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里,不管企业规模、产权制度、管理模式发生如何变化,构造其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中,洋溢着一种渗透了组成企业各基本单元的企业精神。这种精神是商标品牌的光泽,是生产作业线的自如节拍,是蔚成风气的现场管理,是企业员工潜移默化的内在素养……其中,对不成文规则的认同、贯彻、执行是一个重要方面。
所谓不成文规则是指企业中没有通过文件的形式规定,但长时间以来员工们约定俗成所执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它就像在没有红绿灯也没有警察的十字路口,不管左拐弯、右拐弯或是直行的汽车司机,他们都按照速度、时间差等不成文规则,安全礼让而通行,《驾驶员手册》对此决没有具体规定。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类似的不成文规则更是俯拾即是,如办公室秘书给总裁送文件,你就要轻声敲门,听候召唤;调度员安排生产衔接时,要考虑天气、运输、用电高峰等不可测因素;作业长、班长派工时注意员工的情绪波动等等……
我们追根溯源便会发现:这种不成文规则主要来自企业的最高管理层。一方面高层经理的行为、处事方式和他们日积月累的言行,形成了不成文规则;另一方面,他们也在身教言传地倡导和维护着不成文规则。如所周知,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年度经营目标、工作过程描述和报酬制度等,所有这些书面规定再加上高层管理层的言行,都会给整个企业一些信号;随后,作为反作用力,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对这些信号施加影响。这些因素五花八门,包括地域文化、经济气候、法律法规,以及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个人打算等,它们是企业无法控制的,这些因素会促使信号发生变化,或增强、或扭曲,直到原先设定的管理举措和书面规定,有了一整套相应的不成文规则。后者实际上驱动着员工们的日常行为。
当前,继国有企业之后,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作为一支新生力量登上了经济舞台,它们纷纷进入了第五代管理时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众望所归。但是,企业必须从两个方面加强对不成文规则的“无形”管理,一是经理人要提倡“门户开放”政策,对直接关系企业发展和员工切身利益的内部政策、管理举措,尽量做到上下通气。某大企业集团总裁开会的第一句话常常是:“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他的做法很快被各级领导“克隆”了,这个集团的经营活动得到了不成文规则的强有力的支持,所以连年赢利。二是企业管理人员要善于把握市场运作中的主要矛盾,找出与这一矛盾有关的不成文规则进行评估。这种评估除了技术性外,往往具有行之有效的群众性;而清除各种“既得利益”的修饰,就能展示问题的庐山真面目,也便于查出管理问题的病根。现在有些管理先进的企业,已经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同时,将不成文规则列入无形管理范畴,有的结合“自主管理小组活动”,开始了不成文规则的“戴明环”。
一个企业高层决策与群众性的不成文规则相互交融、相互磨合,形成强大合力的管理新时期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