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东从小就立志当一名画家。意志顽强的他步入画坛后,博采众长,进取创新,在版画艺术基础上,又探索出一条中西合璧的中国彩墨之路。他长期进行绘画理论研究与实践,以提高自己的绘画艺术水平。
“孜孜采撷百家蜜,酿得醇香玉液浆。”他曾走出国门,到新加坡进行实地考察,并多次往返于陕甘、黔川、闽琼、青藏、内蒙……然而,令他最钟情、眷恋、乃至痴迷的便是云南边陲——西双版纳。他熟悉那里的民间习俗,喜爱那里清纯的歌舞与秀美的风景。那里的一草一木、一丘一壑和造型奇特、色调强烈的头饰、服饰及翩然起舞的青年男女,都紧紧吸引着他的创作。于是,一批《少数民族风情》人物彩墨系列及《仙女飞天图》系列作品就这样诞生了。何东的画受到业内人士及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尤其受到东南亚华人华侨收藏家的青睐。他的画曾入选全国“中国三百家”大展和全国第七届美术大展,并获’98中国艺术博览会“铜牌奖”、“99年中国百杰画家”称号,全国民间美术展特别金奖,天津市弘扬民族文化美展一等奖等。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这是何东创作的人物写意《仙女飞天图》等系列作品所带给人们的诗般的感受。在这些图画上,一群美丽妩媚的仙女,身姿轻盈,翩然起舞,凌空行游于高高天宇,那宽松的长带与衣袂随风飘曳,她们在纷扬的落英和缭绕的云气中,带着晶莹的水光和清馨的芳香,妩媚俏丽,款款而来,为人间洒下绚丽的鲜花和美好的祝福……何东以“没骨之法”及深识慎悟之品性,展现了理想之美。他借鉴黄宾虹用墨之技,附色柔和,变化微妙,墨色淡雅。似乎随意,实则用心良苦,令画面有温润、奔放、活泼之感。他以〓法画出那没骨面庞、花卉、裙裾,使观者意惬神怡,确有“笔自清闲格自高,风尘腋底总萧萧”之感。
这些年,他又创作出以云南民族风情为题材的人物彩墨图,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向世人倾泻出心中无限喜悦和对人生美好向往之情。其中如《落日溶金》、《舞》、《竹林舞》、《夏日》、《山寨晚歌》等作品,在人物造型上以写实为基础,具有装饰性和适当夸张,既有西方印象派色彩的个性,也有中国古代陶艺敦煌壁画色彩之神韵,如《竹林舞》,在美丽的夜晚,风吹动着竹林沙沙响,松软的草地上两个少女面带喜悦之情,伴随着欢快的旋律,扭动着婀娜的腰身翩然对舞。画家以幽暗的冷色为背景,对背景竹林采取旋律化的处理,在朦胧夜色反衬下显得整个画面色调愈发响亮、跳跃,从而塑造出一种幻觉与理想的自然和谐。
当他创作的几幅《内蒙与西藏风情录》人物写意图画展示在观众面前时,我们仿佛闻到了马奶酒、青稞酒和酥油茶的醇香,看到了在蔚蓝的天空上,白云飞舞,金色的阳光洒满茫茫无际的草原,骏马嘶鸣、勇敢而迅疾地驰骋着。一群雪白的羊儿在远方跚跚而行,牧羊犬不断呼唤着离散的羊羔。人们心情愉快,放开高亢嘹亮的歌喉,悠扬的歌声在空旷的原野上久久回荡着,回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