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产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要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这对我国所有民营科技企业无疑是巨大肯定。
河东区民营科技企业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悄然兴起,9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的深入,不断发展壮大,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后,民营科技企业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全区民营科技企业1988年仅5家,历经10年风雨,1998年发展至262家,随着帅超、帅越、帅先、帅达4个民营科技企业园区的相继成立,2002年已达506家,从业人员6000人,上缴税金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占全区财政收入10%以上,成为河东区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生力量。
截止到2003年9月份,全区民营科技企业已由1997年的150家累计增加到573家,注册资金近亿元,从业人员8900余人,纳税额已占全区财政收入的10%。从2000年到今年上半年,先后与电气传动研究所、地热勘察设计院、无机研究所、中铁电气化设计院分别共建了四个科技园,提供办公场所面积达26000平方米,由于政策兑现,服务到位,仅帅超、帅越两个科技园就进驻企业102家,进驻率达80%以上。
民营科技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它的发展要经历积累、成长、调整和提高几个阶段,同时也将显现出专业化、多元化、再专业化的大企业产业发展的一般轨迹。民营科技企业只有形成自身的优势项目才能保持长久的高速发展势头,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点。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尽快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全面提高企业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应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当务之急。政府给政策,给服务,筑巢引凤,市场引导,资金扶持是很主要,但不是关键。
1、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内圣外王”,在自我修养,自我管理方面达到相当水准;见闻力求其广,知识力求其博,在个人行为方面力求完美,先修己后安人,实现“人性化管理”。管理的根本精神在于“中道”,讲求合理、适度。管理的最佳原则是情、理、法三者有机结合。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即自动化管理。企业成员自觉地按照规范和要求办事,维护企业的宗旨和荣誉,“从心所欲不逾矩”。
2、民营科技企业要抓住机遇提升自己,要加快转型尽快融入到国内外经济分工中去。首先,中国加入WTO,全球资源重组,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借鉴、吸收国际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生产技术、营销战略,加快自身机构、体制、资源的调查,更多地参与国际经济的分工与协作,尽早加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去。其次,党的十六大充分肯定了民营科技企业,为其创造了一个向外延伸,加快发展的外部条件。企业家要懂得社会化大生产的经营管理,具备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驾驭能力。这是参与国内外经济与分工的主要条件。民营科技企业应当认识到“二次改革”、“二次创业”、向世贸规则靠拢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现在就应充分运用电子商务、ERP、CIMS等技术,迅速改变传统的业务运用手段,与国际接轨。
3、民营科技企业应是知识密集型、发展型经济实体。必须认识到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已开始进入市场经济较为成熟与完善的阶段,多种经济要素由分散转向集中,规模和质量成为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利润平均化、分工专业化、企业规模化、经营质量化和管理科学化。民营科技企业要根据社会化的生产和市场的要求,力争成为股份化的现代企业,成为国内外的上市公司。有条件的法人企业能够加入企业集团或者以其产权、股份、科技、专利、成果、商品等优势自组企业集团,这是走向社会化大生产,优化资源配置的进步之举。民营科技企业也可以向有实力的国内外企业集团的配套卫星企业发展。
可考虑两种方式:一是跟随大企业横向多元化发展进行横向配套,即向主导产业相近的行业发展,包括相关科技产品和科技咨询,科技服务。二是跟随大企业纵向生产过程进行纵向配套,即向与主导产业生产过程有密切关系的行业发展。可向前延伸,发展科技原材料工业,也可向后延伸,发展科技深加工和相关科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