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7月下旬,海河流域迎来了二十世纪最大的一次洪水袭击。我参加工作才几个月,就被抽到抗洪一线。那是个阴雨的夜晚,我们身披黄色油布雨衣,登上敞篷大卡车,从李七庄顺着土路颠簸着向南驶去,沿途看到许多车辆载着参加抗洪的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和学生,争先恐后拥挤着向南疾驶,口号声、高喊声响成一片。我没有经历过战争场面,此刻还真有一种上前线的感觉。
东方刚露白,我们来到了小卞庄,刚下车就听到哗哗的流水声,眼前有不少军车和举着小红旗指挥交通的战士。我意识到这就是独流减河抗洪前线了,气氛变得十分紧张,队伍上了大堤,也顾不得解行李、支帐篷,大家便脱去外衣裤连奔带滑地赶到大堤下的洼地参加战斗。因为麻袋片还没运到,我们就十来个人一字排开,用双手往大堤上“传”泥。站在最下边的人挖出的泥有枕头般大,等“传”到堤上最后一个人时只剩饭碗大小了。下午,两个人一副扁担一条麻袋,用绳子系住麻袋四角,有人专门负责用铁锨往麻袋里上泥。我和一个戴眼镜的同志刚把扁担撂在肩上,身体还没站直,麻袋的四角全脱扣儿了,我们也摔倒在泥里。有一位中年农民笑着走过来,他一声不吭,只是熟练地帮我们把绳扣解开,然后找了四块小石头分别放进麻袋的四个角里,再用绳子系上扣,果然绳子再也掉不下来了……
晚上我们在堤坡上放一块麻袋,身子散了架似的躺在上边,一个个睡得死死的连蚊子咬都没知觉,只是转天醒来才发现浑身都是“包”,又疼又痒。“妈呀!吓死我了!”随着一声惊叫,原来是昨天和我搭挡儿抬泥的那位戴眼镜同志的麻袋底下竟发现1条草蛇,我们也人人自危。还是那位中年农民有经验,他向我们介绍了“治”蛇的办法——先在堤下十多米远的地方挖一个半人多深的圆坑,底大上小,坑边用锨抹滑,捉一只麻雀用柴草烤熟放进坑里,然后用木板将坑口盖严,木板上挖个小洞,蛇闻味儿钻小洞里能进不能出。我们觉得新鲜,大家齐动手,果然第二天在坑里发现了六七条草蛇。从此,我们住的帐篷里再没发现过蛇……
进入8月上旬,连下暴雨,抗洪的形势更加严峻。市内各文艺团体的演员来大堤慰问演出以鼓舞士气,许多著名作家也来体验生活。根据上级安排,一批新同志把我们替换下来。虽然离开了独流减河前线,但我们依然关心着报纸、广播里军民抗洪的消息。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指挥下,经过800万军民日夜奋战,我们终于取得了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严重的灾情唤起了全社会的水患意识,把社会的热点再一次引向久盼的根治海河。1963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所发表的毛泽东同志的题词“一定要根治海河”,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40年来,海河治理取得巨大成绩,海河流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96年海河流域遭遇到1963以来的最大洪水,由于根治海河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和全市军民的共同努力,再一次取得了防汛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