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弱者到强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3062
颗粒名称: 从弱者到强者
其他题名: 一个残疾家庭在不幸中创造幸福
分类号: K828.9
摘要: 这篇文章讲述了王西茹一家的故事。王西茹在遭遇不幸之后,依然积极面对生活。尽管她自己是盲人,但她通过艰苦的努力和特殊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儿子徐京宏。王西茹教育孩子坚强、勤俭节约,并鼓励他面对困难。徐京宏也在妈妈的鼓励下,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生和音乐家。王西茹的教育方式得到了认可,她也成为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榜样。这个故事充满了希望与勇气,相信他们将在未来继续创造更多的奇迹。
关键词: 河东区 社区 王西茹

内容

王西茹一家住在上杭路街道万和里社区。走进她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墙上的“巾帼创业明星”、“天津市科学文明家庭”等荣誉奖牌,而装裱精美的书法作品也让这看似平凡的家庭充满了艺术气息。看到这里,可能不会有人想到,这个三口之家却有两个盲人。
  在通往生活的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的,有鲜花也有荆棘,但王西茹的不幸来得太早。1985年,王西茹下岗了,她决心不向命运低头,自主创业。1990年,噩运突袭王西茹与丈夫徐连喜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王西茹连续低烧十几天,视力也渐渐模糊。最终,王西茹被确诊患有遗传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这意味着在今后的生活中,她将成为一名盲人。医生叮嘱她,最好不要生孩子,以免将遗传基因带给孩子。作为一个视力原本正常的人,王西茹难以想象半路失明是什么滋味,更难以想象未出生的孩子将来要面对怎样的生活……
  残酷的现实并没有使王西茹从此一蹶不振,她知道自己背负的责任:遗传基因将传给未出世的孩子,她决定当好母亲,教育好孩子,不让孩子成为社会的负担;作为一个妻子,她要给丈夫一个温暖的家,不让他有任何精神负担;对于家中的老人,她还要尽做儿女的孝心……王西茹想,自己要比先天失明的人幸运得多,比一些没有家庭和患有残疾的人幸运得多。她决心勇敢地接受现实,挑战命运,笑对人生。
  王西茹把对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培养儿子徐京宏上,从小就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从不打骂孩子,以“赏析”教育在生活点滴中增进与孩子间的信任。从小京宏5岁开始,王西茹便让他自己上下学,鼓励他坚强,不可有抱怨心态,并要求他从三年级开始写行为日记,记下自己的成绩和错误。四年级时,王西茹让孩子管起了家,将每月的200多元生活费交由孩子支配,培养他勤俭节约的美德。一次,小京宏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回到家中,王西茹赶忙迎上前说:“看,我们的‘解放军’洗了个天然淋浴。”丈夫徐连喜也摸着孩子的头鼓励道:“京宏好样的!”听到鼓励,小京宏欢快地摘下书包,高兴地说:“爸爸妈妈,书包一点也没湿。”在这样的教育下,京宏在学校成绩名列前茅,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不幸的是,孩子遗传了王西茹视力上的缺陷,严重弱视。王西茹决定让孩子正确对待困难,正视自己存在的缺陷。当孩子伤心不解地扑到床上大哭起来的时候,王西茹语重心长地说:“京宏.你听得到妈妈叫你吗?虽然我们的视力不好,可是还有一双耳朵,可以用心去听啊!我们的眼睛残疾了,心可不能残疾呀!”懂事的京宏受到了妈妈的感染,决心不向命运低头。初中毕业后,小京宏转学到了盲校。开朗懂事的他深深触动了老师,也使他有机会接触乐器,开始学习扬琴。一个偶然的机会,扬琴老师告诉他,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音乐系将在全国招收5名身体残疾、专业出色的学生,建议他去试试看。虽然像是个遥不可及的梦,但老师的话却在14岁的小京宏心里扎了根。从那时起,他便开始自学高中课程,刻苦练习扬琴,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经过一年的奋斗,15岁那年,小京宏以第一名的成绩被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录取。梅花香自苦寒来,顿时所有的付出化成了喜悦的泪水……
  王西茹独特的教育方式很快传开了,众多单位、组织邀请她去作报告。几年来,从学校到妇联,从再就业课堂到监狱;从培养孩子到帮助残疾人自强自立,从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到为服刑人员重塑生活的信心,都留下了王西茹播撒希望的身影。2001年,王西茹已成为了“博爱素质教育工作室”的一名讲师,将自己的人生体验传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就这样,王西茹与儿子徐京宏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也用自己顽强的精神打动了无数人,相信他们也将会在以后的人生中创造更多的奇迹。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人物

桂琦
责任者
骆媛
责任者
王西茹
相关人物
徐连喜
相关人物
徐京宏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