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环境保护的警示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0234
颗粒名称: 亮出环境保护的警示灯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已经被愈来愈多的百姓所关心。其实,每个国家、每个地区,在显性的社会经济繁荣后面,都存在着一个隐性的环境保护问题。这是一个绿色警示,因为环保问题已经影响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生态平衡。
关键词: 河东区 环境保护 警示灯

内容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已经被愈来愈多的百姓所关心。其实,每个国家、每个地区,在显性的社会经济繁荣后面,都存在着一个隐性的环境保护问题。这是一个绿色警示,因为环保问题已经影响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生态平衡。
  我们所说的环保问题,是指违反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规定,出现了局部污染和其他公害。事实上,环境保护是个难题。当前,强大的跨国经济现象所引起的全球性的资源整合的冲击波,对环境保护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相反,工业发达国家往往以发展中国家为代价,把工业化的弊病转嫁给这些国家。他们在这些国家开发原料和直接建立高污染企业。如日本每年进口大量木材,而本国的森林复盖面积高达67%;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把生产有毒化学产品的工厂设在印度,造成了博泊尔市数万人伤亡的悲剧;我国前几年也多次发现远洋货轮舶来的竟是美国本土的集装箱垃圾……解决环保问题已是当务之急!现在,我们处在工业“三废”和噪声的包围之中,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到“井水无波”,究其原因:
  一是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在一般人心目中,触犯环保法不算犯法。如在本区津塘路居住的叶先生,他是一家合资企业的财务总管,惟一嗜好是读书品茶。入夜他爱独坐书房里而自成一统。不料去年他楼下的底商房租给了某歌厅,自此他每晚有将近8个小时生活在高低抑扬的歌声里,那里面掺杂着绝不低于90分贝的吼叫。叶先生一家敢怒不敢言,投资安装了隔音窗,但仍然无济于事;最后总算发明了一种“以噪治噪”的办法,全家人手一耳机,边听音乐、边读书、边睡觉……用叶先生的话:“人生闹市间,心远地自偏”,据说也生活得怡然自得。
  二是不了解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常识。如廊坊市女青年卢秀珍来本市二中院看病,她患有间歇性气管炎。当她在红星路顺驰立交桥附近等候交通车时,一辆“黄河”柴油机车疾驰而过,车尾喷出高浓度的黑烟(目击者认为至少达到RB7·0波许单位)卢秀珍在烟雾袭击下因剧烈咳嗽而休克,差点儿丢了性命!但她的家人认为这是倒霉,根本不懂得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因为国家《环境保护法》早已对防治柴油车烟尘污染制订了《柴油车自由加速度烟尘排放标准》。超标排放者应对此引起的后果负责。
  三是某些企业、个人不尊重社会公德,知法犯法。如有的企业为追求局部效益,在投建项目时耍花招,对环保“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采取了高预算、低投入的办法作计划内挪用。例如有些企业的酸雾治理成“老、大、难”,有些企业在废水处理上采取“白天监控,夜晚排放”等。另外,市民个人无视环保法的行为也大有人在:有半夜飙车者,几辆响着调频收音机的时尚摩托车,从小区路口驶向马路,其时,梦中芸芸众生只听得一阵阵由远及近惊雷般的“哒哒”声,并循环往复像一场噩梦。这种闹剧居然延续了好几天,最后还是让巡警发现才制止了。
  环境保护早已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了加强环保管理和防止新的环境污染源的产生,市政府及时配备了环保监督执法人员;本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地方环境保护局关于受理环境污染案件还曾下发了联合通知,近年来驻区工业企业生产噪音问题也基本上得到解决。但是,在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环保工作更不能掉以轻心,亮出绿色环保的警示灯,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大好事。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尹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