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老师——刘炳森先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2147
颗粒名称: 我和我的老师——刘炳森先生
分类号: K825.46
摘要: 文章讲述了作者与刘炳森先生的交往和情谊,表达了对先生的缅怀和敬仰。
关键词: 刘炳森 交往 事迹

内容

每年的除夕,我都会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准时给我的老师刘炳森先生打个拜年祝福的电话。然而,今年的除夕之夜,我却一直心神不宁,虽坐在电话机旁,但没有勇气拿起它来。因为大年三十的下午,我给先生的长子打过电话,询问刘先生的病情。他告诉我:“情况非常不好,昨天晚上刚刚抢救过来,现在仍处于昏迷之中。”听到这里,我的泪水已不禁夺眶而出。
  放下电话,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房里,默默为先生祈祷。同时,先生的音容笑貌和三十多年的言传身教,就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在眼前浮现。
  1965年,刘先生到遵化劳动锻炼。当时我的父亲在县委办公室负责接待工作,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使他们一见如故,很快便成为莫逆之交。因为这种机缘,使我有机会自十几岁开始就跟随先生学书习画,并引导我一步一步地登上了书法艺术的殿堂。
  七十年代初,我正在读初中,每年的暑假都会进京到先生家住上一段时间。当时,先生的家在故宫西角楼的城墙外边,只有一间小屋。为了缓解住房紧张的问题,就在门前打了一间简易房,我与刘先生的两个儿子就住在简易房里。我在他家时,每天上班前先生都会给我布置作业,要我到景山公园去写生、画速写,下班后再给我讲评示范。为了不让我想家,先生总是把我的生活安排的丰富多彩,要么利用周日带我去中国美术馆看展览,要么带我去故宫看古旧字画。为了方便我画画写生,先生第一次出国到日本,回来专门为我买了一部照相机,他说:“这个机子虽然不是很好,但你用得着。”至今想来,都让我感动不已。
  1973年我考入河北省轻工学校美术专业,但因体检时发现色弱,而被校方建议改学其他专业。是先生及时给我写信,鼓励我不要灰心,辨色力弱不影响画中国画,亦可在书法上下些功夫。从而坚定了我在书法上成就一番事业的决心。
  当我初学书法,见到荣宝斋出版的先生所书隶书字帖时,爱不释手,如醉如痴的临习了近一年,所见者都夸不错,我自己也有些飘飘然,先生见状非常不高兴,严肃地告诫我说:“学我者生,似我者亡。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并给我找来了《汉隶书选字帖》让我临习。当时,对先生的态度和做法,很不理解。现在想起来,才觉得那正是先生的治学态度和学风。
  每次见面或打电话,先生都会不厌其烦地嘱咐我,要多看些书,不断充实自己,文史哲都要看。先生是这样教导我和他两个儿子的,自己也是如此。即使是在被确诊为肺癌后,尤其到后期,经常出现呼吸困难,化疗反映严重等症状,他也从来不把这些痛苦表露出来,一直保持着很好的精神状态,并坚持看书。人们不仅对刘炳森先生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所惊叹,更被他这种学习精神所感染。
  刘先生走了,我从此失去了恩师。几天里,我整理着与先生交往的信件、物品,一遍遍回想着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他的为人,他的作风,他的嘱咐,他的期望……
  作家简介:李家鹏,1958年生人,河北遵化市人,现为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唐山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遵化市文联主席。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家鹏
责任者
刘炳森
相关人物
李家鹏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国美术馆
相关机构
遵化市文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
遵化市
相关地名
河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