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祠的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0896
颗粒名称: 周公祠的变迁
分类号: K92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周公祠是为纪念晚清洋务运动重要人物周馥所建,周馥是李鸿章的得力助手,为天津城建做出了巨大贡献。周馥离津后曾先后任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位列封疆大臣。周公祠建于1924年,建筑风格为清代建筑,占地31亩,有房58间,内有长廊百米,设有平行两院落,大院为正殿,供奉周馥及吴夫人肖像。解放后,周馥嫡孙周叔弢将周公祠连同荐福庵无偿捐献给国家。近年来,周公祠已拆除并建成商住小区神州花园和海赢明居,荐福庵已迁往大直沽中街的荐福观音寺。
关键词: 天津城建 洋务运动 河东区

内容

《河东区志》文化篇写道:至清代,境内村落增多,基本上村村有庙,所建庙宇多为土地庙、关帝庙、火神庙等,村民们年年供奉,祈求五谷丰登,阖家平安。是时,仍属大直沽庙宇殊多,有文字记载的就有16座。其他地区的规模较小。较小的村庄一般有一座,大一些的村庄建有两座。1924年建成周公祠和周馥的家庙荐福庵。
  读了这一段区志,不由联想起1965年盛夏,当时天津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周叔弢到七中视察工作的情形。我那时还是一个高二的学生,见到这位白发银髯的老者在市区和学校领导的簇拥下缓步走来极有风度……有人告诉我:他是晚清洋务运动重要人物之一的周馥的孙子,周家是名门望族,河东还建有“周公祠”呢!
  周副市长是周馥的后代,还有家祠在河东,这让我有一种神秘感,心想:有机会我一定到周公祠去看看!不幸的是,第二年便是“文革”,不久停了课,两年后我又加入了上山下乡的行列,成了一名知青。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回津工作后,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才见到萦绕心中20余年的周公祠,但它早已是黑压压的一片鳞次栉比的低矮平房,墙垣上还留着残标……静思之余,我便翻阅了大量资料,终于知道关于周公祠的概况:
  周公,名周馥(1857~1921年),字玉山,别字兰溪,安徽至德人。入淮军为李鸿章所器重。李任直隶总督时将周调至天津,先任永定河道,后任天津海关道兼北洋行营长官,奉李鸿章之命,在河东扩充天津机器局(东局)、后建北洋水师学堂、武备学堂,主持聘请德国教官为中国培养出第一批现代海陆军事人才。再后,他任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史。在任职期间,他积极疏通关系,招贤纳士,勇于开拓,又陆续在津办成电话局、工程局;并修铁路,建马路,拓街衢,捐建书院,为天津城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协助李鸿章在天津办理洋务达30余年,颇具开发眼光和务实精神,是我国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李鸿章谢世后,周馥负责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敢于为国抗争,曾多次与入侵者交锋,最终撤销为外国人服务的“天津都统衙门”,并要回津榆铁路。他离津后先后任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位列封疆大臣。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他眷恋津城,告老回乡定居。1921年他病逝于孟庄寓所,享年85岁。
  当时,天津各界及社会贤达,因感其忠勇勤政,联名上书致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要求为周馥建祠堂旌表其迹。此举获准,但因国库亏空财政紧缺无法兑现,由其子周学熙自筹资金于1924年在大直沽小孙庄建成了周公祠。周公祠占地31亩,有房58间,为清代建筑风格,内有长廊百米,设有平行两院落,其大院为正殿,供奉周馥及吴夫人肖像。
  资料记载,殿柱直径为l米,雕梁画栋,全部门窗镌刻着花纹,祠内气氛肃穆庄严。正殿有石铺甬道直通里进后院,甬道又自然延伸至藏书楼、荐福庵、畅达楼、月牙湖,境内松柏参天,杂以桃李杏梨等果树,满目奇花异卉,诸多假山喷泉点缀其间,远望绿荫蔽天已成为海河东岸的津门胜景!随着时光流逝,周公祠多遭战乱损坏,几成废址。
  解放后,周馥嫡孙周叔弢代表族人出面,将周公祠连同荐福庵无偿捐献给国家。1987年所余周家祠堂被拆掉建成沿河街小学(今并入河东区街坊小学)新舍。近年,危改动迁已扩及小孙庄,那里正在兴建商住小区神州花园和海赢明居,其中荐福庵已迁往大直沽中街的荐福观音寺。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炳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