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图书馆
河东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河东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夫唱妇随捐遗体 移风易俗传佳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2931
颗粒名称:
夫唱妇随捐遗体 移风易俗传佳话
分类号:
G21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72岁的张执诚和孙玉笙夫妇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表示死后希望无偿提供给医学院校用于医学研究。他们认为这是生命的一种延续,为社会做点贡献。
关键词:
河东区
夫唱妇随
捐遗体
内容
在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大直沽街道的退休党员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情。其中,72岁的张执诚与老伴孙玉笙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共同办理遗体捐献手续,为国家医学事业做奉献的高尚情操,在社区居民中传为佳话。
张执诚大爷是一名从事教育事业46年的高级教师。他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老党员,虽然不能做出大贡献,但是小贡献也应当有,不能无所作为、枉为人生。他说:“现在我已年过七旬,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身后的事,人生总有死的那一天,不能回避,活着不能为党和人民多贡献什么,死了就不能做点有意义的事吗?”他深知本市医学院校找普通的遗体做解剖实验很困难,更何况自己现在没有任何疾病,因此他真心地希望自己过世后留下的遗体能无偿提供给医学院校。他觉得,活着为党的教育事业尽力了,去世后为国家医学事业捐献遗体,既为生命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是生命的一种延续。
张大爷还说:“我们夫妇俩要捐献自己的遗体是已经酝酿了很多年的。在我提出死后要捐献遗体时,为人厚道的老伴思想很开化,而且她家里的很多长辈都是从事医学工作的,对遗体捐献这件事都有一定的了解。”他的老伴孙玉笙原是天津第二微电机厂的干部,其家族成员大部分都从事医学工作,对社会上薄养厚葬现象深恶痛绝。得知张大爷捐献遗体的想法后,孙玉笙愉快地和他一起办理了登记,她强调这完全是自愿行为,不是儿女不孝顺,只是自己真心想把遗体捐献出去为社会做点贡献。孙玉笙还说,人死万事休,烧了也是灰,与其多占土地和空间,还不如捐献给国家做医学研究更有价值。
张执诚大爷只有一个独生子,听说父母坚持要把遗体捐献时吃了一惊;他没想到父母的思想如此开通。看到两位老人十分坚定,做儿子的也就尊重老人的意见。为了帮助父母办理好遗体捐献手续,按照遗体捐献的要求,两位老人先到了天津医科大学填写了遗体捐献登记表,并在河东区公证处与儿子一同办理了遗体捐献公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天津医科大学自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率先接收遗体捐献以来,截至目前已有400余名志愿者作了遗体捐献登记并进行了公证,其中200名实现了生前遗愿。这几年很多老人委托子女上门了解具体捐献事宜,市红十字会、医科大学、元宝山庄还共同建设了全国规模最大的遗体捐献者纪念园,以褒扬遗体捐献者无私奉献、遗爱人间的崇高精神。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沐霞
责任者
徐立
责任者
张执诚
相关人物
孙玉笙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