分艰巨。解决好这些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要求更加迫切,任务更加艰巨。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准确把握大势,精心谋划发展,抓住关键问题,破解突出矛盾,继续艰苦奋斗,勇于负重前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为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区第八次党代会的部署,按照“站在新起点,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要求,坚持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大力完善和实施“五大战略”举措,全面推进“三步走”目标,加快“三个基地”建设,努力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做好“十一五”期间的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认真把握好六项指导原则: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思路。按照“思路上与时俱进,工作上持之以恒”的要求,在坚持和完善“五大战略”发展举措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跨越发展。
——坚持把服务业作为优先发展战略。根据中心城区功能定位,切实把加速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选择、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强区富民的重要途径,创造新的发展优势,全面提高发展质量,逐步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发展。牢固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都市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显著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坚持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实现社会公平,更加注重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形成全区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坚持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积极推进各项改革,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创造财富的活力。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不断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4、完善城区功能定位。河东区是天津市中心城区之一,是距离滨海新区最近的中心城区。根据中央和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部署以及天津城市总体规划,河东区发展的功能定位是:立足河东,依托海河开发,融入滨海新区建设,面向天津及环渤海区域发展,努力建设成现代商务商贸物流基地、直沽文化旅游基地、都市工业示范基地和开放型、服务型、和谐型的现代化新城区。
5、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十一五”时期,全面实现“三步走”和“三个基地”建设目标。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和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8%以上,两项指标分别实现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力求有更大的突破,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比重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更加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各项改革继续深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开放带动作用更加明显,招商引资质量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得到加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居住、交通和生活环境条件有较大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稳定工作切实得到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
三、借助滨海新区建设和海河综合开发优势加快发展
6、主动服务和融入滨海新区建设。中央把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这对促进天津的更大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加快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是最大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是时代赋予全市的神圣使命,也是我区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河东区作为距滨海新区最近的一个中心城区,必须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抢抓机遇,发挥优势,顺势而为,乘势发展。按照“真诚服务、主动融入、学习借鉴、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借势发展”的思路,把服务和融入滨海新区与建设“三个基地”紧密结合起来,多渠道与滨海新区建立更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学习滨海新区创新的精神、宽广的视野、高效的服务,通过发挥区位、交通和公共设施优势,通过提供人力、资源和各方面服务支持,通过拓展与新区的合作开发项目等途径,在学习中创造优势,在服务中加强合作,在融入中借势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区的发展质量和整体竞争实力。
7、借助滨海新区优势促进发展。积极借助滨海新区大开发、大开放的各种优势,主动接受其辐射和带动,加快“三个基地”建设。以建设天津南站中央商务区和沿河沿路沿站商务楼宇为重点,加强与滨海新区的合作开发,吸纳更多的总部经济、中介机构等,带动我区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建设津滨物流大道为引擎,承接滨海国际物流中心特别是空港物流区的辐射延伸,带动物流聚集区加快形成;以建设各类园区为载体,承接滨海新区现代制造业产业链和研发成果转化的辐射延伸,带动都市工业上层次、上水平;以建设直沽文化旅游基地为抓手,借助滨海新区旅游休闲优势,加强联合与协作,带动文化旅游业的振兴。同时,认真研究国家给予滨海新区的政策和在新区先行改革试验的成果,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滨海新区在建设和推进中的每一个举措及步骤,积极利用滨海新区的政策优势和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大胆实践,勇于突破,寻求与滨海新区建设的对接点,寻求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借势发展的着力点。
8、充分发挥海河综合开发改造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施海河综合开发改造,既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又是河东的优势所在,更是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要深度做好海河综合开发改造这篇大文章,坚持高标准、高速度、高品位,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大力度推进重要节点的开发建设,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高度重视和借助海河综合开发改造的优势,积极向纵深拓展,扩大综合效应,充分发挥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突出搞好“四个结合,四个带动”:坚持把海河综合开发改造与完善城区功能定位相结合,带动“三个基地”建设,提升中心城区的综合竞争力;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整合沿河沿路沿站楼宇资源、工业资源相结合,带动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工业加快发展,创造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加就业岗位;与完善大交通体系、环境建设和旧房改造相结合,带动城区载体功能的提高,展现现代化新城区的形象,形成适宜人居与创业的良好环境;与全面繁荣各项社会事业相结合,带动经济社会更加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特别是城区文化品位,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需求,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影响力。
四、加速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9、实现服务业发展新突破。坚持把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以强有力的举措加快推进发展。围绕完善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构筑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措施,支持发展竞争力强的服务企业集团。到2010年,使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力、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强区富民的带动力显著提高,为实现“三个基地”建设目标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10、构建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实施发展现代服务业“五个聚集区”和“三条商务楼宇发展带”规划,大力推进楼宇经济建设,形成功能完善、聚集力强、特色明显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着力建设天津南站中央商务区,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标志区;着力建设大直沽历史文化和“洋务溯源”旅游观光区,形成集直沽文化、洋务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观光区;着力建设天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区,形成立足天津、辐射京冀和环渤海地区的会展标志性聚集区;着力建设新开路嘉华商业聚集区,形成知名品牌云集、特色突出的商业聚集区;着力建设津滨大道物流集散区,形成与滨海国际物流中心相链接、面向“三北”的物流聚集区。着力建设十一经路金融商务发展带、卫国道商务商贸发展带和新开路商务商贸发展带,逐步形成以十一经路立交桥为轴心的向中心市区、滨海新区和天津站后交通枢纽地区辐射的三条商务楼宇大道。坚持把发展楼宇经济作为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和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通过整合资源、开发建设和扶持引导,积极培育总部经济、研发设计、物流货代、中介咨询、营销中心等特色突出的品牌楼宇,使楼宇经济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出亮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11、确立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着力发展三大类十大行业。重点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以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配送分拨中心和大型产品交易市场为主的现代物流业;以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为主的科技服务业;以银行、保险、证券和投资性公司为主的金融保险业;以会展服务和法律、会计、审计、咨询、广告、策划等中介服务为主的商务服务业。大力培育关联度大的新兴服务业,包括以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培训为主的信息服务业;以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文化娱乐为主的文化产业;以直沽历史文化和“洋务溯源”特色品牌、特色餐饮为主的休闲旅游业;以商业、工业地产为主的房地产业。全面提升满足群众生活需求的传统服务业,包括以特色商业街、交通枢纽型商业和大型超市、连锁经营、品牌专卖为主的现代商贸业;以养老托幼、医疗保健、家庭教育、物业管理、保养维修等便民利民的家政服务和社区商业网点为主的社区服务业。通过加速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尽快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
五、加快发展都市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12、加快建设各类园区。围绕建设都市工业示范基地,着力构建都市工业发展平台。重点开发建设金地物流工业园、现代工业园,积极规划建设二号桥都市工业园。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工业资源,开发建设一批劳动密集型、科技研发型、配套加工型楼宇工业园、民营科技园和以电子信息、新型包装材料、生物工程、纺织、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为特色的工业小区,重点引进适宜城区发展和吸纳劳动力多的企业入驻园区,加快区域内都市型工业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向园区集聚,努力创造河东都市工业发展新优势。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各类园区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完善扶持政策和服务工作网络,不断探索中心城区发展都市型工业的新模式、新途径。
13、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融通、项目引进、产品推介等手段,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以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生产集中度为方向,以产权为纽带,推进民营科技企业实现兼并、联合、重组,迅速壮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鼓励和扶持中小民营科技企业向“专、精、新、特、名、优”方向发展,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建立和健全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筹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民营科技企业上档次、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
14、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开发与投入,推进技术创新,培育自主技术。支持企业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品,培育自主品牌,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六、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5、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来抓。按照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切实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公务员素质,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察机制,健全责任目标和政绩考核评价机制。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的作用。
16、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规范企业产权转让行为,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经营和管理机制,提高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完善国有集体资产管理、运营、监督体制,确保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17、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落实以放宽准入、公平待遇为重点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用事业及法律允许的一切领域,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与重组,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扶优扶强,扩大规模,提升质量,继续抓好私营企业十大行业排头兵;拓宽融资渠道,支持规模大、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私营企业上市融资,发展一批私营企业集团。引导私营企业加快制度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促进健康发展。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18、稳步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落实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实行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和能源资源节约的财税制度。加强税源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新税源。加大税收依法征缴力度,进一步做好协税护税工作,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健康、较快地增长。
19、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举。更新招商引资理念,转变招商引资策略,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我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能力;更加注重引进高附加值、高赢利率、高辐射力和资源消耗低的高端产业投资项目,鼓励客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环保产业,促进我区产业优化升级;更加注重招大商、招强商、招外商,瞄准世界和国内500强主动出击,扩大招商,力争引进更多的投资上亿元和上千万元的大项目,形成更具带动效应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培育和壮大外经贸市场主体,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20、重视提高招商引资的能力。围绕“三个基地”建设规划,切实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认真解决好项目储备、项目深度包装、项目宣传推介问题。围绕提高项目成功率,着力解决好项目跟踪服务和提高项目洽谈能力问题。围绕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在继续推行各种行之有效的招商做法的同时,积极推进市场化、专业化招商,尤其要尽快建立一支懂政策、有经验、会招商的专业队伍,并加大培训力度,使他们不断提高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1、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发展环境。适应投资者的需求,既注重发挥政策优势,又注重发挥综合环境优势,既注重硬件环境建设,更注重软件环境优化。按照打好“服务牌”和“中华牌”的要求,继续强化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和“服务第一”的意识,坚持做到眼睛向下搞服务、俯下身来解难题。充分发挥行政许可中心的功能,为企业和群众切实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继续开展“服务月”和企业直评行风活动,认真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创造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文明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七、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城区
22、完善和提升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显著提升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塑造现代化新城区形象。按照全市大交通体系建设规划,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加快实施以快速路、桥梁、轻轨、地铁为骨架的城市快速路网建设和后广场交通枢纽、京津城际快速铁路、津滨轻轨二期、地铁二号线等重点工程,完成一批道路的大中修和拓宽改造任务。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配套设施,提高供热、供电、供水、排水设施处理能力。发展区域型或规模集中供热,大幅度提高供热普及率。加快低洼积水片地下排水设施改造。调整房地产开发结构,加大商业地产开发力度,继续搞好旧房改造,着力开发建设适宜人居的健康住宅、绿色环保住宅和节能型住宅。
23、着力提高城区管理水平。坚持建管并重、重在管理的方针,加强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市容环境和社区管理,完善管理办法,健全长效机制,实施依法规范管理。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创建和努力实现国家卫生区目标。优化环卫设施布局,完善环卫设施配套,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和清扫保洁率。深化城区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在城区管理中的工作职能,建立区、街、社区相互衔接、合理分工和规范高效的城区管理框架,把城区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落在实处。创新管理方式,坚持专群结合,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城区管理的作用。
24、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切实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行节约生产、节能省地建设。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努力形成节约型增长方式。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等活动,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加快创建节约型社会。落实环保法规,加强城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力度,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安静等环保工程,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环境质量。健全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重点建设一批生态示范小区,为居民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强城区绿化美化,完善城区绿网体系,新建一批主题公园、街景广场、绿地广场和小区绿地,使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
八、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
25、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区。坚持把观念创新放在首位,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以新的理念和创新的精神谋发展、促发展,努力开辟发展的新境界。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根本性的创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障。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激发创新活力为重点,形成技术创新氛围。充分发挥驻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大企业的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优势,建立和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面向企业的科技服务体系,重点建设河东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培育各类孵化器和科技园、创业园及创业中心,加强技术咨询、评估、转让等中介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技术监督和服务,深化“质量兴区”工作,为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进步、质量提升和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平台。完善鼓励技术创新的措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重奖有重大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成果的科技人员,激发技术创新活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学普及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区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26、优先发展高水平教育。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显著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发展学前教育,高质量均衡化普及义务教育,巩固提高高中教育,高标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充分发挥高中示范校、模范小学、示范幼儿园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快国家示范职业学校和“历史名校”建设步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稳步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与国外高水平教育机构合作,努力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
27、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大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依托有关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和境外培训基地,加快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注重提高劳动者素质。进一步完善项目引才、政策引才、服务引才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重点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人才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千方百计聚集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努力创造让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加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规范人才市场管理,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九、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28、着力建设和谐社区。以社区组织建设为龙头,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维护稳定为基础,突出抓好“五个结合、五个构建”。坚持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公众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格局;坚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卫生、文化、治安、环境等建设相结合,努力构建促进人的素质提高的新载体;坚持硬件设施改善与有效管理使用相结合,努力构建促进社区和谐的新阵地;坚持妥善协调利益关系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相结合,努力构建不断解决矛盾、化解冲突、规避风险、促进和谐的新机制;坚持长远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相结合,努力构建社区组织健全、公众参与面广、管理有序、服务便利、治安良好、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更好地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更好地发挥促进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9、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社区服务业和各种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协调发展。做大做强河东手工编织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使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保障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完善和实施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30、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受益人群。完善困难群众社会救助机制,使困难群众能够及时享受到基本生活保障。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和老龄工作,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保障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孤寡老人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31、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多渠道加大投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直沽文化艺术中心、河东文化大厦、新闻大厦等公共文化设施,加强街道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基层文化网络功能。充分发掘直沽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以“近代中国看天津、洋务溯源在直沽”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河东特色文化,办好“社区文化艺术节”和“家庭文化艺术节”。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32、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和完善与城区地位相适应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以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公共卫生、妇幼保健为重点,着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区域医疗救治服务网络,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加强医护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进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市场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加强公共体育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发展体育产业。
33、精心维护社会稳定。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维护稳定责任制。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河东”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完善各类工作预案,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好减灾、防灾、救灾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及时消除影响安全的隐患,坚决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人民防空建设,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深入开展“双拥”和军民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充分发挥驻区部队和广大民兵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稳定中的作用。
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34、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关键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增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领导发展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注重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结合实际加强研究,把握方向,谋划全局,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思路、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着力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问题,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作风建设,忠实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力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环境。
35、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做好对台工作。做好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展基层民主,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居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坚持依法治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强化行政执法责任,严格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积极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加强司法监督,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36、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用科学发展观统一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进一步巩固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宣扬干事创业、勤政为民的先进典型,积极弘扬正气,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活力,使全区人民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区人民的文明素质。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文明城区、文明小区、文明楼院和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的创建及“邻里一家亲”团结互助活动,不断提高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要在市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实现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机构
滨海国际物流中心
相关机构
天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