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图书馆
河东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河东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身残志坚 笑对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2933
颗粒名称:
身残志坚 笑对生活
分类号:
G21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徐树林是一名下肢残疾的残疾人,但他始终保持着微笑,对美好生活的微笑。他制作和组装景泰蓝仿古钟和绘制扇面,但销路不好。经过努力寻找销路,他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生活的改善。然而,生意上的打击和家庭的健康问题使他陷入困境。社区居委会的帮助让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并继续执著于制作工艺品。
关键词:
河东区
徐树林
身残志坚
内容
家住二号桥街道福贤里社区的徐树林身为一名残疾人,他不但没有自卑,没有被遭受的不幸击倒,而且还始终保持着微笑,对美好生活的微笑。
10年前,徐树林下岗了。下岗对于一名普通人来说,无疑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对于一名下肢残疾的人来说,就更犹如晴天霹雳,因为残疾人再就业太难了。面对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和同样残疾且下岗的妻子,当时的徐树林有些不知所措。然而,生活却不允许他困惑,很快他做起了自己的本行——制作和组装景泰蓝仿古钟和绘制扇面。这是他学了十几年的手艺,他不能抛下,也不忍放下。望着一件件工艺成品,他很有成就感,但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那就是没有销路。没有销路,这些工艺品就如同废品,原本困难的家因为制作成本的支出变得更加困难。徐树林知道他不能眼看着自己的作品成为废品,于是他到处奔波。偶然间经朋友介绍到北京寻找销路、不久,一位批发商相中了他的作品,他的努力得到了认可。渐渐地,更多的批发商找到了他,与他开始了生意往来。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坚定和努力,换来了社会的承认和生活的改善。
2000年,徐树林全家的生活刚有所好转,无情的打击又像阴影一样笼罩着这个家。首先是来自生意上的打击,一名北京女批发商从他那里提走近两万元的货品后,未付货款,至今不见踪影;另一河北省男子,因见其收入增加,便提出合作,待徐树林将辛苦挣来的一万元投入后,那人却不见了踪影,资金至今没有追回。这两件事几乎赔进了徐树林的全部积蓄,生活再一次陷入困境。在这期间,徐树林的妻子和孩子又因病相继接受手术。此时,对他而言,生活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他裹得几近窒息。然而,他还是继续制作他的工艺品,因为他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困难终有一天会过去。
阴影并没有因他的乐观而散去。由于制作成本上涨,加之成品价格的下降,他的收入微乎其微。提起这些事,徐树林总是激动地说:“多亏了我们福贤里社区居委会,在我们最困难时,给予了极大地帮助,除了区里发的残疾补助,她们还经常拿出自己的钱给我们。在我们工作最忙时,还帮我们照顾孩子,是她们让我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是她们让我始终相信生活是如此美好。”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们却说:“徐树林一家太不容易了,夫妻俩双残疾又都下岗,仅靠制作工艺品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却又屡遭打击,这些小事我们不帮谁帮。再说,徐树林为人很好,无论邻居们谁家的钟表坏了,他都免费修理。尽管他自己生活不富裕,但还经常热心公益事业,只要居委会组织为灾区捐款,他都积极响应,这样好的人有了困难怎么能不帮!”
目前,徐树林的妻子已经退休,全家靠妻子每月几百元的退休金和徐树林制作工艺品不足千元的收入来维持生活。然而,他却依旧不减对制作工艺品的执著,对他来说,它们不仅仅是他谋生的手段,更是他对生活的热爱。提及这些工艺品,他笑着说:“它们是我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它们,欣赏它们,这就是我的心愿。”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人物
苏芳
责任者
徐树林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二号桥街道福贤里社区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