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城石头城南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2683
颗粒名称: 千古名城石头城南京
分类号: K928.621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南京历史名城之一,石头城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地形特点以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 南京 石头城 历史名城

内容

人们都喜用“龙蟠虎踞”来形容南京地形的雄伟险要,“虎踞”又作“石城虎踞”,是指古代石城雄峙于长江之畔的伟姿。
  石城,亦名石头城,这座有着近2000年历史的名城,它的旧址位于城西汉中门的清凉山附近。
  古代长江直接流经清凉山麓。清凉山古名石头山,因“江行自此来者,山皆无名,至此山始有石”,故名石头。伫立船舷,遥遥望去,石头山宛如一只猛虎雄踞江岸,因而又有“石头虎踞”之称。江水长时间不断地冲击和洗刷,使得石头山成为“峭立江中”的天生石壁,“缭绕如城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于金陵“五百年后有王出”的谣传依然放心不下,于是变金陵邑为秣陵(意为长马草的山岗),并把县治迁到南京城东南的秣陵关。
  相传东汉建安13年(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前夕,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出使东吴,路经南京,他仔细地观察了南京一带的地形,发觉这里岗峦重叠,大江奔流,土地肥沃,财赋殷实,是能够成就帝王之业的军事要地。于是便向孙权建议说:“秣陵之地,钟阜龙蟠,石头虎踞,乃帝王之宅也。”直到现在,清凉山附近还保留着“龙蟠里”和“虎踞关”等富有历史意义的地名,传说诸葛亮出使东吴,驻马观察形势的地方曾立有“诸葛武侯驻马坡”碑,岁月迢递,古碑已无处可觅,现在所见“驻马坡”擘窠题刻,系著名书画大师刘海粟手笔。
  宋元之际,长江北移之前,石头城一直是南北交锋、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统治者都派重兵戍守,以为京城屏障。
  石头城故址,虽迭经兴亡,但仍有遗址可寻,正如中唐诗人刘禹锡《金陵怀古·石头城》一诗中所咏的那样:山围故国(指石头城)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指秦淮河水)。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自从明太祖朱元璋扩建南京城以来,石头城仅成为应天府城整个建筑的一部分,不过古代石头城西部的建筑规模,保存得还是十分完好的,如今我们沿着汉中门外公路北行不远,便可以望见这饱经沧桑的石头城。青灰色的明代城垣依山而筑,城基仍然利用临江的悬崖峭壁。清凉门到草场门之间,有一块长约5米,宽约2米的赭红色砾岩,凹凸不平,远远望去,颇似鬼脸,因此俗称为“鬼脸城”。“鬼脸城”下有一座池塘,人们称为“鬼脸塘”,当你透过清澈的池水,观看“鬼脸城”在水中的倒影时,你会觉得这鼻眼俱全的鬼脸竟是这样的惟妙惟肖,真像是鬼斧神工造就而成的!每当大雪初霁,登临石城,纵目江北,四野莽莽,远山若屏,积雪残存,玺玺玉色,莹莹悦目;近俯大江,玉带横阵,楼船帆樯,密集若林。目睹这银光素裹、分外妖娆的雪景,你会情不自禁地被这壮丽的景色所陶醉。若吟诵起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刺登临石头城的怀古之作,会感到别具一番情趣: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业,惟有青山如璧。连云樯,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樽前,繁花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人物

葛振亚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