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岁老人解民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2754
颗粒名称: 八十岁老人解民忧
分类号: TU995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四位老人武振玉、董福生、郭中扬、夏起在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街道金昌里社区的8、9、10号楼实现集中供热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贡献。经过近两年的奔波,老人们与供热单位、居委会等部门沟通协商,最终使该地区的居民在今年冬天用上了集中供热。
关键词: 河东区 集中供热 解决问题

内容

提起大直沽街道金昌里社区的武振玉、董福生、郭中扬、夏起四位大爷,社区内的居民都会赞不绝口。今年,大家对四位老人更是感激不尽,因为经过老人们近两年的奔波,8号楼、9号楼和10号楼今年冬天终于实现集中供热了。
  大直沽街道金昌里8、9、10号楼是三栋老楼,有112户居民。居民们自1980年入住至今,冬季一直用炉火取暖。随着岁月的推移,居民们都已上了年纪,生炉取暖越来越不方便,大家都渴望着把自家的土暖气能换成集中供热的暖气。四位大爷就居住在这三栋楼里,都已是八十高龄的老人了。对于集中供热,四位老人不谋而合,他们带着大家的心声,和街道、居委会沟通后,又联系楼里朱玉兰、马桂英等热心人组成了办事小组,并从2004年3月初开始,着手办理更换暖气的事情。
  为金昌里地区供热的单位是一家私营企业,这三栋楼不在他们供热范围之内,而且这三栋楼是老楼,供热面积达5600多平方米,俗话说,土木之工不可擅动,所以要想办成这件事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以前就是因为诸多原因使问题一拖再拖,老人们也知道难,但大家没有退缩,勇敢地承担起这项艰巨的任务。
  因为这项工作千头万绪,为早日实现供热,老人们做好了分工。在居委会的支持下,他们首先找到市区供热主管部门说明情况,但由于种种原因,供热办一时也难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老人们的精神感动了供热办的工作人员,他们决定和大爷们共同与供热单位进行协商。为了能够更快更好地解决供热问题,郭中扬大爷决定亲自绘制图纸,他挨家挨户察看,最后精心绘制了三栋楼的供热结构图。当这些图纸摆放在供热单位的负责人面前时,他们被四位大爷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们说:“干了那么多供热工程,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热心的人,更没有看到过把技术工作做的这么细的人。”董福生大爷有心脏病,但是为了早日完成工作,他自己骑自行车来往于各单位之间办理相关手续。供热公司的办公地点在河东区一号桥,老人不顾路远,骑车去送材料,中间有两次犯心脏病,但是董大爷吃了救心丸休息一会儿,就又开始了工作。武振玉大爷在办事情的过程中,为了节约时间,自己花钱打出租车,需要复印的各种文件资料,武大爷也都自己花钱复印。
  虽然是这项工作困难重重,但经过大爷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供热公司终于在9月5日答应今年冬季之前正式施工。为了能够及时收齐安装费用,四位大爷又和供热单位组成了临时收费站。大爷们一边帮着收费,一边耐心地解答居民提出的问题,仅仅用了三天半的时间,就收齐全部安装费用45万多元。供热单位的领导看到这一场景后坦诚地说,按以往的经验,我们认为只能收到70%的费用,但没想到大家这么心齐,我们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安装工作,今年冬天一定让大家用上集中供热。
  四位大爷用他们的满腔热情把事情办得圆满成功,看着事情落实了,他们都高兴地笑了。居民们也被大爷们的精神所感动,要对几位大爷的真心付出给予物质上的感谢,但都被大爷们回绝了。他们理解大家的好意,也感谢大家的全力配合,他们说:“我们都已经八十多岁了,能为大家办点事儿,看着百十户人家像一家人一样,心里就高兴了。”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人物

么振古
责任者
武振玉
相关人物
董福生
相关人物
郭中扬
相关人物
朱玉兰
相关人物
马桂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