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再就业的话题,东新街道的每一位干部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他们实施这一“民心工程”所获得的荣誉:2001年以来,街劳动保障中心连续三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保障工作先进管理部门。2002年11月,街道办事处和8个社区居委会分别被评为天津市低保和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三年来,全街共开发就业岗位6005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585人。
情为下岗失业群众所系
积极构筑再就业服务网络
有人曾把再就业工作看成是社区工作的第一件难事。作为全区人口最多、下岗失业群众最多的东新街道尤其如此。街道党政“一班人”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在再就业工作中表现出的畏难情绪,组织街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执政为谁,情为谁系”开展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在讨论中,大家形成了高度共识:“执政为民,情为民系”践行在再就业工作中,就是要以心怀群众疾苦的政治责任感,带着深厚的感情,像关心家人一样关心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群众。
有情就会有心,有心就会想出办法。街道成立了再就业工作领导组,每个社区居委会建立了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均配有2至3名劳动保障协管员,建立了例会、月通报、季讲评制度,确保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在街道社区有人问、有人管、有人抓。他们从基础工作抓起,精心构筑再就业服务网络。街道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劳动保障中心、职业介绍所,25个居委会分别组建了社区服务站,辖区内有下岗职工的企业设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形成了以劳动保障、就业服务部门为主体,社区、企业为补充的覆盖面较广、服务功能较强的再就业工作网络。为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网络服务有针对性,街道和每个社区居委会还分别建立了失业人员登记台帐、就业求职意向表台帐、用工信息岗位开发台帐、就业安置台帐、失业人员培训台帐等“五本台帐”;作到“四清”,即失业周期清、家庭状况清、就业意愿清、安置去向清,明显提高了网络服务工作的针对性。
岗位从哪来,人到哪里去,是再就业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下岗职工特别是“4050”下岗失业群众,大都文化低、技能单一,再就业难度非常大。东新街道把内部挖潜与借助外力开发岗位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具体推出了“四招”。
第一招:积极筹建厅式农贸市场。街道结合抓好退路进厅工作,先后筹建了3个大型厅式农贸市场,并明确规定,优先租赁的市场摊位必须是本街道下岗失业群众。对享受低保的群众可以享受半价进厅的优惠政策。对生活特别困难的群众免费提供市场摊位。市场建成以来,先后有1000多名下岗失业群众进厅经营。
第二招:大力兴办新的经济组织。他们把深化改革与企业挖潜结合起来,通过深化改革,大力神非开挖公司、华泰纸业有限公司等驻街企业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就业安置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他们借助外力兴办新的经济组织,以市场为导向,以街道劳动保障中心为依托,先后新办企业11个,商业网点12处。通过这些举措,创造就业岗位800多个,安置下岗失业群众430多人。
第三招:着力发展社区服务业。街道社区因地制宜,组织开发了“三保”(保安、保绿、保洁)、“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项服务”(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三大管理”(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等社区服务业岗位,兴办20个社区服务业组织,有效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今年上半年,新开发社区服务业岗位190个,占新增再就业人数的16%。
第四招:一手抓防控非典,一手抓再就业。按照市、区有关部门的部署,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分别成立了消毒保洁大队和消毒保洁分队,并实行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服装,使125名下岗失业群众实现了再就业。同时以旧楼改造后实行物业管理为契机,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重点安排“4050”人员承担起社区保安执勤、城市绿化、物业管理等工作。目前,他们已与区政府签订责任状,力争全年开发公益性岗位260个。
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
努力当好“四员”
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技能偏低、文化水平不高,靠自身单枪匹马参与岗位竞争实现再就业难度较大。东新街道以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劳动保障中心、职业介绍所和社区服务分站为依托,把贯通上下的服务网络联动起来,在街道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就业相助、岗位援助、困难救助”为主题的再就业援助活动,设身处地为下岗失业群众排忧解难。在活动中,他们努力当好“四员”。
1、当好信息员。街道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网络,为下岗失业群众提供直接、可靠、快捷的再就业信息服务。与此同时,街道再就业服务中心和职业介绍所与市内300多个用工单位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每个单位的用工情况,及时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岗位。几年来,先后有10000多人次下岗失业群众经推荐实现了再就业。
2、当好辅导员。街道社区工作科、劳动保障中心干部和社区居委会主任经常以入户走访的形式,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再就业政策、法律,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引导和教育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树立自强意识,自谋出路。对特别困难的群体,街道劳动保障中心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职业指导和推荐就业。对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弱的群众,街道充分发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有针对性地搞好再就业培训。两年来,先后有2000人次下岗失业人员接受了家政服务、计算机操作、烹饪、美容美发、花卉、制冷维修、物业管理等10个门类的岗位培训,其中有12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培训找到了就业岗位。
3、当好服务员。街道党员干部、居委会主任和社区志愿者经常与工商管理、物价管理、交通管理、城市管理等部门联系协商,帮助下岗失业群众办理营业执照,联系经营摊点等。街道还经常牵线搭桥,帮助下岗失业职工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成立了劳务派遣组织,举办了公益性免费职业介绍招聘大会,先后向20个用工单位推荐了150名下岗失业人员,得到了用工单位和下岗失业群众的好评。
4、当好督办员。街道聘请了8名社会督办员,负责监督各有关单位贯彻落实上级再就业的政策情况,维护下岗失业群众的就业权利和合法利益,发现问题,逐级上报,有力地发挥了群众的监督作用,使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在街道社区得到较好落实。
岗位从哪来,人到哪里去,是再就业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下岗职工特别是“4050”下岗失业群众,大都文化低、技能单一,再就业难度非常大。东新街道把内部挖潜与借助外力开发岗位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具体推出了“四招”。
第一招:积极筹建厅式农贸市场。街道结合抓好退路进厅工作,先后筹建了3个大型厅式农贸市场,并明确规定,优先租赁的市场摊位必须是本街道下岗失业群众。对享受低保的群众可以享受半价进厅的优惠政策。对生活特别困难的群众免费提供市场摊位。市场建成以来,先后有1000多名下岗失业群众进厅经营。
第二招:大力兴办新的经济组织。他们把深化改革与企业挖潜结合起来,通过深化改革,大力神非开挖公司、华泰纸业有限公司等驻街企业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就业安置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他们借助外力兴办新的经济组织,以市场为导向,以街道劳动保障中心为依托,先后新办企业11个,商业网点12处。通过这些举措,创造就业岗位800多个,安置下岗失业群众430多人。
第三招:着力发展社区服务业。街道社区因地制宜,组织开发了“三保”(保安、保绿、保洁)、“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项服务”(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三大管理”(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等社区服务业岗位,兴办20个社区服务业组织,有效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今年上半年,新开发社区服务业岗位190个,占新增再就业人数的16%。
第四招:一手抓防控非典,一手抓再就业。按照市、区有关部门的部署,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分别成立了消毒保洁大队和消毒保洁分队,并实行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服装,使125名下岗失业群众实现了再就业。同时以旧楼改造后实行物业管理为契机,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重点安排“4050”人员承担起社区保安执勤、城市绿化、物业管理等工作。目前,他们已与区政府签订责任状,力争全年开发公益性岗位260个。
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
努力当好“四员”
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技能偏低、文化水平不高,靠自身单枪匹马参与岗位竞争实现再就业难度较大。东新街道以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劳动保障中心、职业介绍所和社区服务分站为依托,把贯通上下的服务网络联动起来,在街道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就业相助、岗位援助、困难救助”为主题的再就业援助活动,设身处地为下岗失业群众排忧解难。在活动中,他们努力当好“四员”。
1、当好信息员。街道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网络,为下岗失业群众提供直接、可靠、快捷的再就业信息服务。与此同时,街道再就业服务中心和职业介绍所与市内300多个用工单位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每个单位的用工情况,及时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岗位。几年来,先后有10000多人次下岗失业群众经推荐实现了再就业。
2、当好辅导员。街道社区工作科、劳动保障中心干部和社区居委会主任经常以入户走访的形式,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再就业政策、法律,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引导和教育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树立自强意识,自谋出路。对特别困难的群体,街道劳动保障中心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职业指导和推荐就业。对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弱的群众,街道充分发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有针对性地搞好再就业培训。两年来,先后有2000人次下岗失业人员接受了家政服务、计算机操作、烹饪、美容美发、花卉、制冷维修、物业管理等10个门类的岗位培训,其中有12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培训找到了就业岗位。
3、当好服务员。街道党员干部、居委会主任和社区志愿者经常与工商管理、物价管理、交通管理、城市管理等部门联系协商,帮助下岗失业群众办理营业执照,联系经营摊点等。街道还经常牵线搭桥,帮助下岗失业职工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成立了劳务派遣组织,举办了公益性免费职业介绍招聘大会,先后向20个用工单位推荐了150名下岗失业人员,得到了用工单位和下岗失业群众的好评。
4、当好督办员。街道聘请了8名社会督办员,负责监督各有关单位贯彻落实上级再就业的政策情况,维护下岗失业群众的就业权利和合法利益,发现问题,逐级上报,有力地发挥了群众的监督作用,使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在街道社区得到较好落实。
岗位从哪来,人到哪里去,是再就业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下岗职工特别是“4050”下岗失业群众,大都文化低、技能单一,再就业难度非常大。东新街道把内部挖潜与借助外力开发岗位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具体推出了“四招”。
第一招:积极筹建厅式农贸市场。街道结合抓好退路进厅工作,先后筹建了3个大型厅式农贸市场,并明确规定,优先租赁的市场摊位必须是本街道下岗失业群众。对享受低保的群众可以享受半价进厅的优惠政策。对生活特别困难的群众免费提供市场摊位。市场建成以来,先后有1000多名下岗失业群众进厅经营。
第二招:大力兴办新的经济组织。他们把深化改革与企业挖潜结合起来,通过深化改革,大力神非开挖公司、华泰纸业有限公司等驻街企业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就业安置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他们借助外力兴办新的经济组织,以市场为导向,以街道劳动保障中心为依托,先后新办企业11个,商业网点12处。通过这些举措,创造就业岗位800多个,安置下岗失业群众430多人。
第三招:着力发展社区服务业。街道社区因地制宜,组织开发了“三保”(保安、保绿、保洁)、“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项服务”(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三大管理”(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等社区服务业岗位,兴办20个社区服务业组织,有效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今年上半年,新开发社区服务业岗位190个,占新增再就业人数的16%。
第四招:一手抓防控非典,一手抓再就业。按照市、区有关部门的部署,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分别成立了消毒保洁大队和消毒保洁分队,并实行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服装,使125名下岗失业群众实现了再就业。同时以旧楼改造后实行物业管理为契机,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重点安排“4050”人员承担起社区保安执勤、城市绿化、物业管理等工作。目前,他们已与区政府签订责任状,力争全年开发公益性岗位260个。
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
努力当好“四员”
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技能偏低、文化水平不高,靠自身单枪匹马参与岗位竞争实现再就业难度较大。东新街道以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劳动保障中心、职业介绍所和社区服务分站为依托,把贯通上下的服务网络联动起来,在街道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就业相助、岗位援助、困难救助”为主题的再就业援助活动,设身处地为下岗失业群众排忧解难。在活动中,他们努力当好“四员”。
1、当好信息员。街道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网络,为下岗失业群众提供直接、可靠、快捷的再就业信息服务。与此同时,街道再就业服务中心和职业介绍所与市内300多个用工单位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每个单位的用工情况,及时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岗位。几年来,先后有10000多人次下岗失业群众经推荐实现了再就业。
2、当好辅导员。街道社区工作科、劳动保障中心干部和社区居委会主任经常以入户走访的形式,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再就业政策、法律,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引导和教育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树立自强意识,自谋出路。对特别困难的群体,街道劳动保障中心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职业指导和推荐就业。对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弱的群众,街道充分发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有针对性地搞好再就业培训。两年来,先后有2000人次下岗失业人员接受了家政服务、计算机操作、烹饪、美容美发、花卉、制冷维修、物业管理等10个门类的岗位培训,其中有12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培训找到了就业岗位。
3、当好服务员。街道党员干部、居委会主任和社区志愿者经常与工商管理、物价管理、交通管理、城市管理等部门联系协商,帮助下岗失业群众办理营业执照,联系经营摊点等。街道还经常牵线搭桥,帮助下岗失业职工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成立了劳务派遣组织,举办了公益性免费职业介绍招聘大会,先后向20个用工单位推荐了150名下岗失业人员,得到了用工单位和下岗失业群众的好评。
4、当好督办员。街道聘请了8名社会督办员,负责监督各有关单位贯彻落实上级再就业的政策情况,维护下岗失业群众的就业权利和合法利益,发现问题,逐级上报,有力地发挥了群众的监督作用,使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在街道社区得到较好落实。