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残疾母女将爱心进行到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2810
颗粒名称: 照顾残疾母女将爱心进行到底
分类号: D632.1
摘要: 本文讲述了上杭路街道万平里社区3号楼的居民们如何用爱心和关怀照顾一对残疾母女的故事。居民们和社区居委会积极行动,为她们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使她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个故事展示了邻里之间的互助和爱心,以及社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
关键词: 残疾母女 社区居委会 河东区

内容

至今,上杭路街道万平里社区3号楼仍在继续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几年来,居民们用他们的无私与爱心全心全意地照顾着一对残疾母女。
  家住万平里3号楼4门的徐爱珍、王迎(均为化名)母女都为智障残疾人,不具备正常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两年前徐爱珍的丈夫王世英的去世更加令她们的生活雪上加霜,身边没有任何亲人的母女俩只能依靠政府每月530元的最低保障金维持生活。也就是从那时起,住在3号楼的邻居们便开始用爱心和关怀重新撑起母女二人生活的天空。
  赵秀琴是3号楼1门的楼长,也是照顾母女二人生活的顶梁柱。王世英去世后,赵秀琴便发动居民捐款,帮助料理王世英的后事。徐爱珍由于先天智障,说不清楚丈夫家的亲戚有哪些、住在哪里,于是赵秀琴与居委会主任就一起打电话、跑单位,联系知情人并向他们询问有关情况,经过她们的努力,很快找到了王世英的亲戚。也就是从那时起,赵秀琴为徐爱珍母女当起了家,每月替他们管理生活费,并详细记下每月花销的账目。2004年过年前夕,赵秀琴为她们母女买了新毛衣、新裤子,还将自己做的菜、包的饺子给她们送去,让她们的年过得也有年味。由于每月的生活费只有530元,赵秀琴便处处精打细算,想尽办法用最少的钱让她们过上好日子,并尽力为她们存点钱。每当超市卖特价米面的时候,赵秀琴便会很早去排队,由于对每人次卖的特价米有限,赵秀琴总要排很多次队多买一些,再用自行车驮回去。徐爱珍家的阳台没有防护栏,为了避免发生危险,赵秀琴找人为她们安装了防护栏,还和丈夫刘宗义、社区居民郭天和一起帮助她们换洗、安装了纱窗。在得知徐爱珍家的下水管道由于排水不畅,屋子里经常跑冒脏水时,赵秀琴又联系专门人员为她家改造成独立下水道,帮她彻底解决了跑水问题。徐爱珍患有高血压,赵秀琴就常年坚持为她每天量两次血压,并让丈夫为她买药,时刻关心着她的病情。从做饭到收拾房间、从看病买药到缝补衣服,赵秀琴都一力承担下来。
  在赵秀琴的带动下,居民翟春兰、李玉琴也投入到帮助徐爱珍母女的行动中来,虽然她们的家庭也并不富裕,但每到过年过节总会给徐爱珍一些钱或买些年货。社区居委会也经常为她们送去补助金和日用品。在大家的帮助下,徐爱珍母女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去年8月,王迎在一次外出中走失,这可急坏了邻居们,赵秀琴和李玉琴冒着酷暑四处寻访,一次次去派出所询问进展,联系电视台播放寻人启事。在邻居们的努力下,终于将走失20多天的王迎找回了家。从那以后,邻居们经常与王迎聊天或带她出去开阔视野,积极和她沟通交流,帮她敞开心扉。现在,王迎不仅改掉了以前自闭不说话的毛病,而且更加懂礼貌,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了。
  就这样,徐爱珍母女已经成为万平里社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大家爱心的沐浴下她们的生活将更加温暖。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人物

桂琦
责任者
骆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