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图书馆
河东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河东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大直沽的家常熬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0766
颗粒名称:
大直沽的家常熬鱼
分类号:
I269.6
摘要:
本文讲述了天津人袁娘擅长熬鱼,并介绍了家常熬鱼的做法和津菜的特点。同时回忆了儿时河水煮白鱼的经历,表达了对政府治理河水的赞扬和对天津风味家常熬鱼的热爱。
关键词:
当代文学
魏定渤
大直沽
内容
大直沽,河连坑。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居住在这一带的百姓们喜欢上了吃鱼,而家常熬鱼又是天津市普通百姓拿手的绝活儿。
儿时居住的那个大院中,有一位人称袁娘的大婶。甭管什么鱼,只要经她手一熬那味道就是好。有人还说她熬的家常鱼,味儿飘出去就常逗引得行路人驻足闻香。
可就有不服的。大院西边不远有一家饭馆,那里有一个大肚子师傅总听人们夸一个普通大婶熬鱼熬得好,心中好不服气,便去拜访袁娘灶前同论熬鱼之道。没想到他刚刚坐下寒暄几句,袁娘立即接过话茬子,说:“师傅,听您口音是四川人,又是厨师,贵省有一道叫大蒜烧鲢子鱼的菜可曾知道吗?”厨师故作不知地说,请您赐教。袁娘也没客气,告诉他熬此鱼要用当地的油酥豆瓣儿拌上刀拍的大蒜,姜末儿先在油汤锅中慢火儿烤汁,再将洗净的鱼放入锅内,等鲢鱼肉吸进豆瓣、姜蒜的香味,再收汤上亮油,临出锅时再放进用糖、辣椒、紫草混成的汤汁,最后放葱花、甜醋出锅入盘,色泽白红相配,味道咸辣甜鲜香。这位饭馆大师傅听完倒吸一口凉气,禁不住竖起了大拇指说:“天津人吃鱼真是行家,我服了。”
袁娘熬的鱼是有秘诀的,如拍在鱼身上的面粉要薄,煎鱼的油要温,调料中的面酱先过油,熬鱼的汤要以啤酒、黄酒为主适量加水;汤要淹没过鱼一寸有余,小火慢煎,天津人谓之“咕嘟开”。还有一个窍门是人人知道而又容易忽略的——葱姜蒜三种佐料的配比也有讲究。尤其放姜更是关键,太干的姜放进锅中鱼汤会有铁锈味道;发霉的姜就会使鱼味变得类煤油味道;姜放的不能超过葱和蒜,不然鱼的味道就会加重河泥味儿直接影响鲜美。
或许是吃家常熬鱼吃得上了瘾,出差到外地我也常常寻觅天津的家常熬鱼。
一次我去兰州宾馆招聘餐饮业服务员,对方听说来的是大都市企业集团的老总,又是来接他们培训的当地青年赴天津工作,哪里敢怠慢,于是悄然吩咐下去——做几道好菜让远来的客人尝尝!经理还指着餐桌对面水族箱里正游动着的身肢像大蒲扇、长着一条小细长尾巴的鱼说,今晚请您吃这种……我一听急忙阻拦道,请原谅,我知道目前这种鱼是一道很高级的菜,但我不吃这种鱼。既然您请客我就不客气,干脆就让师傅熬一条天津风味儿的家常熬鱼吧。经理赶紧陪笑答道:天津的家常熬鱼别看普通,确实是一道名菜,我们酒店里正好有一位会津菜的师傅,这就给您熬去。天津的家常熬鱼被称之为“津菜”了,我很得意。
频频敬酒之后,相互间有了熟悉的感觉,我这才告诉对方,您刚才指的那种鱼,我小时候居住的地方处处有卖的,因为这种鱼长得奇特所以称大锅盖鱼,俗名大洋鱼。花上几角钱马路边的小贩就能给你一大堆。穷苦人家常常买到家后当猪肉炖着吃或洒上盐腌渍后冬天再吃。没想到昔日不值钱的东西,今天竟成了招待贵宾的美味佳肴……一席话,引来女士先生们的开怀大笑。
既然津门是鱼米之乡,熬鱼手法自然各有不同。公休日我便常常一个人骑上自行车到郊外转,一是为锻炼身体,二是专拣路边小馆儿品尝家常熬鱼。但是最让我怀念的,还是儿时记忆中的河水煮白鱼。那是60年代初的非常时期,城里人也开始打河中鱼、虾的主意。那年,我和小舅舅去水坑中淘鱼,小舅舅说淘鱼前要先在岸边挖个沙坑,再把河里的水用盆舀出来倒进坑中,并用草棍儿搅成浑汤,让水自己慢慢沉淀备用。开始淘鱼了,一会儿河沟子里的水被我们淘干了,就开始捡拾在泥水里乱蹦的鱼。最后一道程序是我们用三块石头支上一个铝盆,用已经沉淀的河水来煮鱼——原水原鱼,原汤原味儿。一边呼吸着柴草燃烧的炊烟儿,一边吃着河水煮鲜鱼。尽管没有添加任何调料,倒正好突出一个鱼的“鲜”字。从道理上讲,家常熬鱼用原河水熬,确实比用自来水熬的好吃。
今天,昔日浑浊的河水,在市政府的号召下都治理清澈了。水清了还怕没有鱼儿吗?真是政府顺和人心民意,天津风味的家常熬鱼不但没有失传,反而会更兴盛起来了。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人物
魏定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